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端粒酶基因与胃癌及癌前病变恶性转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T在121例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的表达。结果 在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息肉(GP),残胃(GR),胃溃疡(GU)和胃癌(GC)中端粒酶hTR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5.oo%,0%,7.14%、13.64%和82.14%。结论 端粒酶基因hTRT的表达与胃癌前病变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其重新激活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基因hTR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hTR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T在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16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TRT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为(25/30,83.3%),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3/19,15.8%)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率(0/16,0%),而且病期晚及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增高,结论:端粒酶基因hTRT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表型增高的标志,hTRTmRNA表达检测可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一个手段。  相似文献   

3.
端粒酶基因hTRT和hT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基因 h TRT和 h T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48例胃癌组织、1 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端粒酶基因的表达。结果 :48例胃癌组织中 h TRT和 h TR阳性表达分别为 79.2 %和 85 .4% ;1 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除1例 h TR弱阳性表达外均为阴性表达 ,胃癌组织与正常胃粘膜组织中 h TRT、h TR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端粒酶基因 h TRT和 h TR在胃癌中均为高表达 ,且 h TRT和 h TR有相关性 ,端粒酶基因表达检测在回顾性研究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胃癌、胃黏膜肠化生及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的相关性及端粒酶激活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3种胃癌细胞株、26例胃癌、10例胃黏膜肠化生和3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和hTERT表达.结果:3种胃癌细胞株、24例胃癌组织有端粒酶活性;4例肠化生端粒酶活性较弱;36例正常胃黏膜标本未测到端粒酶活性.hTERT在26例胃癌组织、5例肠化胃黏膜中表达;正常胃黏膜无表达.端粒酶活性、hTERT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hTERT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表达,端粒酶的激活是胃癌形成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癌端粒酶活性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用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4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I)和S期细胞比率(SPF).结果肿瘤端粒酶阳性率为87.5%,癌旁组织阳性率为5.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胃癌端粒酶活性与年龄、性别和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胃癌端粒酶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PI和SPF明显升高.结论胃癌端粒酶活性是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端粒、端粒酶与胃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雁山  米登海 《医学综述》2004,10(9):534-536
20世纪30年代,遗传学家Muller和McClintock提出了端粒(telomere)的概念,70年代Greider和Blackburn在四膜虫中证实端粒结构为简单的核苷酸重复序列,1984年Greider和Blackburn又在四膜虫中发现了端粒酶(telomerase)。近几年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十分活跃,现仅就端粒和端粒酶在胃癌方面的研究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与其催化亚单位(hTRT)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端粒重复扩增法(TPAP)和RT-PCR扩增法检测胃癌组织、胃溃疡组织、正常胃黏膜中端粒酶活性和hTRT基因表达.[结果]58例胃癌组织中51例(88%)有hTRT基因表达,50例(86%)检测到端粒酶活性,58例非胃癌组织中,3例有hTRT基因表达,无l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hTRT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胃癌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胃癌端粒酶活性和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用端粒重复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ELISA)检测4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PI)和S期细胞比率(SPF)。结果:肿瘤端粒酶阳性率为87.5%,癌旁组织阳性率为5.0%。胃癌端粒酶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PI和SPF明显升高。结论:胃癌端粒酶活性是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指标。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反义技术阻断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单位 (hTRT)基因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hT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 (ASODN) ,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前列腺癌细胞系PC3 M ,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SODN在癌细胞内的分布 ,MTT比色分析、流式细胞仪、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癌细胞体外生长活性 ,RT PCR和PCR ELISA法检测hTRT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结果  0 5~ 2 0 μmol/LASODN转染 12~ 36h后 ,ASODN逐渐聚集于细胞核 ,PC3 M细胞增殖活性抑制 34 1%~ 79 6 % (P <0 0 1) ,细胞周期阻滞于G0 /G1期 ,克隆形成能力抑制 6 1 2 6 % (P <0 0 1) ,hTRTmRNA水平降低 2 4 4 8%~ 86 73% (P <0 0 1) ,端粒酶活性抑制 2 4 74 %~ 76 72 % (P <0 0 1)。结论 运用ASODN阻断hTRT基因表达 ,降低端粒酶活性 ,能有效逆转前列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10.
胃癌及癌前状态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萍  厉有名 《浙江医学》1999,21(9):517-518
为探讨端粒酶活性异常在胃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采用TRAP银染法对胃粘膜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阳性率胃癌组织为100%(8/8),胃癌前状态组织为400%(4/10),浅表性胃炎为阴性(0/9)。胃癌组织阳性率最高(与其他组织比较,均P<0.05),而胃癌前状态与浅表性胃炎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端粒酶激活参与胃癌的形成和发展,检测端粒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组化 (LSAB)法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特征 ,探讨hTRT在肿瘤中的可能作用。结果显示 6 8例肿瘤中hTRT表达率为 75 % (5 1/ 6 8) ,显著高于癌旁相对正常皮肤 15 .38% (4 / 2 6 )。在鳞状细胞癌的不同分化中hTRT表达率无显著差异。发现 3种hTRT表达模式 :膜型、核型和浆型。鳞状细胞癌中以膜型为主 ,阳性细胞多分布在癌巢周围 ;提示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常见hTRT表达。hTRT在肿瘤中呈异质性分布。  相似文献   

12.
端粒酶基因hT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端粒酶基因hTR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 ,评价hTR表达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在大肠癌、癌旁组织和大肠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结果 5 1例大肠癌中hTR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94 .1% (48 5 1) ,5 1例癌旁组织中hTR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0 (0 5 1) ,31例大肠良性病变中hTR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3.2 % (1 31)。大肠癌组织中hTR基因的表达与癌旁组织、大肠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1)。大肠癌组织中hTR的表达与患者性别、病变部位、病理分类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P均 >0 .0 5 ) ,但与肿瘤病理分级相关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基因hTR表达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中hTERT和bcl-2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bcl 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RT PCR和免疫组化S P法分别对 4 6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大肠组织中hTERTmRNA与bcl 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并用TRAP法测定上述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hTERTmRNA与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7.0 %和 71.7% ,它们与正常大肠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大肠癌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80 .4 % ,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 (P <0 .0 1)。hTERTmRNA及bcl 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70和 0 .5 7,P均 <0 .0 5 )。结论 :hTERTmRNA及bcl 2蛋白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并可能参与大肠癌端粒酶活性调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及TRAP-银染法分别检测58例胃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其对胃癌诊断的价值.结果36例胃癌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水平与癌疑组相近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77.2%,准确性为84.5%.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的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病理分级组间亦无显著差异.用TRAP-银染法测定端粒酶活性发现端粒酶活性水平较低的标本定性分析为弱阳性,条带不清晰或条带较少.结论端粒酶活性是胃癌细胞的标志物之一.用定量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与组织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端粒酶的激活与胃癌病程进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与胃癌病程进展的关系,采用端粒酶原位分子杂交检测法对45例原发性胃腺癌及40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原位检测。结果45例原发性胃腺癌组织中,38例端粒酶呈阳性表达,其中早期胃癌阳性率为66.6%,中晚期为93.3%;40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中仅2例呈阳性表达;晚期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胃腺癌(P<0.01);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表明,虽然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关,但中晚期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早期的事实,提示端粒酶的高表达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中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43例中国人非综合惩性听力减退(NSHI)患者的GJB2基因部分编码区的突变的情况。方法:采取浙江省杭州市聋哑学校和宁波市鄞县特殊教育学校的43例NSHI患者(分别来自43个独立家系)血样,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1-234bp片段,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法进行突变筛选。结果:43例NSHI患者中该片段PC拉物呈异常带型者有10例,且至少有3种不同的异常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P16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肺癌发生过程中端粒酶激活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原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分别对 4 7例肺癌及相应癌旁肺组织中hTERTmRNA与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上述组织标本中P16蛋白表达。结果 :hTERTmRNA与端粒酶活性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8.7%和 72 .3% ,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肺组织 (P <0 .0 1)。肺癌中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明显正相关 (r=0 .70 2 ,P <0 .0 1)。P16蛋白在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2 9.8% ,显著低于癌旁肺组织 (93.6 % ,P <0 .0 1)。P16蛋白表达与hTERT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74 5 ,- 0 .70 2 ,P均 <0 .0 1)。结论 :hTERTmRNA表达上调和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并可能在肺癌端粒酶活性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寻求一种检测微量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PCR-ELISA法检测宫颈,尿液,腹水中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95.24%;尿路上皮性癌尿液脱落细胞者为88.1%,卵巢癌性腹水中脱细胞者为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