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兆峰 《北方药学》2011,8(9):122-122
实习护生在学校期间重点掌握的是头皮针在周围静脉的穿刺技术,而对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增加操作机会,才能熟练掌握。因此对实习护生来说,在神经内科使用静脉留置针实践的机会较多。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必须不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才能使护生在有限的实习期内掌握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技能。1带教方法①观看带教老师穿刺,了解操作步骤;②协助护生选择直、有弹性、易触及不滑动的血管,避开关节和静脉窦。  相似文献   

2.
严洁  栾琰 《华北国防医药》2011,(Z1):195-196
长期以来,静脉输液是抢救危重病人及一般病人快速有效的补液给药途径,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护理操作技术。拔针意味着当日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结束,部分临床护师带教护生时并不在意这项收尾工作,未向护生做具体指导,常用按压方法不当时引起穿刺点出血,或因按压时间过短造成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静脉留置针(下称留置针)的认知情况,以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教学的改进。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100例护生进行调查。结果进行过规范完整的留置针培训的认知4.76分,进行简单讲解和操作的认知2.96分,仅进行操作示范的认知1.51分。结论护生对留置针认知不足,临床带教应加强对新进护生关于留置针使用的培训,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静脉输液是抢救危重病人及一般病人快速有效的补液给药途径,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护理操作技术。拔针意味着当日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结束,部分临床护师带教护生时并不在意这项收尾工作,未向护生做具体指导,常用按压方法不当时引起穿刺点出血[1],或因按压时间过短造成皮下淤血或出血[2]。尤其是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减少,  相似文献   

5.
黄瑞香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159-160
目的:了解使用正压接头与人工正压封管操作在静脉导管形成正压的效果。方法:由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士及实习护生分别对体外留置针进行人工正压封管操作及使用正压接头进行封管,观察注射器与留置针分离时在留置针针尖悬挂一小水滴或留置针体内端充满液体为达到正压标准(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结果: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士及实习护生试验的第一次使用正压接头封管合格率达90%以上,第二次的合格率达100%。实习护生及具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士使用正压接头进行静脉导管封管合格率较采用人工正压封管操作合格率高(P〈0.05),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静脉导管人工正压封管的合格率较实习护士高(P〈0.05)。结论:训练可提高护士对静脉导管进行人工正压封管操作的合格率,合格的正压接头可帮助护士实现同质的静脉导管正压封管。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基本操作,要护生必须掌握。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带教教师放手不放眼,在护生输液失败时,及时进行补救,指出错误,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对护生的理解和信任,大大增加护生学习操作机会。  相似文献   

7.
唐密 《哈尔滨医药》2003,23(4):82-83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护生临床实习成功的关键在于临床带教。静脉注射是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治疗手段 ,它可使药物在体内迅速吸收 ,从而发挥最大的疗效〔1〕。尤其在危重病人抢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高静脉穿刺率、准确率既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又为抢救、治疗赢得时间〔1〕。护生要在短暂的实习期间掌握好静脉穿刺技术 ,与临床老师的带教分不开。近年 ,我科为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对护生静脉穿刺技巧的培养总结了较为良好的方法。现将其介绍如下。1 注重护生心理素质的培养1 1 加强入院教育 ,如整体护理概念、护理程…  相似文献   

8.
<正>对长期输液患者,既要有计划的合理使用静脉,提高穿刺技术,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淤血,减少患者的痛苦,保持患者手背部和前臂的皮肤完整性,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穿刺创造条件,因而保护好静脉是护患共同的目的。下面是本人针对拔针时的血  相似文献   

9.
顾雯霞 《淮海医药》2006,24(6):515-516
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静脉穿刺是最常见、最普通的操作之一,而护生由于患者方面的因素及自身心理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导致静脉穿刺失败较多,引起患者的不满意和护生心理负面压力的增加,这些都将影响护生的实习效果及病区护理质量.通过长期的临床带教,我们分析和总结了护生静脉穿刺的失败原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使护生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强化技术操作,注重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为临床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临床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等操作技能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注重提高护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果,经过强化训练,护生的技术操作不仅熟练、规范,还提高了护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爱伤观念、无菌观念、服务理念和责任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受到病人和临床带教老师的好评。结论:在临床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强化训练,提高综合素质,收效明显,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输液后怎样掌握良好的拔针方法,以保护静脉,减少对组织、神经、血管的刺激,关键在于静脉拔针后按压针眼,保护静脉.现将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具体方法静脉拔钟后最关键的是用干棉球按压针眼,根据病人的出凝血时间及具体情况,一般需按压10Inin左右,用力中等,然后用于棉球覆盖针眼,用胶布固定好,保留Zh,且拔针时宜快,减轻病人痛苦。体会由于掌握了良好的静脉拔针方法,因此静脉无瘀血、无肿胀,未引起静脉炎,特殊情况下可连续注射选用,给病人治疗带来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关于这一方法,一般都集中在进针的技术上,争取“一针见血”,很少注意研究如何拔针的问题。事实上,拔针问题也很重要,因拔针按压不当而引起穿刺点出血,临床上时有发生,从而影响再次穿刺的成功率。我们对50例静脉输液病人用2种不同按压方法拔针进行了比较证明,好的拔针方法可减轻病人的疼痛及出血,从而提高血管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护生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技术提供带教经验.方法 通过对实习护生作好静脉穿刺前的技术准备及心理准备,患儿的挑选及家属的心理准备,穿刺中的详细指导,穿刺后应注意事项等一系列护理指导工作.结果 带教护生输液达1300人次,成功率达69.5%,无一例发生输液不良反应及护患纠纷.结论 正确细致的带教可提高实习护生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术,并可减少及避免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4.
刘爱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570-2570
静脉输液和注射均是迅速而有效的补液、抢救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瘀血,使病人减轻疼痛,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穿刺创造条件。笔者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初步克服了静脉穿刺拔针的疼痛和拔针后皮下瘀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静脉抽血拔针后不良后果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抽血拔针是护理常规操作,然而拔针后由于按压不当会引起穿刺点疼痛,出血,瘀斑等不良反应,笔者通过对不良反应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护理措施,从而减轻病人的疼痛。实践证明: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是避免患者静脉穿刺抽血拔针后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患者态度及本科护生心理素质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进而提高本科护生实习的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012年7月15日-2012年8月15日30名河南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生在临床实习静脉穿刺的情况.结果 首次进行调查穿刺的成功率仅为61%,对学生培训干预后穿刺的成功率提升至82%.结论患者态度及本科护生心理素质的好坏与本科护生静脉穿刺成功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经过临床实验,总结了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对照.为推广新法拔针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方法通过对60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的观察分析比较两种拔针方法对同体上肢血管的损伤性改变.结果结果表明,"无论是疼痛反应、针眼出血、血栓形成、血管阻塞、血管周围皮下出血、血管壁完整性的破坏及血管外红细胞渗出,有时出现静脉炎,还是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增厚等."新法拔针"的病理变化明显轻于"旧法拔针".结论通过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对照观察,从而为临床应用和推广"新法拔针"技术提供了客观的病理学依据.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由于静脉穿刺而引起的血管损伤及其并发症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智华  张勇  袁小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96-1896
小儿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易有静脉穿刺的机会,即使有了静脉穿刺的机会,其成功率也较低。护生在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现将护生行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较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降低外周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方法 成立QC小组,用5M选题法,确定“降低外周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率”为研究课题,运用PDCA的循环方法,通过调查、要因分析,制定护理对策、效果检验方法以及巩固措施等.结果 外周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率由28.1%下降到14.1%,病人满意度由86.6%上升到94.1%,护理人员操作评分由(81.44±12.13)提高到(96.78±4.51).结论 开展QC活动,能降低外周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下淤血率,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改良式静脉拔针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工作中,输液是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操作。在这项操作中有两个关键的步骤:一是静脉穿刺;二是静脉拔针。当然,相对于静脉穿刺而言,静脉拔针要简单得多。但如果拔针方法、方式不正确,也会给病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最常见的是疼痛、皮下出血;给护士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