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角膜屈光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植入按常规方法计算得出度数的人工晶状体会造成较大程度的远视 ,导致手术效果不理想。本文从角膜屈光度、眼轴的测量、计算公式的选择等几方面讨论屈光手术对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为此类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角膜屈光手术后的患者发生白内障并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手术时,如果按常规计算公式选择人工晶状体的度数,往往会在术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主要来源于角膜屈光力的测算误差和计算公式的误差,以及眼轴长度测量和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的准确性降低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对于曾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 术前应运用适当的方法估算角膜屈光力,并正确地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从而减少晶状体置换术后引起的屈光误差.  相似文献   

3.
屈光性角膜手术后人工晶体状体度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光性角膜手术性后患行白内障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用常规方法计算人工晶体状体度数往往产生术后远视的误差,对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PK)后的患主要原因是术后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而且仪器测得的角膜曲率偏高,导致计算出的人工晶状本度数偏低,从而出现术后远视。对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及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患,因去除了中央区的部分角膜组织,使角膜前后表面曲率的比值发生改变,而目前的各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均假设角膜前后表面曲率比值恒定,故产生了系统误差。因此,对于曾行屈光性角膜手术的白内障患,术前应准确测定中央角膜曲率,运用适当理论公式推算出实际的角膜曲率值,并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从而减少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误差。  相似文献   

4.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如按常规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会产生较大偏差。本文就角膜屈光术后对角膜曲率测量、术后前房深度预测、眼球长度测量、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等影响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多种因素及其改进方法进行综述,建议根据患者的资料、仪器设备情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李鸿钰  李军  宋慧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0):1704-1708

随着屈光不正患者数量的增加及角膜屈光手术的盛行,越来越多早期选择角膜屈光手术(LASIK/PRK)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如今面临着白内障手术,然而,用常规方法计算这部分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往往是不精确的。目前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公式过高地估计了角膜屈光力,导致人工晶状体度数矫正不足,从而出现术后的远视漂移。而传统的角膜地形图采用2.5~3.2mm范围环上的角膜计算角膜屈光力,忽略了角膜中央的真实曲率,导致角膜屈光术后尤其是偏中心切削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屈光误差。本文旨在总结LASIK/PRK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最新的误差来源以及最新计算方法,为提高屈光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手术的诊疗特点。方法:对2005/2008年间于我院就诊的4例角膜屈光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患者提供的角膜屈光手术资料,分别采用临床病史法或角膜后表面曲率法计算矫正角膜曲率及人工晶状体度数。术后随访观察角膜情况、手术并发症、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状态等。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稳定屈光度与手术前预留屈光状态比较误差范围为-1.00~+1.25D。结论: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然而只有了解这类患者病情特点,掌握手术前后诊疗方法,准确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曾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计算一直是个难题,如按常规方法计算,结果会产生较大误差,主要是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远视。本文就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的测算、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前房深度测量、眼轴测量等影响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多种因素及其解决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角膜屈光手术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以及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手术治疗时与正常白内障患者有许多不同,术前屈光状态的检查使用IOLMaster能采集更准确的数据,术中无晶状体状态下使用波前像差仪计算精确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同时选择合适的非球面和多焦点等高端人工晶状体来提高视觉质量,以及采用新型的光调节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术后可以无创地调节术后屈光状态,获得最精准的屈光度数,最终使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术后达到满意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9.
角膜屈光手术后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u HC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2):188-192
角膜屈光手术后用现行的角膜曲率检测方法测量角膜屈光力不精确,导致该类患者白内障手术时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偏低,术后呈较严重的远视状态。随着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人数的增加,此问题在未来将日益突出。围绕这一问题,不少学者提出多种修正方案,以期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屈光性角膜手术后患者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 ,用常规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往往产生术后远视的误差。对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RK)后的患者主要原因是术后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 ,而且仪器测得的角膜曲率值偏高 ,导致计算出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偏低 ,从而出现术后远视。对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患者 ,因去除了中央区的部分角膜组织 ,使角膜前后表面曲率的比值发生改变 ,而目前的各种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均假设角膜前后表面曲率比值恒定 ,故产生了系统误差。因此 ,对于曾行屈光性角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 ,术前应准确测定中央角膜曲率 ,运用适当理论公式推算出实际的角膜曲率值 ,并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 ,从而减少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屈光误差  相似文献   

11.
角膜屈光矫正术后患行白内障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应用常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和角膜屈光度测定法造成术后不同程度的远视。本在回顾角膜屈光矫正手术的原理及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发展的基础上。就产生术后远视这种屈光误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白内障摘除手术步入屈光性手术时代, 白内障患者对术后优质视觉质量的追求日益突显。如何为既往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设计合适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方案是困扰眼科医师的难点。本文重点介绍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眼部生物学测量、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及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要点, 以期为最大程度提高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种无病史资料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公式在角膜屈光手术后行白内障手术时IOL度数计算中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汉口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科既往有角膜屈光手术病史的白内障手术患者23例(31眼)。登录美国屈光与白内障手术协会网站(ASCRS),通过其...  相似文献   

14.
周琳  张健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8):1358-1362
目前白内障手术已日趋成熟,人们对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屈光性质的白内障手术已经日渐成为主流。利用Pentacam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角膜疾病排查、晶状体密度测量、角膜地形图的采集,利用角膜地形图进行人工晶状体的优选以及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患者术前情况,从而更好地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近视大国,其屈光手术从最早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手术到今天的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经历了20~30年的高速发展时期,这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许多近视患者的脱镜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早期接受屈光手术的患者们逐渐开始出现白内障,这也意味着“屈光手术后时代”的悄然来临。在该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白内障手术医师需要做充分准备以应对: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准确性的提高、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取出和最大程度满足这些患者的脱镜意愿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既往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加。由于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改变了角膜形态, 使得传统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计算公式出现较大的术后屈光误差。误差来源包括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测量、角膜屈光力计算、眼轴长度测量、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等。不需要屈光手术术前数据的IOL度数计算公式, 如Hoffer Q公式、Barrett True-K公式、Shammas-PL公式可应用于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患者的IOL计算。基于光线追踪原理或人工智能的新一代IOL公式, 如Olsen公式、EVO公式、Hill-RBF公式、Kane公式等在常规白内障手术患者IOL度数计算中的准确性和预测性已被证实, 但在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460-464)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白内障吸出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计算方法。方法对4例(4眼)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的K值,分别应用第二代经验公式(SRKⅡ)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验光记录术眼屈光状况,与术前结果对比,评价所选择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结果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分别测量的角膜K值,以及所计算的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均有明显的差别。尽管按预留近视状态,选用角膜地形图测量的K值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仍然欠矫,平均产生远视+1.57D,较术前预留度数仍相差约+3.44D。结论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的K值来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误差小,在预留的屈光度数基础上加3.50D来选择人工晶状体是较为精确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一直是难题,其主要原因是人工晶状体计算所采用的角膜屈光度并不是有效的角膜屈光度,以及使用了不适当的计算公式.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方法如临床资料法、Double-K值法、角膜忽略法、回归公式法等,帮助手术医生减少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误差.本文就人工晶状体度数选择错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做一综述讨论,并以病例说明,旨在为手术医生选择合适方法进行精确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角膜屈光矫正术后患者行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 ,应用常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和角膜屈光度测定法造成术后不同程度的远视。本文在回顾角膜屈光矫正手术的原理及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发展的基础上 ,就产生术后远视这种屈光误差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患者发生白内障需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按常规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往往会在术后产生远视,而这样的误差主要来源于角膜屈光力的测算误差和计算公式的误差,另外还有眼轴长度测量和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的准确性降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因此,对于曾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术前运用适当的方法准确估算角膜屈光力,并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可以减少屈光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