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讨慢性乙肝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临床意义及辨证施治对其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肝患者,首先根据ALT、HBV-DNA水平分为高、中、低3组,观察Treg与其的关系;然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中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照组仅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观察肝功能、HBV-DNA、Treg等指标,疗程为52周。结果:随着ALT水平的升高,Treg频率逐渐降低,其中ALT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Treg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V-DNA载量的升高,Treg频率逐渐升高,HBV-DNA低载量组与中载量组、高载量组Treg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Treg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乙肝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辨证施治对其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及其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肝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中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照组仅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定期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HBV-DNA、调节性T细胞等指标,疗程均为1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肝功能、病毒载量恢复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reg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外周血Tregs比例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辨证施治联合核苷(酸)类似物能够提高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其机理与调节性T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疏肝解瘀汤联合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耐药变异株HBV-YMDD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给予基础支持治疗,对照组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肝解瘀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肝功能、HBV-DNA转阴率、HBV-YMDD变异率及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相比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HBV-YMDD变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在治疗12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瘀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提高HBV-DNA转阴率,降低HBV-YMDD耐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慢性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变化。结果治疗组HBV-DNA转阴率55.6%,对照组HBV-DNA转阴率48.0%,2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ALT、AST、γ-G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前后Alb及TBiL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可明显降低HBV-DNA病毒复制率,改善肝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杨卓杰  蒋刚  WU Fei 《河北中医》2016,(11):1672-1675
目的观察柴芍疏肝健脾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20例,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中药组20例,予柴芍疏肝健脾汤治疗;联合组20例,予柴芍疏肝健脾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3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并比较3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 L)及白蛋白(Alb)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0%,西药组总有效率70.0%,中药组总有效率80.0%,联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疗效相当(P0.05);3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 L及Alb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TBi L水平下降,Alb水平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ALT及AST水平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 L及Alb水平相当(P0.05);联合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90.0%,西药组转阴率65.0%,中药组转阴率15.0%,联合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P0.05),西药组治疗后HBV-DNA阴转率高于中药组(P0.05)。结论柴芍疏肝健脾汤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减低ALT、AST及TBi L水平,升高Alb水平,降低HBV毒量,促进HBV-DNA转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组方机理。方法:12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HBV-DNA转阴率、Child-Pugh评分。结果:研究组HBV-DNA转阴率、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Child-Pugh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可以优化治疗效果,迅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HBV-DNA转阴率,中药制剂长期服用安全,值得慢性乙肝患者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柴芩温胆汤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CD-10诊断标准诊断为失眠症,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痰热内扰证的慢性乙肝患者60例,随机分为柴芩温胆汤治疗组30例和安慰剂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降酶药物,治疗前和治疗28 d后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变化情况,以减分率评定疗效,并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乙肝病毒学分析。结果:治疗28 d后,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有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HBs Ag),乙肝e抗原(HBe Ag),乙肝e抗体(HBe Ab),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温胆汤可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是治疗肝郁脾虚、痰热内扰型慢性乙肝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是否要求联合中药治疗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方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LT)、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定量)、HBV-DNA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分别为74.2%和94.4%,HBeAg转阴率分别为19.4%和11.7%,HBV-DNA转阴率分别为67.7%和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中药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调节Th1/Th2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慢性乙肝E-抗原阳性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脾补肾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仅用拉米夫定治疗,疗程均为1年.疗程结束后采集外周血检测树突状细胞表型、功能,同时观察树突状细胞对Th1/Th2分化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树突状细胞表型CD1a、CD80、CD86、HLA-DR、ICAM-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著异,刺激指数、分泌因子IL-12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Th1类细胞因子IFN-γ分泌明显增多,Th2类细胞因子IL-4明显减少.结论:健脾补肾中药能够改善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对Th1/Th2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温阳中药辅助抗病毒药物治疗肾阳亏虚型高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慢性乙肝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6(IL-6)、Toll样受体4(TLR4)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6例肾阳亏虚型高ALT水平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8例给予替比夫定治疗,试验组68例在此基础上辅以补肾温阳中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24周。统计2组血清转换率、乙肝病毒(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近期疗效、药物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IL-6、TLR4、Th17/Treg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12周和24周后HBV DNA转阴率和治疗24周后血清转换率、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AST、ALT、TBil水平明显降低,IL-6、TLR4及Th17/Treg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上述各指标改善程度更明显(P均0.05)。治疗24周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温阳中药辅助抗病毒药物治疗肾阳亏虚型高ALT水平慢性乙肝能够有效提高血清转换率,促进HBV DNA和HBeAg转阴,保护肝功能,调节IL-6、TLR4及Th17/Treg水平,且未加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正祛瘀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服用扶正祛瘀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服用拉米夫定,两组均治疗2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eAg阴转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扶正祛瘀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ALT复常率和HBV-DNA阴转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干粉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千粉120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7天。观察组同时使用苦黄注射液3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显效率观察组为62.50%,对照组为3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5.00%,对照组为6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干粉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90例乙型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使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乙肝方,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肝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组间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及早期肝硬化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五行生克法与拉米夫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ALT失常HBeAg、HBV-DNA阳性的疗效。方法:选择25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以五行生克法;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加干扰素,1月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ALT,HBeAg、HBV-DN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ALT复常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HBeAg、HBV-DNA阴转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治疗慢性病毒性乙肝均能恢复ALT,清除和抑制HBV复制,而中医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喹硫平片联合补肝肾中药汤剂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于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躁狂发作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喹硫平片800 mg/d,分两次给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补肝肾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8周,观察组服用中药的时间为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的BRMS评分进行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观察组的BRM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BRMS评分降低越明显。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补肝肾中药汤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肯定,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陈利平  陈丹丹 《新中医》2012,(12):47-49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水蛭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96例随机分为柴芍六君水蛭汤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8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52.08%,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率为27.08%,总有效率为79.17%,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球蛋白(A/G)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2组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111型前胶原(PCIU)、Ⅳ型胶原(PCIV)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柴芍六君水蛭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代偿期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方治疗肝肾阴虚兼湿热未尽型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调控作用机制。方法收集HBV DNA阳性、ALT异常的肝肾阴虚兼湿热未尽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其中治疗组22例给予补肾方治疗,对照组13例给予α-2b干扰素,疗程6个月,分别于用药前后检测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HBV DNA水平,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的免疫效应分子穿孔素(PF)、颗粒酶B(GrB)、颗粒溶素(GNL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ALT及AST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都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PF(%)34.86±31.60和GNLY(%)25.72±24.98均低于治疗前69.62±27.58,64.54±25.96(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方治疗肝肾阴虚兼湿热未尽型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调控作用机制在于降低NK细胞的相关免疫效应分子的表达,促进受损肝脏的痊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六君子汤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为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苦参素针剂肌肉注射,2ml/次,隔日1次,结合一般护肝药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柴胡疏肝散合六君子汤方,1剂/日,水煎分两次服用。两组均以18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HBV—DNA、乙肝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恢复有统计学意5C(P〈0.01),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36.7%(11/30),HBeAg转阴率为23.3%(7/30),对照组分别为13.3%(4/30)和6.7%(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方柴胡疏肝散合六君子汤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促进HBv—DNA、HBeAg转阴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长权  卢殿强 《河北中医》2014,(12):1812-1814
目的观察二至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二至丸,2组均连续治疗144周。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48、96、144周时尿隐血、血肌酐发生情况,比较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尿隐血发生率、血肌酐异常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及阿德福韦酯耐药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均未发现血肌酐升高。治疗组治疗48、96及144周时,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96、144周时,尿隐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期间2组HBV-DNA阴转率及阿德福韦酯耐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至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不能协助控制病毒复制和防止阿德福韦酯耐药的发生,但可有效提高肝功能复常率和预防阿德福韦酯潜在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