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3 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术后处理的临床经验 ,并做进一步探讨。方法 :2 0 0 2年 9月~2 0 0 4年 10月 ,连续观察 3 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 ,其中单支病变 6例 ,双支病变 15例 ,三支病变 11例 ,记录心电图、中心静脉压、有创动脉压、电解质、引流量、血气分析等。结果 :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 16± 3 .5h ,呼吸衰竭 2例 ,心律失常 10例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LCOS) 3例。结论 :CABG术后充分供氧、适时、尽早拔管很重要 ,维持血容量、电解质平衡 ,注意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及时处理各种心律失常。总之 ,CABG术后全面、精细的处理对顺利恢复至关重要 ,是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我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以手术日期为准)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2251例,确定潜在危险因素后,根据潜在危险因素从其临床资料中收集数据,对影响手术死亡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确立影响我国CABG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对分析结果的校准度和分辨能力进行检验。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1.87%(42/2251),手术时年龄60.3±9.3岁,女性436例(19.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左主干病变>50%、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反流、肺动脉瓣反流、术前最后一次肌酐值、手术状态(非择期手术)、合并主动脉瘤手术等9个因素是本组CABG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检验结果:曲线下面积为0.842。结论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左主干病变>50%、LVEF、二尖瓣反流、肺动脉瓣反流、术前最后一次肌酐值、手术状态(非择期手术)、合并主动脉瘤手术等9个影响我国患者CABG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16例患者中,31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6.7%,包括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胸骨裂开或胸骨后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神经系统障碍。经过严密的监护及护理,112例好转出院,4例死于低心排血量。提出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监护是防治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116例患者中,31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6.7%,包括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胸骨裂开或胸骨后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神经系统障碍.经过严密的监护及护理,112例好转出院,4例死于低心排血量.提出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监护是防治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on—pump)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off—pump)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2003年12月-2005年1月间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95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on—pump组和off—pump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off—pump组发生并发症17例,on—pump组26例(P=0.000);off-pump组住院死亡2例,on—pump组死亡6例(P=0.025)。结论 在多支左主干病变中,off—pump和on—pump在再血管化的应用上无差别;off—pump后的心电图改变、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on—pump患者低,但是合并瓣膜病或严重的3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更适宜采用on—pump,off—pump不能取代on—pump。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我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共完成9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65例,女25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3例,2支病变10例,3支及以上病变77例。46例患者术前有心肌梗死,8例合并室壁瘤,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0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术8例,行二尖瓣替换2例,6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应用左乳内动脉89例次,桡动脉45例次,大隐静脉170例次。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约3.3%,1例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为鱼精蛋白过敏心脏骤停除颤后顽固性心律失常。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5年(平均3年),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均有恢复。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非体外循环手术费用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经验,探讨适于国人的合理再次CABG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再次CABG 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12例;年龄41~84(63±8)岁。第二次距第一次CABG时间平均45(4~168)个月,术前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Ⅱ级21例,Ⅲ级、Ⅳ级6例。术前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41~69(51.0±0.7)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2%~78%(58%±12%)。27例患者再次手术时新发病变6处,乳内动脉病变7处,桡动脉病变3处(其中1例仅为近端吻合口病变),大隐静脉病变49处(其中3处单纯近端病变、3处单纯远端病变)。结果再次手术入路选择正中原切口入路18例,左外侧切口8例,上腹正中联合剑突下切口1例。再次手术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25例,术中中转为体外循环CABG 2例。再次手术共完成远端吻合口65个,近端吻合口41个;应用左乳内动脉10例次,右乳内动脉3例次,左桡动脉16例次,右桡动脉2例次,大隐静脉17例次。完成远端吻合口1~4(2.4±0.8)个/例。手术时间170~530(304±86)min,术后输红细胞0~10(4.3±3.5)U,输血浆0~1 600(685±549)ml。术后机械通气时间6~156(24±32)h,术后住院时间7~35(14±6)d,无住院死亡患者,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康复出院。随访26例,失访1例,平均随访80(13~133)个月;无症状生存16例,死亡4例,症状复发或心力衰竭6例。结论 OPCAB为再次CABG的一种有效术式,但应做好体外循环准备,再次CABG时应尽可能多选择动脉移植血管材料,术中把握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比在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e-CABG)患者中分别采用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的临床早期结果,探讨通过合理手术方式的选择,提高re-CABG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到2006年6月,21例首次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患者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了re-CABG手术,其中10例行off-pump CABG(off-pump组),11例行on-pump CABG(on-pump组)。两组患者术前性别、年龄、体重、心肺功能、心绞痛程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射血分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On-pump组中患者术后死亡1例,冠状动脉远端吻合口数多于off-pump组(P<0.05);off-pump组无手术死亡,在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腔引流液量、输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少于on-pump组(P<0.05)。结论 Off-pump CABG和on-pump CABG技术在re-CABG中都可以取得满意疗效,off-pump CABG下施行re-CABG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5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维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的护理问题,提出了术前的肺功能锻炼--呼吸疗法;术后维持生命征平稳,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肌氧耗,防止完脉痉挛,保证有效的冠状动脉和组织灌注等护理要点;及时发现和控制开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保证了冠状动脉路移植术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监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监护治疗张希涛刘岩肖锋颜钧1994年10月~1996年8月,我院心脏外科ICU病房共收治6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67例,男55例,女12例。年龄42~74岁,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使用桡动脉和乳内动脉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使用一根乳内动脉和静脉做常规CABG的近期手术结果。方法从1999年1月到2005年1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共有123例患者(男114例、女9例,年龄52.2±10.1岁)采用全动脉化CABG(全动脉化组),血管移植材料为乳内动脉和桡动脉,目标血管桥在2根以上;同期行常规CABG115例(男102例、女13例,年龄60.3±9.1岁),血管的移植材料为一根乳内动脉和若干静脉桥(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结果。结果术前资料比较,全动脉化组的患者年龄更小,常规手术组3支病变患者较多(54.5%vs.86.1%,P=0.001),全动脉化组有更多患者选择非体外循环CABG(26.0%vs.57.4%,P=0.001);在体外循环CABG中,全动脉化组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平均移植血管根数全动脉化组少于常规手术组(2.6±0.7根vs.3.4±0.9根,P=0.001);住院死亡率全动脉化组为0.8%,常规手术组为0.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结果相似。结论对选择适合的患者采用全动脉化CABG能够提供较为安全的近期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失败后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心病失败后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经验。方法1998年1月~2002年12月对9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因术中发生意外和术后急性心肌缺血的患者施行急诊CABG,其中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形成夹层5例,左前降支穿孔2例,急性支架闭塞引起严重心肌缺血2例。从病变发作到CABG前平均时间为2h,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3例,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CABG6例;移植血管1~4支(平均3支)。结果无手术和住院死亡。平均随访17个月,无死亡和心绞痛复发。NYHA心功能Ⅰ~Ⅱ级8例,Ⅲ级1例。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行急诊CABG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的意外和术后严重心肌缺血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并探讨可能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地总连续322例单纯CABG病例,并将患者分为Af组和非Af组。收集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ABG术后Af的发病率为23.3%(75例),最常见于术后第1-3天。年龄大于65岁、右冠状动脉近-中段狭窄大于50%、术后早期未服用β阻滞剂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f是CABG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年龄和右冠状动脉病可以影响Af的发生,应用β阻滞剂和补充镁可能是预防术后早期Af发生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长期随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总结1982年至1991年间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的长期随访结果,以探讨术前危险因子对CABG疗效的影响。方法 38例中男36例,女2例。年龄41-73岁,平均55.4岁,73.7%病人年龄大于50岁。有心肌梗死发作史者15例,有心衰史者2例。PTCA失败后急症手术2例,3支,3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者19例。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30例。应用Statistica软件包中的Log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1年3月~2002年10月我院共完成OPCAB9例,在进行旁路移植吻合时,冠状动脉的暴露和制动借助于特制胸骨牵开器和配套的冠状动脉固定器。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结果:OPCAB安全可行,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减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脑缺血并发症的发生,评价其危险因素。方法:术前对连续施行CABG的65例患者常规行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象(CDFI)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观察颈动脉和颅内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包括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的发生、血管狭窄率等)。结果:CDFI检测异常57例(87.7%);颈内动脉狭窄>50%13例,其中单侧狭窄50%-69%6例,双侧狭窄50%-69%2例,双侧狭窄70%-99%1例,一侧颈内动脉闭塞、一侧狭窄>50%4例。TCD发现颅内动脉单支狭窄8例,多支狭窄25例。术后死亡2例(3.1%),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冠状动脉3支病变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多发性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2支病变患者(χ^2=4.37,8.56;P=0.034,0.013).结论:术前行CDFI和TCD检查对颈动脉和颅内动脉硬化病变是一种可行的无创筛选方法,对减少CABG患者脑缺血并发症,提高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水平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110例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验,探讨其手术适应证、优缺点及手术方法。方法 常温、全身麻醉,胸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应用特殊心表固定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平均搭桥3.9支,血管桥为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及桡动脉。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手术时间平均为210min,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平均为4.8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0d,住院费用平均为4.4万元。其中3例术中出现不可逆血压过低、室颤而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适合于老年及心功能差的患者,可减少体外循环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不能完全替代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8.
年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年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小于60岁、60~69岁和大于70岁3个年龄段的351例病人,在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病人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1.5%、2.4%和7.8%(P=0.04);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4%、14.9%和17.6%(P=0.49);住院时间分别为(20.30±7.14)d、(20.30±6.76)d和(21.30±7.60)d,P=0.59;住院费用分别为(55105.0±26047.5)元、(64634.1±42893.2)元、(60307.8±22038.5)元,P=0.08。结论 随着心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经过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70岁以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具有满意的临床结果,但70岁以上的病人应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是否发生心房颤动(AF),对其术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安贞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226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d内是否出现AF持续5min以上分为非AF组和AF组,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术前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并在相同条件下完成手术。结果术后24例患者(10.6%)发生AF.AF组中左心房前后径〉35mm的患者高于非AF组[41.7%(10例)vs.22.3%(45例),χ^2=4.380,P=0.036)];二尖瓣反流患者高于非AF组[37.5%(9例)vs.17.3%(35例),χ^2=5.568,P=0.018)];左主干病变患者高于非AF组[33.3%(8例)vs.12.4%(25例),χ^2=7.560,P=0.006];年龄AF组高于非AF组(65.7±9.5岁vs.60.1±10.1岁,t=-2.724,P=0.010)。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高龄、二尖瓣反流、左心房大、左主干病变等手术前临床指标是术后发生AF的危险因素;手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χ^2=4.190,P=0.040),心电监护时间(χ^2=5.948,P=0.015),住院费用(χ^2=4.110,P=0.043)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BG后发生AF与高龄、二尖瓣反流、左心房增大、左主干病变等危险因素有关。临床资料、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有助于预测CABG后是否发生AF,以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降低术后A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导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ff-pumpCABG)紧急转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n-pump CABG)的临床的原因,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5月期间546例冠心病患者行off-pumpCABG的临床资料,对术中需紧急转为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的患者(off-pump转on-pump组,24例)与同期顺利完成off-pump CABG患者(off-pump组,522例)进行对比分析,并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在行off-pump CABG中,24例患者因心室颤动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紧急改变术式。Off-pump转on-pump组患者中死亡4例,死亡率为16.7%(4/24),明显高于off-pump组[16.7%vs.2.7%(14/52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OR=3.142,P=0.004)、急诊CABG(OR=1.571,P=0.011)和右冠状动脉狭窄≤90%(OR=1.922,P=0.024)为off-pump转为on-pump的危险因素。结论Off-pump紧急转为on-pump时死亡率明显增高,对同时合并有右冠状动脉狭窄≤90%、急性心肌梗死和急诊CABG等高危因素行off-pump CABG时,要做好体外循环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