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易经象数思维方式对运气学说的思维方式与特征有着深刻的影响,使运气学说的思维具有注重整体观念、重功能关系轻形体结构、从现象出发探讨事物规律、按规律办事和重循环变易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象数思维作为《周易》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与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具有原始思维类比互渗的特点,文中主要分析了以“数”与“象”为中介的原始思维特点在中医理论建构中的表现,以及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时藏角度论肾主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藏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体现了中医学固有的思维模式,这种"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等各个方面,对于我们认识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从时藏理论的整体调控思想出发,把中医理论体系的传统思维模式融入研究之中,以"肾主骨"生理功能的研究为切入点,对中医藏象既基于实质器官又高于实质器官,揭示"肾主骨"的实质,并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和临床病证病理的深化及防治提供新的方向和靶点。  相似文献   

4.
肾主骨、肾与骨代谢内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月晴 《光明中医》2010,25(3):353-354
从现代医学出发,把中医学中肾的功能概括为解剖学意义上肾脏的功能和广义的综合意义上的肾的功能两个方面,有利于理解藏象学说中"肾主骨"的内涵;探讨了解剖学意义肾、综合意义肾与骨代谢的密切关系,有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补肾药物治疗骨骼疾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伤寒论》应用大枣的象数思维。方法:分析总结《伤寒论》中大枣的应用实例,结合象数思维探讨仲景对大枣的应用规律。结果:仲景对大枣的应用在性味功能方面应用了象的思维,在配伍方面应用了数的思维。结论:虽然现代中医用药论治很少涉及象数,但是象数思维在古代中医经典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相似文献   

6.
何泽民 《中医杂志》2012,53(15):1334-1336
在分析《黄帝内经》象思维运用的广泛性、多样性、层次性、关联性的基础上,比较了象思维的优越性和局限性,阐明象思维对传统中医理论的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象思维是《黄帝内经》的主要思维方式和说理工具,它是依靠取象比类,推演络绎,立象以表意,用意以求理,这不同于现代逻辑分析思维.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的中医学体系,主要是通过象思维来构建的,象思维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框架,丰富了中医学内容,主导着传统中医的临床思维,赋予了中医整体观.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74-2076
象思维是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种重要的具有原创性的中医思维,是古代人在科技发展水平极其艰苦而有限的条件下,认识自然界万事万物时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对中医学以及其他邻近学科的形成、发展与创新,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剖析中医象思维在脾脏象理论构建中的相关内容,使象思维这一重要的思维方法引起广大医者的兴趣与重视,从而回归象思维,进而回归经典,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中医、发挥中医的优势特色。  相似文献   

8.
从“象思维”到脉象地形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会展现出自己的"象",古代医家根据对"象"的观察,得出中医理论起源的独特认知方式——"象思维",根源于中医理论,采用"象思维"的方式,提出"脉象地形图"概念,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9.
<正>象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本质的属性,是形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与核心,因而在古代,一切具有中国原创性的思想与知识都不可避免地运用到象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在中医学历史发展过程中,象的观念与思维方法起到了关键而不可替代的作用。1东西文明差异与象观念的起源象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蒙昧时期对天象的认识。早在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建立起以四象为基础的天文学知识体系,并在观察  相似文献   

10.
中药象思维是中国哲学与中医药学的有机结合,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思维方式。应用象思维,将中药之"象"与天地自然、人之象联系,通过比较、归纳、类推、联想等方法,并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总结,逐步形成了中药药性理论。象思维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理论的影响意义深远。应用象思维能更形象、快捷地理解中药药性、功效(从形态之象、颜色之象、生长环境之象和物性之象认知),以及"载药上行""引火下行""釜底抽薪""提壶揭盖"等特殊用药方法。象思维是中药理论及实践应用的思想基础和方法学指导。象思维虽然以外在"象"为起点,但不能拘泥于具体事物。中药象思维实质是探求规律之象,探求中药理论内涵精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论应象思维在构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思维是中医学者在中国古代的生产、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以形象思维为主体的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是相对稳定的特定思维模式。在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中医学形成了一整套与西医学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应象思维即为其中之一。从应象思维的由来入手,从生理、病理、诊断、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应象思维在构建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象思维谈中医证本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同样是中医理论形成的源头,其贯穿于中医理论形成的始终。证作为中医学认识疾病的理论模型,也是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对中医证本质的研究,不能忽略证的“象”思维特性,一味地运用还原分析的研究方法寻求证的特异性指标,而必须追根溯源,在深刻了解象思维对中医证理论发生发展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医学证理论自身特点的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13.
“象思维”是中医主要的思维方式,具有哲学与科学的双重内涵,对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文系统阐述了“象思维”的哲学内涵、特点及其在中医理论构建、临床辨证论治、中药药性形成、中药功效阐释等方面的应用和示例。中医“象思维”随着实践应用而不断发展和变化,其历史沿革可概括为“应象”“法象”和“辨象”3个阶段。对“象”的认识是基于人类观察事物的手段、方法水平及其所支撑的哲学观、科学观和发展观背景,而“比类”的结果取决于“取象”的深度和广度,在现实界实在的“象”正呈现多维度、多层次的新建构特征。因此,该文提出“辨象”思维,为当代和未来中医药领域开展生命本源探索和创新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象思维”向科学研究转化的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琦教授所阐发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从思维方法、形神关系、天人本质3个角度归纳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中国传统象思维在中医领域的具体化和发展,它具有中国传统象思维的一般性特征,同时又体现了中医的基本思想内容。从中医思维过程和中医实践过程来看,可以得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具有科学性品质、中医具有科学性品质的结论,所以中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基础,中医理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中医存废之争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15.
《内经图》不仅是一幅中国古代养生方法图,同时也是一幅由艺术师所作的绘画杰作,具有养生与艺术 的双重属性。然而,以往对 《内经图》的解读均是从养生家的角度,以语言解释、概念理解来阐述其养生思想与方法,极 少从艺术家的角度来剖析此图。文章从象思维、视觉艺术思维的视角,来挖掘隐藏在 《内经图》中的思维养生法,以期为 中医养生法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象思维是一种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思维,是古代学者认识大自然万事万物所采取的独特性思维方式。其作为原创性思维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对中医学的形成、发展和创新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偏头痛作为一种慢性原发性神经血管性疾患,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性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基于对象思维的理解,从偏头痛发作过程中的临床症状特点及现代西医学研究入手,运用取象比类的手法,对偏头痛之“风象”“痰象”“瘀象”进行论述,最后立“象”以尽“意”,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加以概括,使读者更加形象具体地认识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以达到准确、快速、长久地解决患者痛苦的目的。基于象思维理论,将偏头痛之病因病机概括为风邪侵扰、顽痰阻窍、久病入络、瘀血停着,治疗时更以名中医崔应麟教授之经验方加味散偏汤化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概述象思维方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象思维对中药药性中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功效等形成的影响,并指出象思维对中药药性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取象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特点对中医-临床起到了很大的创造性作用。结合中医临床具体案例,从其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果的开拓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顿悟性及其奇妙的想象力等方面讨论其独特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象数-形神-气”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研究提出"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并从模式构建、认识深化规律、实践运用等方面探讨了"象数-形神-气"三要素间的关系,认为"象数-形神-气"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呈现模式要素的构建关系,认识渐次深化的递进关系以及实践运用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20.
象思维是中医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处理问题的独特角度和方法,取类比象的方法在研究某些问题上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近年来中医学发展迅速,但是对于象的认视正逐渐淡化,取类比象的中医思维方式也正趋于淡化.《伤寒论》厥阴病篇中关于“蛔”的论述是历代伤寒学家争议的焦点之一,通过多年对《伤寒论》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