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脑海马CA1、CA3、DG区ERK及其磷酸化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海马CA1、CA3、DG区ERK及其磷酸化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结果:柴胡疏肝散可增高ERK1/2、P-ERK在海马CA3、DG区的阳性细胞数。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抗肝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肝郁大鼠海马CA3、DG区ERK1/2、P-ERK信号通路的活动而起到保护受损神经元,改善大脑功能,缓解肝郁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行为学和大鼠前额叶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肝郁证模型组(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治疗组)3组。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肝郁证大鼠模型,测评开野、蔗糖水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前额叶及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与对照组比较,前额叶皮质及海马中的5-HT、5-HIAA、DA含量均下降,NE含量呈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5-HT、5-HIAA与DA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NE含量呈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治疗肝郁证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调节肝郁证大鼠脑5-HT、5-HIAA、NE、DA有关,主要是通过增加海马中的5-HT、5-HIAA、DA水平,从而有效发挥抗肝郁作用。  相似文献   

3.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头痛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花敏 《河南中医》2005,25(7):72-72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笔者从医20年来,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头痛(如头胀痛、巅顶头痛)疗效较为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6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柴胡疏肝散对实验性肝郁证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行为、血液流变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用枷锁法造模后,观察大鼠体重、免疫器官重量、IL-2、神经递质、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糖水消耗量降低,胸腺、脾脏、及IL-2含量下降,血流变呈血瘀样表现,NA、DA及5-HT含量下降,柴胡疏肝散可明显对抗上述改变。结论:柴胡疏肝散对大鼠实验性肝郁证有明显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是中医疏肝解郁的代表方剂,自明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柴胡疏肝散的疏肝解郁作用通过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来实现,目前研究已经从其对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神经细胞损伤信号通路、神经内分泌、氧化应激等多重作用分别诠释柴胡疏肝散的作用机制。该文总结了柴胡疏肝散的学术渊源、单味药药理、有效作用成分,从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相关系统4个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对近年来已发表的柴胡疏肝散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探讨柴胡疏肝散在肝郁证中研究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在大样本、规范化、临床及实验互相印证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结合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网络药理学、中药超分子理论等领域,从微观角度把柴胡疏肝散与肝郁证有机相连,将中医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多学科综合起来研究,以详细阐明柴胡疏肝散方药、证候、治法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大鼠连续14天腹腔注射利血平注射液造模。造模后氟西汀组和柴胡疏肝散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9mL/kg氟西汀、5g/kg和10g/kg柴胡疏肝散灌胃。给药开始后第0、4、7、10、14天测量体重,第0、7、14天计算Open—Field行为得分,第15天处死动物,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体重,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得分,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和DA含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柴胡疏肝散中剂量组水平活动得分,5-HT和DA含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柴胡疏肝散抗抑郁效果显著,可能与增加海马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行为学及血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用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法建立肝郁证大鼠模型,以开野实验、蔗糖水实验进行大鼠行为学测定并检测血浆IL-6、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发生了明显变化,血浆IL-6、TNF-α下降,而柴胡疏肝散能上调其细胞因子。结论柴胡疏肝散能改善肝郁证大鼠行为学的变化,明显增强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X受体(LXRs)在代谢综合征(MS)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造成MS模型,将12只M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MS组和中药1组各6只.另选MS造模成功的大鼠采用束缚刺激造成MS肝气郁结证模型,将16只MS肝气郁结证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MS肝气郁结证组和中药2组各8只.MS组和MS肝气郁结证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1组和中药2组给予柴胡疏肝散灌胃,各组造模结束后大鼠均按1ml/100g灌胃,每日1次,连续3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开腹取大鼠的肝脏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中LXRs的表达情况. 结果 MS组与中药1组比较,空腹血糖、TG、T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肝气郁结组与中药2组比较,空腹血糖、TG、T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MS肝气郁结证组肝脏免疫组化染色均计9分为强阳性(+++),中药1组计2分为弱阳性(+),中药2组计3分为弱阳性(+).结论 MS大鼠肝组织存在LXRs的高表达,柴胡舒肝散可降低MS模型大鼠LXRs的表达,其可能是治疗MS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清胃动素(MOT)以及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深肌丛(ICC-DMP)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21.0,10.5 g·kg-1,ig)、吗丁啉组(10 mg·kg-1,i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其余4组均采用慢性应激刺激造模法进行为期3周的造模。造模后,按各组剂量每天10 m L·kg-1ig给药2周,空白组及造模组均ig给以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体重及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MOT的水平,并在电镜下观察ICC-DMP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减轻;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MOT分泌明显减少(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能显著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显著升高血清MOT水平(P0.05),电镜观察ICC-DMP,其结构和功能也有明显改善。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促进胃肠道动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肝郁大鼠血浆MOT的水平以及调节ICC-DMP数量及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柴胡疏肝散对慢性束缚应激性肝郁证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 :应用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建立肝郁证动物模型 ,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及 β -内啡肽(β -EP)的影响 ,及对大鼠下丘脑 β -EP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结果 :柴胡疏肝散能降低应激导致的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β -EP ,使大鼠下丘脑 β -EP阳性细胞的表达减少。结论 :柴胡疏肝散对慢性束缚应激模型大鼠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气郁结对雄性大鼠精子质量的影响,为临床从肝论治男性不育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五子衍宗丸组、逍遥丸组,每组10只。采用夹尾激怒法复制大鼠肝气郁结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组给予相应的处理,14天后观察各组大鼠睾丸和附睾脏器系数、精液参数、睾丸组织形态学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子数量、精子活率明显降低,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逍遥丸组大鼠精子数量及精子活率显著升高(P〈0.05,P〈0.01),精子畸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观察,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呈现生精细胞排列疏松,生精细胞脱离基底部,支持细胞和生精细胞核染色质凝聚成絮状,管腔内精子减少;逍遥丸组大鼠睾丸曲细精管形状规整,生精上皮细胞排列紧密,管腔内有生精细胞,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改善;五子衍宗丸组改善不明显。结论:肝气郁结对大鼠精液参数、睾丸组织形态有一定影响,逍遥丸对其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经前期妇女、肝气郁型PMS(经前期综合征)郁怒症者脑发病机制,为两者脑功能变化的提供可视性实验依据,为情绪的脑定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无创性PET-CT,采用成组t检验的统计方法与测定双侧脑区视觉分析放射性分布不对称指数(AI),研究经前期妇女、肝气郁型PMS的郁怒者,观察到脑组织中哪些区域与经前期、PMS患者郁怒症有关。结果:(1)与正常妇女经前期比较,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结郁怒者组相关脑区多呈现葡萄糖代谢减低,葡萄糖代谢减低脑区P<0.01有:右侧额中回,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有:中脑、左侧额下回、右侧额下回等有显著性差异。(2)正常妇女经前期与PMS肝气郁结郁怒者组相关脑区不对称指数(AI)双侧脑区视觉分析异常区勾画感兴趣区(ROI),测定放射性分布不对称指数(AI)。正常妇女经前期未见明显有规律性差异。PMS肝气郁结郁怒组有差别的:葡萄糖代谢明显有规律性差异的是右侧额中回代谢明显低于左侧额中回,提示右前额皮层与消极感情有关,左前额皮层与积极感情有关。结论:(1)经前期妇女脑葡萄糖代谢未见明显有规律性差异。(2)肝气郁型PMS郁怒者的实质是与脑功能异常有关的情绪失常,即情志致病。(3)肝与脑密切相关,是进行肝气郁型PMS郁怒者脑功能成像的基础。(4)右前额皮层与肝气郁型PMS郁怒症患者的消极感情有关,右前额皮层支配身体的左侧,这与中医的肝胆之气行于身体的左侧是一致的。(5)探讨郁怒的脑定位,为有效的药物和心理疗法进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据此制订系列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艾灸治疗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海马中枢的功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A模型组、艾灸组,用弗氏完全佐剂制造实验性RA病理模型,艾灸"肾俞"、"足三里"穴治疗,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海马褪黑激素受体1B(MEL1B)表达。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GR表达有增高趋势(P>0.05),艾灸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MEL1B光密度值显著增高(P<0.01),艾灸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艾灸对实验性RA海马中枢有良性调整作用,海马GR、MEL1B在艾灸治疗实验性RA大鼠抗炎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逍遥散对肝郁证大鼠中枢神经递质的作用。方法:利用中医证候模型,研究逍遥散对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结果:肝郁证模型组大鼠脑内NE与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肝郁证模型加逍遥散组大鼠脑内NE与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郁证大鼠脑内NE与DA水平明显降低,逍遥散舒肝解郁,有增加肝郁证大鼠脑内NE、DA神经递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脾气虚对雄性大鼠阴茎组织NOS活性的影响,为临床男性性功能障碍从脾论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Wistar雄性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男宝组、四君子汤组。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刺激,其余各组采用苦寒泻下加劳倦过度法(大黄灌胃加游泳法)复制大鼠脾气虚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D-木糖醇含量及阴茎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男宝组大鼠血清胃泌素、D-木糖醇水平明显降低,四君子汤组大鼠血清胃泌素、D-木糖醇水平较模型组及男宝组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模型组与男宝组大鼠阴茎组织NOS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四君子汤组大鼠阴茎组织NOS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与男宝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脾气虚可降低大鼠阴茎组织的NOS活性,影响性功能,补益脾气可改善其NOS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OSR)对麻醉大鼠海马区脑生物电(EEG)变化及其功率谱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将电极置入大鼠海马脑区,采用单极引导法及计算机辅助FFT技术记录并分析氧化槐定碱对大鼠海马脑生物电变化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icv)氧化槐定碱2.5、5、10mg/只,大鼠海马脑电图出现以低幅慢波为主并伴有梭形睡眠波的波形,脑电总功率有一定下降,主频略有后移(P<0.05),θ波占总频率比例明显升高(P<0.05),但δ波比例下降(P<0.05),主频后移。结论:氧化槐定碱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其作用与降低海马脑生物电活动有关;海马核团可能是氧化槐定碱中枢抑制作用传导环路上的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胃炎肝胃气滞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经中医辨证,属肝胃气滞型者服用四逆散加味汤剂治疗,每天1剂,早晚各1次,1周为1个疗程,治疗4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愈26例(46.4%),好转23例(41.1%),未愈7例(12.5%),总有效率为87.5%。[结论]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胃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Notch信号通路各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并探讨逍遥散的调节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是正常组、模型组、模型+逍遥散组、模型+氟西汀组,每组12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制备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造模持续21天。通过尼氏染色、蛋白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尼氏小体数量、Notch信号通路中NICD、Hes1、Hes5及Jad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尼氏小体数明显减少(P < 0.01),逍遥散和氟西汀有逆转作用(P < 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1),逍遥散和氟西汀能逆转NICD、Hes5、Jag1蛋白表达量(P < 0.05或P < 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各基因mRNA表达量均降低(P < 0.01),逍遥散和氟西汀能逆转NICD、Hes1、Hes5 mRNA表达(P < 0.05,P < 0.01)。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尼氏小体减少,Notch信号通路各分子蛋白及基因表达均降低,逍遥散可能通过调节海马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进而保护神经元,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大鼠中枢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方法对大鼠进行造模,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扫描大鼠全脑信息,利用SPM8软件计算出抑郁症肝郁脾虚证大鼠与正常组比较在低频震荡(Amplitude of the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中存在异常的脑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探索的密切相关脑区进行单胺类神经递质检测;四逆散方剂反证确定其中枢分子生物学基础。结果:模型大鼠下丘脑Reho与ALFF均减弱,下丘脑DA、5-HT、5-HIAA和NE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逆散组较模型组比较下丘脑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NE、DA、5-HIAA存在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丘脑5-HT、5-HIAA、NE、DA是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