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及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这3种不同HBV感染状态下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s)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β链各家族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ity-determining region 3,CDR3)谱系漂移特征。方法采集3例正常人、5例慢性HBV携带者、12例CHB及5例AHB患者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磁珠分选法分选CD4~+ CD25~+Tregs,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 DNA;根据TCRβ链24个可变区基因(TRBV)家族设计相应的上游引物,并在β链恒定区(BC)设计1条共用的FAM荧光标记下游引物及对照引物。PCR扩增出24个包含完整CDR3区的TRBV家族的PCR产物,电泳鉴定目的片段;PCR产物送上海基康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基因扫描;用Peak Scanner Software v1.0软件分析TRBV家族CDR3谱系特征。结果不同HBV感染状态下24个TRBV家族CDR3谱系图均呈现一个或者多个形态不一、数量不等的单峰、寡峰、偏峰谱型,其中一些家族表达极低或缺失,在1.5%琼脂糖凝胶电泳图上多数家族于预测范围大小处呈现1条模糊条带,部分家族出现清晰条带或无条带;对不同HBV感染者间各TRBV家族CDR3谱系偏移率进行比较发现:慢性HBV携带者中BV7谱系偏移率明显高于CHB及AHB患者(P均0.05),CHB患者中BV15谱系偏移率明显高于慢性HBV携带者及AHB患者(P均0.05),AHB患者中BV23谱系偏移率明显高于CHB及慢性HBV携带者(P均0.05)。CHB患者外周血CD4~+ CD25~+Tregs TRBV家族CDR3克隆增生总体异常率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0.576 5,P=0.049 8)。结论部分优势利用的TRBV家族可能在感染HBV后免疫耐受以及清除病毒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HB 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CHB 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外周血PBMC 中CD4+ CD25+ Tregs TCR CDR3 谱系漂移特征的变化。方法:采集4 例正常人、3 例AHB 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及4 例CHB 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外周血PBMC;磁珠分选法分选CD4+ CD25+ Tregs,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根据TCR β链24 个可变区基因(TRBV)家族设计相应的上游引物,并在茁链恒定区(BC)设计一条共用的FAM 荧光标记下游引物及对照引物。PCR 扩增出24 个包含完整CDR3 区的TRBV 家族的PCR 产物,电泳鉴定目的片段; PCR 产物送上海基康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基因扫描;用Peak Scanner Software v1.0 软件分析研究对象TRBV 家族CDR3 谱系特征;采用配对t 检验(paired-sample ttest)检测AHB 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CHB 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前后TRBV 家族谱系漂移率差异。结果:3 例AHB 患者急性期呈现普遍谱系漂移的TRBV4、10、14、16、19 家族在恢复期多转变为正态的多峰谱型,AHB 患者恢复期外周血CD4+ CD25+ Tregs TRBV 家族CDR3 谱型漂移率显著低于急性期(t =9.456,P =0.011);TRBV8、11、13.2、15、16、18、20 在3 例CHB 患者抗HBV治疗前出现克隆增生,TRBV1、5.2、6、12、14、24 在3 例CHB 患者抗HBV 治疗后出现克隆增生。CHB 患者抗病毒治疗后TRBV家族CDR3 谱型漂移率高于治疗前(t =-0.666,P =0.553)。结论:AHB 患者急性期呈现谱系漂移的TRBV4、10、14、16、19 家族在恢复期多转变为正态的多峰谱型,推测这种转变可能与HBsAg、HBeAg 转阴相关。CHB 患者在治疗前TRBV8、11、13.2、15、16、18、20 家族克隆增生的Tregs 可能通过下调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阻碍病毒清除;随着药物导致病毒载量的显著下降,TRBV1、5.2、6、12、14、24 家族克隆增生的Tregs 可能更有助于诱导机体出现免疫耐受,导致HBV 不能彻底清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分析技术监测人外周血T细胞TCR alpha链CDR3谱系漂移(单/寡/多克隆增生).方法:提取4例正常人、2例淋巴瘤型白血病患者PBMC中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32个人TCR alpha 链胚系可变区基因家族 (TRAV)设计上游引物,共同的TCR alpha 胚系链恒定区基因家族(TRAC)设计下游引物,荧光定量PCR(FQ-PCR)扩增32个TRAV基因各家族CDR3谱系,溶解曲线法分析各家族CDR3谱系的单/寡/多克隆增生.结果: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TCR alpha链32个家族CDR3表达频率不一致,各家族PCR产物的溶解曲线谱型图(melting curve spectratyping)呈现熔点不同的CDR3多态性,为多克隆增生的高斯分布,2例淋巴瘤型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alpha链32个家族CDR3表达频率不一致,部分家族呈缺失状态,患者各家族PCR产物的溶解曲线谱型图上,多数家族为多克隆增生的高斯分布,但每个患者均出现数量不等的单克隆和寡克隆增生家族.结论: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分析TCR alpha链CDR3谱系漂移技术方法稳定简便,能较好地监测正常人和临床样本外周血T细胞TCR alpha链CDR3谱系漂移(单/寡/多克隆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分析技术"监测人外周血T细胞TCR β链CDR3谱系漂移(单/寡/多克隆增生).方法 提取4例正常人、9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26个人TRBV基因家族设计上游引物,共同的TRBC基因设计下游引物,荧光定量PCR(FQ-PCR)扩增26个TRBV基因各家族CDR3谱系,溶解曲线法分析各家族CDR3谱系的单/寡/多克隆增生.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TCR β链26个家族CDR3表达频率不一致,各家族PCR产物的"溶解曲线谱型图"(melting curve spectratyping)呈现溶点不同的CDR3多态性,为多克隆增生的高斯分布;9例大肠癌患者的外周血TCR β链CDR3谱系的26个家族CDR3表达频率不一致,有的患者部分家族呈缺失状态,患者各家族PCR产物的"溶解曲线谱型图"上,多数家族为多克隆增生的高斯分布,但每个患者均出现数量不等的单克隆和寡克隆增生家族.结论 "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分析TCR CDR3谱系漂移技术",方法稳定简便,能较好的监测正常人和临床样本外周血T细胞TCR β链CDR3谱系漂移(单/寡/多克隆增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α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TCR Vα CDR3)谱系多态性,为AS的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34个TCR Vα亚家族,经免疫扫描谱型技术分析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TCR Vα CDR3的谱系漂移情况。结果:5例正常健康对照PB-MC TCR Vα CDR3谱型多数呈高斯分布。所有AS患者外周血T细胞均出现多个TCR Vα亚家族谱型的异常改变,异常峰型包括:单峰、寡峰/寡峰趋势、偏峰和不规则异常峰型。34个TCR Vα亚家族中,共有17个亚家族在少数患者中的扫描谱型呈单峰即单克隆增生。结论:AS患者PBMC TCR Vα CDR3谱系具有显著多态性,表明T细胞在AS免疫发病机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单/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有可能是AS发病中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将为AS的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对HBV特异性抗原蛋白(HBeAg)的免疫应答特征。方法分别收集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和12月的外周血,以HBeAg蛋白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产生IFN-γ的HBeAg特异性T细胞的频率和强度。结果 1)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6月、12月总的T细胞反应频率分别为31.8%(7/22)、50.0%(11/22)、77.3%(17/22)和95.5%(21/22),治疗后12月反应频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P0.05),治疗后6月反应频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核苷类似物治疗组与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后T细胞反应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12月T细胞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月及治疗后6月(P0.05)。核苷类似物治疗组与干扰素治疗组均分别得出上述相同的结果。3)将患者T细胞的反应强度与HBV DNA载量(取对数值表示)做Spearman秩相关分析,rs=-0.1860,P=0.041,P0.05,认为患者T细胞对HBeAg蛋白的反应强度与HBV DNA载量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HBeAg可以刺激CHB患者产生特异性T细胞应答,且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HBeAg特异性T细胞的应答频率和应答强度均有所增强,且与血清HBV DNA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T淋巴瘤EL-4细胞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T细胞等位基因排斥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小鼠脾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分别提取脾细胞和EL-4细胞mRNA,逆转录为cDNA,RT-PCR扩增24个TCR BV家族CDR3区,结合基因扫描(GeneScan)和基因测序技术,对有表达的TCR BV家族进行CDR3谱型和序列分析。结果:小鼠脾细胞24 BV家族均有表达,各TCR BV家族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表明24 BV家族均为多克隆性。EL-4细胞被同时检测到TCR BV10和BV12家族表达,CDR3谱型均呈单峰,两个家族的RT-PCR产物经测序鉴定证实确属TCR序列,且均为框内编码。结论:EL-4细胞存在两套框内重排的TCRβ链,表明其TCRβ链可能存在等位基因排斥"缺陷"现象。本研究为探索T细胞等位基因排斥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T细胞受体(TCRs)既是T细胞特异性识别和连接抗原的分子,也是T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关键分子.其中TCR高变区的CDR3变异最大,最能代表T细胞的应答特征,其在外周形成了具有多样性的T细胞CDR3受体库.因此,对T淋巴细胞β链CDR3组库的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理,并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α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 (TCR Vα CDR3)谱系特点及多态性.方法 采用RT-PCR扩增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CR Vα 34个亚家族,经免疫扫描谱型技术分析34个亚家族谱型.结果 5例正常健康人PBMC TCR Vα CDR3谱型多数呈高斯分布,4例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均出现多个TCR Vα亚家族谱型的异常改变,异常峰型包括单峰、寡峰/寡峰趋势,偏峰和不规则异常蜂型.34个TCR Vα亚家族中,不同亚家族异常峰型出现的频率不同,非正态异常峰型出现频率较高的亚家族有Vα13和Vα17(均为3/4),而Vα1.1、Vα10、Vα20、Vα28和Vα28亚家族均未出现异常峰型.TCR Vα7在HLA-B27阴性的患者(U2)中出现异常峰型,在HLA-B27阳性的3个患者(U1、U3、U4)中并未出现这个亚家族的异常;TCR Vα13则相反,即在HLA-B27阳性的3个患者中均出现异常峰型,而在HLA-B27阴性的患者中正常.结论 葡萄膜炎患者PBMC TCR Vα CDR3谱系具有显著多态性特点,单/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有可能是葡萄膜炎发病中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  相似文献   

10.
接种HBV疫苗诱导机体免疫应答,产生保护性的HBsAb是预防HBV感染最重要的措施。T细胞在HBV疫苗应答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与个体HBsAb滴度的水平密切相关。该文就T细胞对HBV疫苗的应答以及形成的T细胞受体互补决定区3(T cell receptor 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3,TCR CDR3)受体库特征的研究概况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CD8~+T细胞中Toll样受体2(TLR2)的水平,探索TLR2在慢性HBV感染者CD8~+T细胞中的表达的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0例样本的血清HBV载量,分为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拷贝/m L)、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拷贝/m L),19例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淋巴细胞亚群中TLR2和CD38、HLA-DR、CD95、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并分析TLR2表达情况及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病毒载量组与高病毒载量组CD8~+T细胞TLR2的表达较健康对照组高,低病毒载量组CD8~+T细胞TLR2表达高于高病毒载量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8~+T细胞亚群中TLR2和CD38、HLA-DR、CD95、PD-1表达缺乏相关性。结论 HBV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TLR2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D8+T细胞TCR Vβ基因亚家族克隆化特征。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8例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TCR Vβ基因22个亚家族的CDR3区,基因扫描技术对TCR Vβ亚家族的克隆化进行鉴定。结果:基因扫描显示所有8例CHB患者CD8+T细胞TCR Vβ基因亚家族均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单克隆或寡克隆增生。Vβ8、Vβ11、Vβ12出现单克隆增生的频率相对较高。8例健康者TCR Vβ基因亚家族均为多克隆。结论: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TCR Vβ亚家族存在克隆性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T细胞急性淋巴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T-ALL)患者外周血TCR Vγ和Vδ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和克隆情况。方法:利用RT-PCR扩增9例T-ALL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3个TCR Vγ和8个Vδ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3(CDR3),了解TCR亚家族Vγ和Vδ亚家族细胞的分布;阳性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从而了解其克隆性。结果:9例T-ALL患者3个Vγ亚家族的表达率都明显低于正常人Vγ亚家族的表达率(P<0.05);Vδ亚家族中只有Vδ1和Vδ3的表达率低于正常人(P<0.05)。3例T-ALL患者出现克隆性增殖的γ/δT淋巴细胞。结论:T-ALL患者外周血TCR Vγ和部分Vδ亚家族谱系出现限制性表达和克隆性增殖。同时存在克隆性增殖γδ T细胞提示可能为γδ 白血病性T细胞克隆。  相似文献   

14.
巨细胞病毒(CMV)侵入机体后能引起T细胞特异性活化、增殖、应答,其中CD8+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s)主要由T细胞受体互补决定区3(TCR CDR3)识别HLA-肽复合物.通过对CMV感染者的TCR CDR3区序列及频率进行检测和分析.可深入了解机体应答状况,并能为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对HLA-A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的变化及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用重组人HBcAg作为刺激抗原,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25例CHB轻、中度患者外周血抗病毒治疗前后分泌IFNγ的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的频率。用即时定量荧光PCR仪定量检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结果CHB轻、中度患者治疗前外周血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均值为(47.30±25.50)SFCs/1×106PBMC,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显著降低(23.10±18.45SFCs/1×106PBMC,P<0.05)。动态观察的8例CHB轻、中度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均高于治疗后;6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DNA水平显著降低,2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没有下降,血清HBVDNA水平下降的患者(除1例外)治疗前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频率高于血清HBVDNA水平没有下降的患者。结论炎症期CHB轻、中度患者HBV特异性T辅助细胞反应高于炎症缓解期。  相似文献   

16.
T细胞是机体免疫功能的执行者,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表面识别抗原的分子,也是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第一个关键分子。TCR由胚系基因于胸腺中进行V(D)JC基因重排而形成,发育成熟的T细胞迁移至外周组成多样性的T细胞库,其中最能代表T细胞应答特征的分子为TCR高变区CDR3,在外周形成一个多样性的T细胞CDR3受体库(rep-ertoire),对TCR CDR3受体库研究,将为T细胞生理和病理特征的全面解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CHB患者56例,其中聚乙二醇(PEG)干扰素α2a治疗28例,拉米夫定治疗28例,以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两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的患者外周血,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COS+ CD4+T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的频数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患者HBV DNA载量变化.结果 CHB患者CD4+T细胞IC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1).干扰素治疗后患者ICOS表达水平下降,同拉米夫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治疗后患者ICOS改变值同HBV DNA载量变化值呈正相关(r=0.972,P<0.001),而拉米夫定组则未发现相关性(r=-0.101,P=0.608).结论 CHB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紊乱,其CD4+T细胞ICOS的表达升高.干扰素可下调CD4+T细胞ICOS的表达,纠正细胞免疫偏移,发挥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HIV-1感染者CD4+T细胞受体(TCR)基因的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抗CD4单克隆抗体从25份HIV-1感染者和10份HIV-1阴性对照样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离CD4+T细胞,提取细胞总RNA,然后通过逆转录及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PCR)对TCR 22个Vβ基因家族的互补决定区3(CDR3)进行扩增,利用ABI3700测序仪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扫描,定最分析HIV-1感染者TCRCDR3区多样性变化特征及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HIV-1感染者CD4+T细胞TCR CDR3区平均D(distance)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5),TCR Vβ基因各家族CDR3长度谱型成寡克隆分布,TCR CDR3区的紊乱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 494,P<0 05);HIV-1感染引起TCR多样性的改变不仅表现在不同Vβ基因家族上,而且也表现在CDR3长度上,其中感染者Vβ8、Vβ22、Vβ23基因家族的变化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1感染能引起CD4+T细胞TCR基因多样性的减少及高斯(Gaussian)分布的破坏,TCR CDR3区的紊乱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virus on the complementary determining region 3 (CDR3) length diversity of T cell receptor(TCR) Vβ repertoires of CD4+ T lymphocytes and to explore its association with viral load in individuals with HIV-1 infection. Methods The TCR repertoire was examined using spectratyping of CDR3 length diversity within CD4+ T cells in HIV infected and healthy adults. Separation of CD4+ T cells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 PBMC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immunomagnetic beads coated with anti-CD4 antibody. Total RNAs from the purified CD4 + T lymphocytes were isolated and used to perform nested-PCR amplifications in CDR3 of 22 TCR gene families. CDR3 diversit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viral load in individuals with HIV-1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An average diversity for all CDR3 profiles in CD4+ T cells from 25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s compared to 10 age-matched healthy donors (P<0.05) with the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losing diversity in the CDR3 profiles. 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TCR CDR3 diversity and viral load (r = 0. 494, P < 0. 05). The changes in CDR3 length diversity of Vβ families in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particular in Vβ8, Vβ22, Vβ23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healthy controls. Conclusion HIV-1 infection might induce the loss of TCR Vp repertoire diversity and disrupt the CDR3 Gaussian distributions within CD4 + T cells. There should b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TCR CDR3 diversity and the viral load in HIV-1 infecte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Vγ和Vδ亚家族的T细胞谱系分布和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14例B-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3个TCR Vγ和8个TCR Vδ亚家族基因谱系的分布情况;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TCR Vγ和TCR Vδ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3(CDR3),以检测T细胞克隆性。1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B-ALL患者外周血中TCR Vγ亚家族表达率降低,其中VγII亚家族表达率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B-ALL患者外周血中Vδ1(57.1%)、Vδ2(42.9%)和Vδ3(14.3%)亚家族表达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06,0.001)。此外,在B-ALL患者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在健康人中未检测到的Vδ4(14.3%)和Vδ5(14.3%)亚家族;且Vδ6(28.6%)、Vδ7(21.4%,)和Vδ8(35.7%)亚家族表达率也高于健康对照组。B-ALL患者外周血中存在克隆性增殖的Vγ和Vδ亚家族T细胞,其中,Vδ8亚家族T细胞寡克隆增殖的发生频率最高(35.7%),其次为Vδ6(28.6%)和Vδ7(21.4%)亚家族T细胞。结论 B-ALL患者外周血TCR Vγ和TCR Vδ亚家族T细胞出现限制性表达和克隆性增殖,其中高频率出现的寡克隆性增殖的Vδ亚家族T细胞可能与体内存在的白血病抗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监测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犁肝炎(CHB)的过程中HBsAg及HBV DNA水平的动态变化,并探讨HBsAg滴度与HBV DNA复制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7例拉米夫定(LAM)、20例阿德福韦(ADV)抗病毒治疗2年以及23例未使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所有患者均未进行其它抗病毒药物治疗.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清标本,动态监测HBsAg及HBV DNA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57例LAM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中,20例有效应答后出现病毒反弹的患者,在HBV DNA发生剧烈变化的4个时间点.未观察到HBsAg滴度随HBV DNA复制水平的一致变化,无相关性(P>0.05);37例应答良好的患者,可观察到HBsAg水平随HBV DNA复制水平的一致变化,呈正相关(r=0.71,P<0.05).(2)20例ADV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中,7例有效应答后出现病毒反弹的患者,未观察到HBsAg随HBV DNA水平的一致变化,无相关性(P>0.05);13例应答良好的患者,可观察到HBsAg随HBV DNA复制水平的一致变化,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 核苷类似物治疗CHB的过程中,对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有良好应答的患者,HBsAg滴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HBV DNA复制水平,HBsAg滴度与HBV DNA复制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