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乙肝病毒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全球都呈现出蔓延的趋势,我国是高发区,乙肝病毒在我国属于高流行疾病,目前大约有1.2亿人患有乙肝。乙肝病毒的感染,极易出现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硬化甚至肝癌、肝衰竭等疾病。乙肝慢性化的机制是目前研究肝病的一个重点,乙肝病毒感染之后,作用于宿主细胞,然后通过其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的免疫应答将乙肝病毒进行清除。在急性乙肝感染的过程中,病毒炎症的消除主要是通过免疫反应来解决。但是在慢性乙肝感染的过程中,患者通常会出现免疫系统调节紊乱,将会导致自身的免疫反应、免疫损伤以及免疫耐受等情况的发生,从而致使病情得不到解决。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的肝炎除外,病毒性的肝炎能够引发人体自身的免疫现象,特别是HVB、HVC等疾病,并且临床的表现更加复杂。丙型肝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血清抗体出现异常或者自身免疫疾病,但是乙型肝炎患者在感染者的机体内拥有多种血清抗体。乙肝的慢性化与人体内部的免疫系统紊乱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儿童肝病患者中,乙型肝炎占了大多数,比例为61.4%[1].由于儿童乙肝往往缺乏临床症状,因此过去认为儿童乙肝病变较轻,肝脏炎症呈静止状态,可以不需治疗.事实上,由于小儿免疫系统不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容易产生免疫耐受或免疫紊乱等,因此,小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容易成为慢性患者,其后果比成人感染更为严重,危害也大.  相似文献   

3.
打破乙肝病毒免疫耐受的中医药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何浩  张玉亮 《新中医》2000,32(10):56-56
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以及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与宿主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有直接的关系。目前认为所以产生免疫耐受,与机体在免疫系统尚未建立或完善之前,受到乙肝病毒的侵袭,以致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不能识别,因而产生免疫耐受。抗病毒药物仅能杀伤血液、体液内的乙肝病毒,对在肝细胞内发生HBV-DNA整合的病毒无能为力,从而造成抗病毒药物作用有限,这也是慢性乙肝迁延难愈的原因。因此,打破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这可能成为治愈慢性乙肝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但目前尚无有效方法和药物。我们运用中医理论来探讨免疫…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或感染病毒的肝细胞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肝损伤.乙肝病毒是慢性乙肝的启动因子.抗病毒治疗能有效阻止和抑制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的机理和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感染机体后,机体免疫能力的强弱,能否及时、有效、彻底的清除病毒可能成为决定急性自限性感染或慢性持续性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人、儿童、幼儿感染HBV后分别有5%、30%、95%的患者转为慢性HBV感染。根据中医对免疫耐受机制的认识,运用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冰  张书文 《河南中医》2004,24(4):83-85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此类病人病情迁延不愈,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危害极大。该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研究表明,宿主免疫调控的紊乱是导致慢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现就近年来中医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易于形成持续性感染,主要由于被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耐受所造成,我科自2006年1月~2010年11月,运用胸腺肽联合还原谷胱甘肽注射治疗慢性肝炎9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结合现代免疫学认识,探讨补肾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立论依据。认为肾虚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与免疫系统尤其是固有免疫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补肾法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尤其是先天免疫,加速病毒的清除,保护肝脏细胞,避免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210-214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以免疫功能异常为主要机制的肝脏疾病,需要通过抗病毒和调控免疫的协同治疗来清除受感染的肝细胞并建立长期的病毒控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HBV免疫耐受与免疫力低下有关,与祖国医学中"正虚"概念密切相关。从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固有免疫(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细胞、肝脏巨噬细胞)和适应性免疫(调节Th1/Th2平衡、调节CD_4~+/CD_8~+平衡、调节Th17/Treg平衡)的调控作用,对中医药调控CHB免疫功能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从中医体质分类标准及影响体质分布的因素、乙型肝炎发生发展的机制、中医体质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几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及演变主要是宿主、病毒作用的结果,且CD4~+、CD8~+水平在各中医体质类型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性别因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性别因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的影响。方法 :对 10 6 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 488例急性乙型肝炎的年龄与性别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无论男性或女性 ,各年龄组均有慢性与急性乙型肝炎发生 ,且存在显著的育龄高峰。无论慢性与急性乙型肝炎 ,男性病例数均多于女性 ;慢性乙型肝炎的男∶女比例 ,除 2 6~ 35岁 (5 .6∶ 1)和 36~ 45岁 (5 .5∶ 1)两个年龄组显著高于急性乙型肝炎 (P<0 .0 5 )外 ,其他各年龄组与急性乙型肝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男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较常表现为慢性和临床过程 ,女性较常表现为急性和亚临床过程。这种现象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和病毒复制水平的性二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相关研究表明,HBV感染不直接造成肝细胞坏死,而是通过机体的免疫系统介导造成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发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合并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的现象,研究显示机体处于免疫紊乱状态。目前,中医药广泛运用于肝病防治的各个方面,本文就近年来对CHB患者产生自身抗体的意义、中医体质在CHB中的应用、中医体质与CHB免疫状态的关系等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引起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导致的疾病,是中国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多见于儿童,预后较好.部分发展至晚期会引起肾间质纤维化.由于目前尚未创建可靠的动物模型、传染性大,导致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存在一定困难.分子生物学主要从细胞转染来研究,研究认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补肾解毒方和健脾解毒方对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外周血T淋巴细胞(Ts)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感染科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门诊慢性HBV感染患者40例,据患者不同免疫状态分为清除组和耐受组,另选本院健康职工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大鼠补肾解毒药物血浆和健脾解毒药物血浆进行干预。以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8+分子的表达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水平作为研究指标,判断干预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Ts)功能影响情况。结果:各组健脾组和补肾组血浆在干预后CD3+、CD4+、CD8+、CD28+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耐受组中P<0.05,补肾组血浆干预后CD28+及CD8+分子显著高于健脾组,P<0.05;两种药物血浆分别干预后,CD28+分子表达均显著高于清除组同期,P<0.05。结论:健脾解毒法和补肾解毒法均能促进慢性HBV感染患者T细胞功能的恢复,免疫耐受期可能是中医药治疗的一个重要时期,补肾解毒药物效果优于健脾毒药物,需要分子实验和临床实验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起到全程预防并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降低宫内感染率之功能。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数目众多,该药物的需求量极大。但根据长沙市多家医院的走访调查发现,该药已出现严重的短缺现象,本文根据对国内医药市场的了解,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并就国内药品紧缺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期待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肝郁脾虚证和肝胆湿热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s)的功能变化,了解慢性HBV感染两证型的免疫表达特点,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 选取4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根据免疫状态分为两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免疫清除状态)20例,其中肝郁脾虚证10例,肝胆湿热证10例;慢性HBV携带组(免疫耐受状态)20例,其中肝郁脾虚证10例,肝胆湿热证10例;另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志愿者体检健康者10名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对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进行体外培养,以倒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DCs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检测DCs的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CD1a的表达及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其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比较DCs在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两证型中的功能特点,分析两证型间DCs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HBV携带组两个证型患者CD86、CD80及HLA-DR表达率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组两个证型患者CD80表达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肝郁脾虚证患者CD86、HLA-DR低于肝胆湿热证,慢性HBV携带组肝郁脾虚证CD80低于肝胆湿热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IL-12及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肝郁脾虚证患者IL-12及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低于肝胆湿热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不同免疫状态肝郁脾虚证与肝胆湿热证患者外周血DCs功能存在差异.DCs表型及功能检测在疾病的同一阶段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指标,反映两证型免疫表达的特点及免疫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人体,主要定植于人类小肠上皮细胞,造成小肠上皮细胞损伤,诱发腹泻、发热等症状,是引发婴幼儿腹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作为一类在宿主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模式识别受体,在病毒感染人体后宿主免疫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同的病毒感染人体后,各类病原体通过TLRs启动宿主免疫应答反应,诱导各类细胞因子的释放,激发人体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一系列炎症反应,进一步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不良后果。研究发现,针对不同病原体研发的各种有效治疗药物抗炎、抗病毒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TLRs信号通路的转导,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可通过影响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转导通路上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刺激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诱导炎症反应,而导致发病。部分研究也从TLRs着手研究药物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作用机制,但是中医药与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较少涉及TLRs信号通路。因此,该文将从病毒感染与TLRs信号通路,RV感染与TLRs信号通路,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相关中医药研究三方面阐述TLRs信号通路与不同病毒感染,尤其是与轮状病毒感染的关系,并对中医药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相关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指导基于TLR3,TLR4信号通路的中医药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机理,对进一步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中药治愈慢乙肝,既不是通过直接清除乙肝病毒(HBV),也不是通过准确地直接调控免疫功能而实现。而是遵循中医理论,顺应四时“避其毒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以清除有损人体正气的外部因素;同时通过整体调理,辨证论治,祛除体内热毒、湿热、瘀血诸多邪气,激发、调动、增强机体正气,使之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脏腑各司其职,经脉通利疏畅,改善机体内环境,恢复机体动态平衡,从而调动机体正气即抗病能力来清除HBV,终止免疫损伤,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对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以及免疫介导发病机制的干预研究。方法:收集60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包括常规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等),其中治疗组30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的中药汤剂,观察T辅助细胞(Th1、Th2)、T淋巴细胞(CD+4、CD+8)、HBV-M、HBV-DNA、肝功能等。结果:柴芍六君子汤加减可有效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主要表现在改善肝功能,降低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水平,降低病毒载量水平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辅助细胞(Th1、Th2)、T淋巴细胞(CD+4、CD+8)有关。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可能与其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乙型慢性肝炎发病机制普遍认为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因此治疗乙型慢性肝炎的研究,便集中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