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政与养生     
张仲景,不要说搞中医的,就是许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是东汉时期的大医学家,被尊为医圣。他悉心精研医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呕心沥血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部不朽名著,成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意义十分重大。近日读书,才知道张仲景还曾任长沙太守,在当时还是个不小的官,南阳医圣祠所立晋咸和五年的碑碣上就有“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的字样。  相似文献   

2.
<正> 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是已故我国著名中医科学家黄竹斋先生,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发现并刊印的珍贵版本。黄老的弟子,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米伯让研究员,对黄老的遗嘱:“你一定要亲送南阳医圣祠保存,以备来者研究。”二十多年来铭刻心上,终于1981年12月亲自将该书木刻原版两箱及黄老撰述《医事丛刊》木刻版一箱,完整无缺地送往南阳医圣祠收藏(所遗失之三页书版,及黄老写的勘误表已补刻齐全)。现作为珍贵的文物陈列在医圣祠张仲景享殿,供人们参观学习。为张仲  相似文献   

3.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系广西地区发掘出的一部有价值可借鉴的《伤寒论》版本。乃清·左盛德所藏,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的手抄本,亦即白云阁《伤寒杂病论》之前身。白云阁《伤寒杂病论》已作为珍贵文物陈列在医圣祠张仲景事殿,供人学习参观,受到国内外中医学者的高度评价。但对其前身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尚没引起重视,甚或有人说是“伪品”,其实《伤寒论》本身,经历代传抄、注释,错简漏误是公认的,绝对肯定哪本《伤寒论》是真善本,否定其它版本是不公证的。所以,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的特点加以研究整理,有益无  相似文献   

4.
少谦  建宇  李杨 《光明中医》2009,(11):2171-2171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中药研究所日前透露,为发扬光大医圣文化,恢复《伤寒杂病论》原貌,该所将编纂《新编宋本仲景全书》。 据悉,南阳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开创中医临证医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2月25日(丙申年农历正月十八)是医圣张仲景诞辰1866周年纪念日,纪念医圣张仲景诞辰1866周年祭拜大典在医圣故里河南南阳医圣祠举办,来自海内外的中医药学界人士代表及数万名群众齐聚这里,为医圣献一束心香,表达敬仰与缅怀之情。张仲景,东汉南阳人。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所著《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学辨证论治之先河,奠定了中医临床诊疗之基础,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该书为历代医家必读之经典,所载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发掘祖国医学遗产,最近,陕西省中医研究所文献医史研究室校勘、整理、重印了一批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 这部《伤寒杂病论》,据云为张仲景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家藏的该著第十二稿.已故全国著名老中医、原北京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室主任、长安黄竹斋先生于一九三九年筹资刻版.该书共十六卷,其内容比宋本、康平本《伤寒论》多三分之一,文辞简洁流畅,叙述别具一格,且对诸通行本多所订正.陕西中医研究所所长、名老中医、研究员米伯让特为这次重印本作序.又据黄竹斋编著的《伤寒杂病论会通》、《针灸经穴图考》增补“左修之先生像传”、“祝告医圣文”和  相似文献   

7.
疗效是中医的灵魂,张仲景作《伤寒杂病论》,不仅具备严密的理论体系,且临床屡用不爽,是中医药未来发展过程中传承创新的源头活水.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哲学思维基础,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应用"阴阳藏府系统"进行诊疗近乎完美地对此进行了诠释,构建了理法方药并存的阴阳五行诊疗体系,古今奉为圭臬.文章选取《伤寒杂...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中医名著《伤寒杂病论》本为东汉张机(仲景)所撰,在中国医学史和历史上,久已定谳.但由于汉魏史书未为张机立传以及史书阙载等原因,以致在疑古考伪风气的影响下,对于《伤寒杂病论》本为张仲景所撰,又成疑案,时有异说,见诸报刊,不免使人迷惑不解.因此,笔者不揣谫陋,对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的历史,略做简要考察辨正.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张仲景名机,南群涅阳(今河南南阳)人。原书名《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三世纪初,其内容包括伤寒与杂病两部分。由于战乱,原书一度散佚不全,后经西晋王叔和  相似文献   

10.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著名经典医著,该书流传有多种版本,各有特色。在日本流传有两种《伤寒论》传本,即昭和丁丑大冢敬节所发现的《康平本伤寒论》和数年前发现的《康治本伤寒论》。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张仲景的中医治学方法及铁杆中医的成才之路。方法通过《伤寒杂病论》与《汤液经法》之间的关系研究张仲景的中医治学方法。结果《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在《汤液经法》的基础上完成的。结论中医的成才离不开中医经典的学习研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中医大师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仲景杂病部分何以称为《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全称《金匮要略方论》,是后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伤寒杂病论》是在《内经》、《难经》等医经理论指导下,汇集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结合仲景临床经验凝炼而成的,是对秦汉以来医学成就的总结和概括。《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后,旋经兵燹,原书有散失,晋太医令王叔和首辑伤寒十卷,即成今之《伤寒  相似文献   

13.
<正>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临床实用价值很高的古典医籍,1700余年来长存不衰,倍受推崇。可惜书成之后,几经兵燹,原书无可复睹,致使后世注家蜂起,流派分庭,各抒己见,许多问题,莫衷一是,遂令学者望而生畏。近读平舆蔡德元先生所撰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一书(1992年12月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顿感别开门径,获益匪浅。兹不揣鄙陋,以荐同道。《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古本》)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第12稿,原为广西桂林罗哲初所藏,1939年由黄竹斋刊行(俗称“自云阁本”。见《新中医药》1955年11期),当时鲜为人知,更少有人研究之,甚至有目为伪本者。蔡德元先生首重仲景之书,  相似文献   

14.
今天,中华全国第二次张仲景学说讨论会在医圣故里——南阳隆重召开,这是我国中医界的一次学术盛会.我谨代表国家教委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各位专家、教授、学者、全体与会代表及列席会议的张仲景国医大学的全体同学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张仲景是我国古代伟大医学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医学教育家.一千七百多年前,他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沦》,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确立了中医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辨证论治体系,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空前的巨大贡献.《伤寒杂病论》问世以来,一直是中医的必修教材,哺育了历代名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并且超越国界,造福于人类,在中医事业亟待振兴的今天,在全世界学习研究中医的热潮中,如何提高中医学术水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急症研究动向中医治疗急症,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素问·九卷》四篇中“热论”、“评热病论”和“逆调论”就有热病,特别是急性热病的记载。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及元·王海藏《阴证论》、清·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温热病篇》、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等等,都是以治急性痛为主的。这些古典医籍总结了极为丰富的急症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奠基之作。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对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等都有所论述,同时还对睡眠障碍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难经》为中医的重要经典名著之一 ,历代医家多奉之为“医经之心髓 ,救疾之枢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云其“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等医籍创作了《伤寒杂病论》 ,可见《难经》(《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 ,通观全书 ,在整体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判断预后等方面 ,无不贯穿着《难经》的学术思想 ,兹就此浅析如下。1 整体观念《金匮》在天人相应、五脏相关两方面体现了《难经》、的整…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为河南南阳人,其在撰著《伤寒杂病论》时,不自觉地掺入了家乡土话——南阳方言,致后学者对一些症状、眯象、药物等把握不准,甚至产生误解,对学习《伤寒论》、应用经方带来一定困难。笔者世居南阳,为仲景故里之人,深习民俗,熟识方言,故将《伤寒  相似文献   

19.
<正> 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是已故我国著名中医科学家、先师陕西长安黄竹斋先生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发现并刊印的珍贵版本。抗日战争前,先生在浙江宁波天一阁访书期间,经宁波名医家周岐隐先生介绍,得识桂林名医家罗哲初先生。先生从罗先生处发现他珍藏的《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手抄本,计四册。该书的传授渊源为:张仲景四十六世孙张绍组授于桂林左盛德,左先生珍藏四十余年未尝轻出示人,于清光绪二十年授于门人桂林罗哲初,罗先生又珍藏三十余年,于民国二十四年授于竹斋先生。其内容较通行本《伤寒论》多三分之一,且纠正通行本错讹之处不遑枚举。先生认为该书为研究张仲景《伤寒论》之珍贵资料。时当抗日战争爆发,先生虑其失传,经商得罗哲初先生同意,遂亲手抄写副稿一部带回陕西,向陕西伪教育厅提请刊印,但反动政府根本不予重视。后请辛亥革命陕西将领张钫(伯英)先生捐资刻置木版始印公世,同时还刊印了先生所著之《医事丛刊》。拟待战争结束,将书版送往河南南阳医圣祠(今张仲景纪念馆)保存。因国难当头,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20.
论仲景脉学     
<正>1关于《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有许多版本,目前通用《伤寒论》为明赵开美刻本。但近年来,随着大家对《伤寒杂病论》各种版本的认识,仲景《伤寒杂病论》的轮廓全貌愈来愈清晰。明赵刻本《伤寒论》据传为王叔和所得相传,为仲景第七次稿,而桂林古本和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相传为第十二稿,余稿已不得相见,仅第十二稿《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和白云阁藏本比较,白本缺佚"六气主客"一篇,可能为传抄者所误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