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和降解不平衡的结果,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所共有的病理改变和必经途径。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ECM产生的主要细胞来源,它的激活、凋亡受到众多细胞因素及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调节,因此阐明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对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都有  相似文献   

2.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 ,是形成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肝纤维化的形成机理目前多数认为是致病因子造成肝细胞 (HC)损伤 ,引起肝枯否氏细胞 (KC)激活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CK) ,随同血小板、肝窦内皮细胞 (SEC)和肝细胞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与某些化学递质共同作用于肝星状细胞 (HSC) ,使其激活 ,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 (MFBLCs) ,通过旁分泌与自分泌作用 ,使 HSC增殖 ,合成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CM) ,ECM的分泌增加 ,降解减少 ,以致其在肝内大量沉积 ,肝纤维化逐渐形成 [1]。但肝纤维化与其它组织纤维化不同 ,很少有…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湿热、疫毒、痰浊、瘀血等互结,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治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脾胃为后天之本,肝纤维化的治疗当以顾护中焦脾胃为主,脾胃健旺,则肝脏安和。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以恢复肝脏的生理特性为主,治疗宜疏肝解郁、行气导滞。血瘀证贯穿肝纤维化始终,且血瘀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治疗除疏肝理气外,还应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之法,以改善肝内气滞血瘀的状态。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肝病日久可累及肾脏,导致肝肾阴津亏虚,肝肾同病,故治疗应肝肾同治,滋水以涵木。  相似文献   

4.
肝着     
肝着沂南县苏村中心医院(276301)李保正车遵莹李玉会例1,男,40岁,1989年10月30日初诊。2周前劳累、暴怒后,突感胸闷腹胀,左胁胀满而痛,常欲以拳击其胸,击则舒适,嗳气不畅,烦躁易怒,口淡无味,纳谷不香,大便数日一行,服疏肝理气和胃方药1...  相似文献   

5.
论肝     
肝为五脏之一,其属性比拟为风木,风善行数变,为百病之长;木则喻其生长活泼,动态自然。肝主疏泄,使气机流畅,又主藏血,司血之贮藏。生命活动基本物质之气血两项,均属其生理范畴。其病理变化,更是复杂多端,除本脏病变外,且牵涉和影响其他脏腑,因此,  相似文献   

6.
郑黎明  裘璟 《中医研究》2002,15(1):43-4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病理学基础 ,抗纤维化在慢性肝病的防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科近 3年来对自拟软肝汤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临床研究部分患者 ,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3 2例患者 ,均符合 1 995年 5月北京全国肝炎会议、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 ,病程 2~ 2 1年 ,年龄 3 1~ 62岁 ,病因均为乙型肝炎。B超、CT扫描显示早期肝硬化、肝弥漫性病变为 1 9例 ,患者表现为胸胁刺痛、痛处不移、入夜尤甚、纳呆、便溏、舌质黯、脉涩、肝纤维化指标因子 2项以上增高 (肝纤维化测定正常标准为L…  相似文献   

7.
肝脓肿     
<正> 杨某,男,42岁,1985年10月就诊。20天前因发热寒战、右胁痛,经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癌,治疗无效且渐加重。检查:体温39.5℃,白细胞总数23.5×10~9/L,中性0.88,淋巴0.12,血沉58mm/h。肝功:碘试验+++,锌浊度17。B超检查:  相似文献   

8.
肝寒证     
<正> 例一:齐××,男,35岁,农民。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诊。入冬以来,患者因与家人口角,常独睡冷屋凉炕。今日晨起突然少腹疼痛,控引睾丸,四肢发冷,指甲青紫,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脉证合参,可知肝脏受寒。治以温肝散寒通脉法。处方:  相似文献   

9.
肝脾肿大     
<正> 处方:丹参30克。用法:加水250毫升煎头、二汁,分2次服。疗效:用本方治疗4例肝脾肿大患者;疗效较好。病例:赵××,男,32岁。1年前自觉周身乏力,胃纳欠佳,肝脾肿大,曾在北京等地治疗无效。2周前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肝火右肋下3厘米、  相似文献   

10.
肝动脉栓塞硬化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女性多见,而文献报道成人尸检发现率则高达20%,多发者占10%。随着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对血管瘤的检出率及确诊率均明显提高。肝血管瘤较小时多无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定期随访观察。但血管瘤的进行性发展及易破裂出血,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生命危险;因此,如何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有些病人在患急性肝炎之后,常转为迁延性肝炎或慢性肝炎,表现为四肢乏力、胫酸、腹胀、纳呆等气虚型症状;或为咽干口苦、内热、溲黄、少寐多梦等阴虚型症状。这两种类型的患者,还可兼有湿热,表现为舌腻,口苦;或兼肝气郁滞,胁胀腹满;或兼肝肾两虚,腰酸胁痛。还有气阴两虚,即气虚、阴虚两者兼而有之。这些症状,往往错综交叉。也有少数患者,毫无症状,或症状很不明显。我治疗“迁肝”、“慢肝”,以化验指标作为衡量疗效的标准。这种病,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与“肝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菊 《河南中医》2010,30(4):322-323
肝积之名,古已有之。该病与现代医学中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有较为相似的证机基础。从湿、热、瘀、毒四个方面阐述了肝积的病因病机。并提出了相应治法。  相似文献   

13.
肝厥     
<正> 胡某,女,31岁。1984年8月13日初诊。患者因与夫不和,长期精神抑郁,易怒。1年前生气后突然视物昏花,两目欲上翻,旋即呕吐痰涎,口周麻木,四肢不温,泻下稀便,以至神志不清。约1小时后神志逐渐清醒,但随感头面剧痛难忍,如濒死状。急送某医院,经注射安痛定等药,患者入睡,醒后症状缓解。自此以后,本病常有发生,由每月发作1次增至3~4次,且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每次发作均需注射安痛定、  相似文献   

14.
论肝     
蒲志孝医师在张斯特医师的协助下,将其珍藏先父蒲辅周名老中医的书信、遗稿、书刊眉批、笔记和庭训回忆,以及蒲老蜀中亲友、同道的回忆和桑梓后学到京拜会时的谈话等等,加以分门别类,汇集成篇、成段,名为《蒲辅周医话》。每篇、每段之后,附以按语,指明来龙去脉,以利于读者对医话的理解。本刊经蒲志孝医师同意,将陆续予以选登。  相似文献   

15.
调肝     
肝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卧则血归肝,肝开窍于目。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助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气机舒畅;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肝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肝与胆相表里。肝正常与否的表象(一)肝养目,心明眼亮“肝开窍于目。”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七、八十岁目不眩花。如果肝火上延,可见双目肿赤;肝虚,则双目干涩、视物不清,重则患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症。(二)肝养筋,指甲荣华肝的精气充足,方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肝虚,筋气不舒,…  相似文献   

16.
肝气郁、肝气逆是肝失疏泄的始发证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肝气逆证两证的源流、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探讨,对两证的病因病机、诊断依据与治法方药做了进一步规范;并明确了进一步规范两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本病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即有记载和叙述,中医根据肝硬化各阶段、各类型证候表现不同,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代偿期的肝积和失代偿期的臌胀。对肝病的治疗,历代医学家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各有发挥,给后世肝病临床留下宝贵经验,现以清王旭高的治肝三十法的论述中归纳成治肝八法,现以其中四法,即清肝法、泻肝法、养肝法、温肝法的治疗方法上,探讨及分析其在肝硬化治疗上的运用,以便于临床掌握使用。  相似文献   

18.
软肝缩脾丸治疗肝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软坚、活血药配伍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软肝缩脾丸。(丹参、红花、桃仁、鳖甲、地龙、等 )治疗本病 1 2 5例。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 ,P>0 .0 5。提示 :本方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治疗慢性肝炎纤维化的有效措施。方法:应用纯中药制剂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5例,与对照组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层粘蛋白,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单胺氧化酶等指标变化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3.5%,对照组65.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肝纤维化标志物免疫血清和酶学指标获得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益合剂治疗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将60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肝益合剂,每次1袋,每日2次温服;对照组20例,口服水飞宾胶囊,35mg/粒,每次3粒,每日2次。2组均90日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Ⅳ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清PCⅢ、LN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HA、IVC、ALT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肝煎荆有良好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保护肝细胞、抑制胶原合成并促进其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