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TOF)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以减少术后血液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TOF患者纳入研究(实验组),选择同期手术的65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手术后1周的血气、血常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Ⅷ和Ⅸ因子活性,并对各项指标术前、术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组内比较:术后7d实验组血红蛋白(Hb)和APTT均低于术前,动脉血氧分压(PaO2)、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均高于术前,PT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实验组术前Hb和APTT均高于对照组,PaO2、凝血因子Ⅷ和凝血因子Ⅸ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OF患者术前存在内源性凝血功能障碍,可能是自身凝血功能代偿以降低高粘血症带来的血栓形成危险,术后能得到改善,可能与血氧分压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的方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的方法进行比较,以优化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方案。方法86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按术后使用不同的抗凝方案分为4组。华法林1组:术后第1d开始口服华法林;华法林2组:术后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潘生丁组:术后第1d给予潘生丁,共2d,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速碧林组:术后第1d给予速碧林,共2d,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监测术前、术后当天、第3d和第5d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凝血因子Ⅶ、Ⅱ等指标。结果4组均于术后第5d达到抗凝要求(INR 1.5~2.0),且无出血、栓塞等抗凝并发症发生。华法林1组凝血因子Ⅱ、Ⅶ术后持续降低,PT、INR值则持续升高;术后第5d INR值达2.13±1.14,有7例患者INR>2.0,与其他3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第2d开始单用维持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可行的,不需其他辅助抗凝治疗,临床上可简化治疗方法,并不增加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陈奋勇  杨凤娥  陈琪 《中国骨伤》2011,24(12):1001-1004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膝关节病变的疗效、手术特点、假体选择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男性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10例(12膝),年龄17~49岁,平均33.6岁,其中8例为甲型血友病,2例为乙型血友病。根据Arnold和Hilgartner影像学分级:7膝为Ⅳ级,5膝为V级。Ⅷ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为手术当天补充至80%以上,术后3d内60%以上,术后3d~2周40%以上。Ⅸ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为手术当天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PCC)使FⅨ活性水平〉40%,术后3d内FⅨ活性水平〉30%,术后3d~2周FⅨ因子活性水平〉20%。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及各单项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结果:10例(12膝)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前HSS(44.9±12.5)分(29~62分)改善为术后(84.4±10.2)分(72~96分);各单项评分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及稳定性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同时发现在疼痛方面由术前平均(8.5±4.1)分改善为术后(24.5±4.4)分,TKA缓解疼痛作用明显。结论:在严格围手术期凝血因子的替代治疗下,TKA已成为血友病性膝关节炎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华法林是抗凝的选用药,通过抑制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的合成(如凝血酶原因子Ⅶ、Ⅸ、Ⅹ,蛋白C、蛋白S)而发挥其抗凝作用;用药后体内凝血因子Ⅶ的水平于24h内迅速降低,但由于因子Ⅱ的半衰期较长,3d后仅降至正常水平的50%,通常用药3d后才能充分显示抗凝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一项前瞻性研究探讨抗Xa因子活性监测联合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ATⅢ)活性检测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预防出血与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单侧TKA手术的骨关节炎患者7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55例;年龄56~80岁,平均(68.5±7.5)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试验组术后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4 250 IU皮下注射,4 h后检测凝血指标及抗Xa因子活性,根据抗Xa因子活性结果调整LMWH剂量,使抗Xa因子活性维持在0.3~0.7 IU/mL。对照组术后12 h后给予LMWH 4 250 IU皮下注射,4 h后检测凝血指标,于术后第2天开始常规给予LMWH 4 250 IU 1次/日皮下注射抗凝治疗。两组术后1 d、6 d、11 d常规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D-二聚体(D-dimer, D-Di)、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下肢血管彩超,记录皮下出血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APTT、D-Di、Hb与术前差值、血栓发生率、皮下出血面积(体表面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d,两组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Di、Hb与术前差值、血栓发生率、皮下出血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1天,两组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D-Di、Hb与术前差值、血栓发生率、皮下出血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术后使用LMWH抗凝治疗时,术前予以ATⅢ活性检测,抗凝过程中根据监测抗Xa因子活性调整LMWH剂量,能有效地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出血风险,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术前肺康复(PR)对肺癌合并中一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lO年8月华西医院胸外科收治32例肺癌伴中重度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完成术前为期2周的肺康复训练并接受手术治疗,男18例,女12例;年龄62.5±7.7岁。中度C()PD12例,重度COPD18例;康复前后均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并分析这些患者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1)静态肺功能试验中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第1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康复后较康复前(1.30±0.30I,VS.1.24±0.40L,59.19±18.00LVS.51.89±14.00L,47.74±12.00LVS.46.59±10.00L,56.63±13.00LVS.49.67±13.00L)增加不显著(P〉0.05);一氧化碳弥散能力(DLco)康复前和康复后(19.38±18.00LVS.15.38±4.10L)变化不明显(P〉0.05)。(2)6-分钟步行距离(6-MwD)在肺康复后显著高于康复前(594.87±116.00mvs.502.67±157.00m,P〈0.05);呼吸困难指数(Borg指数)在康复后显著低于康复前(o.12±0.10VS.0.26±0.20,P〈0.05);疲劳指数在康复后显著低于康复前(0.12±0.10VS.0.24±0.20,P〈0.05)。(3)呼气峰流速(PEF)在康复后显著高于康复前(255.33±70.00L/minVS.209.33±66.00L/min,P〈0.05)。(4)30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30d内),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PPC)8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0±2.4d。结论术前肺康复可提高肺癌伴中一重度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可能对肺癌伴中重度COPD患者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10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对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患者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09例行单纯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应用LMWH分为两组,LMWH组:386例,男290例,女96例;年龄49~81岁;术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均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钠或低分子肝素钙,4000U每日2次,皮下注射)抗凝治疗,直至手术前一天早晨。对照组:423例,男321例,女102例;年龄46~78岁;直接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而不应用LMWH或其它抗凝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等。结果LMWH组患者术中失血量[(296±94)mlVS.(249±81)ml,P=0.03]、术后胸腔引流量[(526_+159)mlVS.(410±125)ml,P=0.02]、输红细胞量[(2.6±1.1)UVS.(1.4±0.9)U,P=-0.04]以及手术时间[(172±34)minVS.(154_+41)min.P=0.04]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而两组间手术死亡率(1.0%VS.1.2%,P=I.00)、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4.4%VS.3.8%,P=0.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稳定的缺血性心脏病,术前不用LMWH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和输血量,并不增加手术死亡率以及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障碍的治疗——我们的共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1凝血因子改变 在目前已确定的15个凝血因子中,有13个主要合成于肝脏。血浆中凝血因子,除组织因子(TF)及由内皮细胞合成的vW因子外,其它的凝血因子几乎都在肝脏中合成。肝细胞受损时,在众多凝血因子中,Ⅱ、Ⅶ、Ⅸ、Ⅹ这4个因子减少最为明显,其均为维生素K依赖性的凝血因子。在肝病中减少最早和最多的是Ⅶ因子,接着是Ⅱ、Ⅹ因子,最后是Ⅸ、Ⅴ因子及纤维蛋白原(FIB)。急性肝炎时Ⅶ因子活动度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降低最多,故Ⅶ因子水平可作为肝脏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Ⅴ因子减少见于肝病晚期和重症肝炎。预后越差者Ⅴ因子降低愈严重。测定Ⅴ因子活性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病预后的良好指标。FIB即凝血因子Ⅰ,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反应性蛋白质。FIB的降低反映肝细胞损害严重,是预测病情及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K1对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凝血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维生素K1(Vitamin K1,Vit K1),观察其对凝血因子的作用。方法 30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B组:使用VitK1治疗;C组:未使用VitK1治疗。每组各10例,分别检测A组术前、术后、B组、C组术前24小时、麻醉后开胸前、鱼精蛋白中和后10分钟、术毕、术后6小时、1天、3天和5天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X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压积。结果 鱼精蛋白中和后10分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最长,X因子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最低。与C组相比,B组术后24小时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X因子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术前应用Vit K1可明显提高术后早期凝血因子水平,有利于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胃镜下活检是诊断胃内病变的重要手段和依据。胃壁从内到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黏膜下层的血管最为丰富。活检时深达黏膜下层或更深时.直接钳破较大的小动脉.或钳破溃疡下层坏死的血管.均可造成出血。同时引起凝血功能的紊乱.若临床监测或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本研究观察了资料完整的43例胃镜下活检前及活检后1小时、第3天和第7天.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Ⅷ: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和纤溶酶原活性(PLG:A)、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患者行一期根治联合体肺侧枝栓塞术与单纯根治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58例法洛四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2例,施行一期根治联合体肺侧枝栓塞术22例(A组,男12例、女10例),施行单纯一期根治术36例(B组,男24例、女12例),A组年龄(24.91±6.77)岁,B组年龄(22.42±5.06)岁。比较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 d及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全组无死亡,A组与B组术前性别、年龄、McGoon比值、血红蛋白(Hb)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较B组主动脉阻断时间[(43.87±13.02)min vs.(53.60±11.69)min,P<0.05]、住ICU时间[(26.09±4.84)h vs.(28.87±4.38)h,P<0.05]和住院时间[(12.32±1.81)d vs.(13.67±2.14)d,P<0.05]均较短,A组术后7 d LVEF高于B组(56.64%±8.19%vs.52.58%±5.62%,P<0.05),A、B组术后3个月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50%±8.78%vs.55.42%±6.18%,P>0.05)。结论法洛四联症一期根治联合体肺侧枝栓塞术与单纯根治术相比,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快、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疼痛对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水平的影响。方法术后3个月随访初次接受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的骨关节炎患者82例,根据患者出院后的回顾性VAS评分分为无~轻度疼痛组和中~重度疼痛组,测量患者大腿周径,与术前和术后5 d大腿周径进行对比,对比组间大腿周径增幅差值。测量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与术后5d活动度对比,计算组间关节活动度增量差距。测量股四头肌肌力,与术后5d股四头肌肌力进行对比,计算组间股四头肌肌力增幅差异。测量30 m行走时间,了解疼痛程度对术后早期行走速度的影响。结果无痛~轻度疼痛组术后3个月大腿周径较术前增幅(0.94±0.95)%,显著低于中度~重度疼痛组[较术前增幅(8.03±1.99)%,P<0.01]。术后5 d两组膝关节活动度相当,无痛~轻度疼痛组术后3个月屈曲活动度增至(110.93°±12.54°),中度~重度疼痛组则减至(82.18°±12.03°)(P<0.01)。无痛~微痛组术后3个月股四头肌肌力较术后5 d增幅(117.21±22.45)%,显著高于中度~重度疼痛组[增幅(33.78±11.71)%, P <0.01]。术后3个月无痛~轻度疼痛组30 m 平地行走耗时(21.01±4.86)s,显著低于中度~重度疼痛组[耗时(29.39±6.29)s,P<0.01]。结论疼痛显著影响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水平,导致关节肿胀消退迟缓、肌力恢复延迟、关节活动度减低和行走缓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婴儿早期法洛四联症(TOF)外科治疗经验,探讨TOF早期根治术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收治21例婴儿早期(〈6个月)TO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4.86±1.15个月;体重6.84±1.33 kg。均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有4例行CT或磁共振成像(MRI)或右心导管造影术。McGoon比值1.86±0.41,肺动脉指数(PAI)142.54±59.46 mm2/m2。经右心房(19例)或右心室(2例)自体心包补片连续缝合修补室间隔缺损;对肺动脉瓣环Z值〈-1者采用心包补片跨瓣扩大成形(18例);对接近或基本达到正常Z值者保留瓣环,用心包补片分别扩大右心室流出道(RVOT)和肺总动脉(3例)。结果术后第15 d因心力衰竭死亡1例;1例术后第2 d拔除气管内插管后出现喉头水肿,再插管辅助通气,3 d后顺利撤机;其余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18例获得随访,随访9.89±6.47个月,心功能改善(Ross分级Ⅰ~Ⅱ级);随访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RVOT压差为21.20±12.27 mm Hg(8.10~45.14 mm Hg);肺动脉瓣反流(PI)轻度10例,中度5例,无重度患者;2例早期残余室间隔缺损已闭合。与术后早期相比,RVOT压差和PI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功能良好。结论婴儿早期行TOF根治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经右心房矫正心内畸形,并保留肺动脉瓣环有利于术后心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退行性二尖瓣反流行成形术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1月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二尖瓣退行性变患者,入组患者132例,随访患者114例(86.4%),平均年龄(51.21±12.78)岁,其中男76例(66.7%)、女38例(33.3%),通过回访成形术早期的效果对术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合并心房颤动25例(21.9%),术前射血分数63.88%±6.93%,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指数(31.61±5.51)mm/m^2,合并i尖瓣关闭不全者56例(49.1%),其中34例(29.8%)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8.8%)应用三尖瓣成形环。术后死亡2例,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或成形术2例,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二尖瓣中量及以上反流15例。影响二尖瓣成形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心房颤动(36.8%vs.18.9%,P=0.035)、较大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指数[(34.02±3.76)mm/m^2 vs.(31.15±5.68)mm/m^2,P=-0.042]、功能性二尖瓣反流(15.8%vs.1.1%,P=0.00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左心室内径改变(主要是缩小)越大,术后事件发生率降低[HR0.002,95%CI(〈0.001,0.570),P=0.031]。结论对于二尖瓣退行性反流的患者,术前左心室扩张是影响二尖瓣成形术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此类患者中,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者,术后事件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胸膜腔胃与胸骨后胃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62岁以上中上段食管癌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胸膜腔胃组和胸骨后胃组。胸膜腔胃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62~79(64.70±11.47)岁,胃从胸膜腔路径行颈部吻合;胸骨后胃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63~77(65.90±12.72)岁,胃从胸骨后路径行颈部吻合。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5 d及术后30 d进行肺功能测定,比较呼吸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膜腔胃组术后15 d及30 d肺功能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胸骨后胃组术后15 d及30 d肺功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后胃组术后15 d及30 d肺功能水平显著高于胸膜腔胃组(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膜腔组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肺内感染5例,肺不张1例,胸骨后胃组出现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幽门梗阻1例,肺部感染3例。随访1年两组患者呼吸方面症状与术后30 d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胸膜腔胃对肺功能有明显影响,而胸骨后胃对肺功能影响较小,适合高龄及肺功能差的患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Lipoplus(力保加)脂肪乳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早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64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Lipoplus组和Lipofundin(力保肪宁)组,每组32例。术后1.5d,两组患者按等氮、等热量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于术前及术后1、2、3、6d,检测营养指标(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氮平衡)和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三烯(LTB5和LTB4)];并观察患者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感染发生率、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1d.两组患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6d又明显升高(P〈0.05).并已达到正氮平衡。术后6d,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较术后3d明显下降(P〈0.05),且Lipoplus组较Lipofundin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P〈0.05):Lipoplus组LTB5/LTB4较术后1d明显升高(P〈0.05),但Lipofundin组LTB5/LTB4的升高却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Lipoplus组术后感染发生率(3.1%,1/32)和SIRS发生率(6.3%,2/32)低于Lipofundin组『分别为9.4%(3/32)和15.6%(5/32)],APACHEⅡ评分(3.6±2.0)高于Lipofundin组(3.3±2.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ipoplus组术后住院时间则较Lipofundin组明显缩短[(6.4±1.1)d比(8.2±1.3)d,P〈0.05]。结论Lipoplus脂肪乳剂可显著改善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降低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对于扇形足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仍存在争议,常用的截骨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疗效不确定。目的:尝试采用双Endobutton带袢接骨板结合软组织手术纠正扇形足,并评价其初期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对6例(8足)扇形足患者采用第1、2跖骨间双Endobutton带袢接骨板结合软组织手术,即第1、2跖骨头双Endobutton带袢接骨板固定、囊与趾囊切除、增生骨赘切除和第1、5跖趾关节囊紧缩联合应用于纠正扇形足畸形,评价患足手术前后影像学改变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评分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7.7±4.8)个月。手术前后外翻角(27.0°±5.1° vs 15.9°±4.2°, P<0.05)、第1、2跖骨间角(16.3°±3.2° vs 8.3°±1.9°,P<0.05)和第1、5跖骨头间距[(9.0±1.0)cm vs(8.0±1.0)cm,P<0.05]改善明显,术后AOFAS评分较术前提高了55.5%[(50.1±8.7)分vs(77.9±7.3)分,P<0.05]。结论:第1、2跖骨间双Endobutton带袢接骨板结合(趾)囊炎切除手术可以有效纠正扇形足畸形,手术创伤小、术后可早期负重、患足疼痛改善明显、功能提高显著,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围手术期机体生理应激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6例,分为腔镜组40例,开腹组46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皮质醇、白细胞、血糖、血小板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指标检测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皮质醇明显升高(P0.05),术后3d开腹组升高明显大于腔镜组(P0.05),术后8d两组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白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d开腹组比同期腔镜组升高明显(P0.05),随后两组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术后血糖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随后逐渐下降,术后1d腔镜组升高小于开腹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血小板明显降低,术后8d两组均恢复到术前,且同时期腔镜组升高明显快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机体术后应激反应轻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初次TKA术后早期凝血状态变化趋势,旨在为其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住院诊断为骨性关节炎,并行初次单侧TKA手术的患者60例。入院时检测空腹血糖水平,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及病史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患者组及空腹血糖正常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年龄60~85岁,糖尿病组平均69.70±4.69岁,男5例,女25例。正常人组平均72.70±5.36岁,男4例,女26例。两组于围手术期给予相同的临床干预、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清晨空腹采集肘前静脉血液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液中Fib含量变化的趋势均为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在术后第3天时达到峰值(糖尿病组=5.25±0.82 g/L,正常人组=4.44±0.43 g/L),虽然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3天有所下降,但较术前水平仍有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糖尿病组患者血液中Fib指标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人组偏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液PLT计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天较术前有明显下降,术后第3天下降到最低值(糖尿病组=203.60±41.02/L,正常人组209.80±55.47/L),术后第7天时两组患者PLT计数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术后血液TT、APTT、PT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无明显变化趋势,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初次单侧TKA术后,膝关节骨关节炎伴糖尿病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较空腹血糖正常的患者更为严重。Fib是检测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术后监测Fib指标的变化有利于对评估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TKA术后的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切口短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LDS)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小切口短节段TLIF治疗26例LDS患者。按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冠状面Cobb角、腰椎前凸角的差异,评估末次随访VAS评分改善率、Cobb角矫正率及腰椎前凸角改善率,计算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结果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12.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3.0±0.8)分和(3.0±1.1)分,较术前的(8.0±0.9)分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改善率为62.5%。末次随访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7.7±2.8)°vs(17.3±5.5)°,P〈0.05],矫正率为55.5%;末次随访腰椎前凸角明显优于术前[(36.8±4.5)°vs(18.1±4.6)°,P〈0.05],改善率为103.3%。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达100%。结论小切口短节段TLIF治疗LDS早期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痛症状,纠正侧凸并改善腰椎前凸,椎间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