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拟通过构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小鼠模型,观察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中的变化,以期探讨IRF-7在HBV急性感染清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高压水动力法经小鼠尾静脉注射HBV基因组1.3倍体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BV1.3)构建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组(NC组)、模型组(pHBV组)及空载体组(pcDNA组)小鼠肝脏中IRF-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HBV组在6 h即可检测到肝脏内HBsAg及HBcAg阳性,抗原表达在12 h达峰值,至第5天逐渐消失。pHBV组肝脏组织中IRF-7 mRNA和蛋白表达在6 h均显著上调(P0.05),12 h达最高,随后下降,48 h恢复至正常水平。而pcDNA组与正常组的IRF-7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结论成功构建了急性HBV感染小鼠模型,该模型肝脏组织IRF-7 mRNA及蛋白水平变化与肝脏内HBV抗原表达变化趋势一致,提示肝脏内IRF-7可能参与了HBV的急性感染清除过程。  相似文献   

2.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法检测56例肺癌患者(其中20例早中期肺癌、36例晚期肺癌);18例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总T细胞(CD3+)、Th细胞(CD3+CD4+)、Tc细胞(CD3+CD8+)、NK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CD3-CD16+CD56+)、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Foxp3+)占CD4+T细胞比例和CD3+γδT细胞比例。结果:56例肺癌患者总T细胞(CD3+)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61.41%±7.88%vs71.63%±5.59%,P0.001),肺癌患者Tc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23.58%±7.18%vs28.44%±5.20%,P0.05),肺癌患者Treg比例明显高于健康组(6.20%±1.63%vs3.65%±2.00%,P0.001);肿瘤组外周血CD3+γδ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健康组(3.35%±1.41%vs5.53%±1.87%,P0.01)。但肺癌患者晚期组与肺癌早中期组比较外周血CD3+γδT细胞比例显著增高(3.70%±1.89%vs2.64%±1.41%,P0.05),肺癌患者晚期组与早中期组比较外周血Treg细胞比较显著增高(6.78%±2.64%vs5.06%±1.22%,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低于健康组(15.02%±7.61%vs18.74%±6.39%,P0.05),而Th细胞和NKT细胞都有所降低,但差异尚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总T细胞、Th细胞、Tc细胞和NK细胞都有所降低,Treg细胞有所上升,提示肺癌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Treg细胞和CD3+γδT细胞与肺癌的临床病程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C57BL/6小鼠肝脏、肺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γδT细胞占所分离的淋巴细胞及其CD3+T细胞的百分比、表型和功能的特点.方法 分离正常C57BL/6小鼠肝脏、肺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应用细胞表面分子染色的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观察γδT细胞占从不同组织分离的淋巴细胞及CD3+T细胞的百分比及其表型的特点.细胞经PMA和离子霉素刺激后,应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γδT细胞产生IFN-γ、IL-4、IL-9和IL-17细胞因子的情况.结果 γδT细胞占分离淋巴细胞中的百分含量在肝脏明显高于肺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P<0.05),而γδT细胞在肠系膜淋巴结CD3+T细胞的百分含量要显著的低于其他脏器(P<0.05).不同组织器官中γδT细胞以CD4-CD8-表型为主,还存在少量CD8+ γδT细胞.在肠系膜淋巴结γδT细胞中CD4+细胞的量明显高于其他器官,且明显可见一群CD4+ CD8+细胞.不同组织中γδT细胞中IL-17+的细胞量要明显高于IFN-γ+和IL-4+细胞.γδT细胞基本不分泌IL-9.肺脏的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最强,其IL-17+细胞的量达到(26.6±12.1)%.IFN-γ+细胞的量在肝脏和肺脏中较高,分别为(1.36±0.37)%和(1.6±0.7)%.结论 C57BL/6小鼠肝脏、肺脏、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γδT细胞的含量、表型和功能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pcDNA3.1(-)-peb1A疫苗免疫昆明种小鼠后T细胞活化增殖状态。方法重组质粒CJ pcDNA3.1(-)-peb1A免疫昆明种小鼠后,取其脾淋巴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其膜表面分子CD3、CD4、CD8、CD25和CD28。结果检测结果显示:CD3检测,佐剂DNA组高于裸DNA组,在第10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CD8检测,佐剂DNA组高于裸DNA组,在第10、20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裸DNA组也高于两对照组,但仅在第20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CD25检测,裸DNA组高于NS组,但仅在第10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佐剂DNA组高于裸DNA组,也仅在第20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CD4及CD28检测,佐剂DNA组高于裸DNA组,在第10、20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10、20天各脾淋巴细胞膜表面分子检测,佐剂DNA组高于两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J pcDNA3.1(-)-peb1A疫苗能够有效地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胸水和外周血中γδT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探讨2群细胞在该病的发生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0例,分别采集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和治疗后(7~10 d)的胸水及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和Th17细胞的比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抗结核治疗前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而γδT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表达IFN-γ的CD3+T和γδT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患者胸水中的CD3+T和γδ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患者外周血(P<0.05),胞内IFN-γ水平与2群细胞变化一致。抗结核治疗后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CD3+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而γδT细胞比例下降,胞内IFN-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抗结核治疗前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患者胸水中CD4+T细胞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而Th17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抗结核治疗后患者胸水中CD4+T和Th17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IL-17+T与Th17细胞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而CD4+RORγt+T与Th17细胞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64,P<0.05)。结论γδT和Th17细胞在抗结核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提示2群细胞可能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γδT细胞扩增方法。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用唑来膦酸预处理过的未成熟DCs按10:1混合,在含IL-2 400 U/ml和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倍数。用流式细胞仪对γδT细胞进行表型分析并检测其细胞内的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含量。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检测细胞杀伤活性。结果:经唑来膦酸预处理的树突状细胞与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到11天时γδT细胞增殖倍数达到(120±15)倍,第8天和11天γδT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70.26%±3.56%、90.11%±4.67%。γδT细胞细胞内颗粒酶B、穿孔素及CD107a在第8天时分别为81.66%±4.32%、86.62%±5.21%和80.12%±3.78%,均高于对照组。培养的γδT细胞对SGC-7901、SW-1990、SW-480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至第8天时达到峰值。结论:此法能有效诱导γδT细胞体外扩增,培养的γδT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及CD107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HBV转基因小鼠肝脏中NKT细胞的功能与表面PD1、CD28表达的关系。方法分离小鼠肝脏、脾脏、胸腺和腹膜淋巴结单个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分别检测其淋巴细胞中NKT细胞的频率,同时检测肝脏NKT细胞PD1、CD28的表达及IFN-γ、IL-4的分泌功能,比较肝脏、脾脏、胸腺和腹膜淋巴结这几个主要免疫组织淋巴细胞中NKT细胞所占的比例,并分析肝脏NKT细胞PD1、CD28的表达与细胞功能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同品系小鼠比较,HBV转基因小鼠肝脏、脾脏、胸腺和腹膜淋巴结NK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脾脏、胸腺和腹膜淋巴结相比,肝脏淋巴细胞中含有大量的NKT细胞;与正常同品系小鼠比较,HBV转基因小鼠肝脏NKT细胞PD1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CD28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肝脏NKT细胞IFN-γ、IL-4的分泌功能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脏中含有大量的NKT细胞,HBV转基因小鼠肝脏NKT细胞的功能存在明显的缺陷,并提示PD1的增加和CD28的降低可能与NKT细胞功能的下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处于不同自然史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表达的变化,探讨抑制性受体LAG-3在T细胞的表达变化与处于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 Ag)和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处于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为免疫耐受期(IT)患者24例、免疫清除期(IC)32例和非活动或低复制期(LR)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HC)。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达LAG-3的比例;免疫分析法、生化分析法和PCR分别检测患者肝脏功能、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 DNA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各组间T细胞LAG-3表达率的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各期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T细胞LAG-3表达阳性率与血清ALT、HBV DNA和HBe A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的比例较HC组显著增高,且处于IT期的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IC期或LR期患者及HC组。处于IC期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和LAG-3+CD4+T细胞比例与患者血清中AL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IT组患者外周血LAG-3+CD8+T细胞和LAG-3+CD4+T细胞比例与血清中HBe Ag呈正相关。然而,不同自然史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LAG-3+CD4+T细胞比例和LAG-3+CD8+T细胞比例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LAG-3在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高表达,尤其是IT期患者CD8+T细胞高表达,可能是造成CD8+T细胞功能低下、HBV在肝脏长期复制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γδT17/Th17/Tc17细胞在H1N1重症感染小鼠肺脏中的分布及其与肺组织炎性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滴鼻感染建立H1N1重症感染小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γδT17/Th17/Tc17细胞的比例和数目;采用ELISA和Luminex多因子试剂盒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7A、IL-1β、IL-23的浓度和血清中IL-17A的浓度。结果:(1)建立了H1N1重症感染小鼠模型;(2)感染后第3天小鼠肺脏中γδ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Th和Tc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3)感染后第1天肺脏中γδT17细胞占总γδT细胞的比例和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h17和Tc17细胞占Th和Tc细胞的比例和数目较对照组也升高;其中γδT17细胞的数目显著高于Th17和Tc17细胞(P0.05);(4)感染后小鼠BALF中IL-17A的浓度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后第3天血清中IL-17A也显著升高(P0.05);BALF中可能参与γδT17细胞活化的IL-1β和IL-23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γδT17细胞有可能以γδTCR非依赖的作用方式活化,并通过释放IL-17A参与H1N1重症感染小鼠早期肺组织炎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鼠辐射损伤后T细胞亚群免疫重建特点及山茱萸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X射线2.6 Gy单次全身照射建立小鼠辐射损伤模型及山茱萸实验模型,分别在辐射前后,检测小鼠血常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和CD8+T细胞及其Th1、Tc1、Th2、Th17和Treg亚群的比例。结果:辐射后第3天,外周血和脾脏中淋巴细胞总数及T细胞(包括CD4+、CD8+)比例显著降低(P0.05);T细胞在辐射后第5天开始重建,其中以CD8+T细胞为主,CD4+T细胞在第8天恢复重建。但T细胞分泌IFN-γ能力(Th1/Tc1)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反,Th2、Th17、Treg亚群比例显著增高(P0.05)。与照射组相比,山茱萸处理小鼠Th1亚群比例明显上调(P0.05),Th2、Th17、Treg亚群的比例或数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X射线单次照射后,CD8+T细胞免疫重建早于CD4+T细胞,但IFN-γ分泌能力较弱。山茱萸可显著上调Th1比例,抑制Th2、Th17、Treg增殖,改善辐射诱导T细胞亚群失衡,增强辐射损伤后Th1类细胞亚群的免疫重建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检测自身免疫性脑病(AE)患儿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6例AE患儿和23例健康儿童外周血中γδT细胞、CD3+淋巴细胞以及CD4+/CD8+比值进行检测;同时分析AE患儿治疗前后的上述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AE患儿外周血γδT细胞和CD3+淋巴细胞分别为17.54%±2.65%、66.57%±5.0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47%±2.39%,P<0.01,61.49%±3.87%,P<0.05);而CD4+/CD8+比值为1.05±0.27,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43±0.28,P<0.05).AE患儿治疗后γδT细胞为9.12%±3.24%,较治疗前17.54%±2.6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67,P<0.01).结论 AE患儿外周血γδT细胞比例变化与病情有关,γδT细胞检测可作为AE治疗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miRNA-126基因敲减(Knock down,KD)小鼠脾脏中免疫细胞组成比例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Realtime PCR探针法检测miR-126KD小鼠脾脏中miR-126表达水平,计算脾脏总细胞数;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ACS)分别检测脾脏中DCs细胞、巨噬细胞、γδT细胞、NKT细胞,CD3~+T细胞和其亚群以及CD19~+B细胞的比例并计算细胞绝对数;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脾脏组织中磷酸化NF-κB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野生型(WT)小鼠相比,miR-126KD脾组织中miR-12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总数明显增加(P0.05),且发生明显病理学改变;固有免疫细胞中NK细胞的比例和细胞绝对数显著增加(P0.05),但巨噬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适应性免疫细胞中CD3~+T细胞和CD4~+T细胞的比例和绝对细胞数都显著增加(P0.05),而CD19~+B细胞仅绝对数显著增加(P0.05);最后miRNA-126KD小鼠脾脏组织的磷酸化NF-κB和磷酸化Akt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miRNA-126敲减小鼠脾脏中各免疫细胞亚群的组成发生明显改变,可能与NF-κB和Akt信号通路传递变化有关,为后续探讨miR-126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提供了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激活和扩增γδT细胞,观察γδT细胞表面CD69分子表达的情况.方法 分离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b-Ag刺激PBMC,所得细胞用磁珠阳性分选,通过荧光单抗TCR γδPE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所占比例.用γδPE/CD69FITC细胞双染检测初次刺激和再次刺激γδ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新鲜分离的PBMC中γδT细胞的比例仅为(4.9±1.85)%,Mtb-Ag刺激培养10d后升为(69.2±6.57)%,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后达(99.3±8.92)%.Mtb-Ag初次刺激γδ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24 h达高峰,为75.2%;Mtb-Ag再次刺激γδT细胞,CD69分子的表达6h达高峰,为72%.结论 Mtb-Ag能特异地刺激PBMC中的γδT细胞增殖,Mtb-Ag初次和再次刺激均可特异性活化γδT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转染Foxp3至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探讨Foxp3表达对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制作哮喘小鼠模型,收集培养脾脏淋巴细胞;使用电穿孔法转染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oxp3至脾脏淋巴细胞,并设转染空质粒组和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p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CD4+CD25+ Treg细胞/CD4+细胞比例;MTT法检测转染后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检测脾淋巴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 转染组Foxp3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转染Foxp3后CD4+CD25+ Treg细胞/CD4+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转染pcDNA3.1(-)-Foxp3质粒明显抑制了脾淋巴细胞增殖;转染组细胞上清中IL-4和IFN-γ含量低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结论: 转染pcDNA3.1(-)-Foxp3至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Foxp3得到有效表达。Foxp3的高表达能增加CD4+CD25+ T细胞的数量,抑制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Th1和Th2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早期应用冬虫夏草提取液(CSAE)治疗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病变、血清IFN-γ水平及脾脏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00只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G)、感染组(IG)和CSAE治疗组(CTG)。IG及CTG小鼠腹腔感染柯萨奇病毒B3(CVB3),于感染CVB3后第7天和第14天,计算小鼠的生存率,然后并分批处死,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的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中CD3 、CD4 、CD8 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CG组相比较,IG小鼠血清IFN-γ的水平及脾脏中各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均降低;而CD4 /CD8 T细胞的比例升高。CTG小鼠的心肌炎症坏死较轻,感染病毒后14d的存活率为85%,显著高于IG的55%(P<0.05)。血清IFN-γ的水平及脾脏中CD3 、CD8 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IG组。CTG小鼠脾脏中各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及CD4 /CD8 T细胞的比例与CG组无显著差异。结论CSAE可诱导VMC小鼠IFN-γ产生并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对VMC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肺癌患者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6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6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6.2±2.4)%,与对照组(6.19±1.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5例鳞癌、29例腺癌、12例小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别为(18.3±2.9)%、(15.6±1.8)%、(17.3±2.2)%,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19±1.5)%,P<0.05;34例Ⅲ期,14例Ⅳ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15.3±2.6)%,(20.4±3.1%),均显著高于18例Ⅱ期患者(9.4±1.3)%,P均<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有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且与分期有关.它可能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有关,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帕米膦酸二钠与唑来膦酸体外培养人γδT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用帕米膦酸二钠与唑来膦酸分别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第10天流式细胞术检测帕米膦酸二钠与唑来膦酸培养的γδT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和CD178的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诱导后γδT细胞对肺癌细胞株A549、胃癌细胞株SGC-7901、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杀伤活性。结果帕米膦酸二钠较唑来膦酸组(P0.05)能明显提高γδT细胞的表达。唑来膦酸组在γδT细胞颗粒酶、CD107a和CD178表达明显高于帕米膦酸二钠组,但是穿孔素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唑来膦酸培养的γδT细胞一些功能表达明显表面高于帕米膦酸二钠组。但在效靶比低于20∶1时,二者培养的γδT细胞对A549、SGC-7901、Sw-1990的杀伤活性上无明显差异(P0.05)。当效靶比高于20∶1时,唑来膦酸组的杀伤活性高于帕米膦酸二钠组(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探讨该类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对照组(n=2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患者(n=31)及完全缓解期患者(n=31)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TCRγδ+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D16+CD56+NK细胞比例;通过细胞杀伤实验分析NK细胞和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以及与Treg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初发白血病患者和完全缓解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但CD4+CD25+Treg比例明显增高,TCRγδ+T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初发病患者NK细胞和γδT细胞具有杀伤活性,但Treg能明显抑制其杀伤活性。结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γδT和NK细胞虽具有杀伤功能,但比例明显下降,Treg对其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Skint6基因突变小鼠模型,探究Skint6基因突变对小鼠脾脏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定点突变小鼠Skint6基因,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和DNA测序鉴定Skint6基因突变小鼠(B6-Skint6^(M));取6月龄B6-WT小鼠和B6-Skint6^(M)小鼠,qRT-PCR检测小鼠皮肤Skint6基因mRNA水平,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小鼠尿蛋白水平;计算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和总细胞数并通过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其脾脏中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并计算细胞绝对数。结果:DNA测序结果显示B6-Skint6^(M)小鼠模型制备成功;qRT-PCR结果表明Skint6基因突变不影响皮肤Skint6 mRNA表达。B6-Skint6^(M)小鼠尿蛋白含量明显高于B6-WT小鼠(P<0.05)。Skint6基因突变对小鼠体质量、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FACS结果表明,与B6-WT组小鼠相比,B6-Skint6^(M)小鼠脾脏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CD3^(+)T细胞比例及细胞绝对数明显上升(P<0.01,P<0.05),CD19^(+)B细胞比例下降(P<0.05);CD3^(+)T淋巴细胞亚群中CD8^(+)T细胞比例降低(P<0.01),双阴性T细胞(DNeg)比例及细胞绝对数明显上升(P<0.01,P<0.05);CD4^(+)CD69^(+)活化T细胞比例及细胞绝对数上升(P<0.05,P<0.01),CD4^(+)CD44^(hi)T细胞比例及细胞绝对数上升(P<0.01);Treg比例及细胞绝对数明显下降(P<0.001);Tfh细胞比例及细胞绝对数上升(P<0.05);Breg比例及细胞绝对数上升(P<0.05);CD3^(+)T淋巴细胞亚群中非典型CD3^(+)B220^(+)T细胞比例及其细胞绝对数增高(P<0.001)。结论:Skint6基因突变不影响皮肤中Skint6 mRNA表达,但可影响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细胞绝对数和活化状态,从而引起小鼠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NOD/LtJ小鼠在未发病、发病初期与发病末期不同组织器官中CD4+T细胞、CD8+T细胞、恒定自然杀伤T(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NOD/LtJ小鼠不同发病阶段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选用雌性NOD/LtJ小鼠为实验对象。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根据尿糖阳性且连续两次≥11.1 mmol/L作为1型糖尿病(T1D)发病标准。实验将动物分为未发病组、发病初期组、发病末期组。记录各组小鼠摄食量和饮水量、尿糖、体重、精神状态、被毛颜色、排尿量等;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胸腺、脾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中CD4+T细胞、CD8+T细胞、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比例。结果(1)与未发病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小鼠精神萎靡,毛发粗糙,饮水量、进食量和排尿量增加,体重降低,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下降,脾脏、肝脏、胸腺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2)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CD4+T细胞频率在脾脏、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中均显著增加(P〈0.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CD4+T细胞频率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及外周血中均显著降低(P〈0.05);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CD8+T细胞频率在脾脏、胸腺中显著增加,在腹股沟淋巴结中显著降低(P〈0.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CD8+T细胞频率在肝脏、胸腺中均显著降低,在腹股沟淋巴结中显著增加(P〈0.05)。(3)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肝脏、腹股沟淋巴结中iNKT细胞频率均显著增高(P〈0.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外周血、肝脏中iNKT细胞频率显著降低(P〈0.05);脾脏、胸腺iNKT细胞频率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NKT1/iNKT2亚群比例: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和发病末期组胸腺iNKT1亚群比例均显著增加,iNKT2亚群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脾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iNKT1及iNKT2亚群比例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iNKT1亚群比较,iNKT2亚群在3组小鼠的脾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中均显著降低(P〈0.05),在未发病组胸腺中,与iNKT1亚群比例比较,iNKT2亚群比例显著增高(P〈0.05)。(6)与未发病组和发病末期组比较,发病初期组IFN-γ、IL-4、IL-17A水平均显著升高,IFN-γ/IL-4的比值显著升高(P〈0.05);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和发病末期IL-10水平增高,且发病末期增高更加显著(P〈0.05)。IL-2水平3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OD/LtJ小鼠发病初期iNKT细胞频率的增加以及胸腺iNKT1亚群比例的显著增高可能参与了Ⅰ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