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pancreatic serous cystoadenomas,PSC)是胰腺最常见原发性囊性肿瘤之一,占胰腺所有囊性肿瘤10%-15%,占胰腺所有肿瘤1%~2%,几乎都是良性。临床上常需要与黏液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s)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及胰腺假性囊肿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胰腺肿瘤的根据解剖学分类可分为实性、囊性或导管内肿瘤等。而胰腺囊性病变主要包括囊腺瘤、胰腺假性囊肿、囊腺癌、潴留囊肿、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等。胰腺囊腺瘤在病理上又可分为黏液性囊腺瘤和  相似文献   

3.
<正>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通常发生于老年人,发病年龄均在71岁以上。具有复杂病理改变,可分为胰管内上皮乳头样增生、腺瘤样形成,并伴有大量黏液分泌阻塞继发胰管及其分支扩张。1982年日本学者Ohhashi等首先报道这类黏液性胰腺癌。其命名一度混乱,如从临床及影像学命名: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黏液分泌增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CT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3年5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19例)和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3例)的多层CT图像。图像分析包括肿瘤位置、形态、囊腔直径、囊壁、分隔、钙化、实性成份、胰腺萎缩、主胰管扩张、边界情况等。结果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与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囊腔直径大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9);囊腔直径大于2 cm多见于黏液性囊性肿瘤,与浆液性囊腺瘤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实性成分多见于浆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性肿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多层CT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浆液性囊性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康文全  付剑云 《医学综述》2013,19(15):2757-2761
胰腺囊性病变为一组异质性疾病,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对其自然病史知之其少,大多无症状,多为其他原因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最常见的胰腺囊性病变包括胰腺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和实体假乳头状肿瘤。多种方法包括影像学、细胞学和囊液分析对诊断有帮助,但鉴别诊断具挑战性。不同类型的胰腺囊性病变处理显著不同。胰腺假性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为良性病变,无症状时无须切除。而黏液性囊性病变如黏液性囊腺瘤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则具恶性倾向,这些病例常有外科切除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对胰腺囊实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单盲法回顾性分析57例经临床上及部分病理证实的胰腺囊实性肿瘤病例的EUS影像,记录肿瘤位置、分房情况、钙化情况、囊壁特征、囊壁乳头及最大囊直径等EUS影像,并做出内镜超声的诊断。结果胰腺囊腺瘤的EUS诊断敏感性为100%,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EUS诊断准确率为72.2%,胰腺黏液性囊腺瘤/癌的EUS诊断准确率为63.2%,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的EUS诊断准确率为66.7%。胰腺囊实性肿瘤的EUS诊断准确率59.7%。胰管扩张是易患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胰腺囊实性病变的EUS表现有其特性,结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EUS血流检查可提高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44例。结果 (1)黏液性囊腺瘤(MCN)17例,位于胰腺体尾部11例,多表现为大囊性病灶,边界清楚,部分可见壁结节及分隔,平均直径约73.0mm,6例发生恶变;(2)浆液性囊腺瘤(SCN)11例,年龄在48~73岁,微囊型8例,其中5例表现为放射状排列间隔,寡囊型2例,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3)导管内乳头状瘤(IPMN)8例,男性6例(75%),平均年龄55岁,分支胰管型5例,主胰管型3例,所有病灶均与胰管相通,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4)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8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9岁,均为囊实性病变,其中5例病变有出血。结论本文通过分析胰腺囊性肿瘤CT和MRI影像特点及鉴别要点,以提高该病的术前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胰腺囊性肿瘤的MS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的MSCT资料,其中浆液性囊腺瘤8例、粘液性囊腺瘤6例、粘液性囊腺癌4例、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胰腺转移瘤2例。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8例浆液性囊腺瘤中,6例表现为"微囊型",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病灶边界清楚,由数个直径约1mm~2cm的小囊组成,中心有星状纤维瘢痕;2例表现为"大囊型",病灶由单个薄壁大囊构成,中心无星状瘢痕;6例粘液性囊腺瘤均表现为多房大囊性病变(直径〉2cm),类圆形或形态不规则;4例粘液性囊腺癌表现多房大囊性病变,囊壁厚并见壁结节,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4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表现为多发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伴胰管节段性扩张;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表现为肿瘤内大范围囊变、坏死低密度区,囊壁厚薄不均匀,囊内见软组织密度样突起;2例胰腺转移瘤原发病均为肺癌,胰腺病灶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影。结论胰腺囊性肿瘤较为少见,掌握胰腺囊性肿瘤的不同MSCT征象,有助于我们对其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常见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 PCNs)的鉴别诊断指标。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月经病理确诊为PCNs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价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 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 MCN)及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指标。结果:当CA19-9范围在2.39~18.29 U/mL、Cyfra21-1>1.35 ng/mL、CT增强无囊壁强化时诊断SCN更有利(P<0.05),后两者是鉴别SCN的独立因素;当肿瘤最长径>43.90 mm、主胰管与肿瘤不相通时诊断MCN更有利(P<0.05);当年龄>55.86岁、肿瘤最长径<33.30 mm、肿瘤与主胰管相通时诊断IPMN更有利(P<0.05)。结论:PCNs除符合胰腺囊性疾病诊治指南(2015)归纳的影像学特征外,还发现SCN囊壁强化者极少;MCN肿瘤直径偏大且与主胰管不相通;IPMN肿瘤直径偏小,与主胰管相通。SCN的CA19-9水平较低而Cyfra21-1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6,(21):46-50
目的:深入研究胰腺囊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寻找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影像特异性,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本院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病变,分析CT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及病理学特征,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结果:真性囊肿3例,假性囊肿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2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癌)5例,实性乳头状瘤4例。结论:CT对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癌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6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总结其CT表现?结果: 浆液性囊腺瘤13例,多为圆形或分叶状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影,7例见纤维分隔,5例中央可见点状钙化,门脉期囊壁及分隔强化较明显?黏液性囊腺瘤8例,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单囊2例,多囊6例,囊壁厚薄不均,2例囊壁及分隔可见钙化?黏液性囊腺癌5例,壁结节较大,位于胰头者1例伴胰管扩张和 CA-199增高,内见钙化者1例,胰周脂肪间隙欠清晰者2例?结论: CT能较好显示胰腺囊腺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资料,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浆液性囊腺瘤4例,病灶较小,囊内有分隔,强化时呈蜂窝状,中心瘢痕为其特征性表现,无壁结节.粘液性囊性肿瘤8例,囊性肿块较大,肿块平均直径超过10 cm,可由较厚的纤维壁分隔成多房囊肿.其中黏液性囊腺肿瘤5例边界清楚,无壁结节;而黏液性囊腺癌3例浸润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可见壁结节.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边界清晰,有较厚包膜,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构成比例不一,实性部分逐步强化.[结论]CT对胰腺囊性肿瘤具有高度敏感性,不同病变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术前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骆洪浩  彭玉兰  赵海娜 《重庆医学》2015,(2):201-203,206
目的:探讨超声对胰腺囊腺瘤的诊断以及对黏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胰腺囊腺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记录肿瘤发生部位、测量大小、观察肿瘤的边界、形态,记录囊腔数(多囊型、少囊型)及有无钙化。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囊腺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胰腺黏液性囊腺瘤与浆液性囊腺瘤在发病年龄、性别、位置、大小、边界、形态、囊壁情况、囊壁结节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在有无临床症状、囊腔数、最大囊直径以及有无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囊腺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当有临床症状、囊腔数小于6个、最大囊直径大于2cm、边缘钙化时倾向于黏液性囊腺瘤,当无临床症状、囊腔数大于或等于6个、最大囊直径小于2cm、中心钙化时倾向于浆液性囊腺瘤。  相似文献   

14.
胰腺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及诊断准确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腺癌的准确率及有鉴别诊断意义的CT征象。方法单盲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瘤病例(浆液性囊腺瘤12例、粘液性囊腺瘤14例、粘液性囊腺癌4例)的CT图像,记录肿瘤位置、分房情况、钙化情况、囊壁特征、囊壁乳头及最大囊直径等CT征象,并做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或粘液性囊腺瘤/癌的判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CT诊断准确率为75.0%,粘液性囊腺瘤/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8.9%。3例浆液性囊腺瘤误诊为粘液性囊腺瘤,2例粘液性囊腺瘤/癌误诊为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位于胰头颈部者占75.0%,粘液性囊腺瘤/癌位于胰体尾部者占66.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肿瘤钙化灶,尤其是中心钙化与浆液性囊腺瘤有相关性(P〈0.05)。最大囊直径大于2cm与粘液性囊腺瘤/癌有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粘液性囊腺瘤/癌的CT表现明显不同。螺旋CT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对于不典型表现的诊断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MRI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33个病灶)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MRI平扫、MRCP和多期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31例患者中,单纯性囊肿1例,囊壁薄且均匀,囊内呈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潴留性囊肿2例,均与胰管相通,其中1例伴发胰头囊腺癌.假性囊肿2例、坏死性包裹4例,均有胰腺炎病史,2例假性囊肿囊壁均匀,囊内为均匀长T1长T2信号;4例坏死性包裹囊壁厚薄不一,囊内信号不均.浆液性囊腺瘤5例,囊壁及间隔纤细,各囊腔之间信号相同,3例呈蜂窝状.黏液性囊腺瘤5例,2例可见壁结节,3例患者各囊腔间信号一致;黏液性囊腺癌5例,均可见壁结节,各囊腔间信号不一.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呈与主胰管相通的"葡萄串"状囊性病灶.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3例为囊实性,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MRI在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探讨MSCT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56例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 (1)假囊肿18例:单房囊性病灶,10例壁薄,无强化;8例壁厚,均匀线样强化。(2)真囊肿2例,单房囊性病灶,无强化。(3)肠源性囊肿1例,单房囊性病变,壁略厚且有强化。(4)8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中央可见星芒状钙化,增强后分隔强化;6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增强后病变无强化。(5)黏液性囊腺瘤5例:2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3例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有强化。(6)囊腺癌5例,肿瘤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其中4例伴肝脏转移,1例伴邻近血管受侵征象。(7)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3例为囊实混合性,4例以实性为主,3例以囊性为主。其中2例肿瘤有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门静脉期延时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8)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囊性病变与扩张胰管相通,病灶内可见壁结节。(9)胰腺癌伴囊变4例及胰腺囊性转移瘤1例。结论 MSCT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显示胰腺囊性肿瘤内部结构及邻近脏器、血管受累改变,对其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胰腺颈体部良性肿瘤29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颈部和体部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尤其是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年间收治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行胰腺增强CT检查,28例发现胰腺占位病变。29例均行上腹部超声检查,25例发现胰腺病变。摘除术13例中8例发生胰瘘,胰体尾脾切除术8例中6例发生胰瘘,保留脾的胰体尾切除术2例均未发生胰瘘,中段胰腺切除术6例中有1例发生胰瘘。病理诊断:胰岛素瘤11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8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17例应用生长抑素病人中有8例发生胰瘘,12例未应用生长抑素病人中有7例发生了胰瘘,两者之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胰瘘闭合时间上应用生长抑素组平均为8.5d,未应用组达20d,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胰腺颈部和体部的良性肿瘤应该选择摘除术或中段胰腺切除术。生长抑素不能预防胰瘘的发生,但是可以缩短胰瘘闭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瘤的临床资料和CT征象。结果9例胰腺囊腺瘤均呈多发囊状改变,且囊的大小不等,每例最大囊的直径均大于2.5cm。囊壁厚薄不均,有乳头状结节突入囊腔4例,囊内有分隔5例,囊壁点状、弧形钙化4例。结论胰腺囊腺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表现典型者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资料。方法将黏液性囊腺瘤28例列入黏液组,浆液性囊腺瘤22例列入浆液组,两组患者均进行MSCT扫描,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MSCT影像特征。结果黏液组与浆液组病灶位于胰体尾部分别27例(96.43%)、10例(45.45%),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组与浆液组病灶为圆形或卵圆形分别21例(75%)、10例(45.45%),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组与浆液组病灶最大囊腔直径〉2cm分别20例(71.43%)、9例(40.91%),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黏液性囊腺瘤与浆液性囊腺瘤的MSCT影像特征具有差异性特征,对肿瘤部位、形态、大小的鉴别可帮助临床提高两种类型的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