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由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的影响。方法对服用阿片类药物的100名患者进行指导药物干预、饮食、运动等护理措施预防便秘。结果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服用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结论患者开始进行疼痛滴定时,就应介入护理措施,预防便秘,在落实护理措施时,要密切观察缓泻剂使用的副作用,及时处理。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预防应贯穿于治疗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癌症疼痛的治疗方法中,阿片类镇痛药是必不可少的药物。我院2001年6月~2004年12月应用阿片类药治疗恶性肿瘤晚期癌痛病人90例。本文总结对这类病人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癌症患者止痛疗法的合理用药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两种给药方法并配以科学的护理,对癌症患者的疼痛进行控制和缓解的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7例患者,男49例,女38例,年龄30~90岁,平均年龄61岁。均为癌症晚期,且疼痛严重。57例采用按时给药,30例采用按需给药的方法。2 给药方案 三阶梯癌症疼痛止痛方案:药物依次顺序为非阿片类药物、弱效阿片类药物、强效阿片类药物,是  相似文献   

4.
阿片类物质使用障碍仍是当今中国急需解决的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中国用于治疗阿片类物质使用障碍的药物局限性较大,难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文从阿片类物质的基本药理作用、药物治疗现状及各种治疗药物的优劣、丁丙诺啡纳洛酮舌下片的药理作用、复方丁丙诺啡制剂用于治疗阿片类物质使用障碍的优势及应用前景做一综述。以期为中国阿片类物质使用障碍患者探索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途径,并基于临床实践给予相应的用药管理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011-2012该院门诊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阿片类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 调取2011-2012年癌症患者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的药品数据,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作为药物利用单位,通过用药频度(DDDs)分析用药情况.结果 该院2011-2012年门诊阿片类镇痛药的DDDs呈上升趋势,在剂型的选择上主要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制剂为主.结论 2011-2012年该院门诊癌痛阿片类药物从品种,剂型和给药途径的选择使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癌痛的药物联合治疗效果.方法 B组患者给予阿片类药物治疗方式,A组患者则给予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结果 药物联合治疗在降低患者疼痛感上整体优于单一阿片类药物治疗方式.此外,A组患者经过药物联合治疗后患者的整体不良反应率为4.27%(7/164),B组患者在进行单一阿片类药物治疗后患者的整体不良反应率为8.59%(14/163);而A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为83.54%(137/164),B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为69.33%(113/163);由此可知,A组患者经过药物联合治疗后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率要低于对照组,而患者的镇痛满意率则高于对照组.结论 药物联合治疗在提高癌痛镇痛效果、降低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上,优于单一阿片类药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张觅  刘巍 《医药导报》2021,(1):51-55
阿片类药物是癌症疼痛(简称癌痛)治疗的基础用药,因其安全性良好、给药途径多样、易于剂量滴定、对所有类型疼痛有效而广泛用于癌痛的治疗。随着癌症诊疗技术的提高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癌痛患者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的时间可能更长,其滥用风险可能高于既往认知。该文旨在综述阿片类药物滥用的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工具和监测方法,以期更好地预测、识别和管理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滥用行为,优化阿片类药物的可及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海洛因依赖患者在脱毒过程中发生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的危险要素及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对22例发生阿片类中毒的住院海洛因依赖患者及200例来发生过量中毒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对比分析,找出危险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合并呼吸道感染、肝功能异常、合并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既往有脑外伤或脑器质性疾病史以及住院第3~5天是住院海洛因依赖患者发生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利的护理措施是预防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的关键。结论海洛因依赖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躯体疾病或脑外伤等疾病史,应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躯体,对有呼吸道感染、肝功能异常以及有脑外伤或脑器质性疾病者,建议医生使用美沙酮用量时可酌情减少或分次服用,并对入院时的病人及时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等.并做好严密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6例腹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疼痛形成的机制,腹部外科术后疼痛的原因,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患者自控镇痛PCA是阿片类镇痛药最佳给药方式,镇痛效果完全。结论:心理评估和支持及镇痛方法的护理对减轻腹部肿瘤患者手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处方药》2008,(8):77-77
对于生活质量已经受到负面影响的慢性疼痛患者,阿片类药物所导致的胃肠道症状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阿片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院住院的癌痛患者治疗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阿片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癌痛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对阿片类药物进行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癌痛分布、癌症患者出院疼痛评分和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共计286例癌痛治疗患者,癌痛控制不佳有82例,占比28.7%;余204例疼痛强度≤3。阿片类长效制剂曲马多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分别为DDDs前4位,在各型癌痛治疗中占主导地位。部分科室不合理使用哌替啶注射剂比例较高。结论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还应更严格按照癌症疼痛诊疗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创建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撤药综合征4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素芳 《淮海医药》2007,25(1):62-63
新生儿撤药综合征是指孕母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特别是麻醉镇静剂、止痛剂或致幻剂(如海洛因、美沙酮、芬太尼、安定等),以致产生对该药物的依赖或成瘾性,这些药大多可以通过胎盘,使胎儿依赖.出生后切断来自母体的药物,血中药物浓度逐渐下降,从而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呼吸、消化和自主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称为新生儿撤药综合征或戒断综合征.我科近年来共收治新生儿阿片类(海洛因)撤药综合征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应用药物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服药护理和用药后的护理。结果应用药物治疗精神病的患者90例经过护理,护理前拒绝服药的55例,护理后有82例均可以自觉服用药物;护理前有35例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护理后86例都具有很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结论加强对应用药物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活状态。通过实践证明: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不仅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痛苦,而且使患者恢复了自信,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癌症住院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强度,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肿瘤内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全部癌症住院患者718例次,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统计住院药房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应用数据。结果共256例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占35.65%;总使用强度1.02。11种药物中药物利用指数大于1的6种,其余5种药物利用指数小于1。结论该院阿片类镇痛药应用基本合理,符合《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要求。  相似文献   

15.
美沙酮是合成麻醉性镇痛药,为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具有吗啡样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海洛因等阿片类物质毒瘾24~36 h,在维持治疗过程中,服用恰当剂量的美沙酮口服液,不会使服用者过度镇静和产生欣快感,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时美沙酮的毒副作用小,是当前有效的维持治疗药物.海洛因成瘾本质上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脑病,目前没有很好的完全治愈的方法,彻底不使用非法药物和治疗药物是非常困难的.海洛因成瘾者戒断症状的反复出现,由此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推广了美沙酮维持治疗后,毒品犯罪、艾滋病的传播流行都有所减少,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推广实施美沙酮维持治疗.本文将笔者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护理问题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广东药学》2008,(4):I0002-I0002
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治疗后引起的一项非常恼人的副作用。为此我们研究了,皮下注射甲基纳曲酮治疗晚期疾病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引起便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共有133例使用稳定剂量阿片类药物治疗2周以上而且因此引起便秘3日以上的患者被随机给予皮下注射甲基纳曲酮(用药剂量为0.15mg/kg体重)或者安慰剂,每2天1次,共治疗2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方法的总结.方法 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及电击复律护理,并且所有患者皆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结果 患者住院治疗一般在 15~25 d,平均大约为半月左右,住院的 57名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患者病愈的关键是科学优质的综合护理,可以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上更加广泛的推行使用.  相似文献   

18.
谢战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5):119+122-119,122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用药后的护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0例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用药后的护理方法,该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主要有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本院的护理干预后,该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好,其中90例患者气喘、咳嗽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出院,住院时间较短,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加强对哮喘患者用药后的护理对于增强药物的疗效,减少患者住院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在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中重度疼痛时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128例老年肿瘤患者。采用中国人癌痛评估工具(CCPAT)和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综合进行疼痛评定。入院时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及既往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情况来确定阿片类药物的基础量。在治疗过程中每日出现爆发疼痛次数超过3次或疼痛没有缓解或缓解不理想的,药物剂量在原由剂量的基础上增加25%。每天记录患者疼痛部位、强度和毒副反应等。结果经治疗后疼痛评分中位数为3。128例患者有118例(92.2%)达到中度以上缓解。128例患者有76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便秘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9.5%。结论阿片类药物能比较有效地缓解老年肿瘤患者中重度疼痛,消化道症状为其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在应用过程中采取预防性措施以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临床药师对癌痛同时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药学监护,参与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滴定,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下合理选择阿片类药物,对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全程监测,保证药物充分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将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