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正> 骶髂筋膜脂肪疝是肥胖者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自1981年以来,我们对56例骶髂筋膜脂肪疝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其中左侧23例,右侧27例,双侧6例)女性50例,男性6例;32—58岁占80%;病程1—20年。 1.2临床症状和体征:多由于弯扭腰部或无明显诱因突然发病。主要以下腰痛,在咳嗽,用力大便时疼痛加重,疼痛牵引同侧臀部甚至大小腿外侧。本组病人均用镇痛药、理疗、推拿、局封等多种非手术治疗未愈。检查:位于骶髂关节后方凹陷处触及单个 相似文献
2.
3.
4.
骶髂筋膜脂肪疝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少有报道。如对本病认识不足易误诊为风湿性纤维组织炎等疾病。自1983年以来本院对36例骶髂筋膜脂肪疝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收到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9例,女27例。年龄29~56岁,平均38岁。左侧13例,右侧18例,双侧5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1.5年。无明显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增强对骶髂筋膜脂肪疝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率,方法:对10a间47例骶髂筋膜脂肪疝的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认为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为对该病认识不足。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是减少误诊误治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骶髂筋膜脂肪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髂筋膜脂肪疝 ,是引起腰腿痛的病因之一 ,因临床对此病认识不足 ,往往被误诊误治。我院 1986年 10月至 2 0 0 1年 6月诊断骶髂筋膜脂肪疝 6 8例 ,治疗 6 2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 ,男 12例 ,女 5 6例 ,年龄30~ 76岁 ,平均 4 9岁 ,其中 5 2例在 4 0~ 5 5岁之间。双侧 38例 ,左侧 19例 ,右侧 11例。病期 10天至 15年。本组手术治疗 4 5例 ,病理检查 38例 ,均为脂肪结缔组织。1.2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为下腰部酸胀痛或剧烈性疼痛 ,多伴有同侧或以一侧较重的双侧腰部、臀部和大小腿外侧的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骶髂筋膜脂肪疝的疗效。方法对32例骶髂筋膜脂肪疝患者进行针刀治疗,用针刀切割肿块及包绕其周围的筋膜缘,松解被卡压的神经血管束,出针后捻压肿物,使之回缩或压碎。结果治愈26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刀治疗骶髂筋膜脂肪疝损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强的松龙局部注射治疗骶髂筋膜脂肪疝68例疗效分析李云学,邵奎力,徐相录(敦化市医院133700)李靖辉(敦化市中医院133700)骶髂筋膜脂肪疝是引起腰骶部痛的常见病之一。治疗该病常采用手术方法,此法虽疗效确切,但由于条件有限,不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 相似文献
10.
骶髂筋膜脂肪疝36例报告潘新贤(广西柳州卫校附院外科柳州市545000)关键词骶髂关节;骶髂筋膜;臀上皮神经;脂肪疝骶髂筋膜脂肪疝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误诊为坐骨神经痛、关节滑囊炎、脂肪瘤等。本院外科自1982年起曾对36例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且并发骶髂关节错位患者中行调整骶髂关节手法临床疗效。方法截取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月共10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行分组,传统手法组、调整手法组各54例,对比2组间临床差异性。结果传统组住院时间为(25.34±3.24)d,改进组为(21.29±3.26)d;治疗结局中,改进组治愈36例,较传统组多13例,高出24.07%;好转36例,较传统组多13例,高出24.07%;无效改进组2例,占3.70%,传统组8例,占14.81%。两组结果行统计分析提示,P均〈0.05,差异存统计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并发骶髂关节错位患者中行调整骶髂关节手法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治疗踝部骨折84例,根据Lange-Hanson法分型采用不同的手术,使用钢板、螺丝钉或克氏针内固定。结果:随访3~60个月,平均40.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手术评定结果:优46例,良21例,可14例,差3例,优良率79.8%。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达到良好的复位,有利于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联合切口治疗罕见的骶髂关节前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联合切口治疗骶髂关节前脱位的经验。方法 通过前后联合切口将骶髂关节前脱位进行复位固定。患者健侧卧位(术中可行侧俯或侧仰变动体位),全麻。后侧取骶髂关节弧形切口,前侧Pfannenstid切口。后侧切口显露骶髂关节耳状面,因髂腰肌牵拉无法复位,于耻骨上缘横行切开,沿耻骨梳将髂骨内侧肌肉推开,骨膜剥离器自后切口内撬拨髂骨内缘复位,重建板内固定,加强关节稳定。结果 X线片显示复位固定满意。结论 骶髂前脱位单一切口复位困难,前后联合切口,复位固定可达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自1977年10月-1994年5月,手术治疗早期贲门癌8例,占同期手术治疗贲门癌的0.6%(8/1444)。手术切除率100%,无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5年生存率为83.3%(5/6)。作者同时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及手术方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14例,包括骶骨骨折8例,其中DenisⅠ型骶骨骨折5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3例;骶髂关节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术前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中模拟手术,确定个性化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在CT引导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20~43min,平均28min。1例于术中钻入导针时出现一过性腹部疼痛,扫描发现导针钻入过长,退出后疼痛消失,术后复查大小便常规正常。未发生伤口和深部感染。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双下肢不等长和骨盆畸形等。术后均获随访。14例均恢复工作。术后X线及/或CT扫描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3~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2例,良2例。结论数字技术和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骶髂复合体损伤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的发病机制和外科治疗。方法对1993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治疗的78例脊髓空洞症,男56例,女22例,年龄16~58岁,平均36.5岁。对所有患者行术前评估及MRI检查,根据原发疾病及MRI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0年,根据症状、体征评定,明显改善46例,改善18例,无变化11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82.1%。结论脊髓空洞症保守治疗无效,病情逐渐进展的脊髓空洞症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根据患者原发疾病、症状、体征及MRI结果决定。 相似文献
17.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2年12月101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经溃疡旁人路溃疡基底部筋膜下交通支结扎者,52例溃疡在1~3月内愈合;9例4.5个月内愈合;8例植皮后愈合;3例术后感染;2例溃疡复发。12例经皮溃疡周边环形缝扎者,2例皮肤切割感染;10例6个月至1年内愈合;11例内镜下静脉交通支断离者,溃疡在1—2月内愈合,无并发症发生。6例静脉交通支旋切者,3例溃疡在1月内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治疗应在降低下肢静脉压力基础上阻断静脉交通支倒流,内镜下交通支结扎或静脉交通支旋切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告 2 0 0 1年 2~ 10月连续 7例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在左心转流下行降主动脉瘤切除及人造血管置换术 1例 ,2例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及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术 ,4例行Bentall手术。术前心功能I级 1例 ,III级 3例 ,IV级 3例。动脉瘤直径 5 .0~ 7.5cm ,平均 (6 .1± 1.1)cm。结果 无手术后早晚期死亡 ,术后心功能均恢复至I级。结论 胸主动脉瘤一经确诊 ,即应积极手术治疗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2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1999年1月到2003年6月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21例,其中隔膜型狭窄12例,管型狭窄9例.单纯狭窄隔膜切除术12例,加行左室流出道心肌切除术9例,同期手术矫治合并畸形16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并发症,15例术后心脏杂音消失,其余患者术后心脏杂音均较术前明显减弱.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无明显临床症状,均正常学习、工作.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左室流出道疏通满意,无瓣下狭窄复发.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一经诊断宜早行手术治疗.掌握该病的病理解剖,手术操作仔细,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动脉窦瘤(CASV)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55例动脉窦行外科治疗,其中窦瘤切除修补术22例(40%),窦瘤切除加房、室间事缺损修补25例(42%),窦瘤切除加主动脉成形3例,窦瘤切除修补加主动脉瓣置换5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手术后急性肾功衰竭,另1例死于手术后纵隔感染致心脏大出血,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心脏超声(UCG)具有确诊和手术指导意义。窦瘤的破裂对心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