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致伟 《中外医疗》2016,(17):69-70
目的:整理该院剖宫产临床治疗资料,探讨急症与择期剖宫产对孕产妇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1—2015年12月收治的206例剖宫产孕产妇,随机分为急症组和择期组,每组各103例,两组均采用剖宫产进行分娩,对比两组的手术指征、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指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12.62%,急症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4.27%,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7.68±7.64)min,急症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2.85±7.59)min,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与急症剖宫产相比,择期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并发症存在明显差异,评估分娩手术方式选择应保持谨慎,在降低剖宫产率及母婴安全取得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黄环娥 《右江医学》1994,22(2):70-72
我院1980~1993年住院分娩总数9069例,其中剖宫产术615例,平均剖宫产率为6.78%。主要手术指征以骨盆狭窄为首位166例,占26.69%,其次为前置胎盘105例,占17.07%。并发症126例,占剖宫产术的20.49%。以术后发热感染为多发,占14.31%,术中出血量>400ml,占4.55%。作者认为,剖宫产术虽是解决异常分娩的重要措施之一,使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下降,但剖宫产的并发症及后遗症不可忽视。因此,产科医生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术式和术后严密监护,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确保受术者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3.
陈怡  泮慧萍 《河北医学》2001,7(4):346-347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对孕妇、胎儿营养的重视 ,巨大儿的发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而目前临床上尚无准确的估计方法。因巨大儿而使剖宫产率、难产率也不断提高。本文就近 3年来在我院分娩的巨大儿 (体重≥ 4 0 0 0 g) 185例进行分析 ,讨论如何提高巨大儿产前诊断率 ,以掌握剖宫产指征 ,减少剖宫产率 ,并及时预防及处理产时并发症 ,提高产科质量。1 临床资料我院 1998~ 2 0 0 0年共收住院分娩的 4 12 7例 ,产妇年龄 18~ 39岁 ,中位年龄 2 5岁。其中初产妇 3715例 ,分娩巨大儿 150例 ,占 4 .0 %,经产妇 4 12例 ,分娩巨大儿 35…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500例剖宫产临床回顾,分析剖宫产原因,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死亡。方法:将652例正常分娩和500例剖宫产分两组,比较两组在产后出血数、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方面的差异;剖宫产组分析各因素所占比例。结果:剖宫产组产后出血数、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正常分娩组,P<0.01;新生儿窒息率两组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胎位胎儿因素占剖宫产原因首位,其中又以胎儿窘迫居多,胎儿窘迫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仅28.2%,其他因素中水过少、胎膜早破所占比例较高,妊娠合并症中以妊高征所占比例较高。结论:盲目提高剖宫产率不能进一步改善母婴预后;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医疗纠纷的增多,脐绕颈、胎膜早破OCT(+)及剖宫产史的孕妇不试产直接影响着剖宫产率,如能熟练应用胎监技术下试产,并且广泛开展分娩镇痛及提高孕产妇文化素质,剖宫产率完全可能下降至适当比率。  相似文献   

5.
我院的剖宫产率从1992年的9.8%上升到2002年的48.3%,上升幅度较大。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间358例剖宫产指征分析探讨如下。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共计741人,其中剖宫产358例,剖宫产率为48.3%;年龄20-39岁之间,孕34-43周。初产妇267例,占74.58%,经产妇91例,占25.4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出血与剖宫产指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剖宫产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方法:对492例剖宫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后出血与剖宫产指征的关系。结果:剖宫产后出血率及出血量与剖宫产指征关系密切。结论:剖宫产手术本身可成为产后出血的主原因,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高危因素以有效预防,可减少剖宫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剖宫产率日趋上升,剖宫产率增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统计了自2004年-2008年我院剖宫产340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作为解决难产和母婴并发症的一种手段 ,其安全性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剖宫产率异常升高且居高不下也令人担忧。本文就我院近 6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作回顾性分析 ,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 ,为临床制订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 1999年~ 2 0 0 4年住院产妇中所有剖宫产病例。1.2 方法对上述病例资料中所有剖宫产指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各项指征的构成比 ,以及剖宫产率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进一步分析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1.3 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 检验 ,P <0 .0 5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袁萍 《吉林医学》2009,30(20):2406-2407
目的: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种指征的合理性,以及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年平均剖宫产率达45.3%,与WHO提出的15%的剖宫产率相距甚远。结论:剖宫产率增高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需加强孕产妇管理及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院1984年元月至1990年12月住院的119例重复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本组重复剖宫产119例为同期剖宫产728例的16.35%,各种合并症发生为:出血27例(22.69%)、感染(包括术后发热、子宫内膜炎、切口裂开、子宫腹壁瘘及尿路感染)25例(21.01%)、手术损伤(膀胱损伤伴发膀胱阴道瘘)1例(0.84%)、子宫破裂9例(7.56%)。作者强调对单纯疤痕子宫而无其它手术特征者,应予以经阴道试产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魏成芳  邵惠议 《河北医学》1996,2(3):206-208
本文对子宫下段剖宫产116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包括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术前下术后Hb、WBC计数,体温差异等。  相似文献   

12.
冯富忠  刘艳 《河北医学》1998,4(10):18-19
研究剖宫产子宫肌层单层连续缝合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试验,将2516例剖宫产按子宫下段切口缝合方法不同为两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院自1989年1月至1992年12月4年间的1241例刻宫产,剖宫产率为17.6%。虽然刮富产目前被视为安全有效的产科手术,但其毕竟是腹部大手术,仍蕴藏着一些不安全因素。故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适时手术以增加手术安全性,是提高产科质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剖宫产术时放置节育环52例进行配对对照前赡性研究。结果剖宫产放环组与对照组在产后子宫复旧、体温、恶露干净时间、宫缩痛及并发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剖宫产放环组随访1年时,继续存放率79.6%,提示本法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一种产褥早期节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分娩者的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10年来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5~1999年为20.13%,2000~2004年上升至39.67%,1999年以前,剖宫产指征以胎儿宫内窘迫为第1位,难产为第2位;1999年以后,社会、精神因素跃为首位,胎儿宫内窘迫次之.结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术增加所致,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手术率的关键是减少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4年1月起和子宫下段模切口单层缝合术90例,未发生1例晚期子宫大出血。单层缝合止血效果好,愈合好,时间短,同时有利于子宫下段恢复原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我院近10年326例乳突根治术资料及手术所见,提出乳突照片的重要性,并对手术适应征及颅内并发症手术时机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院1981—1986年间有完整记录的648例剖宫产指征作了回顾性分析。主要指征是:臀位占18.06%;胎儿窘迫占16.20%;骨盆狭窄占11.73%;过期妊娠占9.75%;妊高征占5.09%;6年间,无逐年增高趋势。对本文中部分剖宫产指征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促进产科腹部横切口愈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00例产科经下腹横切口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选取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入住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产科经下腹横切口的剖宫产病例,其中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为对照组,总计1992例。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31日为观察组,总计2318例。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率为0.26%,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率为2.91%,两组切口愈合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改进缝合方法,提高缝合技巧,精心处理手术中诸多细节和高危病例,能促进产科腹部横切口的良好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