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33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时间,危险因素及其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伤后半年时根据GOS分级标准:恢复良好9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5例。表明该并发症死亡率高(本组为45.45%)。结论本病主要是丘脑下部损害和较长时间大剂量脱水药物使用引起。救治的关键是及早发现并尽快抢救休克、纠正脱水、纠正高渗状态,注意控制衄糖是治疗关键,静滴胰岛素极其有效。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onketotic hyperosmolar diabetic coma,NHDC)是严重危及生命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可在24~48 h内死亡[1]。我科于2007-01至2011-01收治18例。  相似文献   

3.
10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规律。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感染103例作回顾性总结,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感染的关系、感染部位和易感因素及病原学检查等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病率为23.78%。感染部位依次是肺部49.51%、泌尿道20.38%、消化道14.56%、颅内感染8.74%、血液系统感染4.85%;医院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9.78%,革兰氏阳性菌占30.22%。危险因素为病情严重程度、侵袭性医疗操作(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保留导尿等)和药物治疗。结论尽量减少或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的产生和损伤,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0例,女性68例;年龄18~74岁,平均51.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00例,高处坠落伤23例,殴打伤8例,硬物砸伤10例,其他伤7例。根据伤后是否并发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50例)和无脑积水组(198例)。对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去骨瓣、硬脑膜有无缝合、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情况、血肿位置及腰椎穿刺有无引流脑脊液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8例颅脑损伤患者中,50例(20.2%)发生脑积水;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积水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1.823,P=0.031)、去骨瓣(OR=1.136,P=0.000)、弥散性SAH(OR=2.288,P=0.018)、硬脑膜缝合(OR=1.711,P=0.037)、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OR=0.449,P=0.002)。结论高龄患者、去骨瓣减压、硬脑膜开放以及弥散性SAH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采取硬脑膜缝合、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可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厦门市院前急救糖尿病急症的流行病学待征。方法:依据事先确定的入组标准,以2010-07~2012-06经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受理的糖尿病急症患者为调查对象,以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疾病类别、疾病特征等作为观察指标,将资料建立数据库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22人次接受院前急救,其中酮症酸中毒146例,低血糖昏迷114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53例,乳酸性酸中毒9例。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原因为治疗中断或药物不恰当减量、各种感染、应急状态、饮食不当等;低血糖昏迷中口服降糖药物过量、注射胰岛素过量为主要病因。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主要病因为各种感染和应急状态;乳酸性酸中毒患者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合并肺部疾病、合并心脏疾病等为主要诱因。结论:院前急救人员应具备全面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外,还应加强对本病的诊治等能力,对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肾脏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原因。方法 对1123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共死亡24例,死亡率2.1%,其中10例死于感染,8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3例死于应激性溃疡,2例死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处理危险因素,加强肾脏移植围手术期有关预防措施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叶绍珍 《人民军医》1995,(10):18-20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HNDC)或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综合征(hyperosmolarnonketotichyper-glycemicsyndrome,HNHS)近10多年来报道例数明显增多,第三军医大学附一院1975~1990年间共收治本症约60例,而1975年前却未诊断出1例,显然与对本症之认识有关。本症多见于老年轻症糖尿病或既往无糖尿病史者,常因感染诱发,多有脱水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故常误诊为感染性休克或脑血管病;加以老年人重要脏器功能减退,故病死率高。但如能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又可完全康复,大多不需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从病情凶险而又完全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将68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89例未并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脑梗死发生率为43.3%,病死率为23.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休克、急性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损伤程度、入院时间与术后脑梗死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伴陈旧性脑梗死、GCS昏迷评分<8分、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相关因素,其中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入院时间<4 h为保护性因素,其余7项为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伴发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受伤程度、GCS评分等与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梗死相关,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其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为防治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内收住的2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对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NICU内重型脑损伤患者院内肺部感染59例,发生率为19.9%,肺部感染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昏迷程度(GCS评分)、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是否手术、合并基础疾病以及吸烟史的影响(P〈0.05);G菌及多重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病原菌分布,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重型脑损伤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腹膜透析(PD)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0例,以甘露醇脱水,静脉补充电解质治疗同类病员2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PD治疗组:1例因脑伤过重死亡,其余治疗情况良好,无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对有严重脑水肿脑肿胀者,脱水效果良好;3月后GOS评定:痊愈:9例,中残:1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0例,死亡1例。对照组:4例死于急性肾功衰;2例死于弥漫性脑水肿;23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水电争质紊乱;3月后GOS评定:痊愈3例,中残14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PD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水肿脑肿胀,纠正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防止急性肾功衰等,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腹膜透析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创伤后并发脑梗塞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4例颅脑创伤后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出院时按GOS评价:良好27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结论正确认识颅脑创伤后脑梗塞的发生原因及时手术、术后正确地治疗,可有效的减少和减轻脑梗塞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儿童重型脑外伤的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寿命表分析,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1例患儿,死亡8例(25.8%),预后与原发性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GCS评分是影响预后最主要因素,GCS评分5~8分者存活20例,存活率90.9%,而GCS评分<5分者存活3例,存活率33.3%,外伤后弥漫性脑肿胀(P<0.000 1)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年龄、颅骨骨折和颅内血肿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用Cox模型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前的反射消失、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P<0.000 9),年龄、颅骨骨折和颅内血肿对预后无影响。结论发现原发生性反射消失、GCS评分是预测预后的最好指标,脑水肿、脑肿胀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改善患儿的预后,应将颅脑损伤患儿的治疗重点放在预防和减轻脑水肿、脑肿胀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损伤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0年来收治的478例重症胸部损伤的临床资料,对其中死亡患者进行单因素和逻辑回归分析,推测初诊时可能发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果共有31例死亡,死亡率为6.5%。单因素分析初诊时可能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受伤时间、休克、基础疾病,ISS值、呼吸频率、肺挫伤、低氧血症,血气胸、颅脑损伤,心脏大血管损伤,腹腔脏器损伤(P〈0.05)。逻辑回归分析初诊时影响重症胸外伤发生死亡的独立高危因素为:高龄、休克、基础疾病、ISS值、低氧血症、颅脑损伤、心脏大血管损伤。结论对重症胸部损伤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治疗,有可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同侧脑室颞角开放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4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患者,其中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及侧脑室颞角开放85例(A组),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90例(B组),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70例(C组)。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手术的时间、瞳孔大小、CT表现、血压、动脉血氧分压、血糖等临床资料和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根据GOS分级,比较A、B、C三组之间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A、B、C三组存活者6个月后GOS良好或轻-中度残疾的比率分别是23.5%、20.0%、20.0%,GOS重度残疾或植物生存的比率分别是50.6%、47.8%、40.0%,A、B、C三组的死亡率分别是25.9%、32.2%、40.0%。运用SPSS 15.0统计软件,经Ridit分析显示:F=3.37,P=0.037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在降低死亡率方面,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及侧脑室颞角开放优于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颅内血肿清除或额极颞极切除和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但没有明显提高6个月后良好或轻-中度残疾的比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动、静脉性脑梗死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防治颅脑创伤后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154例行急性硬膜下和(或)脑内血肿清除加标准去骨瓣减压的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入院GCS评分、瞳孔变化、环池状态、中线移位、合并伤、围术期血压、大脑浅静脉损伤、血小板计数、血浆D-二聚体含量、脱水剂使用情况及围术期出入量13个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指标再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瞳孔变化、GCS评分、年龄、合并伤、围术期血压、环池状态、中线移位等7个指标与动脉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P<0.05);大脑浅静脉损伤、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合并伤等三个指标与静脉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瞳孔散大和围术期低血压可能为动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大脑浅静脉损伤可能为静脉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瞳孔变化、GCS评分、年龄、合并伤、围术期血压、环池状态、中线移位是颅脑创伤继发动脉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瞳孔散大和围术期低血压是独立危险因素;大脑浅静脉损伤、D-二聚体含量及合并伤是颅脑创伤继发静脉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其中大脑浅静脉损伤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o assess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admission perf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trauma.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130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 aged 19-86 years, admitted with a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 of 8 or less. They underwent perfusion CT as part of their admission CT survey. Clinical data, unenhanced cerebral CT findings, and perfusion CT scans were evalu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 score at 3 months. Perfusion CT features were evaluated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cerebral contusions, and juxtadural hematomas. 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risk factors for an unfavorable GOS score at 3 months. RESULTS: Perfusion CT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conventional unenhanced CT in the detection of cerebral contusions. Perfusion CT featured specific patterns with respect to patient outcome, with normal brain perfusion or hyperemia in patients with favorable outcome, and oligemia in patients with unfavorable outcome. The number of arterial territories with low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 at perfusion CT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P =.008), as wer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t the scene of accident (P =.083), base excess at admission (P =.002), presence of skull fractures (P =.041), and signs of herniation (P =.013) at admission unenhanced cerebral CT. Perfusion CT also showed a range of brain perfusion alte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juxtadural collections, cerebral edema, or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CONCLUSION: Perfusion CT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trauma provides independent prognostic information regarding functional outcom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清除双侧额底脑挫裂伤伴局部血肿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年共15例经损伤较重的一侧入路清除双额底脑挫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术中均直视下清除双侧额底脑内血肿及挫伤坏死脑组织,其中左侧9例,右侧6例,术后 CT 检查提示脑挫伤血肿清除满意。伤后随访3个月,根据 GOS分级标准评定,恢复良好11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经单侧入路清除双额底脑挫伤可行,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外侧裂区脑挫裂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GOS标准,良好48例,中残11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3例。结论尽快充分解除外侧裂区血管受压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