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9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临床特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各危险因素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之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分析。结果:90例中有4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出现心律失常65例次,发生率46.7%(42/90),包括各类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度或Ⅱ度AVB)等。单因素分析显示:频繁抽搐(抽搐反复发作时间超过3 d)、意识障碍、低年龄、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低血钾与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相关联(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频繁抽搐、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与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显著独立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频繁抽搐与心律失常发生呈正相关(r=0.250,P=0.027),心肌肌钙蛋白I与心律失常发生呈正相关(r=0.382,P=0.001)。结论:频繁抽搐、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是病毒性脑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症病毒性脑炎(SV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02例SVE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24例,儿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CGOS)评级4~5级]和预后不良组(78例,CGOS评级1~3级),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影响SVE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中,痊愈15例,9例有轻度后遗症;预后不良组中,14例死亡,25例留有严重后遗症,39例有中度后遗症。预后良好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惊厥持续状态、呼吸衰竭、发热持续时间长(5 d)、脑电图重度异常、头颅MRI累及病变超过2处或累及幕下以及应激性高血糖为SVE预后不良因素,其OR值分别为13.468、4.580、2.378、10.196、3.012、6.316。结论SVE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存质量,伴有惊厥持续状态、呼吸衰竭、发热持续时间长、脑电图重度异常、头颅MRI累及病变超过2处或累及幕下以及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儿童SVE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5.
《临床医学工程》2015,(9):1215-121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发生惊厥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7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为对象,其中发生惊厥者35例为观察组,未发生惊厥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生惊厥的相关因素。结果 1发热:OR值为1.783,Wald值为3.956,P<0.05。2头疼头晕:OR值为1.216,Wald值为15.301,P<0.01。3消化系统表现:OR值为1.386,Wald值为38.156,P<0.01。4椎体束征:OR值为1.328,Wald值为41.526,P<0.01。5潘氏试验阳性:OR值为2.156,Wald值为9.127,P<0.01。结论发热、头痛头晕、消化系统表现、锥体束证、潘氏试验阳性为病毒性脑炎患儿发生惊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死亡与存活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4例患者中死亡23例,病死率为27.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血浆白蛋白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53、0.72、4.29、0.94、1.58,P<0.01或<0.05).结论 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预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和SLEDAI评分增高是影响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增加尿量和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35例诊断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患者,依其应用阿昔洛韦治疗两月后的转归分为预后好和顸后差2组。记录患者的9个参数:性别、年龄、起病到应用阿昔洛韦时的天数、GCS(Glasgow Coma Scale)评分、第一次脑脊液的白细胞计数、第一次脑脊液的蛋白含量、急性期是否应用激素、头部MRI是否发现局限性病灶,以及脑电图是否发现周期性单侧癫痫样放电(PLEDs)。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预后显著相关的变量,后用多变量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预后的最佳回归方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预后显著相关的独立变量包括:年龄,GCS评分,急性期是否应用激素和头部MRI是否发现局限性病灶。结论急性期用阿昔洛韦联合激素治疗可改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李志君 《现代保健》2009,(28):19-20
目的探讨影响急件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3-2008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医院4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3-2008年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4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抢救无效死亡19例,病死率为4.53%。高龄、心肌梗死面积大、未及时溶栓、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是影响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62、3.205、2.390、2.401、2.133和1.650。结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原因很多,及时给予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浓度,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肌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8例病例及相同例数的对照所得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有慢性妇科炎症、乳腺增生、恶性肿瘤家族史及一级亲属中患有子宫肌瘤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7.418、6.349、3.033、6.259。豆制品、蔬菜、水果摄入量大及累计哺乳时间长是主要的保护因素。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生育因素、饮食因素、遗传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乙型脑炎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脑炎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临床类型、住院时间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3年6月-2000年10月住院治疗的乙型脑炎患者162例及其各类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44.5%,儿童103例,医院感染率28.3%,构成比63.58%;老年患者30例,医院感染率8.24%;构成比18.52%;以重型、极重型病例为主,住院时间长,感染发生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8%,泌尿系占28.8%。结论:乙型脑炎重型、极重型易并发各种感染,临床上应针对各类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使患者度过临床极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致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干扰素治疗的9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甲状腺功能的血清学指标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变化,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1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96例患者中,干扰素治疗后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84例(正常组);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12例(异常组),发生率为12.5%(12/96),依次为桥本甲状腺炎5例,Graves病和破坏性甲状腺炎各3例,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时间为2 ~ 7(3.8±1.9)个月,甲状腺功能异常持续时间l~ 11(4.2±0.9)个月.5例进行内分泌治疗,2例停用干扰素.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3.767)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OR=1.117)是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致甲状腺功能异常以桥本甲状腺炎、Graves病、破坏性甲状腺炎和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类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应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尤其是女性及已有甲状腺自身抗体者.  相似文献   

12.
2006—2008年广东省病毒性脑炎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东省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分别选择位于广东省中部、西部和东部的各1家三甲医院为监测点,以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例为监测对象,于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收集有关病例信息,并采集病例的血清和脑脊液,分别采用ELISA和RT—PCR(或PCR)的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ELISA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乙脑病毒(JEV)、腺病毒(ADV)、埃可病毒(ECOH)、柯萨奇病毒(COX)、巨细胞病毒(CMV)IgM抗体;RT—PCR(或PCR)法检测黄病毒(包括乙脑病毒和西尼罗病毒WNV)、肠道病毒(包括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和Colti病毒的病毒核酸。同时收集同期广东省报告乙脑病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3家监测医院共收治病毒性脑炎病例195例,男女性别比为1.6:1(120/75),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以10岁及以下儿童为多,占26.67%;同期广东省共报告乙脑发病例数296例,其中以10岁及以下和11~14岁儿童为主,分别占70.27%、26.01%。对3家监测医院收集的152例病毒性脑炎病例的血清进行病毒IgM抗体检测,共有47例病毒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0.92%。其中腺病毒IgM抗体阳性的最多,共有20例,占血清阳性病例数的42.55%,其次是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5例,占31.91%,乙脑病毒、巨细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数分别为5、3、3、1例;检测109例脑脊液,均未检测到病毒核酸;75.90%的监测病例未能检测出病毒抗体或病毒核酸。结论乙脑病例主要以1~14岁儿童为主,而其他病毒性脑炎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除乙脑外,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是广东省病毒性脑炎常见的病原体。应建立快速敏感的检测方法以进一步明确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脑卒中发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79例脑卒中患者和179例非脑卒中人群进行调查,对不同类型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脑卒中组体质指数、吸烟率、饮酒率、体力活动强度、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简明智力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和卒中量表评分,高密度脂蛋白为保护性因素;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卒中量表评分.结论 体质指数大、吸烟、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低和卒中量表评分高的病人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大,高血压和卒中量表评分高的病人患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脑钠肽(BNP)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血浆浓度的变化并评价其对心功能不全及,或高血容量负荷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组)透析前后血浆BNP水平,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透析前及透析后的心脏结构,测量下腔静脉宽度,记录当次透析脱水量。与健康对照者3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MHD组透析后及透析前BNP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与透析前及透析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期内径呈正相关(P〈0.05)。MHD组透析前与透析后血浆BNP的减少之比与透析前及透析后平均下腔静脉宽度的减少之比呈正相关(P〈0.01),与体重减少之比呈正相关(P〈0.05)。透析前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及左心扩大者,BNP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左室内径的增大、心功能的减退、高血容量负荷可导致血浆BNP的增高,透析后BNP水平下降。血浆BN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和/或体内血容量的变化,是一个无创和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原构成及不同年龄组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方法将5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年龄分为A组(〈3岁)、B组(3岁~6岁)及C组(〉6岁)3组。(1)采用PCR法检测脑脊液常见病毒核酸,包括肠道病毒(EV)、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2)分析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1)32例核酸检测阳性(60.38%),其中EV 23例(43.40%),HSV 8例(15.09%),HCMV 1例(1.89%),未检出VZV。(2)A、B两组中有惊厥者明显多于C组(P〈0.01),C组以头痛为早期症状者23例(85.19%),而A、B两组分别只有1例和4例(P〈0.01)。HSV脑炎惊厥发生明显多于其他病毒性脑炎。结论证实合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以EV和HSV为主,HSV脑炎临床症状较严重,提示临床应加强病毒性脑炎病原检测工作,而PCFR检测患儿脑脊液中特异性病毒核酸片段符合临床快速、特异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起暴发性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鉴定引发2010年河南省一起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并进一步分析该病原体分离株外壳蛋白1(VP1)区基因特征。方法 于2010年4月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病毒性脑炎暴发期间,采集8例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共8份),其中3例患儿同时采集脑脊液标本(共3份),未采集到脑脊液标本的5例患儿中4例采集了血清标本(共4份)。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肠道病毒(EV)组合血清鉴定,对阳性分离物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VP1区基因、测定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亲缘进化分析。结果 采集的脑脊液、血清、粪便标本共15份,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11份标本EV通用检测阳性,其中2份粪便标本分离到2株病毒毒株,EV组合血清鉴定血清型别均为柯萨奇病毒(Cox)阳性,VP1区全长基因序列均为849 bp,与Cox B5的核苷酸相似性为77.1%~96.9%,氨基酸相似性为95.8% ~ 100%,遗传发育树分析与D基因型属同一分支。结论 CoxB5是引起本次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体,其基因型为D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反复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 选择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期反复并发肺炎的患者作为脑卒中组,与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老年肺炎患者1∶1配对,组成对照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反复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脑卒中组反复并发肺炎与高血压、糖尿病、意识障碍、呛咳与鼻饲、肢体运动障碍、气管切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放弃治疗或死亡情况有关(P<0.05),而与吸烟、冠心病、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痰培养阳性、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无关(P>0.05);有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支持上述结果;二分类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死亡的独立因素为呛咳与鼻饲及MODS.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意识障碍、呛咳与鼻饲、肢体障碍、气管切开、MODS、住院次数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反复并发肺炎的高危因素,而且相对预后不良,应针对此进行有效的三级防控.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与分类树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应用分类树模型分析广东省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做比较。方法利用广东省2002年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用分类树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15 343名常住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血脂及肥胖。分类树学习集的灵敏度为91.0%,特异度为81.6%,总正确率为83.3%,约登指数为0.726;检验集的灵敏度为83.8%,特异度为80.5%,总正确率为81.2%,约登指数为0.643。logisic回归分析的灵敏度为31.6%,特异度为95.7%,总正确率为84.5%,约登指数为0.273。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调节血脂,减轻体重。分类树分析较logisic回归分析分类效果好,结果直观,便于解释。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老年人多次跌倒发生情况,探索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离退休教职工做老年多次跌倒危险因素调查。结果过去1a内跌倒史、动态平衡能力下降是老年人多次跌倒与非多次跌倒的危险因素;动态平衡能力下降是老年人多次跌倒与一次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跌倒干预和预防需要着重于跌倒的高危人群,过去1a内跌倒史、动态平衡能力下降这两个因素对于发现高危人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