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瓣中瓣"二尖瓣置换手术(保留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手术)对患者术后左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收治6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并左室增大(直径≥50 mm)的患者,其中施行"瓣中瓣"二尖瓣置换手术32例(研究组),行剪除二尖瓣及腱索的瓣膜置换手术32例(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两组患者术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2~14个月,无死亡病例.研究组术后2周、术后6个月LVED[(49.6±33.3)、(46.9±38.6)mm]小于对照组[(61.4±34.6)、(57.6±29.8)mm](P<0.05),同时LVEF[(55±20)%、(59±25)%]高于对照组[(50±19)%、(51±21)%](P<0.05).结论 "瓣中瓣"二尖瓣置换手术较剪除二尖瓣及腱索的瓣膜置换手术更有助于提高左室功能和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全瓣下结构的可行性以及是否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方法回顾性分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中是否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分为三组:A组(38例)为全部保留二尖瓣前瓣及后瓣瓣下结构;B组(134例)为保留全部或部分后瓣瓣下结构;C组(33例)为全部切除前瓣及后瓣瓣下结构。统计各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的二尖瓣瓣口流速(MVE)、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术前三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心脏彩超结果显示MVE、LVED、LVEF及LVFS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术后超声结果显示1周、3个月和6个月MV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周, A组LVED低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留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5例行单纯二尖瓣替换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根据术中对二尖瓣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三组:1组(32例)全部切除瓣下结构;2组(43例)保留后瓣组;3组(10例)保留全部瓣下结构。对患者进行随访,并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患者左心功能,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 1组与2组、3组间各种参数差别均具有显著差异(P <0 .0 5 ) ,2组与3组间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二尖瓣替换术中,保留瓣下结构对患者术后左心功能改善的影响优于不保留瓣下结构,全部保留瓣下结构优于部分保留瓣下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技术评价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VRP)术后心脏结构及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二尖瓣置换术组25例,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组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及肺动脉压力(PPA),比较各组间以上各项测量值的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MVRP组EF、FS值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VR组EF、FS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RP组EDD、SED、LAD及PPA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别(p<0.01),MVR组EDD、SED、LAD及PPA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EDD、SED、LAD、EF及FS值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与切除瓣下结构的传统MVR比较,术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病人行保留全部瓣下结构(保留全瓣)的瓣膜置换,在手术技巧与术后恢复方面与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的病人行同类手术有无差别。方法 根据术前诊断,将39例保留全瓣的二尖瓣置换病人分为两组,一组(23例)以二尖瓣狭窄(MS)为主,另一组(16例)以二尖瓣关闭不全(MI)为主。术前及出院时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大小(LVEDD),射血分数(EF)及人工瓣的血流状态。结果:MS组出院时LVEDD及EF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别;MI组出院时LVEDD比术前明显缩小,EF明显降低。两组均未见人工瓣血流状态异常及左室流出道受阻。结论 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病人行保留全瓣换瓣,其近期效果与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的病人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284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Wilkins超声二尖瓣形态学评分将191例≤8分者归入A组,93例>8分者归为B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改良Inoue球囊法行PBMV.对PBMV成功者术后进行至少48个月的随访,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A组PBMV成功率为97.9%(187/191),显著高于B组的92.5%(8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项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指标与术前变化值中的左心房平均压[(14.31±4.79)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5.42±5.14) mm Hg]、跨瓣压差[(9.18±4.66) mm Hg比(10.21±4.38) mm Hg]、肺动脉收缩压[(26.21±8.76) mm Hg比(32.04±9.58)mmHg]及二尖瓣口面积[(1.01±0.16)cm2比(1.21±0.18) cm2]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PBMV成功的273例患者术后均完成48~92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于随访末的各项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随访末各指标与术前变化值中的左心房平均压[(12.91±5.00) mm Hg比(15.17±5.14) mmHg]、跨瓣压差[(7.26±4.58) mm Hg比(9.63±4.22)mmHg]、肺动脉收缩压[(20.54±7.68) mm Hg比(29.11±8.53)mm Hg]及二尖瓣口面积[(0.92±0.15) cm2比(1.09±0.18)cm2]均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期间32例出现再狭窄(11.7%,32/273),其中A组再狭窄率为8.0%(15/187),显著低于B组的19.8%(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狭窄程度是决定PBMV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以Wilkins超声二尖瓣形态学评分为评价标准,评分低者的PBMV成功率较高,且术后近、远期疗效均较好,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25-326
目的观察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用保留二尖瓣装置的换瓣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接诊的9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保留二尖瓣装置的换瓣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不保留二尖瓣装置的换瓣术进行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LVEDD、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FS、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二尖瓣装置的换瓣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术后左心室的舒张、收缩、射血能力,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运动康复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ACS患者196例,抽签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PCI术后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脏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运动耐量指标[最大运动耐量(METs)、6 min步行距离试验(6MWD)];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项评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屈膝和伸膝疲劳系数。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同组术前,LVESD、LVEDD水平低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50.34±5.01)%vs.(47.57±4.93)%],LVESD、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44.57±3.55)mm vs.(47.67±3.82)mm、(50.02±5.78)mm vs.(54.76±5.96)mm...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患者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对 80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PBMV术后 1周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EDV)、心输出量 (CO)、每搏输出量 (SV)和射血分数 (EF)均明显增高 (P <0 0 1) ,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ESV)却无明是改变 (P >0 0 5 ) ;EF随二尖瓣瓣口面积 (MVA)扩大而显著增高 ,但不随二尖瓣舒张末期平均跨瓣压差 (PG)减低而变化 ;PBMV术 3个月后左心功能无进一步改善。结论 大部分患者的左心功能在扩瓣前处在代偿期 ,PBMV术后MVA扩大 ,EDV增高 ,左心功能得以改善 ,尤以早期更为显著。MVA是使左心功能改变的重要因素 ,而扩瓣后的PG改变与左心功能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80例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0例患者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结果所有患者治愈小院。结论此种手术方法较简单,易于实践,不增加手术时间,病死率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伴发频发室性早搏(PVBs)患者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影响,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包头市第四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PCI术后伴发频发PVB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有意愿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分别在消融术前及术后随访24周时检查PVBs次数,检查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以及进行6 min步行试验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判定。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与消融术前[(25 672±12 934)次]相比,术后随访时患者PVBs次数[(259±213)次]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术后,患者6 min步行试验和NYHA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术后,患者LVEF、LVEDD、LVESD、IVST和LVPWT分别为0.67±0.07、(41.37±4.16)mm、(25.04±3.29)mm、(7.12±1.03)mm和(8.10±1.17)mm,均较术前[分别为0.45±0.09、(56.26±8.25)mm、(37.66±5.07)mm、(8.14±1.06)mm和(10.04±2.11)mm]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射频消融术可改善频发PVBs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结构,有助于预防心肌出现不可逆性电学和形态学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28例行MVP的MR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50~72岁,平均(61.5±10.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中重度MR。术前根据患者的合并症、病变部位的定位和合并腱索断裂与否,评估选择可行的MVP术式及合并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术中行二尖瓣楔形切除、矩形切除及缘对缘缝合方法修补二尖瓣,合并腱索断裂或腱索冗长的行e-PTFE线人工腱索植入,常规行二尖瓣成型环植入,术中注水观察评估瓣膜成行效果。术中采取的二尖瓣成形方法统计:7例(25.0%)植入1~3根腱索,行二尖瓣矩切除术9例(32.1%),二尖瓣楔形切除术8例(28.6%),二尖瓣缘对缘缝合4例(14.3%),所有患者均置入鞍形二尖瓣成形环。对于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同期行单纯左心耳切除术(LAA),或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AB)+LAA;合并冠心病,则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合并中度及以上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则同期行三尖瓣成形环植入手术(TVP)。1例(3.6%)患者行MVP+CABG,1例(3.6%)行MVP+TVP+LAA;3例(10.7%)行MVP+TVP+AB+LAA;5例(17.9%)行MVP+TVP;18例(64.3%)行单纯MVP。术后予华法林抗凝治疗3~6个月,合并心房颤动者终身抗凝治疗。统计所有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包括合并手术、二尖瓣成形方法;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返流、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的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为中重度返流,术后2年复查心脏彩超:21例(75.0%)无明显二尖瓣返流,6例(21.4%)二尖瓣轻度返流,1例(3.6%)二尖瓣中度返流。且所有患者的心功能较术前均提升1 ~ 2级。术前LAD[(49.42±12.58)mm],术后2年LAD[(38.17±9.84)mm],术前LVEDD[(50.91±7.93)mm],术后LVEDD[(44.37±7.42)mm],术后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前LVEF(51.69±9.71)%,术后LVEF(62.79±8.53)%,术后LVEF较术前明显增加。 结论MVP治疗MR安全有效、疗效显著,但远期效果还待进一步研究随访。  相似文献   

13.
梁克  李双齐  谢锐 《现代医院》2012,12(8):35-36
目的了解及评价不同二尖瓣置换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近5年来本院行MVRC及MVRP的104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3组。1组:常规行MVRC,切除全部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33例。2组: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38例。3组:保留全部瓣下结构,33例。三组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 w及术后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第1组患者在术后1 w及术后3~6个月中,仅LVEDD情况逐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F与FS在术后1 w下降,3~6个月后才渐恢复至术前水平。第2组患者在术后1 w及术后3~6个月中,LVEDD情况逐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第1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和FS在术后1 w下降,3~6个月后渐恢复并较术前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患者在术后1 w及术后3~6个月中,LVEDD、LVESD情况均逐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和FS在术后1 w下降,3~6个月后渐恢复并较术前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LVEDD、LVESD、EF、FS等值改善均较其余两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替换术中,保留瓣下结构有利于左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的恢复。完全保留瓣下结构者较仅保留后瓣者更有利于左心室正常形态的维持,术后早期恢复更快,中期恢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年人小主动脉瓣环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远期疗效,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2003年7月至2005年2月对36例小主动脉瓣环(直径≤19mm)的成年患者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分别采用改良Manougnian法瓣环扩大后植入23 mm CarboMedics机械瓣膜14例(CM组);瓣环上主动脉瓣置换法直接植入19 mm CarboMedics Top Hat Supra-Annular Aortic机械瓣膜22例(CMSA组),于术前和术后6年评价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收缩期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PGav)、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并抽取20例健康成年人的超声心动图数据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6年与术前比较,除CMSA组的IVST[(10.37±2.06)mm比(11.03±2.45)mm]和LVPWT[(10.53±2.18)mm比(11.24±3.0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CMSA组的心功能分级、LVDD、PGav、LVEF、LVFS和CM组的全部检测指标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 0.01或<0.05).术后6年CM组的PGav较CMSA组下降更明显[(9.24±5.93)mm Hg(1mmHg=0.133 kPa)比(24.30±12.5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M组术后6年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MSA组的IVST、LVPWT、PGa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人小主动脉瓣环者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左心室功能多恢复良好,但行瓣环扩大术应植入较大内径的瓣膜,将有利于左心室形态的逆转.  相似文献   

15.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5%~2.0%,病死率为65%~75%[1],外科医生一直在寻找降低该并发症的方法.Lillehei等在1962年第一次完成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随后很多外科医生发现该术式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并且能降低术后左室破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脑钠尿肽(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C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BNP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4%(41/48)]高于对照组[ 70.8%(34/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NP、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LVESD、LVEDD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BNP、LVESD、LVEDD低于同期对照组[(0.72±0.14) μg/L比(1.21±0.22) μg/L,(36.14±3.92) mm比(41.32±4.22) mm,(46.85 ±4.11) mm比(54.31±4.96) mm],LVEF高于同期对照组[(44.62±3.38)%比(41.28±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CHF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BNP,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以曲美他嗪。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以及血浆脑钠肽(Brain natluretic petide,BNP)水平。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优于对照组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LVEDD、BNP[(51.96±5.81)%、(42.31±5.28)mm、(230.07±6.78)pg/ml]优于对照组[(44.25±4.72)%、(47.26±7.14)mm、(256.14±8.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利于促进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降低BN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心脏瓣膜替换伴与不伴心房颤动射频消融(RFA)术后早期心功能.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对38例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行心脏瓣膜替换术+Cox-MazeⅣ心房颤动RFA(射频组),选取按一般情况予以配对同期仅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RHD心房颤动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 尽管射频组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152.8±46.1)min比(104.7±40.8)min、(91.0±26.1)min比(68.0±30.3)min,P<0.01],但两组术后恢复时间相似.射频组术后cTnT[(1.8±0.6)μg/L]较对照组[(0.8±0.4)μg/L]明显升高(P<0.01),术后左房内径较术前普遍缩小(P<0.05),其中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替换术后左室后壁厚度增大和左室短缩分数减小.结论 和单纯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相比,心脏瓣膜替换术+心房颤动RFA术后早期的心功能恢复在总体上良好,但存在潜在威胁可能性更大,更需注意围手术期的心肌营养和心功能维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血清胱抑素C与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胱抑素C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100例初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Ⅰ型前胶原(PCⅠ)、Ⅲ型前胶原(PCⅢ)和心功能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胱抑素C[(2.11±0.95)mg/L]、PC Ⅰ [(76.87±20.72)μg/L]、PCⅢ[(144.66±29.67)μg/L]、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47.12±9.78) mm]、E波减速时间(EDT)[(159.68±26.88)ms]和收缩压[(148.86±22.32 )mm Hg(1 mm Hg=0.133 kPa)]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1.04±0.49)mg/L、(38.92±11.65) μg/L、(64.31±15.19) μg/L、(45.31±8.36)mm、(142.45±21.76)ms、(125.75±15.84) mm Hg](P< 0.05),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0.77±0.53)显著低于对照组(1.08±0.44)(P<0.05).偏相关分析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与PCⅢ、PCⅠ和LVEDD呈显著正相关(r=0.577、0.514、0.479,P<0.05);与E/A 呈显著负相关(r=- 0.406,P< 0.05).结论 胱抑素C可能通过促使心肌纤维化和损害左室舒张功能等途径参与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荧光免疫法测定88例心衰患者BNP,并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作对照研究,并记录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D)。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450±32)pg/m l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患者(50±6)pg/m l(P<0.01)。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指标NYHA、LVEF、LVEDD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BNP是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最强的标志物,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心衰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