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部分代表性养生类古籍的整理,对中医养生类技术进行提取、归纳总结,探索各种养生技术的分布规律。方法 对《中医养生大成·第一部》收录的成书于1911年之前的涉及明确中医养生类技术具体操作方法的古籍进行中医养生类技术提取、归纳,对其成书年代、养生技术分布情况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共纳入养生古籍66部,其中唐代及唐以前5部,宋代7部,元代6部,明代27部,清代21部。在养生技术分类上设定一级分类2个,二级分类5个,初步囊括四级分类近50种。养生方法上,药物养生类以内服药物养生居多;非药物养生类出现频次高于药物养生类,以行为活动养生法居多,其次为精神情志养生、外部环境养生;在不同时期中,宋元时期所记载的各类养生技术出现频率较其他时期高。结论 中医养生类技术丰富多样,特别在宋元时期得到较好的记录与传播,基于养生类古籍的整理、挖掘有助于中医养生类技术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可分为6类,包括针法类、灸法类、手法类、中医外治疗法、中医内服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具备科学性、先进性(相对)、安全性、有效性、成熟性、经济性、易行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还具有临床基础性和广泛性的特点[1]。本文通过梳理归纳近10年的相关文献,对中医适宜技术在农村的推广方式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探索出更有效的推广模式,造福农村百姓。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分离、精制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萃取原理,超临界流体的种类,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主要因素,以及该技术在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醌类、香豆素与木脂素类、皂苷类中药提取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一些常用药用植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介绍了用HPLC以及色谱联用技术、指纹图谱等技术分析黄酮类、萜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烷酰胺类等植物成分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常用药用植物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一些常用药用植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介绍了用HPLC以及色谱联用技术、指纹图谱等技术分析黄酮类、萜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烷酰胺类等植物成分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治疗慢性肾病中药的计算机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  吴钉红  丘小惠  徐文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3):3211-3215
采用分子描述符主成分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预测和毒性预测等计算机药物分子辅助设计技术对治疗慢性肾脏病补益类和攻逐类中药所含化学分子的药理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药物分子辅助设计技术可以全面直观地体现补益类和攻逐类中药所含化学分子的结构差异,并快速筛选出一批类药性良好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拖线技术、垫棉法治疗难愈性窦瘘类疾病的临床分析。方法:采用拖线技术为主,结合垫棉法等治疗难愈性窦瘘类疾病。结果:193例患者,痊愈176例,显效17例,痊愈率91.19%。结论:拖线技术、垫棉法治疗难愈性窦瘘类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方剂中常用药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数据库技术及改进的关联度系数法,对中风病方剂523首加以研究,计算出两味药物之间的改进的关联度系数值。依据中风病的病机特点,将研究结果中的药对按功效进行了归类,即补虚类、治风类、化痰类、清热类、活血类、理气类,并分别加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酶反应提取技术(生物酶解提取技术)是利用酶反应所具有高度专一性的特点,通过适当的酶选择性地破坏植物细胞壁,使植物细胞内的成分更容易溶解、扩散的原理而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新技术。该技术不但具有条件温和、易除杂质、节约能耗、浸出率高、设备简易、减少热敏成分降解等优势,而且具有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潜力。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已经广泛用于中药多糖类、生物碱类、黄酮类、皂苷类、蛋白质类、有机酸类等成分的提取。我们就该技术的应用进展及方法特点做一系统性概述,以期新技术能够更加合理而有效的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医相关类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除全国部分中医药本科院校相继开办中医相关类高职教育外,先后有近20所中医药类中等专业学校(含医药类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或专科)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中医相关类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在中医相关类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泰山白首乌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泰山白首乌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GC-MS联用技术.结果:从泰山白首乌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123种成分,以邻苯二甲酸酯为代表的酯类成分含量最高(33.77%),其次为苯乙酮类(17.97%)、甾醇类(13.46%)、不饱和脂肪酸类(7.73%)、烷烃类(5.13%).  相似文献   

12.
陶方泽  张永  瞿融 《河南中医》2009,29(5):425-427
随着人们对柴胡汤类方认识的加深,它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几乎已应用到临床各科。但围绕柴胡汤类方、证候及其治法,目前大多集中在方证的理论探讨方面以及临床验案和治疗经验报道方面,历代虽对柴胡汤类方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多是根据前贤论述和个人经验进行归纳,难以做到客观化、定量化,迄今尚未见有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探讨柴胡汤类方的报道,故尝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来研究柴胡汤类方是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整理《本草纲目》中熟地黄类、态、能的记载,对比分析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相关认识,以利于传承熟地黄临床调剂技术。方法:以"熟地黄"、"分类方法"、"本草记载"为关键词,在CNKI进行文献检索,对《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图经》、《景岳全书》等本草著作进行研究整理,以及实践操作,研究李时珍对熟地黄类、态、能认识应用及熟地黄的调剂技术。结论:《本草纲目》中对熟地黄类、态、能作了详细的记载,国医大师金世元传承李时珍对其认识应用,发展完善了熟地黄的临床调剂技术,包括熟地黄性状辨别技术、临床炮制技术、处方审核技术、处方应付技术、发药交代技术、临床煎煮技术、采购管理技术及贮存养护供应技术,为熟地黄在今后的临床调剂应用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白芷类中药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探讨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白芷类中药中的鉴定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提供的内在成分信息,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对白芷类中药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简便、快捷、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动物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组成复杂,分离较困难,与植物药相比动物药的研究相对落后。动物药组成中蛋白质占很大比例,目前已从动物药中发现许多蛋白质和多肽类活性组分。蛋白质组学、肽组学技术是快速发展的大规模表征蛋白质、肽的技术,借助蛋白质组学、肽组学快速、高效的特点,将蛋白质组学、肽组学技术应用于动物药中蛋白质和肽类活性组分的研究是动物药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蛋白质组学和肽组学技术研究动物药中蛋白质和肽类活性组分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最近,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获悉,2003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开始接受申报,申报的范围包括中医类、中药类、管理信息类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中中医类包括:具有中医特色的先进诊疗技术和方法,运用中医药理论研发的新型医疗器械等。中药类包括:中药研究的共性方法、技术规范,中药材的繁育、种植、炮制及生产制造技术、方法和成套设备,以及运用创新理论研制且临床疗效显著的中成药新成果等。管理信息类包括:应用于中医药科研、管理、统计等方面的实用方法及相关软件等。与中医药有关的相关学科…  相似文献   

17.
动物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组成复杂,分离较困难,与植物药相比动物药的研究相对落后.动物药组成中蛋白质占很大比例,目前已从动物药中发现许多蛋白质和多肤类活性组分.蛋白质组学、肤组学技术是快速发展的大规模表征蛋白质、肽的技术,借助蛋白质组学、肽组学快速、高效的特点,将蛋白质组学、肽组学技术应用于动物药中蛋白质和肽类活性组分的研究是动物药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蛋白质组学和肤组学技术研究动物药中蛋白质和肽类活性组分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X射线衍射技术在矿物类中药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物类中药在中药鉴定研究中是较为薄弱的类型,传统的性状鉴别方法难以满足矿物类中药鉴别的需要,因此,需要用有效的现代技术手段对矿物药进行系统的鉴别研究。本文对X射线衍射技术在矿物类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在矿物类中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注重强化内涵建设,通过加强国家和省市重点专科建设、对从业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及配备和更新设备等举措,有力带动了各类手术和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目前,医院按照江苏省首批第二类医疗技术要求申报,经省卫生厅、省医学会检查验收,共有16项第二类医疗技术审核通过,医院已经获得开展这些技术项目的资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 借助现代多元数据挖掘技术, 探索急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80例急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研究中采用因子分析方法, 得出急性胃炎基本中医证候为4类:类脾胃寒热错杂证、类脾胃虚寒证、类胃热炽盛证、类肝胃不和证;得出证型分布情况, 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类脾胃寒热错杂证、类脾胃虚寒证、类胃热炽盛证、类肝胃不和证。[结论] 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中可以发现现代的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证候辨证规范标准的研究中可以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 并且能从不同角度解释疾病的证候本质, 从而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