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脾胃与胃粘膜防御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沈鹰  权启镇 《中医杂志》1997,38(12):743-744
中医脾胃学说理论认为,“脾主运化”,“脾旺不受邪”。脾胃与人体全身的防御功能有密切关系,这已被国内许多研究所证实。脾胃与消化系统的研究较多,但脾胃与胃粘膜局部防御功能的关系一直不很清楚。为此,近十年来,作者采取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脾虚时的病理改变和健脾益气中药的治疗作用等方面,对中医脾胃与胃粘膜防御功能的关系作了较系统的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探讨皮肤屏障功能与肺、脾胃的具体关系,丁慧认为皮肤屏障功能与肺、脾胃紧密联系,并提出"肺-脾胃-皮肤屏障功能"轴。一方面,皮肤屏障的生理功能隶属于肺功能系统;另一方面,皮肤屏障的物质条件基于脾胃功能,而肺、脾胃三者在气血津液方面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脾脏具有"脾主运化"和"脾为之卫"的功能,与现代医学胃肠黏膜的消化吸收和免疫屏障作用相应。在临床诊疗过敏性疾病时,注重结合脾胃生理特点来恢复卫外防御功能,从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在体合肉、脾胃虚则九窍不通具体论治,且过敏性疾病常由饮食诱发,故治疗需重视调护脾胃。  相似文献   

4.
梁光铁 《国医论坛》1989,4(4):45-46
正常的胃粘膜通过自身防御机构将H~+的反弥散控制在最小限度,不使引起粘膜障碍。若乙醇、阿司匹林或胆汁酸破坏了胃粘膜屏障,致H~+的反弥散异常增加,就可以导致出血、糜烂、溃疡等病变。所谓胃粘膜屏障是指粘膜有控制酸即H~+从胃内腔向胃粘膜弥散、Na~+从胃粘膜间质腔向胃内腔弥散的能力。对胃粘膜来说,粘膜侧带负电,浆膜侧带正电,两者之间约有30mv的胃粘膜电位差(PD),该电位差在胃粘膜损伤时可因H~+的反弥散而降低。在实验性溃疡模型中,一般都把肉眼观察溃疡、出血性变化作为形态学上的指标,因此,在评估胃粘膜损伤的程度时有较大的偏差,不适宜  相似文献   

5.
胃肠功能障碍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正气虚于一时,邪气突盛而爆发"是脓毒症的病因,内外毒邪交织累及脾胃与肠道,脾胃失升降、肠失传化导致胃肠功能障碍。肠道机械屏障损伤、免疫屏障紊乱、生物屏障失调是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三种屏障损伤和肠道炎症反应、氧化应急反应、微循环障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中医认为脾气充足与否和肠道免疫功能、生物屏障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相似,机械屏障损伤致脾胃失升降、肠失传化、局部病理产物堆积与脾气虚腑气不通相吻合,同时益气通腑法的疗效,人参和大黄对三种屏障的保护机制是为佐证,再有性苦寒的抗生素和大量液体输注均可损伤脾胃,因此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产生机制符合中医气虚腑实的辨证。  相似文献   

6.
胃痛丸治疗慢性胃炎19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银展  吕雪鹏 《陕西中医》1999,20(9):387-387
采用升清降浊,调和脾胃的方法,自拟胃痛丸(乌贼骨、滑石、制川乌、白芍、元胡等)治疗慢性胃炎199例,总有效率98.99%。结果提示本药有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消除胃肠平滑肌痉挛,保护胃粘膜屏障,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和糜烂的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燥湿降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幼军  赵相洪 《河南中医》2009,29(7):685-685
胆胃同属六腑,职司受纳疏泄。胃以降为顺,胆以疏泄为畅,脾胃同居中焦,主运化水谷,胃主降,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若为湿困,运化失调,胃气上逆则胆汁疏泄失常。本病乃因胆汁不循常道反流入胃,胆酸破坏胃粘膜屏障,使胃粘膜发炎糜烂,甚至形成溃疡,多属浅表性炎症。  相似文献   

8.
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中医药治疗临床思路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划界清楚的局限性组织缺少,能累及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的疾病.其形式是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失衡,是溃疡病致病和复发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天平学说,医学界提出的治疗溃疡病原则是:①抑制攻击因子,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②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使胃粘膜免受胃酸、胃蛋白酶等的自身消化;③恢复胃十二指肠正常运动分泌功能.然而目前一般认为,本病属典型的身心疾病范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对于明确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患者,采取中医中药疗法进行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本文仅就个人体会,对该病的证治规律作粗浅探讨。1 脾胃不健、肝胆失调是其病机关键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机能紊乱或胃手术导致胃的解剖和功能异常,使含有胆汁的碱性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破坏了胃粘膜屏障,造成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出现胃痛、痞满、嘈杂、嗳气、呕吐苦水等临床症状。针对这一临床特点,并结合引起本病发生的有关因素,如情志不畅、劳倦过度、饮食不节、手术损伤等,按照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脾胃不健、肝胆失调是促成本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其中脾胃不健则是主要病理基础。已有资料表明:“中气”  相似文献   

10.
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粘膜活检病理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3D0例萎缩性胃炎按中医证型分为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脾胃阴虚3型,对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及幽门螺旋菌检出率的对比观察,结果在胃粘膜病变程度、病变类型、腺体萎缩程度、间质炎细胞浸润等方面脾胃阴虚型最重,幽门螺旋菌的检出率各证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主要机理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幽门功能不全,或者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入胃,胆酸破坏胃粘膜屏障,氢离子逆弥散增加,最终导致胃粘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变化~([1])。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胃部饱胀,饭后加重,有胃痛,拒冷食,呕吐,反酸,打嗝,烧心,恶心,便秘,无食欲等。姚乃礼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临床40余年,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下面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近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胆汁返流性胃炎 (BRG) ,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 ,是以上腹灼痛 ,口干苦 ,胆汁样呕吐 ,嗳气泛酸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慢性胃炎。常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 ,或胃肠吻合术后 ,胆汁、胰液、小肠液等碱性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 ,其中的多种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于胃粘膜 ,导致胃粘膜屏障破坏 ,使 H+ 逆弥散增加 ,并最终引起胃粘膜充血、水肿 ,炎细胞浸润 ,细胞变性等损伤。目前 ,中医药疗法治疗 BRG效果显著。本文就近 3年来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烟酒过度、脾胃虚弱及手术损伤脾胃 ,病位在肝…  相似文献   

13.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胃粘膜的防御因子和攻击因子失衡而引起的。防御因子有粘液和碳酸氢盐、粘膜屏障、粘膜血流、细胞更新、前列腺素、上皮生长因子等;攻击因子有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非淄体抗炎药、酒精、应激等。治疗溃疡的目的有三:解除症状,促进愈合、防止复发。治疗溃疡病药物很多,其机制中不外是加强防御因子或是消弱攻击因子或两者兼而有之。该文就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胃粘膜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证。目前认为其发生主要与机体胃粘膜防御功能削弱和损伤因素作用相对增强 ,即正常攻防机制失衡密切相关。近年来 ,针对其发生机制 ,针灸在该领域的防治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就其现状作一综述。1 针灸对胃粘膜防御机能的增强作用增加内源性保护因子 胃粘膜的内源性保护因子具有扩张血管 ,改善胃粘膜供血 ,保护、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和胃上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在致损伤因子存在的情况下 ,发挥着重要的胃粘膜保护作用。主要包括 :前列腺素 (PGs)、一氧化氮 (NO)、感觉神经肽等。研究表明 ,针灸可诱导内…  相似文献   

15.
施中华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39-439
残胃炎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有报告高达90%。其发病机理为胃肠吻合后,胃丧失幽门的生理作用,含胆汁、磷脂酶等碱性肠液从吻合口返流人胃,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H"反渗,引起胃粘膜炎性损伤。同时胃泌素水平下降,胃粘膜防御因子削弱。而西药疗效有时不理想,且有副作用。本院消化科1992年2月至1997年2月,临床应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残胃炎共35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Ill$床资料本组35例中,男30例,女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手术原因:溃疡穿孔15例,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患者胃粘膜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方法: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76例,分别与同病脾胃气虚证患者41例和健康人10名对照。在辩证基础上,检测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AI)、凋亡基因相关蛋白p53、Bcl-2、Fas等指标。结果:(1)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胃粘膜AI增加;(2)脾胃湿热组和脾胃气虚组p53、Bcl-2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组,脾胃湿热组Fas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结论:胃粘膜从正常→实证→虚证的变化过程中,细胞凋亡逐步增多。p53、Bcl-2、Fas表达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与证侯形成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沈德凯  韦多 《针刺研究》1995,20(3):46-49
本文研究了电针预防大鼠应激性胃溃疡过程中,血和胃粘膜胃泌素的变化.以及胃粘膜的厚度、粘液层厚度和肥大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电针预防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可能与电针能够提高胃粘膜屏障,稳定胃粘膜肥大细胞和抑制胃粘膜胃泌素水平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胃粘膜活检标本300例的组织学、26例扫描电镜及34例透射电镜的观察,发现本病证型间的基本病变无本质上的不同,但有程度上的差异。脾胃气(阳)虚证多属轻症,脾胃阴虚证多属重症。胃粘膜各类细胞线粒体的退行性病变,是脾虚证发生的病理基础。由于线粒体的退变程度及损伤数量的不同,引起胃粘膜萎缩程度上的差异,是证型区分的基础,也是病情由气虚向阳虚而阴虚发展演变规律的依据。脾胃阴虚患者胃粘膜突出的炎症变化,是与气(阳)虚证的主要区别,也是该证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多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术后,引起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肠液和胰液大量返流入胃,削弱胃粘膜屏障功能,使胃粘膜遭到消化液的作用,而产生  相似文献   

20.
肠黏膜屏障作为肠道内环境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防线,是肠道防御机制最重要的环节,能够维持机体内的稳定环境。肠黏膜屏障损伤,会使肠道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菌移位、内毒素入血,从而诱发一系列由炎症反应引起的相关组织损伤,加重原发疾病的发生。脾为后天之本,能维持人体的内外平衡,抵御外邪,其生理功能与肠黏膜屏障的功能具有相似之处。脾气亏虚,易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因此益气健脾、恢复脾胃之气的防御和运化功能是防治肠黏膜屏障损伤的基础及关键所在。近年来研究表明,健脾类中药可通过促进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调节肠道免疫功能、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补充肠道营养等作用修复肠黏膜的损伤,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现结合国内外研究,阐述常见中医证型及脾虚时肠黏膜屏障的变化、健脾类中药对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以期为健脾类中药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