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口服滋补肝肾的中药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中药疗法。结果:通过大针针刺、艾灸可疏通十四经脉,中药以滋养肝肾,使外伤性截瘫显著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腰椎骨折并不全性截瘫的疗效。方法:内服中药及针刺治疗腰椎骨折并不全性截瘫。结果:针药并用可以促进或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腰椎骨折并不全性截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朱氏头针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夹脊穴普通针刺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朱氏头针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IA运动功能(M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S评分、ADL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朱氏头针结合夹脊穴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能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截瘫三联针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保护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截瘫三联针组(A组)、常规针刺组(B组)、模型组(C组),每组15只.所有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大鼠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A组针刺损伤段上下端两个椎体旁的督脉穴、背俞穴及双下肢关键肌运动点;B组针刺损伤段上下端两个椎体旁的督脉穴、背俞穴及双下肢“环跳”“后三里”“阳陵泉”“跟端”;C组造模后不针刺,进行同步抓取和固定.A、B两组每次留针15 min,每天针刺1次,共14次.分别于造模后1d、7d、14 d观察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损伤段脊髓组织形态变化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大鼠脊髓损伤后第1d,各组大鼠BBB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第7d、第14 d,A、B组评分明显优于C组(均P<0.05),而A组评分高于B组(均P<0.05).②各组均可见CGRP阳性细胞表达,A、B组明显高于C组(均P<0.05),而治疗14d后A组高于B组(P<0.05).结论:“截瘫三联针法”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调控神经保护因子CGRP的大量表达,可能是其发挥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郝学君教授认为外力损伤可致使脊髓受损,可遗留截瘫、四肢瘫、截瘫性疼痛、二便障碍及感觉障碍等后遗症,提出"针刺督脉穴位联合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遗症"的独到见解,针刺督脉可改善局部脊髓血液循环,间接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电针磁场对神经细胞有一定的营养作用;针刺以有透空感为度,用一对电针连接,断续波,频率2Hz,强度以针抖动、患者有明显感觉为宜;多处脊髓损伤患者,可连接多对电针。  相似文献   

6.
以督脉电针为主治疗脊髓损伤80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我们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为依据,提出脊髓损伤的中医病机为督脉损伤、肾阳不足、在对九所医疗康复机构脊髓损伤中医康复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受王氏督脉针和徐氏脊髓针的启发,形成了脊髓损伤的督脉电针疗法。根据脊髓损伤病人服用中药汤剂的疗效,我们制定了协定处方截瘫康。以督脉电针为主配合中药截瘫康治疗脊髓损伤,对改善患肢的感觉、运动障碍、局部循环障碍、肌萎缩、痉挛及疼痛,改善膀胱功能和性功能障碍均有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针药结合治疗脊髓性截瘫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中药脑髓再生丹对脊髓性截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脊髓病变部位上下各一节段的夹脊穴针刺后用电麻仪通电 ,同时配合口服中药脑髓再生丹口服。结果 :总有效率 95 %。结论 :电针配合中药脑髓再生丹对脊髓性截瘫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十绝"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高维滨教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的10种治疗神经内科疑难病的针刺方法,包括项针治疗延髓麻痹、项针治疗喉肌麻痹、滞针动法治疗眼肌麻痹、夹脊电场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性截瘫、电针治疗排尿障碍、电项针疗法促醒及治疗多种脑颈项部疾病、夹脊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夹脊电针治疗颈腰椎病、电针拮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和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对10种针法进行总结,以指导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继发性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针刺治疗对于继发性脊髓损伤所造成截瘫的恢复有肯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改善神经源性膀胱与减轻截瘫性疼痛等合并症方面也有较好的疗效。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针刺对脊髓的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进一步从神经和生化方面揭示了针刺治疗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对近10年来针刺对继发性脊髓损伤的治疗现状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亦即外伤性截瘫[1],是指由于外伤而致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其症状因脊髓损伤的部位不同而不同.主要表现为:脊髓受损平面以下肢体的运动、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失常,大小便功能失常等.西医治疗多采用激素以减轻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及组织的水肿,但长期连续应用激素易导致机体的不良反应,笔者采用针刺督脉及相应华佗夹脊穴,结合TDP 照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并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对外伤性脊髓损伤并截瘫的98例患者进行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及术后使用降纤酶,并配合中药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98例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及术后使用降纤酶,并配合中药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并截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外伤性完全截瘫26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锡朋  韩冰 《中医杂志》1994,35(8):473-474
外伤性截瘫是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在针刺治疗面瘫、单瘫、偏瘫和多发性神经炎取得明显疗效的基础上,于1963年开始针刺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从1976年至1993年共接收外伤性截瘫住院患者428名,其中261名患者系外伤性完全截瘫,经治疗已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刺为主综合治疗外伤性脊髓性截瘫16例的临床观察与分析317000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针灸科胡志平主题词截瘫/中西医结合疗法,截瘫/针灸疗法脊髓外伤病人,常出现肢体瘫痪或两便功能失常等主要症状,目前临床上对此病多以针刺、推拿、理疗、中西药物等疗法来尽可...  相似文献   

14.
高燕玲  程熙  夏敏 《中医药通报》2013,(4):46-47, 56
目的:观察针刺任督二脉经穴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和针刺任督二脉经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残余尿量,记录留置导尿管的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针刺任督二脉经穴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在残余尿量及留置导尿管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针刺任督二脉经穴有利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临床常用的针药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针刺结合中药,包括针刺结合中药内服和针刺结合穴位贴敷;(2)电针结合中药,包括电针结合中药内服和电针结合中药灌肠;(3)针刺、艾灸结合中药,包括针刺、艾灸结合中药内服和针刺、艾灸结合中药外用。针灸治疗EMS不仅能温通经脉、活血化瘀,短时间达到止痛的疗效,并且能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局部盆腔微循环,抑制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及出血;中药治疗EMS能够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促进异位内膜吸收,具有消散异位内膜结节的作用。针药结合治疗EMS,内外合治,可增强治疗效果。今后在治疗过程中应明确治疗目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加强并完善治疗方案,并对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留针入高压氧舱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舱留针组、高压氧后针刺组、针刺后高压氧组,每组30例,观察3组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方案对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均有效,高压氧舱留针组优于针刺后高压氧组(P0.05),高压氧舱留针组优于高压氧后针刺组(P0.05),高压氧后针刺组优于针刺后高压氧组(P0.05)。结论高压氧舱留针组可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可全面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补肾续骨、化痴通路中药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用WD法和挤压法相结合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予以截瘫康丸和强的松治疗,应用斜板实验、Tarlov评分、肌力分级评价大鼠的运动功能,并观察大鼠脊髓的病理改变。结果:截瘫康丸可改善脊髓损伤模型的运动功能。结论:截瘫康丸对急性脊髓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排针疗法为主治疗外伤性截瘫3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仁明 《新中医》1999,31(10):29-29
外伤性截瘫是脊髓损伤后的并发症,失治者,往往终身残疾。笔者从1988年开始,运用排针疗法加电针治疗外伤性截瘫3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2个月。损伤部位:颈椎2例,胸椎5例,腰椎13例,胸、腰椎12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9例,摔伤9例,砸伤4例。2 治疗方法21 排针疗法 即自上而下、排列有序的密集针刺方法,在经络循行线路上,隔1寸左右扎1针。手法以传统提插捻转为主,每穴针刺得气后运针1~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运针1次,运针2~3次后出针。一侧治疗结束再在另一侧…  相似文献   

19.
徐振华  赵建国 《针灸临床杂志》2001,17(7):56-57,F004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针刺作为治疗脑血管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颅脑损伤的临床中 ,并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现将针刺治疗颅脑外伤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1 针刺治疗颅脑外伤后遗症的研究  颅脑外伤后遗症主要表现为神志异常 ,头痛、头昏、智力障碍、失眠、失语 ,肢体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针刺治疗此症的报导较多。章氏[1 ]采用针灸结合西医治疗颅脑损伤昏迷 2 8例。取穴 :头皮针 :运动区 ,额顶线 ,体针 :百会、水沟、承浆、攒竹、劳宫 ,内关 ,涌泉、太冲。针刺方法 :头皮针捻转…  相似文献   

20.
纪青山教授认为西医的脊髓损伤与祖国医学之痿证极为相似,除了《内经》中提到的"肺热叶焦",还有湿热浸淫、脾胃亏虚以及肝肾亏虚。在治疗上总结出一套分刺铺灸之法。该法结合针刺与艾灸,以艾灸之力补药之不及、针之不到,依据治病求本的中医治疗理念,既可以借针刺之法祛除实邪,又可借艾灸之力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