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淑娟 《中原医刊》2011,(17):90-92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入选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ox—LDL和高敏C一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ox—LDL、hs—CRP浓度在UAP和NSTEMI组中显著高于SAP组(P〈0.01)。结论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ox—LDL和hs—CRP浓度明显升高,可能与ACS的发生有关,是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主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UAP、NSTEMI、STEMI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ACS又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NSTEACS包括UAP、NSTEMI,是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相关动脉的不完全闭塞所导致的,血栓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血栓”;STEACS是指STEMI,主要由新鲜的“红血栓”使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性所致。近年来,冠心病治疗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g 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证。广义上讲,ACS包括ST段据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狭义上讲,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NSTEMI,UAP/NSTEMI又合称为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UCAD)。近年来,随着对UAP/NSTEMI病理生理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4.
杨慎先  张艳霞 《重庆医学》2015,(10):1401-140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 CD40配体(sCD40L)、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A(PAPP-A)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02例,包括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22例,急性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对照组20例(冠状动脉无明显异常者)。应用 ELISA 测定血清 sCD40L 和 PAPP-A 水平。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易损斑块。结果 STEMI 组、NSTEMI 组、UAP 组血清 sCD40L、PAPP-A 水平明显高于 SAP 组及对照组(P <0.05);102例患者血清 sCD40L、PAPP-A 水平与 IVUS 检出易损斑块呈正相关(r=0.932,P <0.05;r=0.992,P <0.01)。结论ACS 患者血清 sCD40L、PAPP-A 水平明显升高,与易损斑块有明显关系,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随机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66例)(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PO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清MPO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同型半胱氨酸及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不相关,MPO在AMI和UAP组中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而SAP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MPO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38,P〈0.05),结论:血清MPO可能是ACS的生物化学标志物之一,其浓度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心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27例,其中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5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41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住院健康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各组cTnI、BNP浓度。结果:UA组、STEMI组和NSTEMI组cTnI、BN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cTnI、BNP浓度检测可为ACS早期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前两者也称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目前主要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将ACS分成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的ACS。ACS发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其中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和始动因素,而炎症反应与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王春  房崇村  梁颖  车翠玲  刘静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3):266-267,26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4例据临床资料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共53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18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1例,检测各组血管内皮功能(FMD、ET、NO)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S组FMD以及血清ET、cTnT显著高于SAP组(P<0.05,P<0.01);NSTEMI组血清ET、cTnT显著高于UAP组(P<0.05),血清NO显著低于UAP组(P<0.05);ACS组及SAP组血清ET、NO与cTnT正相关。结论:ACS的发生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9.
郑雪静  马兰 《中外医疗》2010,29(3):34-34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患者进行体检和心电检查,冠脉造影,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包括ST段抬高性心梗(STEMI)50例,非ST段抬高性心梗(NSTEMI)6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4例。胸痛6h内测定血清BNP。和对照组36例(冠脉造影狭窄〈50%)比较,各组间对照。结果STEMI,NSTEMI,UAP,对照组BNP浓度为403.2394±186.95,198.5560±75.5121,101.1079±38.4051,15.024±10.696。AMI组BNP高于UAP组(P〈0.05),UAP组BNP高于对照组(P〈0.05).STEMI组BNP高于NSTEMI组(P〈0.05),且AMI组BNP与肌钙蛋白相关。结论BNP能用于ACS早期诊断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水平,探讨ACS患者血清FSTL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患者1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UAP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4例(NSTEMI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6例(STEMI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SAP组)及对照组30例(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FSTL1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NC组和SAP组患者血清FST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各组患者血清FST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各组患者血清FSTL1水平明显均高于NC组和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CS患者血清FSTL1水平越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3)冠心病各组LDL-C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 FSTL1水平明显升高,血清FSTL1水平检测对于ACS的辅助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判等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志华 《当代医学》2010,16(31):51-5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26例,ACS患者116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5例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31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4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其BNP浓度。结果四组受检者BN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BNP浓度高于UAP组(P〈0.05),STEMI组BNP浓度高于NSTEMI组P〈0.05,各疾病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齐艳  周娟  蒋恒波 《重庆医学》2015,(36):5119-512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的活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以及 ACS 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诊断为 ACS 患者123例与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0例。将123例ACS 患者分为以下3个亚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6例,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36例,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41例。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组人群血清 PON1的活性。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研究 PON1水平与ACS 亚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ACS 患者的血清 PON1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 UAP 组的PON1水平高于 NSTEMI 组与 STEMI 组(P<0.05),NSTEMI 组的 PON1水平高于 STEMI 组(P <0.05),且 PON1的水平与ACS 的临床亚型呈负相关(r=-0.287,P<0.05)。单支病变组的 PON1水平显著高于二支和三支病变组(P <0.05),PON1水平在二支病变组明显高于三支病变组(P<0.05),且 PON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明显的负相关(r =-0.527,P<0.05)。结论ACS 患者的血清 PON1水平明显降低并与 ACS 的临床亚型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诊断新概念,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特点、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由于NSTEMI和UAP在临床上有时难以鉴别,而治疗上并不需要严格区别,故合并为一个概念。ACS是一组危及生命的重要综合征,也是急诊和住院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血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9例冠心病患者经临床和造影证实其中有急性心肌梗死(AMI)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6例,在急性发作期的1、2、3、7、10天5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中性粒细胞MPO水平,选取无心绞痛发作史的健康体检老年人16人为对照组。结果ACS(包括AMI和UAP)发作的10d内,其MPO水平始终明显高于SAP患者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3天,AMI组MPO水平均高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7-10天,UAP患者的MPO水平已接近AM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入院第1天的MP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即恢复正常。结论动态观察MPO值的变化可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中斑块的稳定情况,从而预测ACS事件的发生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06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6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37例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STEMI组)33例;同期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CS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STEMI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UAP组(P〈0.05);STEMI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NSTEMI组和UAP组(P〈0.05);NSTEMI组与UAP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判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对其诊治及预后评价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17例据临床资料分为ACS组[共62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18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2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5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sICAM-1、MMP-9、CR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CS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SAP组(P<0.01),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NSTEMI组(P<0.05),NSTEMI组血清炎症因子和cTnT显著高于UAP组(P<0.05),ACS组及SAP组血清炎症因子与cTnT正相关。结论通过测定循环血液中的炎症因子与cTnT来判定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不同严重程度患者中的变化。方法测定正常人40例血清中hs-CRP含量;ACS患者124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1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43例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结果ACS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hs-CRP水平从UAP,NSTEMI,STEMI各组逐渐增高。结论hs-CRP水平对ACS严重程度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因,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了从不稳定性心绞痛(UA)到非Q波心肌梗死(NQMI)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组连续的临床病症。可分为ST段抬高的ACS(STE—ACS),即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梗(NSTEMI)。  相似文献   

19.
韩延辉  张晓 《中原医刊》2007,34(7):24-25
目的探讨人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将92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ACS组(72例)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并进一步将ACS组分为ST段抬高心梗(STEMI)、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三个亚组(分别为33例、15例、24例)。选取18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采集其血脂、体重指数(BMI)及吸烟史等相关资料。结果①ACS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SAP组与对照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CS三个亚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低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而三个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血浆脂联素水平与BMI成负相关(r=-0.23,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呈正相关(r=0.32,P〈0.01);男性人群中有吸烟史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无吸烟史者降低(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可预测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血清促炎症介质髓过氧化物酶(MPO)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测定,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病人分为两组:ACS组(STEMI患者32例,UAP/NSTEMI组患者38例)和对照组(SAP患者20例)。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血清MPO活性。随访各组于30、90 d的后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STEMI和UAP/NSTEMI组患者的血清MPO水平较SAP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STEMI患者血清MPO水平高于UAP/NSTEMI组(P〈0.01);②具有高水平MPO的患者在随后30 d及90 d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①血清炎症标志物MPO可能独立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②降低高MPO水平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