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福建省属煤矿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系统了解福建省属煤矿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情况。[方法 ]用焦磷酸重量法对煤矿的不同生产场所调查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结果 ]煤尘 (4.9± 2 .4 ) % ;岩尘 (34.4± 6 .8) % ;煤岩混合尘 (16 .2± 4 .8) %。[结论 ]煤矿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是我省煤矿尘肺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了解郧县粉尘作业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为预防矽肺病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集不同类型作业场所呼吸带粉尘,用焦磷酸质量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结果 游离SiO2< 10%的有煤尘、大理石尘、石灰石尘、水泥尘、重晶石尘,10%≤游离SiO2≤50%的有砂轮尘、50%<游离SiO2≤80%的有铸造车间混合尘,≥80%的有铸造尘、石英砂;游离SiO2含量以石英砂尘为最高(91.1±3.4%),以重晶石为最低(3.4±0.4%),230份粉尘游离SiO2含量平均值为26.3%.结论 作业场所中不同种类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差异较大,在进行粉尘浓度监测时,要根据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才能确定是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3.
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测定有焦磷酸质量法、X线衍射法和呼吸性粉尘中游离SiO2的红外光谱法。后2种方法因仪器昂贵、操作条件要求高等原因,在基层很少应用。焦磷酸质量法是现行使用的首选方法,因使用设备简单,易于操作而普遍采用,但该方法存在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和误差不易控制等问题。我们对该实验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过滤后滤膜的干燥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4.
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SiO2)是引起尘肺的主要病因,其含量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也会不同,含量越高,其致纤维化的能力就越强,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多数国家、组织的粉尘卫生标准是以游离SiO2含量的多少来分档的,我国工作场所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也主要是根据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而制定的。检测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是评价工作场所粉尘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和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焦磷酸消解试样,经过滤,将游离二氧化硅分离,利用氢氟酸溶解硅酸盐测得全硅,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分别测得消解液和滤液中的硅,间接测得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硅在0~1 000μ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方法的检出限小于0.35μg/L,试样加标回收率在91.35%~108.16%,精密度小于3.41%。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简便,适用于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的测定有焦磷酸质量法,X线衍射法和红外光谱法,后两种方法因仪器昂贵、操作条件要求高等原因,在基层很少应用,焦磷酸质量法是现行使用的首选方法,因使用设备简单,易于操作而普遍采用,但该方法存在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和误差不易控制等问题.为了准确地测出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践,对该实验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出焦磷酸质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对过滤后滤膜的干燥方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国家标准(GB5748-1985)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_2)含量“焦磷酸质量法”的一些操作进行改进,提高方法的可操作性。方法从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焦磷酸溶解样品、过滤样品、样品恒质称量5个步骤进行改进,并使用改进前后的方法对已知样品含量测定和未知样品平行双样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对已知SiO_2含量为6.0%±2.0%的样品,用改进前方法测的结果为11%,超出了已知样品中SiO_2的含量范围;用改进后的方法测得相同样品结果为4.7%,在已知样品SiO_2含量范围内。结论提高了粉尘中游离SiO_2含量测定实验效率,使结果有较好的平行性,更接近已知值。  相似文献   

8.
参照GBZ/T 192.4-2007焦磷酸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改进操作步骤,测定质控和实际样品,并对实验结果分析评估。结果显示,25 ml锥形瓶更适合溶解样品,焦磷酸冷却到80℃左右转移至80~100℃的蒸馏水中,可避免白色浑浊的产生;10~20 ml的焦磷酸用量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200 ml的焦磷酸稀释液过滤时间最短,样品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过滤时间越长。改进后的方法准确可靠,更为简单、安全、高效,满足实验室的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9.
对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测定的焦磷酸质量法进行改进,并建立其操作规程。采用磷酸直接加热溶解<200目的粉尘样品,降低焦磷酸处理样品温度,增加硝酸铵的加入量处理硫化矿物,滤膜采集的粉尘样品的过滤采用抽滤。用改进后的操作规程对比分析,同时测定实际样品及石英混合样品。结果显示,改进前后实际样品检测结果相对偏差为2.95%,测得石英回收率约为95%,实际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8%~2.80%,硝酸铵的加入量增加到数百毫克使硫化矿物完全溶解,微孔滤膜抽滤可避免滤膜采集的粉尘样品发生透滤。用改进后的焦磷酸质量法测定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简化了操作规程,避免了样品溶解时胶体的产生,排除了硫化矿物的干扰,解决了样品粒度过细时透虑带来的测定误差,此规程适用于工作场所粉尘中游离SiO2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粉尘中游离SiO2的测定方法,有焦磷酸质量法和红外光谱法。焦磷酸法在配制试剂和样品过滤时易呈融溶状态,易造成穿滤误差,而且不同样品前处理均需高温灰化,耗时耗力。红外光谱法所需样品重量大,也需高温灰化,操作烦杂,且试验仪器昂贵,不适合在基层推广使用。采用氟硼酸比色法不需要特殊仪器,操作简单,准确度和精密度好,且前处理方便,特别适用于大批样品的测定,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水泥厂矽尘的危害,为尘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水泥厂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进行采样测定,以矽尘为分析对象。[结果]水泥厂矽尘工作岗位粉尘浓度合格率为45.5%。正常使用防护设施岗位的粉尘浓度合格率,高于未正常使用及无防护设施者(P<0.01)。[结论]要加强水泥厂矽尘危害的治理,并保证相关防护设施能正常运转与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造成本次严重矽尘危害事件的原因及危害程度,探讨小型石英粉加工企业矽尘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深入作业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了解作业环境职业卫生状况,对矽肺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厂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全部超标,最高达187mg/m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高达96.28%。全部28名接尘工人中已诊断矽肺病18例,患病率为64.29%。结论硅粉生产由于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粒度细、致肺纤维化作用强,是一个职业病危害极大的行业。应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管理,在项目立项时应避免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从事硅粉生产,对已投产的矽尘危害大且整改后仍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企业予以关停或转产,以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玻璃制品和宝石加工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及危害状况。方法对玻璃制品和宝石加工行业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结果28家玻璃制品和宝石加工企业工作场所中粉尘游离SiO2含量中位数为38.80%,81.44%的粉尘为矽尘;粉尘检测超标率为15.98%,玻璃制造行业粉尘超标率明显高于同期其他行业水平;粉尘暴露工作岗位防尘口罩正确佩戴率为53.30%;接尘工人矽肺患者检出率为0.76%(6/786)。结论广州市玻璃制品和宝石加工行业生产性粉尘危害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尘肺防治工作是该行业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水泥厂球磨机噪声对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水泥厂球磨机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 选择某区22家水泥厂的95名球磨机作业工人为接噪组, 82名非噪声作业人员为对照组, 对其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心电图及血压检查。结果表明, 接噪组的高频听损率、语频听损率及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71 6%, 43 2%和59 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 1%,3 7%,15 9%),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 01)。高血压患病率为21 1%,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0 05)。按两种不同的噪声暴露评价指标进行分析, 经卡方趋势检验, 8 h 等效连续A声级与听损发病率间无剂量-反应关系(P>0 05), 累积噪声暴露量与听损发病率间存在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P<0 01)。提示, 球磨机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觉系统有明显损害, 对心血管系统也有影响, 听损发病率有随工龄的延长或累积噪声暴露量的增高而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棉纺行业作业粉尘浓度在不同工种、季节和作业场所中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3家棉纺厂作为采样现场,分别在各工种选取36、26和12人为采样对象,进行个体全工作班随身采样。冬、夏两季每季重复进行3次。以重量法测定粉尘总量并计算出粉尘浓度。对不同工种、季节和工厂之间进行比较。[结果]粉尘浓度大体上呈从前纺车间的工种(从清花或梳棉工种开始)到后纺车间的细纺或绕线工种逐渐降低,在大型厂不同工种间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大型厂和小型厂中前纺车间的各工种浓度全部或部分地显著高于后纺车间的工种。几乎所有的工种,都未见显著的季节差异。3个厂相同工种的粉尘浓度有极显著差异,中等规模厂的浓度最低。[结论]在棉纺厂的职业卫生实际工作中,应特别注重前纺车间的粉尘监测和粉尘治理,并加强前纺车间工人的粉尘防护。在可能的情况下,调整生产规模和车间布局,应该也是治理粉尘的一种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水泥粉尘职业危害的早期检测指标。 方法 运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调查和分析了 85名水泥粉尘作业工人和 80名对照组的自觉症状、肺通气功能和尿羟脯氨酸 (HYP)。 结果 接尘工人的上呼吸道及眼部刺激症状显著增多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两组尿羟脯氨酸 (HY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1)。 结论 长期接触水泥粉尘可引起以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的肺功能损害 ,肺通气功能可作为水泥粉尘职业危害的早期检测指标 ;尿羟脯氨酸 (HYP)作为水泥粉尘职业危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并不满意。  相似文献   

17.
刘雨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36-1838
目的比较红外光谱法与焦磷酸消化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可行性。方法对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用上述2种方法分别进行测定,比较2种方法测定结果。结果红外光谱法与焦磷酸消化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0~100.03 mg范围内与吸光度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08%~95.01%,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21%(n=5)。结论红外光谱法可以实现高精度快速批量检测,可以逐步取代焦磷酸消化法。  相似文献   

18.
作业场所尘毒危害分级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许春松 《职业与健康》2009,25(20):2222-2223
为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促进尘毒危害治理,该文阐述了作业场所尘毒危害实行分级管理的条件和要求。依据作业场所尘毒危害种类的性质,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人数等指标,将企业作业场所尘毒危害分为三级进行监督管理。对尘毒危害严重的企业列为一级管理,进行重点监管;对存在一般危害的企业,列为二级管理,进行日常监管;对危害较轻的企业列为三级管理,进行定期监管。作者从职业卫生监管的角度,探索了对企业作业场所尘毒危害的科学监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After prolonge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morphous silica dust—a product of vaporized crystalline silica (quartz)—eleven out of forty workers showed reticular and/or nodular abnormalities in roentgenograms of the chest. From this group, we present three illustrative cases. These had widespread pulmonary disease with granulomatous nodules and fibrosis (documented histologically in two cases), but there was no demonstrable restrictive impairment of pulmonary function. We discuss the possible importance of this previously underestimated toxicity, especially in an industrial setting.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陶瓷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危害情况。方法对某陶瓷制品厂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现场进行粉尘浓度测定。同时对281名接尘工人和196名非接尘人员作健康体检。结果该厂作业场所各生产工序粉尘浓度(TWA)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mg/m^3)6.3—35.4倍,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平均为19.4%-36.8%。体检发现接尘组人员胸部X射线照片中肺纹理有明显改变者41例,其中诊断为“O^+”9例。而对照组肺纹理改变只有5例。肺功能检查接尘组有24例小气道功能轻度异常,对照组仅为4例。两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7.52,P〈0.01)。此外,接尘组的自觉症状和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以及心电图等改变均比对照组发生率高。结论陶瓷粉尘对工人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尤其是对呼吸系统较为明显。建议陶瓷行业在生产中要加强对粉尘的治理工作,降低作业环境粉尘浓度,保障工人健康,防止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