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1月~2002年4月 ,我们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简称慢性乙肝 )采用拉米夫定序贯干扰素治疗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对象选择我院门诊或住院慢性乙肝患者50例 ,诊断符合2000年制定的标准 [1],均符合以下条件 :(1)HBeAg和HBVDNA阳性 ,不伴有肝硬化 ,无HAV、HCV、HEV、HIV重叠感染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升高达正常值上限2~10倍 ,总胆红素(TBiL)正常 ;(3)病程相对短 (<10年 ) ;(4)无伴发病(甲亢、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病、妊娠等 ) ;(5)1年内未使用过抗病…  相似文献   

2.
吴志明 《广州医药》2000,31(4):57-59
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人类病毒感染最常见种类之一。估计世界人口的5%即3亿人受到HBV的感染[1]。慢性HBV感染者的 25%~40%最终死于肝脏疾病(有或无肝细胞癌的肝硬化)[2]。目前,对慢性 HBV感染特别是免疫耐受阶段的病人,并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在美国a-IFN是唯一可提供给慢性HBV感染病人的治疗方法。然而,在亚洲病人中的总体反应并不令人满意:仅15%~20%将清除HBeAg,不足5%将清除HBsAg[3]。α-IFN在治疗HBV感染中的相对不满意已促使人们寻找更好的治疗剂…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高发地区。全世界BHV感染发病人数约 3 .5亿。而根据 1 992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人群中HBsAg阳性率平均为 9.75% ,约 1亿 2千万人 ,占世界HBV感染人数的 1 /3。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 3千万人 ,有 1 0 %~ 3 0 %可发展为肝硬化。部分病人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癌。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母亲 ,所生婴儿约95%可出现HBsAg阳性。此类HBsAg阳性的婴儿常为慢性及终身携带HBV者。因此 ,HBV感染在我国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乙型肝炎到目前为止治疗…  相似文献   

4.
拉米夫定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核苷类似抗病毒药物 ,能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复制。目前在国内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V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HBV可发生聚合酶的变异而产生对拉米夫定的耐药。为了研究HBV聚合酶变异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笔者观察了在拉米夫定抗HBV治疗中发生耐拉米夫定者的HBVYMDD变异发生情况及变异后临床表现。1.1病例选择系1999年10月~200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邵逸夫医院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的HBV感染者62例 ,男性48例 ,女性14例 ;…  相似文献   

5.
2297名新生HBV感染调查保健科徐一梧邵英远李贞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是一种常见传染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人群检出率约10%[1]。乙肝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HBV携带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少数患者病程迁延,可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迄今临床上仍缺乏理想药物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应答率亦仅有 40 %左右[1] ,且对母婴传播引起的HBV感染有效率低 ,甚至无效。说明单一的抗病毒药物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病毒。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可能增加疗效 ,减少HBV耐药性的产生。核苷类似药拉米夫定 ,有强大的抑制HBVDNA的作用 ,但对HBeAg抑制作用较弱 ,HBeAg持续阳性是拉米夫定抗HBV失败的因素之一[2 ] 。单磷酸阿糖腺苷 (Ara AMP)作为抗病毒药物用于临床时间较长 ,临床观察对HBeAg抑制作用较强。作者将两药联合应…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药物治疗及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病毒性心肌炎(VMC)细胞感染模型为基础,研究柯萨奇B3病毒(CVB3)细胞感染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并观察板蓝根对实验性VMC的治疗效果。方法第一步建立稳定的VMC细胞感染模型;第二步在CVB3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后24h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ELISA法定量检测CVB3病毒感染后1,2,4,7,24h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第三步将不同浓度的板蓝根与CVB3病毒作用后在心肌细胞上检测病毒的TCID50。根据药物毒性测定的结果,取最大无毒浓度以下两种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按两种方式加药:(1)CVB3病毒感染细胞后加药;(2)病毒先与药物作用后再感染细胞进行实验。以黄芪作为治疗阳性对照组,另设病毒感染组、正常细胞对照组。于药物作用48h后观察各组细胞搏动百分比、细胞病变(CPE)、超微结构变化,并测定培养液中心肌酶水平,进行体外、细胞内药物疗效观察。结果(1)对CVB3病毒感染后细胞的形态学检测(CPE3+~4+),电镜下细胞内见包涵体,病毒颗粒及细胞培养液心肌酶(AST、LDH、CK、CKMB、HBDH)水平升高,证实所建立的VMC细胞感染模型是稳定的。(2)电镜观察CVB3病毒感染心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BsAg阴性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sAg阴性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结果:抗HBs及抗HBc双阳性、单项抗HBc阳性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阴性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数,分别为3/9、3/10及5/22。结论:在HBsAg阴性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中,相当部分仍系HB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9.
蓝舌病毒HbC株的增殖和血清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蓝舌病毒中国湖北分离株(BTV HbC株)在Vero和BHK 21两种细胞上的增殖特点以及与标准病毒株(BTV 10)的血清学关系。发现BTV HbC和BTV 10感染Vero和BHK 21单层细胞后,24~30h病毒滴度可达到最高值。用BTV HbC免疫家兔,其抗血清在琼脂双扩试验中能与BTV 10抗原病毒呈强阳性反应而与轮状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重组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总剂量3×106IU×45针组:HBeAg与HBV-DNA的近期阴转率为70.83%与75.00%,1年阴转率为62.50%,抗HBe1年阳转率为58.30%,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1×106IU×60针组:HBeAg与HBV-DNA近期阴转率虽亦达50.00%与40.00%,但3个月后即降至10.00%,抗HBe1年阳转率仅10.00%,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本品对肝炎后肝硬化伴肝炎活动组患者亦具抑制病毒复制、控制肝炎活动及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本品的副作用发生率高,但均呈一过性,一般能耐受。  相似文献   

11.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动态观来了α-干扰素治疗的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清除情况。血清HBVDNA在治疗5周后(3-10周)6例转阴,其中2例在结束治疗时复转阳性,PBMC中HBVDNA在治疗15周(12-20周)时5例转阴,1例始终阳性,并出现ALT复升高。结果显示α-干扰素能清除PBMC中HBVDNA,但滞后于血清病毒的清除,PBMC中HBVDNA持续阳性,可能使治疗中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甘利欣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病毒性肝炎尚无一种特效治疗方法,为了寻求一种对病毒性肝炎有效的药物,自1995~1997年间,我们在临床治疗上,观察了甘利欣注射液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的选择 本组63例,全部为1995年5月~1997年3月间收治的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有黄疸,全部病例符合1995(北京)全国第5次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治疗组35例,男性30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359岁,其中慢性轻度9例,慢性中度19例,慢性重度7例;病原学分型方面,HBV感染14例,HCV感染7例,HBV、HC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13.
沙安莉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8,18(2):267-267,279
对重型病毒型肝炎212例进行血清病学原调查,结果病原类型共10种模式,单纯或重叠HBV感染190例,死亡85例中单纯或重叠HBV感染71例,老年患者31例中则为24例,提示重型病毒型肝炎病原型构成复杂,病原以HBV为主,HBV感染是引起重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4.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李毓(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广州市510095)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嗜肝DNA病毒,是导致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1]。HBV感染肝细胞后,病毒及其抗原不仅会引起细胞毒细胞的免疫杀伤而导致...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938例住院患者血清HBV一M五项及抗一HCV的检测结果分析,HBV一M五项阳性347例,阳性率为39.2%;抗一HCV阳性33例,阳性率为3.5%;HBV与HCV混合感染26例,阳性率为2.8%。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仍以HBV感染为主,HBV与HCV可能存在相同的感染途径,与自然人群比较,住院患者的HBV感染率(39.2%)明显高于自然人群(10~15%);住院患者HCV感染率(6.3%)亦明显高于自然人群(1.55%)。并提出医院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周平  张大森 《当代医师》1997,2(12):15-16
目的:探讨急、慢性乙型肝为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硬变和硬癌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在反映体内病毒复制方面存在差异,进一步评价ABVM的临床意义,以及肝炎活动时,肝脏损害与血甭中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换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例不同HBV感染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不同HBV感染患者HBV含量范围在10^4.4  相似文献   

17.
抗结核药对HBVM阳性病人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结核药对HBVM阳性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李孳,张晓微,杨晓明目前,我国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携带者近1亿以上,约占全国人口的10%~20%[1]。HBVM阳性的结核患者对抗结核药治疗致肝损害毒副作用的反应如何?我院自1992年起将乙肝病毒...  相似文献   

18.
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的一些问题(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110006)赵汝钦慢性病毒性肝炎(CVH)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有的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病程为自限性,但慢性活动性肝炎病程较长,一般较难治愈,为治疗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世界上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如不及时治疗,部分将会发展为肝炎、肝硬变(LC)、肝细胞癌(HCC)。但目前尚无清除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特效药,因此,寻求理想的抗HBV药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拉米夫定的临床药理 拉米夫定(lamivudine)全称为2’,3’-双脱氧-3’-硫代胞嘧啶核苷,口服吸收快,约 1h左右达血药峰浓度(C max)。生物利用度达80%~85%,如与食物同服可使血清浓度的时间延迟0.25~2.5h,C…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感染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患者病后多转化为慢性或无症状携带者。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HBV)较常用的方法。为了解我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情况,现将我市1994~1997年7859名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统计分析如下。1 方法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测定HBsAg。所用的冻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血球及稀释液皆由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HBsAg滴度≥1∶16为阳性。2 结果2.1 各年度HBsAg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