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展期贲门癌根治术联合脾脏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意义。方法:分析26例进展期贲门癌行全胃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脾脏是否切除分为切脾组(n=10)和保脾组(n=1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脾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切脾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膈下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保脾组(P<0.05)。切脾组与保脾组术后病理检查出的第10、11组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癌根治术时,脾脏和脾血管受侵是联合脾脏切除的合理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胃癌D2根治术中拖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与原位淋巴结清扫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行腹腔镜D2全胃根治术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根据淋巴结清扫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术中行拖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对照组患者术中行原位脾门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年总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清扫脾门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扫脾门淋巴结总数、术后排气时间、流质饮食时间、拔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及1年总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D2全胃根治术中,与原位脾门淋巴结清扫方式相比,拖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且提高了脾门淋巴结清扫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治疗胃癌时是否要联合脾脏切除及如何抉择。方法:将全胃联合脾脏切除24例与未联合脾脏切除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胃联合脾脏切除治疗胃癌无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5年生存率14%),相反由于脾切除后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使术后感染,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增加(死亡率为8.3%)。结论:对全胃联合脾脏切除治疗胃癌应持慎重态度,建议术中对第10、11组淋巴结进行快速冰切片,视淋巴结转移情况而定是否进行脾脏切除。  相似文献   

4.
谢铭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661-2662,2664
目的:探讨进展期近端胃癌采用全胃切除及近端胃切除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A组(n=35)采用全胃切除术,B组(n=51)采用近端胃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在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B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80.39%,2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60.78%,5年生存率分别为40%、25.4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式选择,全胃切除加D2淋巴结清扫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创新》2015,(29):52-55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0年7月本院收治的170例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胃切除术80(近端胃癌根治组),近端胃癌根治术90例(全胃切除组),调查比较两组术后28 d及5年生存率、术中指标、卫生经济学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8 d及5年生存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全胃切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影响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生存率,较全胃切除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ICU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行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43例进展期AEG患者随机分为全胃切除术(TG组) 22例和近端胃切除术(PG组) 21例。对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残胃癌综合征及术后1、2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残胃癌综合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AEG, 术后生存时间长, 并发症发生率低, 生活质量提高, 可以作为治疗进展期AEG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治疗进展期胃癌中使用全胃切除联合脾切除手术的安全性、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共24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全胃切除手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脾切除手术,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淋巴结分布情况以及治疗后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NO.10以及NO.11组转移淋巴结数量以及并发症出现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1年后患者生存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全胃切除联合脾切除手术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未出现脾转移、10、11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当谨慎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对近端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临床疗效,以明确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在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上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119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的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机器人组),57例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BMI、TNM分期、肿瘤直径、pT分期、pN分期、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肿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P <0.05),淋巴结清扫总数和第一站淋巴结数目多于腹腔镜组(P <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早于腹腔镜组(P <0.05);两组第二站淋巴结数目、脾门淋巴结总数、脾门淋巴结阳性率、手术时间、引流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脾切除胃癌手术治疗Ⅳ期胃癌对免疫功能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Ⅳ期胃癌患者行姑息性手术病例;其中45例联合脾切除胃癌姑息性(A组)治疗,另45例保留了脾脏(B组)。对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B组患者免疫功能优于A组。A组发生并发症12例(26.7%),住院天数15.96±5.43d,中位生存期12.90±4.15M,术后1年生存率61.22%,B组发生并发症11例(24.4%),住院天数13.77±3.56d,中位生存期14.47±4.31M,术后1年生存率73.68%,B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着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48)。结论:保留脾脏患者恢复快及免疫功能强,联合脾切除姑息性胃癌手术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保留脾脏是否是改善预后的独立因素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新安   《中国医学工程》2014,(4):177-17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9月期间收治的4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7例胃癌患者中有13例行远端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有19例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有15例患者行胃全切术及附近淋巴结清扫,有2例患者行胃全切术+脾脏切除术+淋巴清扫术。结果上述47例胃癌患者中术后2例患者并发严重的感染,1例患者并发术后肠胀气,在1年的随访时间内有1例患者复发转移。结论对于胃癌患者,采取根治手术的预后相对较高,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是胃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4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全胃切除D2根治术,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00例,开腹手术组200例。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进展期胃癌全胃切除D2根治术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在淋巴结清扫方面与开腹手术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2.
冯辉  骆东峰  汪强  孙震震 《安徽医学》2018,39(6):703-705
目的 比较全胃切除术(TG)和近端胃切除术(PG)治疗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收治的45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G组(23例)与PG组(22例),以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为近期指标,以术后反流、体质指数变化及术后1、3年生存率为远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及体质指数增加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手术方式相对于PG在治疗进展期AEG患者中,其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显著,是治疗进展期AEG较安全、满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胃周瘤结节对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76例进展期胃癌胃周瘤结节所致腹水和/或远处脏器转移情况,统计其2年及5年生存率,以50例胃周淋巴结转移患者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进展期胃癌胃周瘤结节组腹水和/或远处脏器转移明显比淋巴结转移组高(P<0.01);进展期胃癌胃周瘤结节2年生存率明显比淋巴结转移组低(P<0.01);进展期胃癌胃周瘤结节组5年生存率比淋巴结转移组低(P<0.01)。结论:进展期胃癌胃周瘤结节组易出现腹水和/或远处脏器转移,并致生存率降低,建议病理报告书中应明确提示进展期胃癌是否有胃周瘤结节。  相似文献   

14.
宋开兴   《中国医学工程》2013,(6):52-52,54
目的探讨全胃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应用全胃联合脾切除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1例为联合组,以应用全胃切除术的8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稍长于对照组,再手术率稍低于对照组,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而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胃切除术,全胃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手术率以及生存率等方面无显著优势,但术后并发症较明显,应尽量避免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曾日明 《当代医学》2013,(13):111-112
目的研究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老年贲门癌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07-2010年间来江西省赣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老年贲门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6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PG组),64例行全胃切除术(TG组),比较两组患者3年、5年生存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PG组患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7.2%、21.6%,TG组患者分别为62.3%、34.0%,两组患者3年、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G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14.4%、2.7%,TG组分别为15.7%、2.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老年贲门癌能显著提高远期效果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987年1月至1995年1月8年间32例切脾及41例保脾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早期及远期感染性并发病两组无明显差异;切脾组脾门,脾动脉周围淋巴结镜检阳性率分别为12.50%,15.63%;ⅠⅡ期病例5年生存率切脾组较未切脾组低,但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病例无期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经腹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01年7月,对25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行全胃切队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腹部手术,用吻合器行标准的端侧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结果 根治性全胃切除20例,姑息性全胃切除5例。其中联合脾切除1例。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为肺部感染,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除手术死亡1例(4%)外,24例均获得随访,术后病人能顺利进食,未出现返流性食管炎症状。1年,2御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4%,45%和38%。结论 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选择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院1973年10月~1986年8月施行全胃切除的7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病理检查及手术并发症等。术后近期死亡5例,手术病死率6.8%。随访58例(86%),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0%、34%和22%。半数以上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指出患者的年龄大小、病期长短及组织类型对预后的影响不大,但癌肿的浸润程度尤其是胃壁浆膜层的浸润、淋巴结的转移范围、全胃切除同时采用不适当的联合脏器切除、术后吻合口瘘(10.8%)、感染等并发症及营养不良、恶液质等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报告全胃切除治疗进展胃癌25例,术后随访1-10年,存活3年以上6例,其中行Roux-en-Y食人肠吻合者10例,单袢空肠食管十二指肠间置术1例,术后营养较满意。认为只有当幽门侧或贲门侧胃癌已侵及胃体,浸润进展期胃癌,胃体癌,或贲门侧癌已有幽门周围淋巴结转移或幽门侧癌已有贲门周围淋巴结转移时才需行全胃切除。  相似文献   

20.
张震  罗旭 《当代医学》2014,(23):60-61
目的:分析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鞍山市肿瘤医院2008年1年内行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89例,对治疗效果、临床并发症及术后生存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9例中15例(16.7%)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为55.2%,3年生存率为30.1%,5年生存率为17.5%。结论全胃切除的手术适应证须严格掌握,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须适合个体患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术中淋巴结清扫须规范进行,可提高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