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与分析无固定缝线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3年来收治的各类青光眼患者共50例58眼,随机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共30眼,对照组25例共28眼.观察组患者使用无固定缝线进行复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滤过泡、前房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控制率、滤过泡形成率比对照组更高,而并发症的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结论 无固定缝线进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76眼)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39眼)和对照组30例(37眼),研究组采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随访6个月,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诊眼压<21 mmHg,研究组眼压控制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前房反应(出血或渗出)、浅前房、低眼压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闭角型青光眼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芳兴 《河北医学》2006,12(1):56-59
目的:探讨用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的42例48眼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浅前房的发生率低(6/48),6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眼术后近期反应重,经过适当的处理,手术效果仍然良好;28眼低视力的闭角型青光眼行人工可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有1眼出现残余视力丧失(1/28),说明该手术是较安全的,但也有导致残余视力丧失的风险。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可松解缝线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对高眼压及低视力闭角型青光眼应及时手术治疗,以保持较好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宋建军 《河北医学》2012,18(11):1624-1626
目的:探讨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32例3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随访,眼压正常的有1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例(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有1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例(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有2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例(P<0.05);发生低眼压的有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例(P<0.05).结论:无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应用调整缝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预防。方法 对42例49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0例25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巩膜瓣调整缝线,术后分别对前房,眼压,滤过强制情况进行观察。结论 术中应用巩膜瓣调整缝线可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低眼压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周卫为  张庆平 《广西医学》2005,27(3):355-356
目的 观察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 将5 0例(5 5眼)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及并发症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6 . 9% ,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38 4 6 %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 ;出院时两组眼压、滤过泡及视力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 0 5 )。术后6个月,治疗组中眼压控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均占93 10 % ,对照组中眼压控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均占6 5 . 38%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 ;治疗组中视力不变与提高者占89. 6 6 % ,对照组中视力不变与提高者占6 1 .5 4 % ,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结论 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可使术后前房迅速形成,减少浅前房发生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达到理想眼压、保持或提高视力,从而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最常用的术式。但滤过术后早期低眼压性浅前房仍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为预防和减少这一并发症 ,近二年来我科采用Kolker等[1] 介绍的可拆除缝线技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 36例39眼 ,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 39眼 ,年龄 2 9~ 6 8岁 ,平均48 5岁 ;女 2 5例 2 6眼 ,男 1 1例 1 3眼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0例 31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4例 5眼 ,继发性青光眼 2例 3眼。术前眼压药物治疗可控制 2 8眼 ,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 1 1眼。1 2 手术方法在手术显微…  相似文献   

8.
王风云 《中原医刊》2004,31(14):15-16
目的 :观察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15 0例 ( 2 0 0眼 )开角性青光眼患者 ,均采用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 ,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巩膜瓣不缝合 ,只密闭结膜瓣伤口。术后随访 12~ 42个月 ,检查记录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15 0例 ( 2 0 0眼 )术后眼压由 ( 4 2 18± 8 2 3 )mmHg降至 ( 15 3 0± 3 5 )mmHg ,平均下降 63 7% ,( P <0 0 0 1) ,总成功率 87 0 % ,保持功能性滤过泡 91 3 %。术后视力提高 2行者 5 6 5 %。并发症主要为浅前房、低眼压。结论 :该手术能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眼压再次升高 ,能充分降低眼压 ,保护视力和视功能。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7月于邵阳市中心医院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6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常规小梁切除术(常规组,34例34眼)和无缝线小梁切除术组(无缝线组,34例34眼),常规组患者采用标准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无缝线组采用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随访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6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3.3±4.6)mmHg和(12.7±3.1)mmHg,术后12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1.7±2.2)mmHg和(12.2±3.5)mmHg,较术前[(28.5±8.2)、(29.6±7.2)mmHg]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线组术后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32眼(94.1%),Kronfeld分型Ⅰ型13眼,Ⅱ型19眼,Ⅲ型2眼;常规组术后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29眼(85.3%),Kronfeld分型Ⅰ型13眼,Ⅱ型16眼,Ⅲ型5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缝线组滤过泡更显扁平及美观。两组患者术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0.9±0.4)、(0.8±0.3)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相当,且均无严重并发症,但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操作更简化,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青光眼中的作用。方法将1999年1月-2004年12月间住院的88例(102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6例54只眼(A组)在常规手术基础上加用可调节缝线,42例48只眼(B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手术。观察两组术后眼压、视野、视力的变化、滤过泡形成情况,计算手术的成功率、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术后6个月A组有51眼眼压〈2.793kPa,成功率94.44%;B组有39眼眼压〈2.793kPa,成功率81.3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49眼形成功能型滤过泡,占90.74%;B组38眼形成功能型滤过泡,占79.1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A组发生浅前房3眼,占5.56%;前房出血1眼,占1.85%;黄斑水肿1眼,占1.85%。B组发生浅前房14眼,占29.17%;前房出血8眼,占17.66%;黄斑水肿6眼,占1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能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更多地改善患者视力、视野,缩短住院时间,且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易开展、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常规治疗组(80例),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浅前房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可主动测节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滤过量,防止滤过道粘连阻塞,有效地控制眼压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6例,均行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结果:同手术前1日比,术后3眼远视力提高,28眼远视力无变化,5眼远视力下降。术后36眼前房立即成,其中Ⅰ度浅前房5眼,正常深前房31眼,术后早期6眼眼压>15mmHg,30眼眼压6-14mmHg。术后第1天、第3天分别拆除单侧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第6-9天及第12天,同时拆除两根可松解巩膜瓣缝线30眼。结论:同单纯小梁切除术报道情况比,小梁切除联合可松解巩膜瓣缝线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疗效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效果.方法:对27例(27眼)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无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及恶性青光眼发生.术后前房积血5眼,浅前房10眼,经治疗积血吸收,浅前房恢复.术后1周视力提高18眼,有24眼(88.89%)不用药物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结论:对局部及全身联合应用降眼压药物眼压仍无法控制的青光眼,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可缩短病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卫红  隆习军 《海南医学》2003,14(10):25-26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连续92例104只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程度及原因。结果 本组发生术后浅前房16眼;占15.4%,其中结膜漏1眼(6.25%),滤过过强11眼(68.75%),脉络膜睫状体脱离4眼(25%)。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复杂,与术前眼压关系密切,与患者年龄及青光眼类型无关,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相似文献   

15.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钟凌 《重庆医学》2006,35(6):530-531
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61例(78只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分别行复合小梁切除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同期进行疗效观察与对比,指标包括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视力及其他并发症,随访3~14个月。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浅前房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视力及眼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远期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视力下降及非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合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术后早期的低眼压、浅前房及后期的滤过泡疤痕化,从而获得持续、稳定、正常的眼压,值得在抗青光眼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周林  周岚 《海南医学》2016,(4):591-593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Conbercept)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眼科病区住院并确诊为NVG的22例(22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0 mg/0.05 ml),8~14 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的时间,眼压的变化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术后随访3~15个月.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17只眼虹膜新生血管1周内完全消退,5只眼2周内完全消退.注药前平均眼压(41.53 ± 3.37) mmHg,注药后1周平均眼压(40.12 ± 2.13) mmHg,与注药前比较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眼压(11.43 ± 1.68) mmHg,术后1个月眼压(12.15 ± 1.46) mmHg,术后3个月眼压(12.81±1.56) mmHg,最后一次随访眼压(12.03±2.31) 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4眼,视力0.01~0.1者15眼,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透明质酸钠在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对术后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的影响。方法  2 5例3 0眼手术将结束时 ,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恢复前房。结果 术后 3眼出现浅前房Ⅰ度 ,1眼眼压控制不良。绝大多数病例眼压控制满意。结论 术中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可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羊膜应用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20只眼晚期青光眼及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并于巩膜板层间植入羊膜片,观察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眼压控制率95%(1例发育性青光眼需加用药物控制),1例年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未能控制眼压.术后视力85%稳定或稍改善,15%稍下降.浅前房发生率10%,滤过泡较厚实弥散、充血期较长,但有滤过功能.未见慢性感染、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羊膜用于小梁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差.其作用机制、羊膜制备方法优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司长峰  项燕  张万峰  王佳 《吉林医学》2012,33(21):4487-448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节缝线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将58例,62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可调节缝线术,对照组30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试验组的早期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浅前房、脉脱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可调节缝线术在抗青光眼手术中操作简单,早期并发症少,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