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气"论中风病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之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脑血管病中的脑出血、脑梗死,又称"脑卒中".中医认为中风病机为风、火、痰、气、血、瘀,而笔者认为尤与"气"密切相关,本文就此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的致病原因,历代多有争议,现在“风、火、痰、瘀、气、虚”等病因被广大学者认同,但多强调气血逆乱.对于基本病机,观点不一,试参照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机认识,结合现代医学,探求缺血性中风病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急性中风病的病机为气机逆乱,升降失常。因此,调理气机,恢复和维持气机升降出入的有序状态,纠正脏腑功能紊乱、气化失常的无序状态是治疗急性中风病的关键。具体体现于调气以升清降浊,调气以平肝疏肝,调气以祛瘀,调气以化痰,调气以通络。  相似文献   

4.
从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探讨中风病的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对中风病发病的适用性.方法:根据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的分类,从脑神紊乱、脑浊、脑瘀、脑痿和脏病及脑五个方面分析了中风病的发病.结果:环境污染、精神刺激和不良生活习惯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致病因素,三大病因作用于人体,脏腑功能障碍,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引起脑神紊乱、脑浊、脑瘀、脑痿和脏病及脑.五者成为脑病的主要病机.就中风病而言,脑痿是中风病发病之本;脏病及脑为中风病的初始病机;浊瘀痹阻是中风病发生的直接病机;脑神紊乱具有中风病病因、诱因、结果的三重属性.结论:脑血辨证之脑病病机对中风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其病因病机更加符合现代中风病的特征,有利于指导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对中风病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传统及现代关于中风病机的认识、发展和不足,提出了中风的主要病机是瘀血内阻于脑。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对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向来错综复杂,治则治法亦颇有争议,该文以调气法治疗中风病为契机,结合化痰、活血、平肝及通络诸法论述中风病治疗中调理气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内经》、《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太平圣惠方》等古典医籍的追溯,探寻五脏中风论的源头,剖析其在病机证候方面的发展,揭示了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和中风均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二者常相互影响、并发出现。现代医学对于冠心病、中风的治疗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案,但仍未能有效地减小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追根溯源,辨证论治,可从疾病的源头着手调整气血阴阳,使机体趋于"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文谨探讨冠心病与中风的病因病机,希望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对冠心病合并中风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旨在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理论、结合临床资料,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因虚致瘀”是其病理基础;痰瘀互结,脑脉闭阻是其主要病机;升降逆乱是急性期决定病情转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病因病机古今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一证,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古今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汉唐时期的"外风致病"、金元时期的"内风致病"、明代的"内伤外感相兼致病"、清代的"肝风内动致病"以及现代的"多因素致病"。  相似文献   

11.
“中风一证,动关生死安危,病之大而且重,莫有过于此者。”古今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汉唐时期的“外风致病”、金元时期的“内风致病”、明代的“内伤外感相兼致病”、清代的“肝风内动致病”以及现代的“多因素致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风病的病因病理分析探讨,认为调气法在中风病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治疗中风病必须以调气、调肝为主,通补兼施,身心并治,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严红  黄思贤 《广东医学》1994,15(2):96-97
在RICU,采集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常常同时用所采标本作血清电解质测定,以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或高钾血症)。但存在所测血钾值(动脉血气标本血清钾,以下简称K_0~+)常明显低于常规静脉血钾值(以下简称K_1~4)。本文对比观察了49对K_0~+、K_1~+的结果及其相关性,以便采血作动脉血气分析时用作血钾测定,有利于正确判断,又能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及病人痛苦,减少医务劳动,节约医疗资源和费用。 材料和方法 1.病人:男17例,女4例,年龄30~84岁,分别罹患慢支炎,肺气肿,肺部感染,肺心病,支扩咯血,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自发性气胸,支气管腺癌,呼吸衰竭,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行机械通气者。 2.仪器:日本产JOOKOO Na K CI ANALYZ-ERIS—100。 3.方法:通过配对方法,在做动脉血气时作血清电解质测定,标本通过桡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采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为古代风、痨、臌、膈四大绝症之首,其病机是争论的要点,《黄帝内经》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围绕本病,基于时间顺序梳理古代医家对中风病病机认识,根据治疗分为外风论、火热论、痰瘀论、脾胃论、气虚论、肾水论、肝风论,该文整理出近十年现代医家对中风病病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及其中医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中风 ,意多歧杂 ,《灵枢·九宫八风》、《金匮·中风历节痛》所论 ,均言外中。金元时期 ,刘河间论“五志化火” ,“心火暴盛”创“内风之说” ,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 ,朱丹溪论述为“湿痰生热”。明·王履分“直类之中” ,李中梓有闭脱之分 ,而张锡纯暗喻出今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现浅述如下 :1 病因病机1 1 肾气亏虚为中风发病之病机基础 《景岳全书·非风》指出“人于中年以后 ,多有此证其衰可知 ,经云 :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 ,正以阴虚为言也。夫人生于阴而根于阳 ,根本衰则人必病 ,根本败则人必危矣。所谓根本…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风病不同时期的病机演变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分清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腹针在中风病和颈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个微针系统,是薄智云教授潜心研究20余年的成果,主要治疗内因引起的疾病或久病及里的慢性病。该疗法安全、无痛、快捷、适用范围广,对全身性疾病以及疑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笔者有幸师承薄教授学习腹针疗法,现将临床体会阐述如下。1中风病中风病是致残率很高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症状有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精神意识障碍等。这类患者尤以中老年多见,而且这些患者能恢复工作者甚少,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目前采用微针(如头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血与中风病病机学说理论的关系。[方法]对中风的古今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从气血与中风病的关系分析中风病的发病机制,并着重探究气血在中风病发病中的基础作用。[结果]唐宋以前医家多以"内虚邪中"立论中风病机;金元时代,则认为中风之本乃内伤血气,或气虚血虚而致痰湿阻滞;明清医家则多从气虚血瘀论,气、血贯穿中风病始终。益气活血法可改善中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中风病以气血为病机论治,临床疗效显著。[结论]中风从气血进行辨证施治,多能促进气血调畅。从"气血"论中风病机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意义,可以为中风病不同阶段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用以指导临床,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气在中医学中的含义有二:一指流动于体内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一指人体组织器官所产生的功能活动,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总之,气有功能与物质之分。按照中医理论,气对血的作用主要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王永炎教授提出"阳(气)虚化风"的中风发病新机制的意象诊疗过程、历代相关研究、风的概念的诠释和西医学相关疾病基础及机制几方面进行阐述。王永炎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在中风病发病之初即表现为气虚甚则阳虚为主的征象,症见肢体松懈瘫软、精神萎靡不振、面色白光白、劳则更甚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而用益气温阳法治疗后改善显著,根据临床病证现象及证治效验的观察,在"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的意象诊疗过程中总结出中风病"阳(气)虚化风"的发病新机制。其不同于历代医家气虚或阳虚中风的理论,而是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疗效支持的基础上,依据其临床基础疾病及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西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中风病"阳(气)虚化风"论的提出是从疾病和证候、治疗与验证的过程中形成的中风病发生新机制,是对中风病急性期以"风火痰瘀"为核心证候病机的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