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肾上腺髓质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有一定的同源性,因此,一些研究推测肾上腺髓质素也可能对心肌有保护作用。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抑制及其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设计:实验对象为SD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完全随机分组。随机设计。材料:本实验于2003—12/2004—05在成宁学院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方法g24只雄性SD大鼠心脏制成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肾上腺髓质素1.50(1&;#215;10^-9),(1&;#215;10^-8),(1&;#215;10^-7)mol/L组。心脏缺血60min,对照组用氧合KHB液再灌注60min,其他3组分别用氧合KHB液加肾上腺髓质素1.50(1&;#215;10^-9),(1&;#215;10^-8),(1&;#215;10^-7)mol/L再灌注15min,再用KHB液灌注45min。收集冠状动脉流出液,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留取左室心尖部心肌进行总RNA提取,采用RT-PCR法测定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对照组及不同浓度肾上腺髓质素1-50组心肌组织VCAM-1mRNA的表达。结果:电泳后,各组在194bp处均可见一明显的扩增条带,此为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mRNA扩增片段,各组间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mRNA的表达基本一致。对照组、肾上腺髓质素1-50(1&;#215;10^-9)mol/L组在334bp处可见亮度强、边界明显清楚的条带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扩增片段。肾上腺髓质素1-50(1&;#215;10^-8)mol/L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扩增条带亮度明显减弱。肾上腺髓质素1.50(1&;#215;10^-7)mol/L组仅为亮度微弱且模糊的扩增条带。肾上腺髓质素1.50(1&;#215;10^-8)。(1&;#215;10^-7)mol/L组扩增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与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mRNA的灰度值比值(0.6&;#177;0.31,0.5&;#177;0.36)明显低于对照组(1.2&;#177;0.52)(P&;lt;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肾上腺髓质素1—50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心肌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胶原生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9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采用组织贴壁法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②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1×10-9,1×10-8,1×10-7,1×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1×10-9,1×10-8,1×10-7,1×10-6mol/L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1×10-7mol/L血管紧张素Ⅱ+(1×10-9,1×10-8,1×10-7,1×10-6mol/L)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③以3H脯氨酸掺入试验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以四氮唑盐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分别观察不同浓度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合成胶原的影响.结果①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及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的作用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的3H脯氨酸掺入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随着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的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增趋势.血管紧张素Ⅱ+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的3H脯氨酸掺入率在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浓度的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的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减趋势,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及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随着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浓度的增高,四氮唑盐比色值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随着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增高,四氮唑盐比色值增也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血管紧张素Ⅱ+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中,在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浓度的增高,四氮唑盐比色值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对血管紧张素Ⅱ剌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胶原的生成起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胶原生成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9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采用组织贴壁法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②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1&;#215;10^-9 1&;#215;10^-8 ,1&;#215;10^-7,1&;#215;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1&;#215;10^-9,1&;#215;10^-8,1&;#215;10^-7,1&;#215;10^-6mol/L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1&;#215;10^-7mol/L血管紧张素Ⅱ+(1&;#215;10^-9,1&;#215;10^-8,1&;#215;10^-7,1&;#215;10^-6mol/L)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③以^3H脯氨酸掺入试验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以四氮唑盐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分别观察不同浓度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合成胶原的影响。 结果:①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及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的作用: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的。H脯氨酸掺入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随着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的。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增趋势。血管紧张素H+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的^3H脯氨酸掺入率在血管紧张素H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浓度的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的^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减趋势,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及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随着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浓度的增高,四氮唑盐比色值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随着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增高,四氮唑盐比色值增也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血管紧张素Ⅱ+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中,在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浓度的增高,四氮唑盐比色值均显著降低(P〈0.01)。 结论: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对血管紧张素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胶原的生成起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对血管紧张素Ⅱ剌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胶原生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9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①采用组织贴壁法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②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1×10-9,1×10-8,1×10-7,1×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1×10-9,1×10-8,1×10-7,1×10-6mol/L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1×10-7mol/L血管紧张素Ⅱ (1×10-9,1×10-8,1×10-7,1×10-6mol/L)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③以3H脯氨酸掺入试验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以四氮唑盐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分别观察不同浓度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合成胶原的影响。结果:①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及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胶原合成功能的作用: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的3H脯氨酸掺入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随着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的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增趋势。血管紧张素Ⅱ 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的3H脯氨酸掺入率在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浓度的增高,血管平滑肌细胞的3H脯氨酸掺入率呈递减趋势,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②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及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随着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浓度的增高,四氮唑盐比色值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随着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增高,四氮唑盐比色值增也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血管紧张素Ⅱ 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组中,在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浓度的增高,四氮唑盐比色值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肾上腺髓质素N端20肽对血管紧张素Ⅱ剌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胶原的生成起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xia protein-1,MCP-1)表达情况,探讨高血压合并心脏损害的可能机制。 方法:成年大鼠CFs体外培养,在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不同作用时间刺激下,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中和培养上清中MCP-1的含量。 结果:①在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均有MCP-1表达。②随着血管紧张素Ⅱ、刺激浓度的增加和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内和上清中MCP-1的表达量也逐渐增加。在1×10~(-11),1×10~(-9),1×10~(-8),1×10~(-7),1×10~(-6)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上清中MCP-1的含量分别为(1.60±0.21),(3.18±0.15),(4.70±0.22),(9.18±0.52),(8.75±0.42)μg/L,与对照组(1.13±0.09)μg/L比较,除1×10~(-11)mol/L组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6.21~39.67,P<均0.05)。③在1×10~(-7)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3,6,12和24h MCP-1的表达量分别为(2.13±0.31),(3.25±0.20),(5.28±0.50)和(9.18±0.52)μg/L,与空白对照组(1.13±0.09)μg/L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6.93~34.11,P均<0.05)。 结论:成年大鼠CFs的MCP-1的表达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刺激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CFs的MCP-1的表达可能参与高血压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选择性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激活κ阿片受体,观察其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和NO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①对照组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②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给予心肌缺血45 min,并再灌注15 min.③U50488H组预先给予U50488H 1.5 mg/kg,15 min后造模,方法同缺血再灌注组.④NorBNI组在给予U50488H 10 min前先给予选择性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 0.5 mg/kg,余同U50488H组.观察各组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心肌梗死面积以及血浆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等因子的水平.结果32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梗死面积U50488H组小于缺血再灌注组和Nor-BNI组[(0.039±0.01),(0.085±0.01),(0.077±0.02)cm2,P<0.01],后两组差异不显著.②血浆中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缺血再灌注组大鼠高于对照组(P<0.01),U50488H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③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缺血再灌注组大鼠高于对照组[(305±38),(134±26)ng/L,P<0.01],U50488H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197±23)ng/L,P<0.01].④内皮素缺血再灌注组大鼠高于对照组[(366±32),(179±24)ng/L,P<0.01],U50488H组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42±27)ng/L,P<0.01].⑤一氧化氮浓度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低于对照组[(21±6),(58±9)mol/L,P<0.01],U50488H组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44±8)mol/L,P<0.01].结论U50488H可通过激活心脏κ阿片受体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并可以减少心肌酶的漏出,下调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水平以及上调一氧化氮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期对整体动物的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此次主要定量测定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核因子κB mRNA的表达,探讨黄芪多糖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7-01/03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原代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ScienCell公司:从人心肌组织中分离后立即冻存)。②实验过程及分组:以体外缺氧再复氧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再灌注损伤组、黄芪多糖组(分为100,50,25mg/L3个亚组,在缺氧/复氧的同时加入相应浓度的药物)及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组(50μmol/L,于缺氧前加入,预处理30min后吸弃)。③实验评估: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核因子κ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复苏16h细胞散在分布,胞体肥厚、透明,呈菱形或多角形;36h形成多个小岛样克隆;48~72h细胞约85%融合,呈铺路石样生长。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动力曲线平滑,每条曲线均有较明显的指数扩增期;扩增回归曲线的回归系数均>0.990,起始模版浓度与Ct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与正常对照组比,缺氧再复氧可明显增加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核因子κB mRNA的表达(P<0.05,P<0.01)。黄芪多糖各剂量组均明显抑制缺氧再复氧后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的表达(P<0.01);核因子κB mRNA的表达在黄芪多糖50mg/L剂量组中降低(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抑制再灌注损伤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核因子κB 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及黏附作用,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阻断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由细胞间黏附分子1介导的的炎症反应,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病学实验室进行。将造模成功的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①脑缺血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②再灌注组:同前造模,于缺血6h回抽尼龙线开始再灌注。③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组:处理同再灌注组,再灌注同时经颈内动脉注入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1mg/kg。每组随机取5只大鼠于再灌注48h在麻醉状态下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阳性血管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脑内白细胞浸润数,炎症反应;各组剩余3只大鼠同时间麻醉状态下处死,四氮唑红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占脑半球的百分率。结果:2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阳性血管数: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组低于再灌注组,与脑缺血组无差异[(298±35),(450±73),(417±46)个/mm2]。②脑白细胞浸润数: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组低于再灌注组和脑缺血组[(8.5±1.7),(28.7±5.9),(16.3±4.6)个,P<0.05]。③脑梗死体积占脑半球的百分率: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组低于再灌注组,与脑缺血组无差异[(26.4±2.5)%,(42.5±3.5)%,(36.6±4.1)%]。结论: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对脑缺血后所伴发的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可减轻缺血后脑组织的损伤,缩小脑梗死体积,在炎症损伤环节上可延长大鼠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9.
背景:现代医学发现通心络制剂除了具有抗凝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外,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是否影响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黏附分子的表达。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10/2003-01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模型组10只和通心络组10只。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将尼龙线插在颈外动脉接近颈内动脉分叉处外,其余同模型组。通心络组大鼠在缺血再灌注前给予通心络粉剂1.0g/(kg·d),溶在生理盐水中灌胃1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麻醉后取脑制备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主要观察指标:①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阳性微血管表达数目。②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阳性微血管表达数目。结果:①假手术组手术侧大脑半球皮质和基底节区未见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阳性微血管表达。②模型组大鼠缺血2h再灌注6h后,缺血侧大脑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③通心络组缺血侧大脑半球皮质和基底节区蛋白和mRNA阳性微血管数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犤(10.42±1.98),(12.42±2.14)/高倍视野;(8.54±2.00),(11.12±1.56)/高倍视野犦(P<0.05),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阳性微血管表达数目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通心络可以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有助于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性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国外有探讨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表达,但均未涉及内源性细胞因子和微血管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在损伤后相关性的研究,对内源性白细胞介素1在损伤中的表达也仅限于mRNA水平。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其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机制。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单位:吉林大学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材料:实验于2003-03/2004-01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7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单纯缺血组14只和缺血再灌注组56只。单纯缺血组:阻断血流30min7只,阻断血流60min7只;缺血再灌注组:根据脊髓缺血30min后再灌注30,60min,2,4,6,9,12,24h又分为8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7只。方法:采用Zivin法复制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和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量。主要观察指标: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白细胞介素1多肽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和蛋白的表达、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纳入动物77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再灌注组白细胞介素1βmRNA(A值)表达量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分别为1.07±0.33,0.60±0.22,0.57±0.12,t=3.7517,11.8526,P<0.01)。②缺血再灌注组白细胞介素1多肽活性(A值)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分别为(33.7±3.2),(23.8±4.5),(23.1±2.1),t=2.7988,9.9627,P<0.01]。③缺血再灌注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A值)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分别为0.94±0.12,0.52±0.11,0.51±0.10,t=0.3270,6.1274,P<0.01]。④缺血再灌注4,6,12h各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分别为(316.90±26.00),(361.40±18.00),(406.00±23.00),(164.21±2.00),(180.00±32.00)μg/L,t=1.4103,9.1193,P<0.01]。⑤缺血再灌注12h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单纯缺血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分别为(15.00±2.00),(7.50±1.67),(6.67±1.00)nkat/g,t=3.0122,P<0.01]。结论:再灌注损伤后脊髓内炎症反应是导致血脊髓屏障损害的重要分子基础,在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关灯盏花乙素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细胞、神经元及平滑肌细胞上,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尚少。目的:观察灯盏花乙素预处理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蛋白激酶Cε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和及灯盏花乙素高、中、低剂量组。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予缺氧缺糖3h/复氧糖5或24h;灯盏花乙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1×10-5,1×10-6,1×10-7mol/L灯盏花乙素孵育30min,然后予缺血再灌注处理。实验结束后取细胞裂解液用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激酶Cε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缺血3h再灌注5及24h,较对照组,模型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降低,细胞颗粒部分蛋白激酶Cε的表达明显增加。灯盏花乙素能促进缺血3h再灌注5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尤其以灯盏花乙素高剂量和中剂量组明显,但对蛋白激酶Cε的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铝可通过影响细胞内钙稳态、降低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影响谷氨酸的释放等多种途径影响动物的学习和记忆.含铝饲料喂养的大鼠,其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LTP)形成减弱.经进一步采用急性给铝的方法,将三氯化铝(AlCl3)直接微量注射到海马CA3区,观察到铝能减弱海马CA3区的诱发电位、阻抑LTP的产生,这种作用可能与铝损害了L-Arg-NO途径有关.目的探讨铝对学习记忆的损害及与胆碱能系统和γ-氨基丁酸(GABA)系统的相关性.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对照的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生理系、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0-09/2001-04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理系神经电生理实验室完成.实验用SD大鼠68只,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普通级,体质量150~250 g,雌雄不拘.干预SD大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6只,在其海马CA3区内先后(间隔1 min)2次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各1 μL;生理盐水+AlCl3组6只,在海马CA3区内先(间隔1 min)微量注射生理盐水与0.5 mol/L AlCl3各1 μL.生理盐水+Tac组6只,在CA3区先后微量注射生理盐水与1×10-9mol/L各Tacrine 1 μL.生理盐水+Bic组6只,在CA3区先后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和1×10-3mol/L Bicuculline各1 μL.Tac+AlCl3组预先分别向大鼠海马CA3区注入1×10-9mol/L(n=8),1×10-10mol/L(n=6)和1×10-8mol/L(n=6)Tacrine 1 μL, min后再注入0.5 mol/L AlCl3 1 μL.Bic+AlCl3组向海马CA3区先分别注入1×10-3mol/L(n=9),×10-4mol/L(n=7)Bicuculline 1μL, min后再注入0.5 mol/L AlCl3 1μL.单个脉冲刺激穿通纤维(PP)后,记录海马CA3区诱发的群体峰电位(PS).待PS稳定后,向海马CA3区微量注射药物,观察铝对海马CA3区诱发电位的影响及某些中枢递质对铝抑制PS效应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海马CA3区诱发的群体峰电位.CA3区诱发电位的影响及某些中枢递质对铝抑制PS效应的影响.结果①海马CA3区局部微量给予0.5 mol/L AlCl3,记录的PS幅度1 min时下降达峰值,为给药前的(33.8±11.0)%(n=6).AlCl3的这种抑制作用持续120 min.②预先CA3区微量注入1×10-9mol/L Tacrine(胆碱酯酶抑制剂), min后再注入AlCl3,结果1~30 min内拮抗了AlCl3抑制PS的效应(n=8);给予1×10-8mol/LTacrine(n=6),则拮抗作用延长至60min;而给予1×10-10mol/LTacrine(n=6),拮抗作用在3~5 min弱于1×10-9mol/L组.③海马CA3区先给予1×10-3mol/LBicuculline, min后再注入AlCl3,在1~20 min内Bicuculline部分减弱了AlCl3的作用(n=9).结论一定浓度的铝可抑制海马CA3区的诱发PS幅度;Tacrine能拮抗这种作用,且可能与剂量有关.因此提示铝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损害了ACh递质系统有关;应用GABAA受体阻断剂Bicuculline也使铝对PS抑制效应减弱,表明铝的抑制作用也可能部分通过GABA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护骨素是一种由成骨细胞表达的蛋白, 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活化。目的: 观察比较 17 β- 雌二醇与孕激素对人成骨细胞护骨素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设计: 对比观察。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材料: Ⅳ型胶原酶( Sigma 公司), 胎牛血清(Gibico 公司), MEM(Sigma公司), 骨钙素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盒(Dia2Sorin 公司)。方法: 实验于 2003- 01/2006- 03 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完成。采用正常人髂前上棘松质骨进行成骨细胞的提取和培养, 人成骨细胞用 17β- 雌二醇与孕酮干预, 采用 Northern 杂交检测护骨素mRNA 表达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护骨素蛋白质表达。主要观察指标: ①人成骨细胞鉴定。②Northern 杂交分析 17β- 雌二醇、孕酮对人成骨细胞护骨素 mRNA 表达的影响。③酶联免疫吸附分析17β- 雌二醇、孕酮对人成骨细胞护骨素蛋白质分泌的影响。结果: ①人成骨细胞鉴定: 人成骨细胞分泌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为(74.3±4.7) U/g; 培养上清液中骨钙素浓度为(3.84±0.39) μg/L。表明分离培养的人成骨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特性。②Northern 杂交分析 17β- 雌二醇、孕酮对人成骨细胞护骨素 mRNA 表达的影响: 人成骨细胞对照组护骨素 mRNA 表达条带弱, 与对照组相比, 1×10-10, 1×10-9, 1×10-8 mol/L17β- 雌二醇干预组护骨素 mRNA 表达条带逐渐增强; 与 0 h 相比, 干预12, 24 及 48 h 护骨素 mRNA 表达逐渐增强; 孕酮对人成骨细胞护骨素mRNA表达无影响。③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17β- 雌二醇、孕酮对人成骨细胞护骨素蛋白质分泌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 1×10 -10, 1×10-9, 1×10-8 mol/L雌二醇组护骨素蛋白质分泌增加[(0.64 ±0.14), (1.27±0.26), (2.34±0.35),(3.62 ±0.23) μg/ L, P < 0.01]。与对照组相比, 1×10-8 mol/L 17β- 雌二醇干预 12, 24, 48 h, 护骨素蛋白质分泌增加[(0.62±0.12)比(1.30±0.30),(3.07±0.14), (3.50±0.33) μg/L, P < 0.01]。1×(10-10~10-8) mol/L 孕酮干预 12~48 h 对成骨细胞护骨素蛋白质表达无影响(P > 0.05)。结论:17β- 雌二醇促进人成骨细胞护骨素基因表达, 孕酮对其无影响,表明雌激素与孕激素对骨代谢有不同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关灯盏花乙素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细胞、神经元及平滑肌细胞上,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尚少。目的:观察灯盏花乙素预处理后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蛋白激酶Cε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和及灯盏花乙素高、中、低剂量组。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予缺氧缺糖3h/复氧糖5或24h;灯盏花乙素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1×10^-5,1×10^-6,1×10^-7mol/L灯盏花乙素孵育30min,然后予缺血再灌注处理。实验结束后取细胞裂解液用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激酶Cε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缺血3h再灌注5及24h,较对照组,模型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降低,细胞颗粒部分蛋白激酶Cε的表达明显增加。灯盏花乙素能促进缺血3h再灌注5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尤其以灯盏花乙素高剂量和中剂量组明显,但对蛋白激酶Cε的表达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背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天麻(Gastrodiaelata B1)具有明显地心肌保护和血管扩张作用,可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的治疗,但其作用机制仍需明确.目的:观察天麻水煎剂对去甲肾上腺素、KCl预收缩血管反应的舒张作用,并分析其作用途径.设计:分组设计、离体动物组织对照实验.单位:川北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材料:选用健康家兔12只,兔龄七、八个月,雌雄不拘,由川北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所用药品天麻水煎剂由慧仁堂药店鉴定提取,将其配制成10%,20%.40%和80%浓度备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为北京第二制药厂产品: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为Sigma公司产品:甲烯蓝、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为江苏太仓制药厂产品.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川北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完成.采用家兔离体主动脉平滑肌标本,以去甲肾上腺素(1×10-6mol/L)预收缩主动脉后给予1.0,2.0,4.0,8.0和16.0g/L天麻水煎剂观察其张力变化,并观察去除血管内皮、给予1×10-4mol/L左旋硝基精氨酸、1×10-5mol/L甲烯蓝、1×10-5mol/L吲哚美辛和1×10-5mol/L普萘洛尔对血管张力的影响:血管张力经张力换能器输入BL-410智能型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另外观察8g/L天麻水煎剂对无内皮细胞血管环NA和KCl的量效收缩反应.主要观察指标:离体血管张力.结果:天麻对血管环静息张力无明显影响.但不同剂量的天麻可使1×10-6mol/L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产生明显舒张(r=0.85,t=18.45,P<0.01).去除血管内皮、1×10-4mol/L左旋硝基精氨酸或1×10-5mol/L甲烯蓝可减弱天麻的舒张作用,但吲哚美辛和普萘洛尔对其无影响.另外,8g/L天麻水煎剂对无内皮细胞血管环去甲肾上腺素和KCI的量效收缩反应明显降低,且去甲肾上腺素和KCl的PD2(-log游离药物半数有效浓度)分别由温育前(6.90±0.93)mol/L和(1.53±0.55)mmol/L,降低为(5.61±0.70)mol/L和(1.10±0.25)mmol/L,(t=2.41,3.82,P<0.05).结论:天麻水煎剂对主动脉的舒张是内皮依赖性的,并与内皮一氧化氮的释放有关;也可通过拮抗ROC和PDC通道,抑制Ca2 的内流和释放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瑞舒伐他汀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皮功能改变及瑞舒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 将1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瑞舒伐他汀干预组(药物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心电图显示ST段明显弓背向上抬高(≥0.2 mV)表示结扎左前降支成功;40 min后剪断结扎线,心电图ST段回落1/2以上,标志再灌注成功.分别在缺血前,缺血40 min,再灌注60 min和再灌注180 min四个时相点留取血标本,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运用SPSS 11.5软件,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与药物组血清NO含量随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血浆ET-1含量随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缺血前对照组与药物组血清N0含量[(109.875±32.255)μmol/Lvs.(114.500±37.405)μmol/L,P>0.05]及血浆ET-1含量[(221.111±28.125)pg/mL vs.(204.594±31.790)pg/m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40 min、再灌注60 min、再灌注180 min时,药物组血清NO含量[分别为(63.125±18.962)、(43.500±16.518)、(29.625±14.162)μmol/L vs.(82.000±13.825)、(63.375±17.541)、(50.250±18.987)μmol/L,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药物组血浆ET-1含量[分别为(331.785±35.341)、(375.914±45.204)、(459.829±70.110)pg/mL vs.(282.541±38.928)、(315.152±55.263)、(377.795±60.427)pg/mL,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瑞舒伐他汀通过升高血清中NO,降低血浆ET-1,从而改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Budesonide,BUD)对沙丁胺醇(Albuterol,ALB)抑制气道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Ca2+[i])浓度升高的快速影响作用。方法取原代培养豚鼠气道平滑肌细胞,通过共聚焦显微镜下荧光强度检测,比较不同浓度BUD(1×10-6mol/L、1×10-7mol/L、1×10-8mol/L)与ALB联合作用10 min ALB抑制胞内Ca2+[i]释放和胞外Ca2+内流作用的快速影响,同时应用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及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作为阻断剂进行实验,排除上述反应中的基因组效应。结果组胺引起胞内Ca2+[i]释放实验中,阳性对照组、ALB对照组、1×10-6mol/L、1×10-7mol/L及1×10-8mol/L BUD联合ALB组荧光强度峰值分别为89.6±27.1、63.6±23.4、44.3±18.0、51.9±22.8及59.2±22.8;外源性Ca2+内流实验中,阳性对照组、ALB对照组、1×10-6mol/L、1×10-7mol/L及1×10-8mol/L BUD联合ALB组荧光强度峰值分别为77.3±23.1、56.4±18.7、40.1±14.9、47.0±20.8和53.7±23.5。此两组实验中,1×10-6mol/L和1×10-7mol/L BUD联合ALB组Ca2+[i]荧光强度峰值与ALB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在胞内Ca2+[i]释放及外源性Ca2+内流实验条件下,RU486组及CHX组Ca2+[i]荧光强度峰值与1×10-6mol/L BUD联合AL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时,联合应用BUD能够增强ALB减轻细胞收缩强度的作用,快速改善气道痉挛症状,且此作用不能被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和蛋白合成抑制剂所阻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螺内酯干预肝星状细胞(HSCs)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MMP-13和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对胶原代谢影响的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螺内酯(1×10^-4)mol/L-(1×10^-7)mol/L干预HSCs 48小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MP-2、MMP-9、MMP-13 mRNA和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①螺内酯组的MMP-13基因表达强度上调,螺内酯(1×10^-4)mol/L-(1×10^-5)mol/L浓度组MMP-13基因表达强度(0.91±0.13、0.80±0.01、0.67±0.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53±0.10)(P〈0.01)。1×10^-4mol/L浓度组MMP-13基因表达强度接近对照组的2倍。②螺内酯干预HSCs48小时后,TIMP-1基因表达减少,螺内酯(1×10^-4)mol/L-(1×10^-6)mol/L浓度组(0.15±0.05、0.28±0.15、0.37±0.03)明显低于对照组(0.47±0.04)(P〈0.01或〈0.05)。③螺内酯不同浓度干预HSCs 48小时后,HSCs MMP-2、MMP-9基因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螺内酯可抑制HSCs TIMP-1基因的表达,增加间质胶原酶MMP-13 mRNA的含量。螺内酯可能通过对MMPs及TIMP-1影响而促进胶原降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对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转录因子E2F-1及基质内皮单核细胞激动肽Ⅱ(EMAP-Ⅱ)的作用,从而揭示该药物促HCASMC凋亡及其抑制HCASMC增殖和迁移的机制.方法 将4.0μmol/L三氧化二砷与HCASMC共育12,24,48 h,设空白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三氧化二砷对E2F-1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该药物对EMAP-Ⅱ的作用.结果 HCASMC与4.0μmol/L三氧化二砷共育12,24,48 h后细胞凋亡率于48 h最高(P<0.05).RT-PCR可见E2F-1 mRNA表达于48 h最少(P<0.05).Western blot可见48 h组EMAP-Ⅱ表达最少,细胞黏附率最低(P<0.05).结论 三氧化二砷能够促进HCASMC的凋亡,降低HCASMC转录因子E2F-1 nnqNA表达,减少基质EMAP-Ⅱ的表达,从而抑制HCASMC的过度增殖、迁移和黏附.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中药红景天、人参、当归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缺氧损伤的作用。目的:从细胞电生理角度观察中药芎归滴丸对脑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设计:以细胞为观察对象,自身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和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材料:实验于2002-03/08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完成。选择新生清洁级Wistar大鼠1只,取其海马,将其分离培养成海马神经元细胞,然后选取9例海马神经元细胞,将其放入3个培养皿中培养,每个培养皿中3例神经元细胞,将其分为缺氧-复氧前后(对照组)、芎归滴丸(由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制剂室提供,主要成分为川芎和当归的挥发油)1×10-6mol/L组和芎归滴丸10×10-6mol/L组。方法:缺氧-复氧前后组分为两个亚组(即缺氧-复氧前、缺氧-复氧后),均不进行药物干预;芎归滴丸1×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10-6mol/L 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10-6mol/L 缺氧组);芎归滴丸10×10-6mol/L组分为两个亚组(即芎归滴丸10×10-6mol/L 不缺氧组、芎归滴丸10×10-6mol/L 缺氧组)。采用膜片箝全细胞记录方法检测缺氧-复氧前后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 、K 电流。主要观察指标: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 、K 电流幅度。结果:①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Na 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明显低于缺氧-复氧前犤(-3.8±1.0,-10.3±0.5)nA,t=3.49,P<0.01犦。②海马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K 电流幅度变化:缺氧-复氧后K 电流的激活阈值由-40mV变为-20mV,电流幅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芎归滴丸预处理后缺氧-复氧前后海马神经元的Na 、K 变化:缺氧-复氧前海马神经元ⅠNa、Ⅰk在阈值处的幅度很接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缺氧-复氧后芎归滴丸10×10-6mol/L组高于芎归滴丸1×10-6mol/L组和缺氧-复氧后犤(-58.5±1.9,-6.9±1.4,-3.8±1.0)nA,t=7.51,P<0.05犦。结论:芎归滴丸对海马神经元的缺氧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