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端与肛门周围皮肤间的感染性管道.多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肛瘘有内口、外口,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可有多个外口.  相似文献   

2.
肛瘘是肛管/直肠下部与肛周皮肤相连的感染性管道。其内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大多数肛瘘起自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脓肿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但粪便中的细菌经常由内口进入脓腔。感染的管道多迂曲,引流不畅,反复流脓,而脓肿周围的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组成管壁,形成瘘管,使感染经久不愈。治疗肛瘘方法很多,我院采用不断肛门括约肌一期切除高位肛瘘82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定义肛瘘是指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又称为“肛管直肠瘘”。肛瘘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臂和继发性外口组成。内口大多位于齿线附近,多为1个,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可为1个或多个。  相似文献   

4.
500例肛瘘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门直肠瘘是指直肠、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管道,简称肛瘘.肛瘘是肛周脓肿破溃后或切开引流后,脓腔缩小并与外界相通的瘘道.肛瘘一般是由内口、瘘道与外口组成,但也有只有内口或外口者.内口多为单发性,多数位于肛窦内,肛门前方瘘内口多数位于肛管内,内口是肛瘘发生的策源地,外口是继发的,位于肛周皮肤上,常不止一个.  相似文献   

5.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肛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后的继发病,也是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未行一次性根治术或根治术后复发,脓腔逐渐缩小,并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  相似文献   

6.
张龙凤 《吉林医学》2009,30(16):1831-1831
肛瘘又称肛门直肠瘘,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一般由内口、瘘管、外口三个部分组成[1]。肛瘘是肛管直肠周围感染或脓肿的并发症,经久不愈。其典型症状是肛周外口反复有少量脓血性分泌物甚至有气体、粪便排出和皮肤刺痒,有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2]。发作时,患者十分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保守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必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  相似文献   

8.
肛门直肠瘘是一种外科常见的疾病,严重地妨碍患者的劳动力,直接影响生产。本文就我科于1962年10月至1964年4月门诊肛瘘病人120例作临床分析。肛瘘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疾患,肛窦炎或是与肛窦相通之肛腺发生感染,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主要原因。脓肿不论自行溃破或手术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缩小,变成迂曲的管状腔道,管壁为肉芽和结缔组织,瘘管一端通于肛管内的原发感染病灶的内口,一端通至肛门周围皮肤的外口。单纯性肛瘘是指内口在肛管齿线附近的肛隐窝内,瘘管通过内括约肌或内括约肌下缘,外口位于距肛缘4厘米以内的皮肤处,而只有一个外口者。本文  相似文献   

9.
浅谈肛瘘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门皮肤间的慢性感染性瘘管,肛瘘病人多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史,急性感染消退后,引流口经久不愈,常有分泌物流出。有时创口愈合后又反复感染破溃,迁延数月或数年。既给患者生活上带来不便。又给其精神上增加痛苦。我院2004年~2005年行肛瘘切除术385例,通过对385例肛瘘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提出肛肠科专业护士应具备完整的手术理论知识,全面了解此术式的操作过程,并据此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保证手术的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一种肛周软组织慢性炎性病变,导致肛管直肠和肛周皮肤的异常沟通,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可导致大便失禁、恶变。肛瘘的内口一般位于肛管齿状线附近或直肠,外口位于肛周皮肤。肛瘘内、外瘘口及瘘管走向的定位、肛瘘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32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进行了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旨在探讨高分辨MRI对肛瘘各种影像征象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肠病的进展第五讲肛瘘诊治概况(上)李国栋,林石连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的瘘道。绝大多数肝瘘是由于直肠末端齿线部位肛门腺体感染化脓,形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后...  相似文献   

12.
<正>肛瘘是临床常见的肛门良性疾病,是由肛门直肠周围间隙感染、损伤等因素形成的肛门直肠与肛周会阴皮肤相通的病理通道,为肛肠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男女比例为5∶1~([1])。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只有一个瘘管的为低位单纯性肛瘘。肛瘘不能自愈,不治疗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手术是治疗肛瘘的首选方法。痔亦为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俗语"十人九痔"足以说明其发病率之高,据我国2000年肛门直肠疾病调查的4 801例患者,其中患痔3 888例,占  相似文献   

13.
<正>肛瘘是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单纯性低位肛瘘式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由一内口、一瘘管和一外口组成,常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由于部位的特殊性,患者常常避讳就医,延误治疗,可发展为复杂性肛瘘。手术是治疗肛瘘的最佳方式,但术式选择不当,可引起术后并发症,严重引起肛门狭窄,故对术前术后  相似文献   

14.
陈万志 《中外医疗》2009,28(6):30-30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属于肛管直肠周围感染性疾病,多数为化脓性感染,少数为结核。复杂性肛瘘由于其病变部位的特殊解剖和功能,手术操作困难且容易损伤肛管直肠环和肛门括约肌,术后易复发,属难治性肛瘘。该病手术治疗方法多,但效果欠佳。近年来我院外科采用切开挂线术、切缝内口引流术、瘘管摘除缝合术、瘘管旷置术等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一般是由于肛门腺体感染形成直肠周围脓肿,在脓肿破溃或切开后形成瘘道。主要表现为肛门局部出现肿胀、疼痛,可有分泌物自肛门或瘘管中排出,并且反复发作。分泌物可污染衣裤,患者需频繁地更换衣裤;分泌物引起局部的不适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尤其是女性患者,由于生理解剖上的特殊性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2000年以来,我科将卫生巾用于肛瘘患者的住院和家庭自我护理,通过观察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肛门直肠区解剖组织的新认识,肛瘘手术时除应保护肛管直肠环外,还需保护肛周结缔组织。为此,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对复杂性马蹄形肛瘘和单纯性外口距肛门较远的直瘘,采用切开感染肛窦(内口)及部分瘘管并将大部分管道旷置的方法,借以保护肛周结缔组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肛瘘又称肛漏、肛管直肠瘘,是肛管直肠与皮肤间的异常瘘管,多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后遗留的慢性感染性通道,是一种较常见的肛门疾患,约占肛门病变的20%以上。2005年9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肛瘘患者148例,采用手术挂线疗法后实施整体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菁  石荣 《广州医药》2006,37(1):13-15
蹄铁型肛瘘也称马蹄型肛瘘,是一种贯通括约肌的特殊肛瘘,属高位复杂性弯型肛瘘,瘘管呈半环形蹄铁状围绕肛管.一般在肛门两侧可见两上或数个外口(也有一侧有外口,而对侧为盲管的),可有两支或数只分布在肛门左右的支管,所以实质上蹄铁型肛瘘是双侧坐骨直肠窝瘘,它的发生多数认为是肛门周围脓肿经由肛门直肠后间隙(后交通隙)扩散至双侧坐骨直肠窝而形成的半环形的复杂性肛瘘[1].蹄铁型肛瘘根据波及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前蹄铁型和后蹄铁型两种,在解剖上肛管后部组织比前部疏松,感染容易蔓延,故后者临床上较多见.后蹄铁型肛瘘的形成,几乎都是肛门后方肛隐窝处的感染,经肛腺波及到肛管后浅间隙达肛管后深间隙.  相似文献   

19.
高位肛瘘指内口位于肛管商肠环上方的肛周肉芽肿性管道,因为复发率高,术后常出现肛门失禁、漏气、漏液、肛门畸形等并发症,治疗颇为棘下。1995年至今我们采用丝线挂线标志内口、3周后切断肛管直肠环方法治疗20例高位肛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手术治疗肛瘘38例分析张滨娟杭州市横河医院310009肛瘘即肛门直肠瘘管,占肛门种病例的20~30%,以男性青壮年居多。多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自行溃破或手术切开排脓后脓腔逐渐愈合缩小成管状,从而引起脓腔引流不畅,肠内容物的感染源由内口继续进入管腔,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