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药是相国医学的瑰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医中药。中药汤剂是从古至今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剂型。怎样煎煮中药,这关系到中医治疗疾病的效果如何。正如《医学源流论》说:“煎约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相似文献   

2.
中药后下药物的分类及其煎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剂的疗效与其煎煮质量密切相关,我国历代名医都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可见,煎药方法对煎药质量及临床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中药汤剂要求用特殊的煎药方法制备,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其中后下是因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如薄荷、  相似文献   

3.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大柴胡汤有无大黄争议颇多,使初学者莫衷一是。笔者重温原文及诸家之论,略有所悟,陈管见于后,以就正于同道。笔者认为本方无大黄符合经义,下面几点可作为佐证.首先从煎煮法以证之。正确的煎煮方法,能使药物充分发挥治病作用。历代医家对中药的煎煮法都十分重视。正如清·徐灵胎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伤寒论》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热结在里,非结实在胃”,所以张仲景采用再煎法,令大柴胡汤中各药的功能,介于“急煎取其生而疏荡,久煎取其熟而停留”之间,起到和解少阳,调和阴阳的作用,使少阳邪解,热结得下,疾病自愈.因此说明大柴胡汤不必用大黄以攻下。那么,再看《伤寒论》应用大黄方剂中对大黄的煎煮法,可归纳为:1.渍浸法,取气轻扬,清利上部无形邪热,如泻心汤类;2.后下法,取攻下腑实,如大承气汤类:3.同煎法,取微和胃气,如调胃承气汤等。如果(?)柴胡汤中有大黄则有第四法——再煎法,即初煎,去泻  相似文献   

4.
曾宪斌 《江西中医药》2009,40(12):11-12
中药煎煮的质量优劣,直接与疗效相关。清代名医徐灵胎把煎药方法提到很高的位置。他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医学源流论》)火候、水量和煎煮时间等是中药煎煮方法中很重要的方面,其中煎煮火候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一环。诚如李时珍所云:“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  相似文献   

5.
当前 ,汤剂仍是中医治病的主要剂型。它因适合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 ,具有疗效显著等优点 ,二千多年来 ,久用而不衰。历代医家对中药汤剂煎煮法颇为重视。明·李时珍说 :“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药者卤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力。”清·徐灵胎说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药之效与不效 ,全在乎此。”可见 ,中药煎煮法 ,对疗效影响甚大。目前 ,因煎煮方法不当 ,致使中药治疗效果下降 ,药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 ,应强调煎煮法中先煎、后下及复煎问题。现结合笔者体会 ,分述如下。1先煎法需先煎…  相似文献   

6.
龟板、鳖甲先煎法的探讨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325400)黄秀芝【关键词】龟板鳖甲煎服法《医学源流论》云:“煎药之法,最宜深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故正确的煎煮方法是保证临床药物疗效的重要方面,尤其中药先煎、久煎、后下、另炖等许多特殊煎法。龟板、...  相似文献   

7.
1中药的煎法 我国历代名医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这讲的就是煎法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饮片切制规格对煎煮效果的影响。方法:遵循医疗机构对中药煎药的管理要求,统计抽查记录某院中药煎煮质量。结果:浙贝母、干姜、山药、天花粉、白芷及粉葛等药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切制要求,但难以煎透,浙贝母、干姜的干心比例达40%;土茯苓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切制要求,干心比例16%;法半夏和茯神没有明确切制要求,但煎煮后仍存在干心,达25%。除白芷外,其他药材煎煮透心时间均在2.5h以上,与常规煎煮时间(30min)有明显差距。结论:中药饮片的切制规格对中药煎煮质量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决定药物临床疗效,是影响中药煎煮质量的关键因素。中药材切制操作时,要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最新中药饮片切制规范,充分煎出药材的有效成分,保证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整理、探讨《金匮要略》的煎药方法。方法运用中医药学和文献学方法整理、分析《金匮要略》中的汤剂煎煮方法。结果《金匮要略》汤剂的煎煮时间(以煎煮程度计)有轻煎、中煎和浓煎之分,其中中煎(药液量为加水量的30%~50%)最多,占全书103首汤剂的70%;汤剂浓度以25%~45%(g/mL)为多。结论《金匮要略》煎药方法为当今制订中药煎煮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推动中药药剂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药糖浆剂型是在传统的汤剂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大剂型,其品种较多,应用广泛,如何提高中药糖浆剂的质量,服务中医临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煎煮方法和时间为了充分发挥糖浆剂的疗效,必须科学地掌握煎煮方法和时间,我国历代名医都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物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不功。”清代名医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由此可知,能否科学地煎药,直接关系到糖浆剂的质量和疗效。中药饮片在煎  相似文献   

11.
1中药的煎法我国历代名医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这讲的就是煎法的重要。1·1忌用热水煎药中药材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份会因受热而糊化或凝固,阻碍有效成份的浸出。所以在煎药时用凉开水为好,加水量至超过药面2~3cm,浸泡30~60min,以药物浸透为度。1·2煎药的器皿用具以陶器、瓷器为佳。陶瓷器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不宜使…  相似文献   

12.
“煎药之法 ,最宜深讲 ,药之效不效 ,全在乎此”,而对特殊煎法 ,更宜“深讲”。先煎、后下、包煎为特殊煎法之最常见 ,对其中不合理之处宜需改进。中药中介壳类、矿石类药物 ,因质坚而难煎出味 ,故需先煎。通常做法是先煎 2 0 m in左右后 ,直接下其它药物煎煮。这样除先煎药物外 ,其它药物就少了一个“浸润”的环节 ,影响了药物成分的煎出。笔者认为正确方法应为 :先煎时加入煎煮全部药物所需的水 ,先煎后待凉温后再放入其它药物浸透 ,然后再煎煮。含挥发油成分的芳香类药材 ,久煎香气挥散、药性损失 ,因此采用后下的方法。习惯做法是将后下…  相似文献   

13.
煎煮过程对中药复方汤剂临床效果影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中药的煎煮,不仅是有效成分的溶出过程,而且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分进行化学反应,重新整合的过程。笔者现针对煎煮过程中相关因素对中药复方汤剂临床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药代煎质量直接影响中药疗效及患者用药安全。根据前期研究结果,针对株洲市中药代煎现状,从煎煮时间、煎煮器具、煎煮次数、煎煮前的浸泡处理、煎煮人员素质等方面,对影响株洲市中药代煎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为株洲市中药代煎质量的提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药煎剂是中医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恰当的煎制方法对药物的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煎出率和对有效成分的保留程度,分析中药煎煮机和传统煎煮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说明中药煮机的使用是传统煎煮方法的进步和发展,但应注意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刘完素曾说:“方不对证,非方也;剂不蠲疾,非剂也。”要“蠲疾”,不仅辨证论治要准确无误,也要求煎煮得宜,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约必无效。”目前,煎剂仍是中医治病的主要剂型,且中药价格昂贵,要提高中医疗效,必须提高中药煎煮质量。(一)容器目前使用的煎药容器有两种,一种是以陶砂罐为容器,置于火上,直接加热,称为“直火法”;另一种是以夹层不锈钢药罐为容器,以蒸汽为热源的方法进行煎煮,称为“蒸汽法”。蒸汽法虽比直火法操作方便,工作环境改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药特殊煎煮法王长清唐月华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436100中药煎煮法渊源流长,据《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精,服者称快”。《本草纲目》记载“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煎汁饮之,则易升易散而行经络也”。可见中华民族与疾病的斗争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我院中药膏方配制工艺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膏方(亦称膏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剂型,近代名医秦伯来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据学者研究,中药内服膏剂历史悠久,始于汉唐时期,有《伤寒论》的鳖甲煎(古代“膏”和“煎”混称)、《肘后方》的黑膏、  相似文献   

19.
<正> 中药的煎煮法直接影响着疗效。徐灵胎曾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因此准确的掌握中药煎煮法,对每个医者与病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仅对《伤寒论》中的煎煮方法谈一些个人的粗浅认识。剂型的选用《伤寒论》是我国古代最早采用多种剂型治疗疾病的医书。全书113方采用了汤、丸、散及肛门拴剂、灌肠剂等五种基本剂型。这五种剂型各俱所长、各有所用。仲景根据病之新久缓急、邪之深浅、禀赋之强弱,药性之寒热  相似文献   

20.
浅谈包煎     
浅谈包煎徐东宁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南京210028煎煮汤剂质量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于临床疗效。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也。”徐灵胎亦云:“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此乎。”包煎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