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夏季热以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为主证,入夏以后,在我国南部及中部地区为婴幼儿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本病原因尚不清楚,诊断名称亦未统一。有称“夏季热”,“暑热症”,“小儿暑天发热口渴多尿综合症”,“小儿发热口渴尿多症”,“婴儿暑期高热症侯群”,“婴儿汗闭性暑热”,“小儿消渴症”,“疰夏”,“阴明经热”,“上盛下  相似文献   

2.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有严格的发病季节。近代文献对本病称法不一致,有称“暑热证”,“小儿暑天发热口渴多尿综合征”,“婴儿汗闭性暑热症”,“暑热消渴症”等。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因其发病于夏季,故名夏季热。2001年夏季,我国南部持续  相似文献   

3.
梁剑波老中医治疗小儿夏季热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夏季热是我国中南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婴幼儿特有的疾病,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与中医所称“小儿疰夏”、“暑热消渴”,“饮溺病”、“阳明经热证”等颇相类似,近  相似文献   

4.
小儿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有严格的发病季节。临床表现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其主要特征。发病多集中在6、7、8三个月之间,与气候炎热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小儿“暑热证”、“阳明经热”、“暑热消渴症”等。1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中医认为与体质因素有关。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属“稚阴稚阳”之体,体温调节功能未臻完善,若脾胃失调、体虚不足、或病后气阴不足者,入夏之后,暑热亢盛,小儿不能耐受外界炎热气候的熏蒸而发生本病。盖暑为阳邪,最易耗气伤津,小儿感受暑热之气后,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津,津液亏损,内热炽盛,故发热,口渴多饮,暑必伤气,气虚下陷,气不化水,则水液下趋膀胱,故出现多尿,若津液为暑邪所伤,化源不足,水津不能敷布周身,肌腠无以发泄,失其充身润肤泽毛的正常功能,以致腠理郁闭无汗液外泄,故少汗或汗闭。2辨证论治2.1暑伤肺胃:证见发热,体温高达38℃至40℃,热势多在午后增高,气候愈热发热愈高,少汗或无汗,口唇皮肤干燥、烦躁不安,口渴多饮、小便量多、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滑数。治疗原则:消暑益气,养阴生津。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知母、苏梗、甘草、竹叶各3g,麦冬6g,...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学刊》2012,(6):1255-1255
小儿夏季热,属于中医的"暑温"的范畴,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主要为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因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故名。以下食疗方,既经济,效果也不错,可一试。  相似文献   

6.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6):1255+1310
<正>小儿夏季热,属于中医的"暑温"的范畴,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发热性疾病,多见于半岁至3岁的小儿,主要为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因病发于夏季暑热之时故名。以下食疗方,既经济,效果也不错,可一试。  相似文献   

7.
小儿夏季热在每年6~8月较为多见,好发于1~2岁儿童,以农村儿童尤其多见。该病系暑热所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疾病而得名,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其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小儿疰夏”、“暑热症”等。1肺胃实热型主症以入夏后发热,持续不退,气候越热,发热越高  相似文献   

8.
<正> 小儿夏季热亦称暑热症,类似祖国医学的疰夏或小儿暑热消渴症等,为炎夏(6~8月)婴幼儿之特有病。本病主证为持续发热,口渴、多尿、少汗或无汗,病势延绵,如得不到合理治疗,至秋凉方可转愈。目前现代医学应用磺胺、抗菌素、激素等类药物治疗,效果多不理想;而按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疗效尚称满意。兹根据前人经验并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将本病的辨证分型与治疗简介如下,以就正于同道。一、辨证分型与治疗1、胃热灼盛型:临床表现为热势鸱张  相似文献   

9.
夏季热本系小儿夏天的多发病,属中医的“疰夏”“消渴”等范畴。但老年人由于脏腑衰损,正气虚弱,夏季不耐暑热,亦易遭受暑热的侵袭,致使机体的调节机能发生紊乱而罹病。老年人夏季热表现为持续发热、少汗、口渴、多饮、多尿、食少、消瘦等症状。  相似文献   

10.
夏季热为婴儿特有的夏季持续发热性疾病,本省因夏季炎热时间较长,故发病时间也相应较长,一般在6~9月份。多见于1/2~3岁的婴幼儿,5岁左右的儿童亦可发生。临床以长期持续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本病体质虚弱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而外界气候炎热,暑邪乘虚侵袭,暑热内蕴  相似文献   

11.
暑热证(小儿夏季热)为1~5岁小儿常见疾病。每逢夏季高温,小儿长期发热不退,以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为特征。一旦气候凉爽即能自愈,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均有连  相似文献   

12.
<正> 夏季热,又叫暑热症,是我国南方、华南华东地区在夏季中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它属于祖国医学“疰夏”、“暑病”、“消渴”的范畴。因本病和一般暑病有所不同,故名夏季热。笔者多年来根据疰夏、暑病、消渴等证的理论对夏季热进行治疗,多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辨证分型及治疗介绍如下: 辨证治疗:本病的发病特点,是以长时间的发烧,口渴多饮,无汗或少汗,多尿清长为主症。气温升高,则患儿身热亦随之升高,至秋凉发热才渐消退。病程长达1~3个月。根据上述主症再结合其它临床表现分三个症型: 一、暑伤肺气:身热持续不退,皮肤灼热无汗或少汗,有时烦躁,口唇干燥。舌质红,苔白而干,脉多滑数,指纹深红。此属气虚邪实阶段。  相似文献   

13.
何胜晓 《中医药学刊》2004,22(2):333-335
小儿夏季热又称暑热症,是婴幼儿发生在夏季的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本病至20世纪30年代始被认识,是小儿的一种时令疾病。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给出国家诊断标准。临床以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汗少为特征,我国东南及中南地区好发,自秋凉后本病可自愈。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治疗有  相似文献   

14.
小儿暑天长期发热,伴有食欲不振、烦躁、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无、汗’易哭,皮肤或脸色苍白,身体消瘦、尿色清澄、心律快等一系列症状者称为暑热症,又叫夏季热。  相似文献   

15.
暑热症是婴幼儿在盛夏时节易患的疾病。临床以发热不退 ,口渴、多饮、多尿 ,汗闭或少许为特点 ,以半岁~ 5岁多见 ,且体温与气候密切相关 ,天气愈热 ,体温愈高 ,无固定热型 ,经医生检查 ,找不出发热原因。近几年来 ,笔者通过小儿推拿配合脏腑点穴治疗 33例暑热症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33例患儿 ,男 19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者半岁 ,最大 4岁 ;病程最短 15天 ,最长者 5 0天。2 临床表现患儿表现为发热不退 ,口渴多饮 ,多尿少汗 ,体温 38℃~ 4 0℃ ,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3 治疗方法3.1 治疗原则 :泄热除热 ,清暑益气 ,养阴生津…  相似文献   

16.
<正> 夏季热,又称小儿“暑热症”,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伴有口渴、多饮、多尿、少汗等为其主要症状,病程一般可达2至3个月或更长,至秋凉后,发热及其它症状随之消退。有的患儿可连续数年发病,其发病原因是患儿平素体质较弱,不能耐受暑热之气,耗伤体内津液,水津无由输布,腠理闭塞,致成发热、渴饮、多尿、汗闭之候。笔者运用辨证施治方法治疗小儿夏季热,获得满意效果,兹举例如下。 例1 王某,男,26岁。1997年8月26日初  相似文献   

17.
口渴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金匮》中论及口渴的条文达50余条,它不汉是后世治疗渴症之典范,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笔者拟将其治疗概括为八法,试述如下:益气生津,清热止渴法此法适用于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之口渴症,方用白虎加人参汤。《痉湿喝病》篇第二十六条指出:“太阳中热者,喝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多汤主之。”“喝”是伤暑病,所谓“太阳中热”,是指感受暑热之邪而引起的太阳证。盖暑为阳邪,其性升散,感受暑邪,暑热熏蒸,多致腠理开而汗出,汗出多而腠理空疏,故其人恶寒;暑必发热,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夏季热又称暑热症,是婴幼儿发生在夏季的一种特有的季节性疾病.本病至20世纪30年代始被认识,是小儿的一种时令疾病.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给出国家诊断标准.临床以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汗少为特征,我国东南及中南地区好发,自秋凉后本病可自愈.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就1991年以来的临床研究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胡献国  黄成汉 《中医杂志》2007,48(6):568-568
答: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机体调节功能未发育完善,炎夏暑气侵袭,故而发病。入夏之后,注意小儿饮食和营养,增强体质,保持住房空气流通与凉爽,适当服食一些健脾益气、养阴清热药物等,均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1暑伤肺胃型:本证多见于素禀阴虚的患儿。患儿除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外,烦躁较为明显,精神食欲改变不大。发热虽高,病程虽长,但无头痛、恶风、恶寒和神昏惊厥等症状。多见唇红干燥,咽红,舌苔薄黄,脉滑…  相似文献   

20.
<正> 小儿夏季热,中医称为“暑热症”、“疰夏”。主要表现为入夏后发热不退,一般可持续1—2月,亦有达3—4月之久,气候愈热,发热愈甚,多伴有口渴喜饮,尿多而清,汗出不闭等症状。本病初期患儿无显著变化,往往照常嬉戏,如缠绵日久,可转为重症。但进入秋凉以后,大都能自然趋愈。祖国医学认为,患儿体质虚弱,是本病的内因,感受暑气是发病的外因。根据其成因,临证时可出现暑伤肺胃,气阴两亏,脾胃虚弱及肾阳虚损等。故在调理肺、脾、肾,祛除暑邪的前提下,针对病情可采用清暑养阴、益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