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二倍琼脂稀释法检测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178株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在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妥舒沙星抑菌活性最强,其次是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抑菌活性最差。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新品种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对粪肠球菌的抑菌活性较老一代药物更强。  相似文献   

2.
DNA旋转酶编码基因(gyrA和gyrB)和拓扑异构酶编码基因(parC和parE)的染色体突变、多重药物外排泵AcrAB表达水平升高以及存在质粒介导aCC(6’)-Ib-cr和各种qnr基因等耐药机制均可导致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升高。已有报道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的MIC高,并有很大差异。作者等对153株流行病学信息已知的菌株中选择78株代表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MIC范围的菌株,进行上述各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测序,发现:①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58株)均存在gyrA突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用PCR及测序法研究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同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MIC和加入羰基氢氯苯腙(CCCP)后的MIC,以确定存在外排机制。结果菌株中23株(76.7%)有gyrA突变,主要为Thr-83→Ile,第87位突变3株;10株(33.3%)parC基因突变,其中5株为Ser-87→Leu,3株第91位突变;gyrB和parE突变较少见。CCCP能显著降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两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和外排泵机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球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试验测定30株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球菌对环丙沙星的MIC。PCR法检测30株淋病奈瑟球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和parC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淋病奈瑟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达到100%,所有耐氟喹诺酮菌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20株高水平耐氟喹诺酮菌(MIC≥mg/L)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和parC单(或双)位点突变。结论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gyrA和parC基因同时突变会导致耐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屎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FQs)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应用多重耐药泵抑制剂利血平前后,6种FQs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35株屎肠球菌的MIC;PCR扩增耐药株和敏感株parC和gyrA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并测序。结果 应用利血平之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对35株屎肠球菌MIC下降1/2或1/2以上的株数依次为35、29、1、0、6、2。随机挑选了1株FQs敏感菌和5株FQs耐药菌进行parC基因和gyrA基因QRDR序列分析。5株FQs耐药株全部具有parC和gyrA双靶位突变,ParC氨基酸替代类型为Ser-80→Ile(4株)或Arg(1株),GyrA为Ser-83→Ile(1株)、Glu-87→Lys(2株)或Gly(2株)。敏感株的QRDR没有氨基酸的改变。结论 靶位改变和主动外排共同构成屎肠球菌临床株对FQs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耐氟喹诺酮大肠埃希菌gyrA/gyrB/parC/parE基因突变情况。方法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筛选耐左氧氟沙星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gyrA/gyrB/parC/parE基因进行扩增,并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双向测序,分析上述基因突变情况。结果PCR扩增耐菌株gyrA/gyrB/parC/parE基因,获得目的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氟喹诺酮耐药基因突变集中在gyrA基因83、87位ser→Leu、Asp→Asn突变;parC基因55位Ser→Leu突变,部分菌株尚存在62位Gln→Glu第二突变点;未发现gyrB、parE突变。结论靶位点gyrA和parC的改变,是本地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氟喹诺酮类敏感菌株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收集上海地区部分医院2004-2005年共176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15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并选取部分左氧氟沙星敏感肺炎链球菌菌株进行QRDRPCR扩增、测序。结果176株受试菌株中.PSSP、PISP和PRSP各占48.9%、47.1%和4.0%,受试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敏感率均为100%。QRDR的扩增测序结果发现,20株左氧氟沙星MIC1~2mg/L的敏感菌株中,19株的parC、parE基因上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氨基酸突变.包括ParC:Phe 105→Leu/Asp136→Tyr,Pare:Asp435→AsnjIle460→ValjAsn477→Lys.而在gyrA、gyrB基因上仅发现点突变,未导致相关氨基酸突变。结论上海地区未发现氟喹诺酮类耐药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但左氧氟沙星MIC1~2mg/L的敏感株中已发现QRDR一级突变现象,突变的基因位点均见于parC、pare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染色体介导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宋内志贺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6株宋内志贺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PCR法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相关基因gyrA、gyrB、parC、parE,并对产物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36株志贺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75.0%、30.5%、36.1%、16.7%;测序结果显示gyrA、gyrB、parC、parE的突变率为90.9%、45.5%、66.7%和24.2%。结论宋内志贺菌的gyrA基因突变是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有协同作用,是引起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高水平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淋病奈瑟球菌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 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与淋病奈瑟球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9月-2003年8月临床分离淋病奈瑟球菌48株,用琼脂稀释法检测8种抗菌药物对其的MIC,并用Nitrocefin纸片检测B内酰胺酶,PCR检测37株环丙沙星高耐淋病奈瑟球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和parC基因并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细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大观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4%、0%、0%、0%、70.8%、50%、95.8%和0%。其中环丙沙星高耐菌株37袜(MIC≥4mg/I。),占77.1%。48株淋病奈瑟球菌中B内酰胺酶阳性有18株,阳性率37.5%。对37株环丙沙星高耐菌株进行gyrA和parCPCR检测均阳性,10株PCR产物(分别为gyrA基因和parC基因)进行DNA测序,均发现成单或双位点突变,突变率为90%。结论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已不能作为治疗淋病的常规用药。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鼠伤寒沙门菌(STM)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的分析。方法收集2004年7月1日-10月31日武汉地区4所大型医院的门诊腹泻病人的粪便进行分离培养出鼠伤寒沙门菌33株。琼脂稀释法测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MIC,并抽提此菌的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检测喹诺酮类抗菌药作用于鼠伤寒沙门菌的靶位点:Ⅱ型拓扑异构酶,即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上的基因片段(gyrA,gyrB,parC,parE)突变情况。结果33株鼠伤寒沙门菌中有24株对环丙沙星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MIC值4~16mg/L),耐药率达72.7%。24株耐药株中gyrA和parC的突变比较常见,其中gyrA位点都存在突变点,且双重突变占92%,并协同parC的点突变造成高水平的耐药;gyrB和parE的突变很少见,本研究中有少数高水平耐药株的parE和gyrB位点发现可疑的碱基插入。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地区社区内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其主要机制是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特别是多个位点同时突变导致高水平耐药。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调查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 在南京地区的医院随机收集了73株鲍曼不动杆菌,历时9个月。定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MIC,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9.7%(29/73);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76.7%(56/73);对加替沙星耐药率为32.9%(24/73)。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有16株,占21.9%。PCR—RFLP显示,对gyrA基因,耐药株有80.4%(45/56)不能被Hinf Ⅰ酶切,敏感株100%(17/17)被Hinf Ⅰ酶切;对parC基因,耐药株73.2%(41/56)不能被Hinf Ⅰ酶切,敏感株有88.2%(15/17)被Hinf Ⅰ酶切。测序结果: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敏感株中则不存在突变,并在耐药株中发现gyrA和parC基因新的点突变,Genbank号分别为DQ270238和DQ270239。结论 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在诱导条件下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交叉耐药情况。 方法: 采用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VX)和加替沙星(GAT)分别对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体外多步诱导,采用琼脂平板2倍稀释法测定诱导前后CIP、LVX及GAT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扩增诱导前后菌株gyrA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 结果:5株鲍曼不动杆菌敏感菌株经体外诱导均产生了耐药现象;鲍曼不动杆菌经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导后MIC显著升高(MIC由0.025~2 μg/mL升高至8~128 μg/mL);经1种药物诱导耐药后对另外2种药物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PCR-RFLP显示,诱导前菌株gyrA基因、parC基因均能被HinfⅠ酶切,诱导后均不能被HinfⅠ酶切;测序发现诱导后菌株的gyrA基因和parC基因均存在突变。 结论:在体外证实鲍曼不动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逐步耐药的进程,并发现诱导可使菌株gyrA和parC基因产生突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及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0-2012年南京7所教学医院共147株肺炎链球菌,琼脂稀释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的MIC,与南京2006-2007年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氟喹诺酮耐药株的gyrA、gyrB、parE和parC基因喹喏酮耐药决定区域(QRDR)进行PCR扩增及测序。结果147株肺炎链球菌中,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9.1%;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MIC≥4mg/L)占3.4%;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6.5%、1.4%、3.4%、1.4%、0.7%;所有分离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与2006-2007年分离株相比,2010-2012年临床分离株对青霉素、头孢呋辛耐药率下降,对红霉素、头孢曲松耐药率变化不大,出现了少数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耐药株。对喹诺酮耐药株进行基因测序发现1菌株有gyrA突变(Asn167-Ile)和ParE突变(Ile460~Val);另1菌株则有ParC突变(Ser81-Gly;Asn94-Asp)。结论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居高不下,对青霉素仍较敏感,出现了少数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株。喹诺酮耐药株有gyrA、parE和parC的QRDR突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30株对环丙沙星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 PCR方法扩增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基因 gyrA,gyrB,parC和 parE,再测序查找是否存在位点突变,同时用脉冲场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30株菌中,28株菌出现 gyrA基因扩增片段的137位点均有C→T突变,导致T83I改变;17株菌gyrB基因扩增片段的351位出现G→C突变,导致G466A改变;21株菌的 parC基因扩增片段的277位点有 C→U 突变导致 S87L 改变;2株菌 parE 基因在不同位点出现 C→U 突变,导致A425V和 A473V改变。30株菌可分为6个克隆,其中 A克隆4株,仅有 gyrA突变;B克隆7株,有 gyrA和 parC两种基因发生突变;C克隆3株,有gyrA和gyrB两种基因发生突变;D克隆14株,同时有 gyrA,gyrB和 parC三种基因发生突变;其他克隆2株,仅在 parE位点发生突变。结论该组菌株的靶位突变型与流行克隆型密切相关,同一流行型的菌株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相同,并与环丙沙星的 MICs值的高低呈正比,突变基因数越多,MICs 值越高。4种基因中 gyrA基因突变频率最高,且该突变比其他靶位的突变对药物与靶位结合的影响更大,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解脲脲原体(Uu)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通过肉汤稀释法从184株临床株中筛选出13株对6种喹诺酮类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Uu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yrA,gyrB,parC,parE基因,产物测序后与标准敏感株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Uu耐药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均高于相应的标准敏感株4-32倍,序列比较发现gryAQRDR第87位碱基C到A的变导致第95位天冬氨酸被谷被氨酸替代,parC QRDR第50位碱基C到T的突变导致第80位丝氨酸被亮氨酸替代,gyrB和parE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结论:gyrA QRDR第87位碱基C到A的突变和parC第50位碱基C到T的突变与Uu耐喹诺酮类药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菌的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和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与淋病奈瑟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淋病奈瑟菌30株,用E试验法检测其对6种抗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用Nitrocefin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PCR扩增22株淋病奈瑟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gyrA和parC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大观霉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四环素、青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0、3.3%、3.3%、33.3%、66.7%和100%。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17株(56.7%)。22株高水平耐氟喹诺酮菌(MIC≥4mg/L)均存在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和parC单(或双)位点突变。结论: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分别有较高的耐药率。gyrA和parC基因突变在淋病奈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经VITEK-2(C0mpact细菌鉴定仪检测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值,PCR扩增DNA促旋酶基因gyrA和gyrB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Ⅳ的parC和parE基因,实时-RT-PCR分析细菌外排系统表达情况。结果琼脂稀释法检测结果与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仪检测结果相符。PCR扩增测序发现以DNA促旋酶基因gyrA(在位点941处插入碱基C)和gyrB(3株在位点1588处缺失碱基A,其他菌株在位点1543处插入碱基T)基因缺失或者插入导致移码突变为主,parE基因有3株在位点1895处插入碱基C。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以mexA和mexC表达增加为主。结论检出的耐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铜绿假单胞菌是由于DNA促旋酶基因gyrA和gyrB基因的突变和mexAB-OprM和mexCD-OprJ表达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研究其基因突变.方法 对收集西安地区2004年1月~2009年11月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粪便分离的98株志贺氏菌属,经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鏊定,Kirby-Bauer法测定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2种喹诺酮类药物药敏试验,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志贺氏菌属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26.5%(26/98);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3.9%(43/98),对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有12株,占12.2%.对gyrA基因.对药株有93%(40/43)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100%(55/55)被Hinf I酶切;对parC基因,耐药株69.8%(30/43)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有69.2%(9/13)被Hinf Ⅰ酶切.测序结果 :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敏感株中则不存在突变.结论 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突变与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关系。方法收集640例痰结核分枝杆菌阳性临床分离株,用探针熔解曲线法筛选gyrA基因耐药决定区突变株,对其gyrA基因耐药决定区进行测序,并检测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加替沙星对不同突变位点菌株的MIC,分析其差异。结果探针熔解曲线法筛选出gyrA突变株共45株(7.03%),其中90位点突变15株(33.33%)、94位点突变26株(57.78%)、91位点突变4株(8.89%)。90位点突变菌株中,氧氟沙星高水平耐药2株,左氧氟沙星无耐药,莫西沙星低水平耐药3株、高水平耐药2株,加替沙星高水平耐药3株; 91位点突变菌株中,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无耐药,莫西沙星高水平耐药2株,加替沙星高水平耐药1株; 94位点突变菌株中,氧氟沙星低水平耐药4株、高水平耐药7株,左氧氟沙星低水平耐药7株,莫西沙星低水平耐药2株、高水平耐药13株,加替沙星低水平耐药3株、高水平耐药14株。除左氧氟沙星外, 90位点突变菌株对其他3种药物易出现高水平耐药; 91位点突变菌株对莫西沙星易出现高水平耐药; 94位点突变菌株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多为高水平耐药,其中天冬氨酸(Asp)→天冬酰胺(Asn)和Asp→甘氨酸(Gly)突变类型的菌株更易出现。结论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突变类型与氟喹诺酮类药物MIC相关,可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鼠伤寒沙门菌(STM)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分析。方法 收集2004年7月1日至10月31日武汉地区4所医院门诊腹泻患者的可疑稀便分离培养出STM33株;琼脂稀释法测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抽提细菌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用于STM的靶位点;REP-PCR对33株STM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33株STM中有24株对环丙沙星产生较高耐药性(MIC4~16μg/ml),24株耐药株中gyrA位点全都发生突变点,且双重突变占92%,parC位点发生突变率为91.6%;5株STM耐药株(MIC≥8μ/ml)parE和gyrB位点发现有碱基插入;基因分型达9种。结论 武汉地区社区内STM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严重,其主要机制是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特别是多个位点同时突变导致高水平耐药;提示有社区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