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认为,肾主四肢之骨;脾主四肢之肉;肝主四肢之筋;心主四肢之脉。故四肢之病在脏,多责于脾、肝、肾、心。人体十四经络,遍布周身,其中十二正经循行于手足,有六条经络是经过手指端,即手三阴(肺、心包、心)经,从胸走手,行于手臂内侧;手三阳(大、小肠、三焦)经,从手走头,行于手臂外侧。还有六条经络循行于足,即足三阴(脾、肝、肾)经,从足走腹,行于下肢内侧;足三阳(胆、膀胱、胃)经,从头走足,行于下肢外侧。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衔接的,与内脏存在着密切关系,反映全身的血管、神经功能,故手、足都有全身各部反射区,足底又有人体“第二心脏”之称。因此,经常按摩四肢,可疏通十二经脉,活动四肢关节,促进周身血液循环,活血化瘀,对防治全身关节炎及其各种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其具体自我按摩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内容简介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人体十二正经是肺、心包、心、肝、脾、肾六脏和大肠、小肠、三焦、胃、胆、膀胱六腑,共12个内脏所分出的12条经脉,均从体内脏腑发出走向体表,顺沿四肢百骸,遍布周身上下。任督二脉作用于头面和躯干,合称为十四正经。经脉是人体营、卫、气、血运行的途径。腧穴是经络脏腑之气转输和聚集所在,也就是针灸、按摩施术的特定部位。通过经络和腧穴的作用,来调整人体气血,以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内经·经脉篇》说,经络可以控制人体一切功能,具有决死生,除百病的作用。现将"全身经络按摩法"按人体部位分为(一)按摩头面颈项保证五官气血通畅,(二)按摩胸腹防治心脏疾患,(三)按摩肚腹防治肠胃下腹疾患,(四)按摩肩背腰尻防治腰脊疾病,(五)按摩四肢防治全身疾病五个部分分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灵枢》的学习,对中医脏腑联系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从中得到了不少启发。浅述如下。《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络肺……属大肠……”《灵枢.经别》“手太阴之正:……入走肺,散之大肠……手阳明之正:……下走大肠,属于肺……”,由于脏腑在经络上的联系,它们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取类比象,由经络循行得知《灵枢》中的脏腑联系(以五脏之间联系为例):脾可济养心肺,肾可济养心肺肝,心可济养肺,肝可济养肺。脾异常亢盛可顺经络循行方向即″流向″耗伤心肺,肾异常亢盛可顺经…  相似文献   

4.
耳鸣、耳聋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病机基本相同。中医认为心藏神、心寄窍于耳、心气通于耳、心与耳在经络上关联密切;肝主疏泄,调畅耳窍气机,肝主藏血,耳受血而能听;耳为肾之窍、肾主髓藏精、肾为先天之本。通过中医理论来认识耳窍与心肝肾的功能关系,详细分析了心肝肾影响耳鸣耳聋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5.
张林庆  贾建伟 《河南中医》2012,32(6):777-778
水谷入胃为淡味,上输于脾,化为甘,甘味从足少阴入肾而为肾之体,肾之用苦入心变为心之体,而肾之化:咸,则为心之用;心之用:咸,入肺变为肺之体,而心之化:酸,则为肺之用;肺之用:酸,入肝变为肝之体,而肺之化:辛,则为肝之用;肝之用:辛,入脾变为脾之体,而肝之化:甘,则为脾之用;脾之用:甘,入于肾变为肾之体,而脾之化;苦,则为肾之用.  相似文献   

6.
杨力 《科学养生》2016,(3):14-15
正脏腑经络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脏腑学说与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指导中医医疗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故有"不明脏腑经络,动手开口便错"之说。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五脏是心、肺、肝、脾、肾的总称,六腑是胆、小肠、大肠、胃、膀胧、三焦的总称。五脏的生理功能是生化和贮藏精、气血、津液、神;六腑的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6种组织器  相似文献   

7.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人体十二正经就是肺、心包、心、肝、脾、肾六脏和大肠、小肠、三焦、胃、胆、膀胱六腑,这十二个内脏所分出的12条经脉,均从体内脏腑发出走向体表,顺沿四肢百骸,遍布周身上下,任督二脉作用于头面和躯干,合称为十四正经.经脉是人体营、卫、气、血运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43-746
阐述从心论治耳鸣的理论基础,认为心与耳经络相连、藏神相通,耳鸣常由心气、心血失调,心神紊乱引起,故耳鸣的治疗应不仅从肺、肝、肾、脾四脏着手,还应关注肺、肝、脾、肾与心的关系,注意对心的调养。根据临床经验,认为与心相关之耳鸣可分为心火上炎、心血亏虚、心肾不交三型,并拟清心聪耳止鸣汤、补心安神止鸣汤、清心滋水止鸣汤分别治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正> 人体,脾脏功能是输布胃内饮食物质的精微,内溉脏腑、经络,外濡肌腠、皮肤,故四肢皆察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因此,临床应用上以脾胃虚弱发病为理论中心,出现了不少脾胃与心、肺、肝、肾四  相似文献   

10.
孙鸿宾 《家庭中医药》2006,13(11):44-44
人体12条经络连接手足与内脏,遍布全身上下,其中有6条经络是经过手指端,也就是手三阴(肺、心、心包)经,手三阳(大肠、小肠、三焦)经;还有6条经络循行于足,即足三阴(肝、脾、肾)经,足三阳(胃、胆、膀胱)经。虽然有6条经络在手上,6条经络在足上,但它们之间互相有着密切的联系。手足有反映全身血管、神经的功能,故手足都有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所以人们通过手足的运动、锻炼能调节全身功能和疏通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位探讨程如海(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430073)关键词中风病位脑脏腑经络关于中风的病变部位,历代意见不一,或谓在脑,或谓脏腑经络。笔者认为中风病位在脑,脑病必然反应于脏腑经络,表现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亦可重点表现在肝、在心,或脾,或肾,试作初步...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腹乃五脏六腑之宫城”。腹部包括腹壁和腹腔内脏器,是任脉、肝、胆、脾、胃、肾等重要经脉循行和汇集之处,下为丹田之所。能通上和下,分理阴阳。脐为一身元气之本,又是一切神经血管之发端,能通百脉,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相似文献   

13.
许履和老中医治疗腺体疾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历年来,中医界论述腺体疾病的专文尚属罕见。兹将许履和老中医对腺体疾病的认识和部分治疗经验作一介绍,供同道们参考。一、人体腺体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中医无“腺体”之名。根据现代医学知识,人体腺体有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两类。许师认为,内分泌腺中的脑垂体、肾上腺、睾丸、卵巢和外分泌腺中的前列腺等,似与脏象中的肝、肾有关。因脑为髓之海,肾藏精主髓,肾主生殖,睾丸属肾又属肝,女子以肝为先天。内分泌腺中的甲状腺和外分泌腺中的乳腺,消化腺、汗腺等,似与脏象中的肝、脾有关。因肝主疏泄,胃主纳谷,脾主运化。再从肝、脾,肾三经的经脉循行看。足厥  相似文献   

14.
仲景《金匮要略》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是对治未病的典型举例。依据五行的生克制化观点,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调畅气机、调畅情志、促进消化),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主统血,主升清、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因此肝之疾病,最易传及脾脏,《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在治疗肝病的同时,要注意调理脾脏,就是治其未病,其目的在使脾脏正气充实,防止肝病蔓延,如果脾脏本气旺盛,则可不必实脾,反之,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其肝,这是缺乏整体观的治疗方法,就不能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二、风身体手足不随候[原文] 手足不随者,由体虚腠理开,风气伤于脾胃之经络也。足太阴为脾之经,脾与胃合;足阳明为胃之经,胃为水谷之海也。脾候身之肌肉,主为胃消行水谷之气,以养身体四肢。脾气弱,即肌肉虚,受风邪所侵,故不能为胃通行水谷之气,致四肢肌肉无所禀受。而风邪在经络,搏于阳经,气行则迟,关机缓纵,故令身体手足不随也。诊脾脉缓者,为风痿,四肢不用。又心脉肾脉俱至,则难以言,九窍不通,四肢不举。肾脉来多,即死也。养生导引法云:极力左右振两臀,不息九通。愈臀痛劳倦,风气不随。振两臀者,更互踶(?),犹言蹶。九通中间,  相似文献   

16.
仲景<金匮要略>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是对治未病的典型举例.依据五行的生克制化观点,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调畅气机、调畅情志、促进消化),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主统血,主升清、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因此肝之疾病,最易传及脾脏,<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在治疗肝病的同时,要注意调理脾脏,就是治其未病,其目的在使脾脏正气充实,防止肝病蔓延,如果脾脏本气旺盛,则可不必实脾,反之,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其肝,这是缺乏整体观的治疗方法,就不能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丁文 《河北中医》1985,(6):32-35
五脏者心、肝、脾、肺、肾,对五脏之理解,不能单纯指脏器本身而言,应包括其生理功能及其脏腑经络联系等等。例如:心脏包括心之本脏,经络循行,心主血,心主脉的功能,肝脏应包括疏泄和消化功能;肾脏应包括生殖,泌尿功能。五脏之间互相联系,紧密配合,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因此,学习五脏学说,不能只局限于解剖学的范围。五脏之病生理各具有特点,所以治疗也要根据五脏的病生理特点进行辨证论洽。一、心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与肾相反相成,即水火相克,又水火相济。心与肝为相  相似文献   

18.
肾藏精,肾精化生为肾气,肾气分为阴阳.五脏六腑之阴阳皆根源于肾之阴阳.肾气的阴阳平衡维持着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因此,肾被称为先天之本.本人结合临床体会分述肾与心、脾、肺、肝、脑在生理、病理及临床治疗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肺主鼻”、“脾主口”、“肝主目”、“肾主耳”、“心主舌”等等,古代中医认为“五官”分属“五脏”,然而,这个观点尚不能用现代生理学来加以阐明,“五脏”与“五官”之间的联系至今还不清楚。近年来,笔者从事人体微经络的研究,观察了耳微经络的分布规律。继之,  相似文献   

20.
<正>谢胜是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广西名中医,博士生导师。谢教授行医30余载,力倡东垣之学,博采众长,经验丰富。临证上处处顾护中州,基于《脾胃论》"四时生四脏"的理论,创新性地构建了四象脾土模型(四象启、承两态之土),并提出"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即依据每年气、运变化下的四时脾主令之特性,结合经络红外热像图即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调整脾土枢机的失衡之象,以调人体肝肺、心肾、肺肾等枢机和脏腑气血、阴阳、体用之神机~[1]。这一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