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LISS钢板治疗老年股骨干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19例65岁(平均年龄69岁)以上股骨干下段骨折的患者采用复位后LISS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并进行临床评估。结果:病例随访持续7~28个月(平均12个月),X线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无畸形及延迟愈合,无钉板松动及骨折固定失败病例。结论:LISS钢板在治疗老年性股骨干骨折时显示出性对于其他类型钢板的优势。微创的操作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减低了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同时在这类骨质疏松骨折中锁钉显示出良好的固定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复位后LISS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41例65岁以上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进行临床评估。结果随访,时间10~24(平均13.4)月,41例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9(平均3.6)月,达到了骨折临床愈合标准,所有患者没有使用同种异体骨条或自体骨植骨,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LISS治疗老年人远端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损伤小、基本不加重原创伤、对局部血供影响小,无明显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采用切开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股骨下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9个月,平均11个月。切口Ⅰ/甲愈合7例,Ⅱ/甲愈合2例。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切开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下端C3型骨折基本不加重原创伤,微创的操作对局部血供的破坏小,术后并发症少,特别适用于合并有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不植骨的方法治疗稳定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1 8例,采用间接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骨折端均未植骨处理。术后随访14个月,观察骨折愈合及假体稳定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3,4个月。无畸形愈合,无假体松动现像。6例病人恢复到骨折前步行功能状态,2例病人步行能力下降,但不需借助辅助工具。结论:治疗稳定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间接复位,骨膜外LISS钢板固定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并可避免植骨。  相似文献   

5.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下肢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彦芳  王聪  江滔  郭嵘 《吉林医学》2011,32(16):3275-3276
目的:观察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治疗下肢股骨远端骨折与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骨折患者,其中股骨髁上骨折2例(1例伴髁间分离),胫骨平台伴上段骨折5例(其中1例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分别应用股骨远端LISS钢板或胫骨近端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7例均实施微创内固定,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无骨折不愈合、螺钉骨间松动、钢板断裂、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16个月,7例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屈伸范围均超过100°。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操作时经皮螺钉可通过螺钉孔轴心定位,故操作稳定性好,相对较简单,螺钉与钢板之间锁定,固定可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下肢股骨远端骨折与胫骨近端骨折一种良好的微创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先文  李力  桂斌捷 《西部医学》2011,23(8):1436-1437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治疗胫骨中上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LISS钢板治疗胫骨中上端骨折13例。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无固定丢失和骨折不愈合,无钢板和螺钉变形,无软组织感染。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可2例。结论 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胫骨近端及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岳中斌  伍江波 《吉林医学》2012,33(3):556-557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对13例股骨干骨折术后再骨折患者进行重新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1例患者经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针重新作内固定,均临床愈合,2例Ⅱ期内固定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针重新作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效果良好,可避免应力遮挡,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不植骨的方法治疗稳定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1 8例,采用间接复位,LISS钢板内固定,骨折端均未植骨处理。术后随访14个月,观察骨折愈合及假体稳定情况。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平均⒊4个月。无畸形愈合,无假体松动现像。6例病人恢复到骨折前步行功能状态,2例病人步行能力下降,但不需借助辅助工具。结论:治疗稳定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间接复位,骨膜外LISS钢板固定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并可避免植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皮质刨削植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更换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皮质刨削植骨术治疗16例,术后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16例患者摄X线片全部植骨融合满意,骨痂生长良好,骨折线消失,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8个月,平均9.5个月,效果良好.结论:更换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皮质刨削植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江玉明  陈渊 《中原医刊》2014,(5):113-114
目的探讨LISS钢板治疗膝周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膝周复杂骨折患者,均采用LISS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后4、8、12周,6月及术后1年摄X线片观察骨痂生成量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切口全部一期愈合,骨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7个月,无骨折再发生,膝关节屈伸达0°-120°。结论LISS钢板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软组织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快的优点,是治疗膝周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4月35例复杂性股骨干骨折的治疗,男27例,女8例,行LISS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通X线摄片和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检查骨折愈合及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随访26例,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复查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佳,骨折均愈合,无钢板断裂和螺钉松动,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18膝,良5膝,可3膝,优良率为88.4%。结论 LISS钢板技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失血少,感染少,骨折固定可靠、无需外固定、骨性愈合快、可早期活动、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复杂性股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5月应用LISS技术治疗的1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病例资料.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4~47岁,平均36.5岁.股骨远端骨折7例,胫骨近端骨折5例.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AO/ASIF)分型:股骨远端A2型4例、C1型2例、C2型1例;胫骨近端A2型2例、C1型2例、C2型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3~15 d,平均7.5 d.除关节内骨折有限切开复位外,其他骨折均行间接复位,经小切口肌肉下骨膜外植入LISS,导向器导引下经皮自钻自攻皮质螺钉锁定.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58 min(40 ~90 min),平均出血量80 ml(60~120 ml),均未植骨.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X线愈合时问平均13.2周(11~24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2.7周(8~20周).术后无1例感染、螺钉脱落、固定失效等发生.1例术后发生关节面复位丢失,术后关节活动范围96°~120°.以Johner评价标准进行评估:优7例,良4例,可1例.结论 LISS可保护骨膜及骨折部位血运,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性骨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Vancouver型C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分2组,1组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切开复位组,7例).另1组采用MIPPO技术经皮锁定加压铜板内固定(LISS组,8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4~24个月,骨折均获愈合,对位对线艮好,平均愈合时间13.5周(12~20周),患膝Merchant评分,切开复位组优良率达57.1%:LISS组优良率达75.0%.结论:LISS治疗Vancouver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好,是目前治疗C型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 )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9月,LISS组29例采取微创切口复位,放置LISS接骨板;取20例使用股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5~21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骨折均愈合。据Schatzker-Lambert评分,LISS组优良率达86.2%,高于解剖钢板对照组的65%。结论 微创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切口小,软组织切开及骨膜剥离少,骨折弹性固定,对骨质疏松患者也能坚强固定,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避免膝关节挛缩,钢板对骨膜影响小,血供破坏少,骨折感染率低,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同时操作简单、方便,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何小勇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7):1169-1171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期间50例经6个月以上随访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对骨折进行治疗。首先在关节镜下探查半月板、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情况并进行修复,之后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骨折并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对骨折进行固定,术后进行循序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并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关节活动度改变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Rasmussen评分系统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 上述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内出现骨折畸形愈合3例,手术切口坏死或感染2例;术后6个月患者膝关节屈膝达75°115°,平均(93.4±7.8)°;伸膝为0°15°,平均(3.9±1.8)°;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5~7.0个月,平均(3.8±1.1)个月;采用Rasmussen评分系统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显示治疗优良率为88%。 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够在关节镜监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有利于关节面及下肢力线的恢复,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视野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前正中切口联合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双钢板固定AO-C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我科采用膝关节置换术中常用的前正中切口联合LISS双钢板固定治疗AO-C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9 ~ 62岁.包括交通伤11例,高坠伤7例;6例为开放性骨折,12例为闭合性骨折.最后1次随访中采用Kolment和Wulff(1982)治疗评价标准评定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18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45(110 ~ 200) min,术后均获得17.5(12 ~25)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2(20 ~26)周,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感染、骨髓炎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对末次随访患者按照Kolment和Wulff(1982)治疗评价标准进行评估:优6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3.33%.结论 采用的膝关节前正中切口可充分暴露股骨远端关节面,术中显露清晰,便于关节面骨折的解剖复位,可一期处理关节内结构损伤,同时联合LISS双钢板牢固固定骨折,避免对骨折断段软组织的过多剥离,允许术后即刻进行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倒置LISS钢板治疗后的22例高龄(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5~93岁,平均82岁。按Tronzo-Evans分型:Ⅲ型7例,Ⅳ型11例,Ⅴ型4例。术后定期复查X片,根据Kuderna改良的MerleD,Aubigne score标准评价髋关节疗效。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2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7~12个月,平均9.6个月。术后无骨不连、钢板螺钉断裂脱出或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功能:优16例,良6例。结论倒置LISS钢板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损伤小、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适合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要求,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强  朱涛  孙雪生  申立林  蔺楚  高博 《海南医学》2014,(19):2836-2839
目的比较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合并髋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PFNA和倒置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且随访时间均超过10个月的45例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合并髋关节内翻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LISS倒置钢板治疗者22例(LISS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者23例(PFNA组),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美国麻醉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丢失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0~13个月的随访,平均11.8个月。两组术前AS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术后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S组钢板倒置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PFNA组延长[分别为(16.8±3.5)周、(30.4±11.9)周vs(9.7±1.9)周、(18.3±7.4)周;P值均〈0.05],两组术前及术后颈干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0个月后,LISS组和PFNA组颈干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1±7.1)°vs(121.3±7.4)°,P〈0.05]。结论 PFNA可允许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合并髋关节内翻畸形早期负重,但对于骨质疏松严重、内固定切割风险较高的患者,LISS钢板倒置可降低术后髋内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