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徽泾县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指导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法 选择4个野外环境,其中2个有感染性钉螺分布,2个无感染性钉螺分布.调查野粪污染情况,同时调查附近人、家畜及野鼠血吸虫感染情况.人群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查病;家畜和野鼠采取粪便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现场检获牛、狗、兔及不明野生动物阳性野粪,阳性率分别为14.3%、14.8%、8.9%、25.0%;野鼠、牛和人群IHA阳性率分别为,6.9%、15.1%和3.9%.除不明野生动物的野粪外,在有感染螺分布环境的野粪及宿主血吸虫阳性率均高于无感染螺分布的环境.结论 当地血吸虫病流行可能与牛、野鼠、狗、兔、人及其它野生动物有关,各种传染源在传播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和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人畜传染源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In Dongting and Boyang Lake regions, the main reservoirs of schistosomiasis were farm cattle (mostly buffaloes), pigs and mobile nonnatives. However, the role of these reservoirs in different types of endemic areas were not the sam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schistosomiasis. In islet-beach type area, the main infectious sources were pigs and local residents. The proportion of IRC (Index of Real Contamination) of local residents and pigs to the total IRC was 30.9% and 39.9% respectively. In fork-beach type area having luxuriant grass and abundant aquatic products, there were a number of buffaloes and people from other places. The proportion of IRC of the nonnative buffaloes and mobile nonnatives made up 51.9% and 21.8% of the total IRC respectively, the main reservoirs being from other places. The embankment-beach type area had a vast snail-infected area and a large number of buffaloes from both local and other places as well as mobile nonnatives. The proportion of IRC of buffaloes and nonnatives made up 69.8% and 21.4% of the total IRC respectively, serving as the main reservoirs. As regard to season differences, the infected buffaloes were the main reservoirs during dry seasons, especially from March to May, whereas the mobile nonnatives including fishermen and boatmen were the main infectious sources during flood seasons from June to October.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当前洱源县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为因地制宜地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洱源县随机抽取3个自然村,调查当地居民、家畜和野鼠血吸虫病感染情况.结果 2010年在3个自然村共调查居民631人,估算感染率为0.96%;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查牛、马、骡、猪和野鼠分别为270、19、19、29和1...  相似文献   

4.
5.
日本血吸虫病易感地带阻断耕牛优越性传染源后,感染性钉螺各项指标呈非常显著下降。但如放弃人群涨水期间对洲滩的污染控制,州滩感染性钉螺仍可达较高水平。本文提示易感州滩阻断传染源后,只需1年时间便可净化成安全草州。进一步证明耕牛在血吸虫病传播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在以野鼠作为主要传染源的血吸虫病流行区,通过野外灭鼠配合常规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动物传染源的效果。方法 在石台县选择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其中试验村(矶滩村和石泉村)采取常规防治措施结合野外灭鼠措施(1次),对照村(西柏村)仅采取常规防治措施,一年后评估野鼠密度及其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 试验村矶滩村灭鼠前后野鼠密度分别为9.91%(75/757)、4.99%(34/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2,P<0.05);石泉村灭鼠前后野鼠密度分别为5.31%(32/623)、3.28%(17/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6,P>0.05);对照村西柏村防治前后野鼠密度分别为3.44%(20/582)、4.45%(21/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5,P>0.05)。试验村矶滩村灭鼠前后野鼠感染率分别为36.00%(27/75)、17.65%(6/34),石泉村灭鼠前后野鼠感染率分别为18.75%(6/32)、11.76%(2/17),对照村西柏村防治前后野鼠感...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病易感地带阻断耕牛传染源后,感染性钉螺各项指标呈非常显著下降。但如放弃人群涨水期间对洲滩的污染控制,州滩感染性钉螺仍可达较高水平。本文提示易感州滩阻断传染源后,只需1年时间便可净化成安全草州。进一步证明耕牛在血吸虫病传播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安徽石台县一起急性血吸虫病爆发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南部,2003年8月4~10日,珂田乡台山村卢村村民组共报告发生10例急性血吸虫感染(以下简称急感)病例,我们随即对发病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防治,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钉螺与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调查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染源及钉螺输入的因素,为控制血吸虫病可能在三峡库区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钉螺输入因素调查:查重庆市万州区造纸厂从血吸虫病流行区购进造纸原材料情况及引进花草树木等情况;传染源调查:用血细胞凝集试验(IHA)方法筛查来往于疫区流动人群中潜在传染源,了解耕牛等牲畜引进情况,查阅重庆市历年血吸虫病病例报告和三峡中心医院、重庆市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血吸虫病病例资料。结果流行区有大量造纸原料和花草树木进入库区;血清抗体检查来往疫区流动人员157人,未发现阳性者,但发现1例正在治疗的病例;1989~2003年,经医院诊治的血吸虫病病例9例。结论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了解云南省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染源种类及其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 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方法 在云南省南涧县选择2个典型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村, 采用系统抽样结 合环境抽查法调查螺情,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 (IHA) 结合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调查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 采用塑料杯顶管孵化 法调查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 应用夜笼法和夜夹法捕捉居民区及周围农耕区有螺环境中的野生小动物, 采用解剖法结合 粪孵法检查野生小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 在居民区周围或家畜活动频繁的有螺环境调查野粪分布和污染, 采用孵化法检 查野粪血吸虫阳性情况, 计算野粪污染指数。结果 结果 2个村共调查533.56 hm2 , 查出钉螺面积16.52 hm2 , 有螺框出现率为 1.03%, 钉螺密度为0.07只/0.1 m2 , 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人群血检阳性率为1.61%, 未查出粪检阳性病人; 牛血吸虫感染率为 0.90%, 马属动物感染率为0.62%, 其他家畜未检出阳性; 共捕获以鼠类为主的野生小动物57只, 未检出血吸虫感染阳性小 动物。共检获6种野粪, 分别为人粪、 牛粪、 马属动物粪、 羊粪、 猪粪和犬粪, 密度以牛粪、 马属动物粪和犬粪相对较高, 分别 为7.2、 4.3堆/hm2 和2.1堆/hm2 。查出阳性野粪6份, 其中牛粪3份, 阳性率为2.27% (3/132); 马属动物粪2份, 阳性率为 2.63% (2/76); 犬粪1份, 阳性率为3.70% (1/27), 牛、 马属动物和犬粪相对污染指数分别为80.68%、 15.89%和3.43%。结 结 论 论 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 云南省高山峡谷型流行区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因素仍然存在, 牛仍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马属动物和犬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今后应进一步加大血吸虫病传染源调查和监测力度, 采取有针对性 的防治和管理措施, 强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石台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台县自2005年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以来,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2005年的0.38%和0.83%下降至2009年的0.09%和0,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从4.79只/0.1 m2和0.007 7只/0.1 m2下降到1.01只/0.1 m2和0.001 2只/0.1 m2。2009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71.2%的行政村达到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标准;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了解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人群血吸虫感染和再感染水平的变化趋势, 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 方法 法 选择南昌市新建县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昌邑乡曹会村为观察点, 分别于2007-2011年进行居民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分析人群血吸虫感染率、 感染者感染度 (EPG) 和再感染率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结果 2007曹会村人群感染率为 3.55%、 感染者的平均感染度 (EPG) 为1.56, 2011年分别为1.52%和1.60。2009-2011年逐年居民再感染率分别为2.70%、 9.09%和2.47%。结论 结论 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村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再感染现象较严重, 应加强对再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与防控。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人畜血吸虫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人畜血吸虫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全省19个血吸虫病疫情未控制县的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未控制村(少于或等于3个的每个村必查)开展人畜感染情况调查。人群查病采用IHA法对6~65岁常住居民进行筛查,受检率不低于90%,阳性者全部以Kato-Katz法(一粪三检)进行病原学检查。对所有敞放的牛和羊的检查采用粪便直接毛蚴孵化法。结果疫情未控制村人群血吸虫平均感染率为0.52%,最高为3.96%。耕牛感染率平均为1.86%,最高为4.92%;共检查羊394头,均为阴性。结论安徽省人畜血吸虫感染率的下降达到了疫情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及时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方法根据《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开展疫情监测,分析石台县4个监测点2008年疫情。结果石台县4个监测点人群粪检阳性率为0.33%,耕牛数得到有效控制;活螺密度0.91只/0.11m^2,感染染螺密度0.00734只/0.11m^2,钉螺感染率0.81%。结论居民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人畜已不是当地主要传染源,压缩钉螺面积,消除感染性钉螺是当前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预防和减少新发晚血的发生是今后防治工作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纵向观察山丘型地区控制感染性钉螺效果,为制订有效控制和消除感染性钉螺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了2005~2011年石台县大演乡感染性钉螺的调查数据。对感染性螺环境点采用GPS定位,绘制出感染性钉螺分布图,根据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特点,制定各年度的化学药物灭螺方法和综合环改灭螺的实施方案。结果 石台县大演乡从2005年的7个感染性钉螺环境点的村,下降到2011年只有1个行政村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环境点,感染螺面积和感染螺密度逐年下降明显。资料显示:有1个行政村已连续7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2个村已连续6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1个村已连续5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2个村已连续4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1个行政村已连续2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 对已控制和消除感染螺环境仍应加强查、灭螺的质量与监测,并全方位做好传染源控制。对一些复杂的钉螺环境点,适时的与小环境改造灭螺相结合,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石台县钉螺分布现状与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石台县钉螺调查的数据和各螺点的GPS定位数据,建立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用Arcgis 9.1绘制电子地图,分析全县钉螺分布现状。结果 2009年全县查出钉螺环境1 133处,其中秋浦河水系占67.4%,黄湓河水系占30.9%,清溪河水系占1.7%;查出感染性钉螺环境24处,其中秋浦河水系占79.2%,黄湓河水系占20.8%;新发现、复现钉螺环境97.2%分布于秋浦河、黄湓河水系。沟渠是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分布的主要环境,感染性钉螺环境分布呈动态变化,83.3%分布于疫情控制村。结论全县钉螺分布与水系密切相关,三大水系钉螺分布轻重不一,特点不同,应进行分类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疫情现状。 方法 方法 按照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 确定的抽样调查方法, 在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各抽取3个疫情相对较重的乡 (镇), 每个乡(镇) 抽取1个疫情相对较重的流行村作为调查现场。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 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同时, 查阅各县 (市、 区) 近年来感染性钉螺调查结果和当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结 结果 果 现场共抽查81个乡 (镇) 81个村。累计血清学检查34 293人, 阳性1 086人, 平均阳性率为3.17% (0.65%~9.58%);累计粪检1 068人, 平均阳性率为0.37% (0~4.0%), 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1%。累计调查家畜3 057头 (只), 其中牛 438头, 羊2 550只, 其他家畜69只, 均未查到阳性。累计调查钉螺60 944框, 捕获活螺11 261只, 解剖全部活螺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县 (市、 区) 均在调查前2年以上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限为2.9年 (2~6年); 均已2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平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年限为4.9年 (2~9年)。 结论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人畜病情较低, 已查不出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19.
当前血吸虫病疫区正在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本文通过对血吸虫病的传染源及其控制措施作一浅析, 认为应加强血吸虫病的传染源调查, 强化感染性钉螺作为传染源控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