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隐球菌荚膜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627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符合隐球菌脑膜炎初诊的患者214例,分析各检验结果对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多数表现为脑脊液糖和氯化物水平显著下降,蛋白含量增高,白细胞增多且以单核细胞为主,脑脊液真菌镜检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75.23%和78.04%,脑脊液隐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阳性率高达100%。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随治疗时间的推移,脑脊液和血的隐球菌荚膜抗原滴度逐渐下降。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用于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的快速诊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隐球菌肺炎的患者能提前筛查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荚膜抗原的动态监测有助于隐球菌病治疗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胶凝集试验(LA)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6例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 者和25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并与真菌培养和直接镜检方法相比较,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乳胶凝集试验、真菌培养和直接镜检3种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1.1%、69.6%和73.2%,乳胶凝集试验特异度分别为96.0%、100%、100%.结论 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可作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赖菁  林云崖  黄丽芬  陈幼明  徐启桓 《新医学》2011,42(10):691-692,F0003
空洞型肺隐球菌病并脑膜炎临床少见,且无特异性表现,易误诊为结核病。该文报告1例以空洞为突出表现的肺隐球菌病并发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文献对比,结果提示:①空洞型肺隐球菌病的发生率低,肺结核误诊率较高;②隐球菌肺炎和脑膜炎的临床和影像学均无特异性,早期病原学或病理组织检出新生隐球菌是提高该病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5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分析,提高对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0年8月—2006年2月收治的25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均为艾滋病晚期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11例:CD4<50/mm39例,CD450~100/mm32例;平均26.18/mm3。在确诊时已合并多种机会感染。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和诊断、误诊及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8月期间确诊的隐球菌脑膜炎患者3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以中青年多见.46%患者既往患慢性乙肝,肝硬化、糖尿病、肺部真菌病、肾病综合征等疾患.误诊率达52.9%,主要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治疗以二性霉素B(AMB)联用氟康唑(FLU)为主.[结论]隐球菌脑膜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及时反复多次脑脊液涂片检查是关键.AMB联合FLU为隐球菌脑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带厚荚膜的酵母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在干燥环境中可以生存达1a之久。新型隐球菌感染多为外源性感染,它能够感染人类皮肤黏膜、大脑和肺部,引起皮肤黏膜隐球菌病、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肺炎。新型隐球菌进入肺部是感染的第一步,隐球菌可通过吸入进入人体内而致病。新型隐球菌所致的感染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如有发病,主要表现为隐球菌脑膜炎,单纯的肺隐球菌病少见,隐球菌眼部感染的有关报道更少。我科2005年1月收治1例新型隐球菌眼部感染致眼球摘除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隐球菌脑膜炎为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升高、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病情较严重,治疗困难且疗程较长,预后差。免疫功能抑制者(如糖尿病、器官移植术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是隐球菌脑膜炎易感人群,但无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抑制的人群也可发生隐球菌脑膜炎~[1-2]。隐球菌脑膜炎治愈率为65%~75%,但每年全球因隐球菌脑膜炎死亡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约18万,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胶凝集试验在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可疑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进行颅脑CT和脑脊液墨汁染色,并均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患儿隐球菌抗原,根据是否有隐球菌性脑膜炎将患儿分成两组:隐球菌性脑膜炎组(A组)及无隐球菌性脑膜炎组(B组),分析两组乳胶凝集试验对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A组有14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B组有1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乳胶凝集试验对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8.9%。结论乳胶凝集试验对小儿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6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玉欢  李玲  黄如训  鹿寒冰  王艺东  李阳 《新医学》2002,33(10):589-591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经病原学或尸体解剖病理证实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高压,脑膜刺激征为主,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损害症状,脑脊液压力升高53例,其中超过2.94kPa (30cmH2O)42。尸体解剖发现脑膜渗出,增厚及肉芽肿病变,以脑室脉络丛为甚。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颅内压升高,对进行性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有助于减少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53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为主。有基础性疾病者30例(占56.6%)。发病前有鸽子、禽类接触史者30例。脑脊液压力升高51例,其中49例超过200 mmH_2O。30例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治疗。53例患者治愈4例,好转27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17例。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对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反复进行脑脊液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有助于减少该病的误诊和误治。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静滴治疗隐球菌脑膜炎仍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报道,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占隐球菌感染的80%,此病常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因此,早期、快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隐球菌脑膜炎病死率的关键。我科2011年9月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莹  程琼  林松龄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687-4688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曾误诊为结模性脑膜炎10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脱髓鞘脑病3例,肾性脑病1例,狼疮脑病1例,血管性头痛3例;均经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确诊。结论脑脊液病原学检查是隐球菌性脑炎诊断金标准,反复检测、应用多种病原学检测方法可提高诊断率;对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与生化、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有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其病情重,病死率高,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体征和脑脊液检查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本文将1995-01/2008-12住我院经明确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35例作回顾性分析,汲取误诊教训,为临床早期确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我院确诊3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无典型特异性表现,主要为顽固性颅内高压,伴视乳头水肿,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增高不成比例,糖降低较明显。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早期诊断较易漏诊,当抗结核治疗欠佳时除考虑耐药,还要注意合并真菌感染可能,应定期常规脑脊液墨汁染色查隐球菌,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分析总结住院的7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在给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真菌治疗。结果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81.9%),脑膜刺激征为主(84.7%),全部合并有概率性感染(100%),免疫功能低表现为CD4+<50 cell/μL(83.3%)。结论 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37.5%),反复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是诊断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依据。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程相龄  张丽 《天津护理》2012,(5):343-344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于新型隐球菌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主要生存于土壤和鸽粪中,为条件致病菌,易发生在全身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发热、头晕、呕吐、视力模糊或复视等[1]。我科于2012年2月收治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乳胶凝集试验在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肺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广州市3家医院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肺炎患者24例作为新生隐球菌组;选取念珠菌感染患者50例,细菌感染患者31例,怀疑隐球菌感染患者62例,正常者30名作为非新生隐球菌组,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并与培养和直接镜检方法相比较,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乳胶凝集试验、培养和直接镜检3种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6.2%、70.8%和83.3%,而特异度分别为99.4%、100.0%和100.0%.结论 乳胶凝集试验具有准确率高、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作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肺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在临床上十分少见 ,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在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前常漏诊或误诊为肺部肿瘤 ,错过治疗时机 ,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使治疗难度增大。本文报道 2例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与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例 1 ,男 ,2 3岁 ,学生。患者于 1 997年 7月在当地参加高考体检行胸片检查时发现右肺有一块状阴影 ,在外院行手术切除肿块 ,病变组织培养见“隐球菌” ,给予“大扶康 0 .3g每日 1次口服” ,治疗 1 5d出院。 6个月后患者自觉头痛 ,伴恶心、呕吐 ,腰穿查脑脊液见“隐球菌” ,诊断肺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四种TRAIL受体DcR1,DcR2,DR4,DR5 mRNA含量的方法 ,探讨其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检测价值,并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免疫指标与四种TRAIL受体的相关性.方法 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以人基因GAPDH为内参照,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 检测35例健康人和3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IgG,IgA,IgM,C3,C4.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IL受体DcR1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受体DcR2,DR4,DR5 mRNA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清中的C3和IgG显著下降(P<0.01),且与DcR1的变化成负相关,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TRAIL受体DcR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TRAIL受体DcR1可能参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疾病进程,这为有效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许文雄  淦伟强  严颖  张晓红  谢奇峰 《新医学》2012,43(10):703-706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病原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负荷量与治疗效果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52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计数与临床转归关系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之和的最大值所对应的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为分界点,分为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低量)组31例和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高量)组21例,比较抗真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阴转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抗真菌治疗后低量组的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为52%,高量组的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量组治愈率48%,好转率23%,总有效率71%:高量组治愈率14%,好转率14%,总有效率29%,两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病原治疗前脑脊液隐球菌计数<2 125个/ml者相比于≥2125个/ml者,抗真菌治疗后脑脊液隐球菌阴转率高,临床转归好,脑脊液隐球菌负荷量是评估治疗效果和临床转归的一个实用、便捷的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