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胎儿房室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利用光镜观察了20例胎儿室房结、房室束和左、右束支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化学特征。结果如下:1、胎儿房室结位于三尖瓣隔侧瓣上方,中心纤维体右侧。结石侧有普通心肌组成的覆盖层。房室结可分深浅两部。浅部纤维平行排列,垂直下行,止于结的下端。深部可分为上和下部。深部向后延伸与房间隔肌相连,向前延续为房室束。深部向右深入中心纤维体内形成许多细胞岛。2、房室束横断面大多为三角形,外包有疏松结缔组织鞘。房室束的前部  相似文献   

2.
观察8只家兔心脏病结区神经终末的亚微结构。该区内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末梢神经束及突触小球(轴-轴突触多联体)。神经末梢彭突与结细胞相贴近形成神经结细胞接点。结细胞膜外有一层基膜,末梢膨突内小泡与轴膜融合,破裂外排,轴膜不完整,轴外有一层深色颗粒带,可能则由小泡外排的递质所成,对心壁内感觉神经及突触小球可能参予构成心脏自律系统外周神经调节环路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3.
胎儿房室结微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血管铸型结合扫描电镜方法观察了7例胎儿房室结微血管构筑.微动脉反复分支呈树状,行走方式呈波浪形或螺旋形.毛细血管网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纵行为主,以"H"或"Y"形吻合;内层弯曲行走为主,并互相交错吻合.以房室结动脉主干为界,其下方毛细血管密度较大,其上方及前方较小.房室结的上方、前下方和后下方均有微动脉连接毛细血管网.整个结的毛细血管大致可分为结后部上方、下方及前部三个区域.靠毛细血管网外层处可见管径较粗、呈袋状的微静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房室结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正常成年人房室结的细胞及其构筑。结果 正常成人房室结主要由起搏细胞 (P细胞 )和心肌细胞构成 ,移行细胞较少。P细胞位于心肌细胞之间 ,成群存在。P细胞多为椭圆或柱状 ,细胞核相对较大 ,细胞器较少。移行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介于P细胞和心肌细胞之间。心肌细胞较多 ,相互平行排列 ,与P细胞无特化连接。结论 成人房室结的起搏细胞较少 ,普通心肌细胞较多 ,有心肌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以往曾有学者先后研究过人、兔、狗房室结亚显微结构。物种之间房室结的形态、构造不尽相同,目前还没见到不同物种之间的房室结具有完全相同结构的报道。就一种动物而言,不同的年龄段,其房室结的构造电存在差异。所以,对各种动物房室结进行全面探讨.仍属十分必要。山羊性情温顺,是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研究常用的实验动物,但有关其房室结的研究资料甚少,国内尚未见过报道.本文进行了山羊房室结亚微结构的观察,旨在为房室结生理机能病理机制的探讨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猴房室结的形态学特征,比较物种之间的生物学差异。方法取4例广西猕猴房室结区域,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分别用HE染色、Van Gieson染色和间苯二酚品红液染色,光镜观察其房室结的形态学特征和组织结构。结果猴房室结呈前后长的三角体状。左侧紧贴中心纤维体,右侧有胶原纤维和心房肌覆盖。向前延续为房室束。房室结内存在少量起搏细胞、Purkinje细胞和大量移行细胞。细胞间质内含量有大量胶原纤维和丰富的弹性纤维,两者交织成网。结论广西猕猴房室结的形态较人和其他动物相似,细胞成分较成年人典型,间质内胶原纤维和大量弹力纤维丰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剖分离人体心脏房室结和房室环的结构,阐述它们的形态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通过体视显微镜解剖12例人体心脏的房室结、主动脉后结及房室环,再进行组织学观察,并绘图演示它们的结构关系。结果在二尖瓣环和三尖瓣环靠近冠状窦前缘处分别暴露了左、右房室环(12/12),直径分别为(0.69±0.12)mm、(0.78±0.13)mm。此处的左、右房室环穿行在房室隔内的心房肌与心室肌之间的间隙中,向房室结方向延伸。主动脉后结在主动脉根后方的房间隔中被探查到(7/9),它的后上方的房间隔间隙中有肌纤维与其相连,它的前下方分出左、右房室环,并且此处的左环比右环粗。在中心纤维体后方的心内膜下的深部,主动脉后结与房室结之间有直接的心肌组织连接通路,这条通路有别于另两条通路(左、右房室环)。结论主动脉后结和房室环可通过体视显微镜解剖暴露,主动脉后结与房室结之间有3条通路。  相似文献   

8.
人心房室结和房室束的光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13例人心标本房室结和房室束的形态及位置,作了连续切片观察。1.房室结为一扁长形结构,其横切面呈右侧微凸的三角形,有时切面呈梭形或半卵圆形。成人房室结大小为3.5×3.3×1.1 mm~3。有5例房室结表面的右心房心内膜隆起。2.房室结位于二尖瓣与三尖瓣附着缘之间的房室隔内,成人房室结距冠状窦口1.8~5.8 mm,距右心房心内膜0.3~0.7 mm,距三尖瓣隔侧瓣上缘3.3~7.5 mm。结左侧紧贴中心纤维体。3.房室结可分为浅、深两部,浅部纤维纵行止于结的下端。1例深部又分为上、下两部。在结表面右心房心内膜隆起的标本上,结右侧的心房肌覆盖层止于心内膜。结的上缘、右侧面及后缘与房肌相连。4.成人房室束长5.7~7.9 mm,直径1.1~1.5 mm。房室束前部有7例在肌性室间隔顶部;3例在肌性室间隔左侧;2例在肌性室间隔肌肉内部。1例经行特殊,由肌性室间隔顶部至其左侧,最后至肌性室间隔内部偏右侧而终止。  相似文献   

9.
山羊房室结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山羊房室结形态学构筑。方法: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山羊房室结位于Koch三角内,有三角形、“胡萝卜形”、椭圆形3种形态,大小约2.18 mm×2.48 mm×0.73 mm。结内有3种传导细胞:起搏细胞(P细胞)、移行细胞(T细胞)、浦肯野细胞,以浦肯野细胞为主。山羊房室结可分为上结区和下结区,以其传导细胞的种类分成3型。结论:山羊房室结的形态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大鼠心房室结区血管活性肠肽神经的分布和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和放射免疫测定研究了大鼠心房室结(AVN)区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分布和含量,发现房室结区不仅含有VIP神经纤维而且含有VIP神经细胞。结果提示AVN的VIP能神经可能在房室传导等心功能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窦房结和房室结微血管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4例新鲜婴儿尸体,采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人窦房结、房室结微血管的立体构筑。结果表明,窦房结的血管床是由微血管网构筑成一椭圆形网状结构,中央动脉贯穿于结的长轴,由此动脉向周围发出分支,逐级分为许多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微动脉,最后在结的浅部分成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收集范围,则显示出按区收集的特点。而房室结微血管构型是一扁圆形的微血管网,结的浅部为一薄层比较细密的毛细血管网。透过网眼,可见有粗大的、彼此吻合的窦状静脉丛。房室结动脉由结一侧进入结内,向周围逐级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前微动脉,穿行于静脉丛之间,在结的浅部连于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始端有环形缩窄,为平滑肌压痕。  相似文献   

12.
李志义  应福其 《解剖学报》1994,25(2):116-118,T002
采用尸检取材(死后24h内)共17例,用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法,研究了不同年龄组拇长屈肌和拇长伸肌的肌纤维型构成。结果表明,各年龄组肌纤维型比例明显不同,Ⅰ型纤维比例在少儿组较高,中青年组较低,到老年组又见增高。方差分析表明,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拇长伸肌的Ⅰ型纤维比例显著高于拇长屈肌;而在少儿组,两肌之间无明显差异。本文讨论了肌纤维型构成与肌功能适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28例8028周人胚胎小肠APUD细胞,发现在胚发育第8周肠上皮的基底层即可见到APUD细胞,早于以往文献报道。根据细胞的形态答发泌颗粒的形状大小,在胚胎的不同时期观察到7种APUD细胞,即;EC细胞,D1细胞?D细胞,S细胞,I细胞,P,细胞和K细胞。  相似文献   

14.
人窦房结的内部构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艳景  谭允西 《解剖学报》1992,23(2):123-128
  相似文献   

15.
人胎腹膜孔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继承  俞寿民 《解剖学报》1990,21(4):359-361
  相似文献   

16.
17.
人窦房结的神经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14例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以及新生儿与成人各2例的窦房结,以Faworsky法银染,光镜观察。8周胚在腔房交界处的前内侧,出现局限性增厚,该区致密,细胞较小,尚未包绕窦房结动脉;至12周时,该区称为窦房结,已见少量纤细的神经纤维。16~22周胚胎的窦房结切面呈椭圆形,窦房结动脉位于中央,已能分出三个区。中央网状区内,神经节与神经纤维丰富,心外膜下神经节较少。神经细胞为多极神经元,胞体大小不一,核质比例为幼稚形细胞状态。24~32周的胚胎心外膜下神经节数量逐渐增多,可以分出深、浅两组;结内神经节则逐渐减少。此阶段结外节已多于结内节。38周胚胎与新生儿的窦房结神经配布,与24~32周胚胎阶段相似,只是更趋于成熟,接近成年人窦房结的神经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武丽  曹景泰 《解剖学报》1995,26(2):161-165
在光镜和电镜下,根据新生血管的发生位置将虹膜新生血管分为两类。1.新生血管出现于虹膜基质和前缘层中,称为虹膜内新生血管。2.新生血管位于虹膜前表面,称为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它又有两种表现形式:(1)纤维血管膜,由厚的胶原纤维和稀少的小血管组成。血管内皮细胞为有乳型,周细胞肿胀,基膜显著增厚。新生血管外无色素细胞。(2)血管膜,主要由血管和少量胶原纤维构成,是一高度血管化的薄膜。血管内皮细胞为无孔连续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用透射电镜观察16侧第4~9个月胎儿圆窗膜的超微结构。圆窗膜分3层:1.外上皮层面对鼓室,为鳞状上皮,4个月胎儿无上皮层;2.中层为结缔组织;3.内层面对鼓阶,由间皮细胞组成。随着胎龄增加,上皮层变薄;成纤维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明显增多。8个月胎儿圆窗膜基本上具有成人的形态结构,起屏障作用,阻止鼓室内物质任意经过圆窗膜;具有抗压力以及作为外淋巴缓冲结构等重要听觉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