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组系列相关单抗直接免疫荧光标记CD45设门的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11例ALL中B-ALL8例,T-ALL3例,其中出现髓系抗原表达4例,占36.4%,CD34表达10例,占90.1%;24例AML中伴淋系抗原表达7例,占29.17%,CD34表达16例,占70.8%,DR的表达与CD34一致,5例M3患者均无CD34和HLA DR表达。伴髓系统原表达的ALL CR率低于髓系抗原阴性表达者(1/3及5/6),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伴淋系抗原表达的AML患者CR率明显低于淋系抗原阴性表达者(0/5及10/10),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CD45设门的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是分析白血病免疫表型的最好方法,白血病抗原的错义表达是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和2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CR组白血病、淋巴瘤的CD+4/CD+8与NK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初诊组和化疗后未缓解组白血病、淋巴瘤(P<0.05);CR组ALL/NHL的CD+4/CD+8明显低于CR组AML(P<0.05)。结论 CD+4/CD+8与NK细胞比例可以作为判断恶性血液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与AML相比,ALL/NHL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脂联素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6例AML患者和1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脂联素水平。结果 AML患者血清脂联素的含量为(8.12±3.13)m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3.16±4.63)m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脂联素水平低的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和CR平均持续时间(45 %,17周)低于脂联素水平高的AML患者(75 %,3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脂联素与AML发病关系密切,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高低可预测AML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CD117是c-kit受体(c-kit receptor,c—kit R)膜外区分子表面抗原标志。研究表明,CD117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高表达,可作为髓系白血病膜抗原标志物,对诊断ANLL有临床参考价值。但是,CD117的表达与ANLL化疗疗效的关系如何及其表达是否可作为判断ANLL预后的指标等问题尚无明确结论。本文旨在研究成人ANLL中CD117的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探讨CD117的表达与ANLL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y,FCM)分别检测初诊的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8l例ANLL成人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CD117表达的阳性率和阳性水平。设立2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ANLL的M3亚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其他亚型均采用DA方案或/和HA方案治疗。分析ANLL各亚型CD117表达及其化疗的完全缓解率(CR)。根据CD117表达的阳性与否,将ANLL分为CD117阳性(+)组和CD117阴性(-)组,比较两组ANLL的CR。结果:对照组、ALL和ANLL CD11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3%(5/38)和70%(57/81),ANLL组CD117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LL组(P=0.000)。ANLL组CD117阳性细胞水平与对照组和ALL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0)。CD117阳性细胞水平高低依次为M3/M1、M2/M6/M4、M5;CR高低依次如下:M3:80%(8/10)、M1—M2:73.9%(31/42)、M4-M5:57.9%(11/19)。CD117(+)组和CD117(-)组CR率分别为51%(29/57)和67%(16/24)(P=0.192),两组CR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CD117可作为急性白血病髓系免疫学标记之一。ANLL患者CD117阳性与否及其阳性水平的高低与化疗CR率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CD117表达不是判断ANLL的疗效及其长期存活率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与正常人FMS样酷氨酸激酶3(FLT3)基因在骨髓中表达的差异以及FLT3基因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与AML的关系。方法 将AML初治患者和正常人的骨髓分别用CD135抗体标记后,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析;采用RT-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30例AML初治患者FLT3基因的TKD点突变。结果 AML患者骨髓中CD135阳性率均>20 %,而正常人<2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30例AML患者中3例存在FLT3-TKD点突变,阳性率为10 %,其中2例化疗后完全缓解(CR),缓解率66.7 %,其他27例非点突变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为84 %,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骨髓中FLT3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AML患者FLT3-TKD点突变的阳性率为10 %左右,FLT3-TKD点突变对患者化疗后CR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化疗联合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40例采用ATRA、As2O3、化疗三联疗法治疗的AP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总体CR率92.5 %(37/40),完全缓解所需中位时间27(22~61)d;白细胞≥10×109/L组CR率72.7 %(8/11),白细胞<10×109/L组CR率100 %(2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0,P=0.004);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仅1例发生维甲酸综合征。结论 ATRA、As2O3、化疗联合应用可作为APL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TET2基因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探讨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收集38例TET2基因突变阳性AM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其中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TET2基因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结果:38例患者中21例接受化疗,获得完全缓解(CR)12例(57.14%),未缓解(NR)5例(23.81%),疾病进展(PD)4例(19.05%)。应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后缓解率不同,应用去甲基化治疗的4例第一个疗程治疗后均达到完全缓解,未应用去甲基化治疗的17例中CR 8例(47.06%)、NR 5例(29.41%)、PD 4例(23.53%)。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CD34阴性、CD13阴性、CD33阳性者化疗后CR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2基因阳性AML患者的CR率与年龄、性别、发病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CD56、CD9、HLA-DR)、是否伴有其他预后基因及复杂染色体核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ET2基因阳性AML患者的CR率与化疗方案及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CD34、CD13及CD33相关。去甲基化治疗可提高TET2基因阳性AML患者的CR率。影响TET2基因阳性AML患者疗效及长期生存的因素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CD56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FAB分型中最有希望治愈的亚型,有其独特的生物学和临床特点。最近研究发现了一种CD56^+的免疫亚型,其表达与临床预后不良有关。本文综述了CD56^+的APL的特点及其与治疗相关的特点,以更好地进行APL分型,判断预后,提高CR率,降低复发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及小剂量DA方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ATRA联合As2O3及小剂量DA方案化疗对21例APL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初治APL 15例,经ATRA治疗未缓解2例,ATRA治疗完全缓解(CR)后复发4例,ATRA 25 mg·m-2·d-1,分2~3次口服;As2O3 0.1%注射液10 ml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 ml静脉滴注,持续4~5 h;治疗2周左右时加用DA方案化疗(D:柔红霉素30~40 mg·m-2·d-1×3 d,A:阿糖胞苷50~100 mg m-2·d-1×7 d),观察CR率、获得CR所需时间、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19例患者获得CR,CR率90.5 %,获得缓解的时间(28.4±3.6)d,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ATRA联合As2O3及小剂量化疗治疗APL患者疗效好,能缩短CR的时间,改善高白细胞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价值。方法:对146例AL患者(AL组)首次化疗前后进行血浆D-D、vWF、AT-Ⅲ、FIB检测,并对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上述检测。比较化疗前不同病理类型AL患者上述四项指标,并比较AL组(化疗前后)、对照组上述四项指标,分析AL患者D-D、vWF、AT-Ⅲ、FIB与瘤负荷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组D-D、vWF高于非APL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P<0.05),AT-Ⅲ、FIB低于非APL的AML组和ALL组(P<0.05);AL组D-D、vWF高于对照组(P<0.05),AT-Ⅲ、FIB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化疗后完全缓解(CR)患者D-D、vWF低于未缓解(NR)患者(P<0.05),AT-Ⅲ、FIB高于NR患者(P<0.05);且CR患者D-D、vWF、AT-Ⅲ、FIB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AL组患者D-D、vWF与瘤负荷呈正相关(r=0.412、0.533,P<0.05),AT-Ⅲ、FIB与瘤负荷呈负相关(r=-0.282、-0.311,P<0.05)。结论:血浆D-D、vWF、AT-Ⅲ、FIB水平可反应AL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作为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