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痴呆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相关性,探讨Hcy、hs-CRP和D-二聚体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血管性痴呆组,用散射比浊法检测每份样本中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含量,采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提示,HsCRP、Hcy与MMSE评分之间呈负相关性。D-二聚体水平与MMSE评分无相关性。结论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参与了VaD的发病机制。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与Hcy和Hs-CRP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抗凋亡因子(Livin)、干扰素-γ(IFN-γ)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以探讨Livin、IFN-γ、Hcy变化在VD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2例VD患者、88例单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3组受试者进行血清Livin、IFN-γ、Hcy检测。结果血管性痴呆组、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Livin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VD组患者的血清Livin水平又明显低于脑梗死组(P<0.01);VD组、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IFN-γ与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VD组患者的血清IFN-γ与Hcy水平又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1)。随着VD病情越来越严重,患者的血清Livin水平逐渐下降,血清IFN-γ与Hcy水平逐渐升高(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ivin与IFN-γ呈负相关(r=-0.673,P=0.000),与Hcy同样呈负相关(r=-0.772,P=0.000)。血清IFN-γ与Hcy则呈正相关(r=0.724,P=0.000)。结论细胞凋亡、炎症反应、高Hcy血症可能参与了VD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Livin、IFN-γ、Hcy可作为评估VD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9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VD的患者(VD组)、同期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但是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Hcy、血脂代谢指标、合并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01武汉市第一医院治疗的脑梗死后痴呆(VD组,40例)和非痴呆患者(非VD组,40例),采用智能状态筛查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对VD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对痴呆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比较2组血清Hcy和SOD水平,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2组Hcy与SO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MMSE评分逐渐降低,Hcy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MSE评分与Hcy水平呈负相关(P0.05),但SOD与痴呆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VD患者的认知功能呈负相关,VD患者SOD水平较非VD患者明显降低,临床对两项指标的检测可有助于VD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组(VD组)、2组(非痴呆脑血管病组)及3组(正常体检组),每组各80例,分别检测各组的Hcy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应用MMSE(简易精神状态速检表)对1组患者进行痴呆程度分类并分析其与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组、2组较3组的Hcy水平均高(P均<0.05),且1组、3组组间差异为最大;1组随着患者痴呆程度的逐渐加重,Hcy水平随之增高,二者呈正相关,随着MMSE评分的下降,Hcy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Hcy同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及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检测Hcy水平有助于VD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6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性痴呆组)和1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同时对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进行检测,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对血脂代谢的影响。结果血管性痴呆组与对照组均以ε3/3基因型出现频率最高,但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ε4基因出现频率(14.6%)显著高于对照组(4.6%,P<0.01)。血管性痴呆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管性痴呆组,ε4基因具有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作用;而在正常对照组,ε2基因具有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作用,说明ε4基因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具有相关性。结论ApoEε4是血管性痴呆发病的的遗传易感因子;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且受ApoE基因的调控,ApoE基因可能通过引起血脂代谢紊乱而增加血管性痴呆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测定3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的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临床痴呆量表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3.76±0.73)g/L,D二聚体水平(1.06±0.28)mg/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13.25±3.11)mg/L。正常对照组血纤维蛋白原水平(2.32±0.38)g/L,D-二聚体水平(0.28±0.11)mg/L,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3.92±0.81)mg/L。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痴呆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Hcy和胱抑素C检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尤其复发组患者血清Hcy与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Hcy水平与胱抑素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94,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与胱抑素C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的生化检测新方法,观察AD与血管性痴呆(VaD)的区别以及AD治疗效果。方法选取AD患者(AD组)50例、VaD患者(VaD组)56例和健康老年人(对照组)30名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血清中磷酸化tau蛋白、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和胆碱酯酶(ChE)水平的差异,应用胆碱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3组被检者的血清磷酸化tau蛋白、Hcy、维生素B12和ChE水平,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治疗后,磷酸化tau蛋白、Hcy、维生素B12和Ch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清生化检测磷酸化tau蛋白、Hcy、维生素B12和ChE水平可以初步鉴别AD和VaD,根据不同发病机制给予治疗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两种老年期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D患者55例(AD组)、VD患者58例(VD组)和正常体检者30名(正常对照组)。VD组和AD组均按病情严重程度再分组:按痴呆严重程度根据总体衰退量表评分,得分3、4分者为轻度组,5分为中度组,6、7分为重度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受试对象血浆Hcy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和VD组患者血浆Hcy明显升高(P〈0.05),AD组与VD组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0 9);AD重度组与AD轻度组比较(P〈0.05),VD重度组与VD轻度组比较(P〈0.05)。结论:测定血浆Hcy水平对诊断AD和VD有帮助;AD和VD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Hcy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VitB12、叶酸(folic acid,FA)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0例,根据MoCA量表评分划分为3组,具体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3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组 39例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组31例; 所有患者均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CRP、血Hcy、VitB12、FA水平。结果(1)VCIND组患者 CRP和Hcy水平较NC组高,VtimaniB12和血清FA水平较NC组低(P<0.05);(2)VD组患者与VCIND组患者比较血CRP和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VitB12和血FA水平明显下降(P<0.05);(3)VD组患者CRP和Hcy水平较NC组高,VtimaniB12和血清FA水平较 NC组低(P<0.01);(4)VCI(VD组+VCIND组)患者血CRP、Hcy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6,P<0.05),血VitB12和FA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P>0.05)。结论 VCI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血浆Hcy水平升高与VCI具有相关性,血CRP水平升高及高Hcy可能是VCI发病及认知损害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测定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及50例正常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根据颈动脉硬化程度将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分组,采用临床痴呆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评分。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尿酸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且血尿酸水平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而递增(P0.05)。血管性痴呆的严重程度与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4例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及30例卒中后非痴呆患者血清中维生素B12的水平,以探讨维生素B12与V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48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取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学检测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水平,体外增殖抑制试验检测Treg的抑制功能,ELISA检测Treg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患者CD4+CD25+Foxp3+Treg比例下降,Foxp3表达降低,并且Treg的抑制功能减低。结论 Treg在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表达降低,且功能减弱,提示Treg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VaD)的关系。方法选取83例VaD患者作为观察组和81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MTHFR基因多态性、Hcy浓度、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VaD患者痴呆程度,对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MTHFR基因TT纯合子在观察组VaD患者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THFR基因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D患者的血浆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血清叶酸与维生素B1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VaD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随着痴呆程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患者血浆Hcy水平与自身痴呆程度呈正相关(r=0.452,P0.05),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246,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突变及高水平Hcy与VaD的发生、发展相关,高Hcy血症是VaD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同型半胱氨酸与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叶酸、维生素B_(12)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 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关系,并通过Hcy揭示AD发病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用美国国立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标准的可能标准严格筛选AD患者35例,用ADDTC诊断标准筛选VaD患者30例,并同期选择31例无临床脑血管病史、无认知功能障碍的健康查体中心志愿者为对照组。取肝素抗凝的血浆用循环酶法进行Hcy的测定。取血清由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进行叶酸和维生素B_(12)的测定。结果AD组和VaD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叶酸和VitB_(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aD组存在痴呆程度越高血浆Hcy水平越高这一显著正相关关系,而AD组这一正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且发现VaD组患者MMSE评分越低其血浆Hcy水平越高这一显著负相关关系,而AD组这一关系仍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存在血浆Hcy水平与血清叶酸及VitB_(12)水平的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提示高Hcy血症可能是引起AD和Va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Hcy作为一个新的血管因素加强了AD与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联系,并且提示积极治疗高Hcy血症在预防AD和VaD方面可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痴呆患者心理和行为症状特征以及利培酮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痴呆各亚型心理和行为症状 (BPSD)的特征 ,评价利培酮治疗BPSD疗效与安全性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BPSD的关系。方法 采用Alzheimer病行为症状评定量表 (BEHAVE AD)、Cohen Masfield激惹性问卷 (CMAI)评定阿尔茨海默病 (AD)、阿尔茨海默病混合型 (MD)、血管性痴呆 (VD)各 3 0例和正常对照组 3 0名的BPSD。 66例痴呆患者应用利培酮 (1 5mg/d)治疗 6周。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价副反应。采用高压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测定经 2 ,4一二硝基氟苯 (DNFB)衍生后的血浆Hcy水平。结果 AD患者激惹、焦虑与恐惧发生率较高 ,VD患者无目的游荡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低 ,MD患者BPSD症状无特异性。利培酮能明显改善痴呆患者BPSD ,且不损害认知功能 ,副反应主要为轻度嗜睡 ,肌强直 ,震颤。AD、MD和VD患者血浆Hcy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血浆高Hcy水平的痴呆患者BEHAVE AD总分较高。结论 AD、VD患者BPSD症状有特异性 ,MD患者BPSD表现无特异性。利培酮能有效改善痴呆患者BPSD且安全。血浆高Hcy水平在痴患者BPS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本研究检测重度痴呆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OL)及维生素B12(Vit B12)水平,分析重度痴呆与血清Hcy与B族维生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1对象和方法为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入组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重度痴呆诊断标准[1],且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5分。AD组:111例,男52例,女59例;平均年龄(78.5±7.4)岁。VaD组:131例,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循环酶法检测37例VD患者的血浆Hcy浓度,并与39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作为同龄对照组血浆Hcy浓度进行比较,同时测定血浆叶酸及VitB12浓度,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划分VD患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20~24分),中度(10~19分),重度(10分以下)。结果:VD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VD组血浆叶酸水平显著低于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两组间VitB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程度VD患者血浆Hcy、叶酸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VitB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VD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痴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0例脑出血患者,出院后6个月根据认知功能评分分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60例,其中血管性痴呆组(VD)22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ND)38例;对照组为无认知障碍者120例。入院后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BDNF水平,分析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BDNF对VC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VCI组年龄、NIHS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Hcy水平及BDN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高龄、NIHSS评分高、大量出血、脑叶出血、Hcy水平升高及BDNF水平降低是脑出血患者发生VCI的危险因素(P<0.05)。出院时6个月VCIND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BDNF水平均高于入院时(P<0.05)。出院后6个月VD组BDNF水平高于入院时(P<0.05)。出院后6个月3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VD组与VCIND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D组MMSE评分低于VCIND组(P<0.05)。入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3组BDN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入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VD组与VCIND组BDN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VD组BDNF水平低于VCIND组(P<0.05)。出院后6个月BDNF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5)。BDNF预测VD及预测VCIND的AUC面积分别为0.749、0.704,均>0.7,灵敏度分别为84.2%、85.9%,特异度分别为80.9%、80.6%。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出血后VCI的发生相关,随着BDNF水平的降低,VCI严重程度随之增加,且入院后血清BDNF水平可以预测VCI的发生,特别是VD发生的标记物之一,临床上血清BDNF水平低的患者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