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雪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113-114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长时间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128例在我院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比较2组麻醉效果.结果 静吸复合麻醉组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唤醒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全凭静脉麻醉组(P<0.001).全凭静脉组疼痛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5.2% vs18.6%/,x2=5.206,P=0.023).静吸复合麻醉组的意识状态显著优于全凭静脉麻醉组(4.9±0.7 vs3.5±0.6,P<0.05).静吸复合麻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显著低于全凭静脉麻醉组(1 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1,P=0.018).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法具有恢复麻醉苏醒时间短的优点,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长时间神经外科手术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观察异丙酚在神经外科手术应用时诱导期和恢复期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恢复期特点。选择ASAI级的大脑半球占位,择期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诱导组和硫喷妥钠诱导组,记录插管前后及拔管前后的SBP,DBP,HR。两组诱导期SBP,DBP均明显下降,P组HR下降,T组HR升高。插管后P组SBP,DBP,HR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T组SBP,DBP,HR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3.
罗库溴铵作为一种起效快、不良反应小、作用时效中等的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肌松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七氟烷因其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而平稳,对呼吸道刺激小而成为临床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吸入性麻醉药可延长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时间,并相应延长其恢复时间,这一作用与其血浆靶浓度和代谢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4.
5.
旨在观察异丙酚在神经外科手术应用时诱导期和恢复期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恢复期特点。选择ASAI级的大脑半球占位、择期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诱导组(P组)和硫喷妥钠诱导组(T组),记录插管前后及拔管前后的SBP、DBP、HR。两组诱导期SBP、DBP均明显下降(P<0.01),P组HR下降,T组HR升高(P<0.01)。插管后P组SBP、DBP、HR与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组SBP、DBP、HR显著升高(P<0.01)。拔管前后两组SBP、DBP无显著变化(P>0.05),P组HR稳定,T组则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和吞咽、呛咳反应恢复时间无差异,对简单指令有反应和能正确回答问题时间P组明显短于T组(P<0.01)。异丙酚能显著降低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拔管前后心血管系统更趋平稳,苏醒快且完全,更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行全凭静脉麻醉术的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2组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恢复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切皮时、手术结束后与麻醉诱导前SBP、D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诱导后SBP、DBP较麻醉诱导前差异显著,手术切皮时HR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P<0.05);治疗组患儿术后自主恢复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76%,对照组为23.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小儿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波动,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陈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8):82-83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复方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2组患者均采用经口明视气管插管.L组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1/3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气管导管表面不涂任何药物.比... 相似文献
8.
躁动和呛咳可诱发颅内灌注压及颅内压的急剧波动,是围手术期脑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如何减少围手术期躁动和呛咳成为神经外科麻醉处理的关键之一。瑞芬太尼是新合成的阿片扯受体激动剂,广泛应用于中小手术麻醉中。本研究拟在探讨瑞芬太尼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对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躁动和呛咳及清醒质量的影响,为临床神经外科麻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芬太尼)、B组(瑞芬太尼)各20例。A组以丙泊酚2 mg/kg,芬太尼3μg/kg,阿曲库铵0.5mg/kg诱导,术中间断给芬太尼0.1mg;B组以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3μg/kg,阿曲库铵0.5mg/kg诱导,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3~5μg/(kg.h);2组均持续泵注丙泊酚3~4mg/(kg.h),按需给阿曲库铵0.2~0.3mg/kg。结果A组插管及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应用瑞芬太尼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0.
范红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20):13-15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4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均给予咪唑安定+舒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舒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以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比手术进程相关指标、围术期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在停止输注后至拔管前AAI、OAA/S水平。结果 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维持时平均动脉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HRV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麻醉相关不良事件例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2组AAI、OAA/S水平高于停止输注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IVA中应用舒芬太尼诱导联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相对于舒芬太尼诱导联合丙泊酚维持麻醉,虽对手术进程影响不明显,但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苏醒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适用于风险相对较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影响,为脑干肿瘤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麻醉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择期行脑干肿瘤手术62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31例。P组麻醉维持时泵注丙泊酚4~12mg/(kg·h),右美托咪定0.5μg/(kg·h)。I组吸入1.5%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右美托咪定泵注,2组BIS均维持在40~50。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15min(T1)、手术开始时(T2)、切开脑干(T3)、切除肿瘤(T4)和术毕(T5)6个时间点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波形变化参数,并记录运动诱发电位未引出情况。结果麻醉后2组患者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N2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Ⅴ波波幅降低,潜伏期以及波间潜伏期延长;但上述指标均未达到异常标准,也未出现波形消失的情况;肌电图监测均可获得良好的肌电传导。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比较,复合1.5%七氟醚麻醉可用于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脑干肿瘤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次性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风险与效益。方法将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配到喉罩组(LMA)和气管插管组(TT),每组各20例。全麻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15mg/kg,阿曲库铵0.8mg/kg后行LMA或TT置入。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LMA(TT)置入前(T1)、置入后(T2)及拔除LMA(TT)后(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数值,并对置入LMA和TT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及LMA(TT)置入前的MAP、HR、SpO2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置入后及拔除LMA(TT)时LMA组的MAP、HR显著低于TT组(P〈0.05)。结论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中一次性喉罩的安全性优于气管内插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天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0,10(4)
自1846年Holmes首先描述麻醉后,即伴随产生了麻醉深度的概念.然而,直到1937年方形成由Guedel提出的经典乙醚麻醉分期.此后半个多世纪,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麻醉的内涵不断更新,与之相对应的麻醉深度的概念亦处于探索和讨论之中.目前,更倾向于将麻醉视为一种状态,包括意识消失、感觉和运动阻滞及降低应激反应.不同麻醉药物旨在达到不同组分的要求,因此,全身麻醉经常辅用肌肉松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性镇痛药,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等. 相似文献
14.
赵世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100-101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手术麻醉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6例经神经手术治疗的病例,根据麻醉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各33例。2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分别测量记录各项麻醉评估指标,分析两种药物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在麻醉诱导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2组在麻醉诱导时最低值、拔管时最高值、人工气腹后最高值HR、SBP、DBP均比麻醉后低;而观察组术后就清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结论舒芬太尼在神经手术的麻醉中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诱发电位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诱发电位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赵学仁,王忠诚,谭郁玲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s,EP)是神经系统对待异的外界刺激的反应[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有:体感诱发电位(SEP)、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 相似文献
16.
艾永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9):60-6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4-02于我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50例,按入院顺序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在手术结束前30min,观察组微量泵注入右美托咪定0.4μg/kg。对照组注入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比较2组静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10min后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苏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0min后的Ramsay镇静评分为(2.7±0.6)分,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25.5±12.4)min、(30.4±5.6)min,显著好于对照组(t=5.269、4.735、4.381,P0.05)。观察组切口缝合时、术后1h、术后2h的脑氧摄取率及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样差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05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是功能外科手术麻醉的较佳选择,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美好的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激光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伯卿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9,(2):79-82
本文阐述了激光对颅脑组织的作用,描写了激光显微手术装置及其临床应用,可用于脑、脊髓肿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的切除、脑血管吻合以及疼痛治疗等;提出了激光显微手术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EC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1978年自行研制成功生物胶以来,在医学临床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我们从1989年6月至1995年8月将EC胶应用于神经外科,对游离骨瓣(片)的粘合,静脉窦破裂修补,颅骨粉碎性骨折成形等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颅骨游离骨瓣(片)粘合1.1.1 一般资料:310例(男181例,女129例)年龄2~77岁,幕上开颅手术160例(肿瘤110例,囊肿25例,血肿25例)。经蝶手术150例(垂体瘤137例,颅咽管瘤13例)。 相似文献
19.
内窥镜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神经内窥镜进行内镜下和内镜控制下以及内镜辅助下的各种神经外科手术122例,包括各种颅内肿瘤切除68例,颅内血肿清除51例,颅内囊肿切除2例,脑积水造瘘1例。结果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满意,2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无复发;48例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1例囊肿全切除,另1例囊肿缩小;1例脑积水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脑室明显缩小。结论内窥镜技术在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国产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导航系统是颅脑手术计算机辅助立体定位系统 ,近年来已广泛应用。我科自 2 0 0 1年 3月起将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安科ASA 6 10V导航系统用于多种颅内病变手术 ,达到定位准确 ,切除病灶 ,减轻创伤 ,保护神经功能的目的。一、对象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1年 12月神经导航辅助的颅脑手术 6 0例 ,其中男性 2 8例 ,女性 32例 ,年龄 14~ 6 0岁 ,平均年龄 38.2岁。 6 0例中 ,脑膜瘤 5例、胶质瘤 4 2例、转移瘤 4例、淋巴瘤 1例、海绵状血管瘤 6例、寄生虫病及肉芽肿各 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或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