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治国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9):78-79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09-07-2011-07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35例,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脊髓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5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Frankel分级均提高1~2个级别,治疗后35例患者中D-E级患22例(62.86%),治疗前D-E级患者12例(34.29%).治疗后D-E级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SIA评分提高到(81.46±19.43) 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4.62±21.78)分(P<0.05).结论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脊髓功能,虽然手术对患者身体情况较高,但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前后路单一手术及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所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围术期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11-10—2015-02我院就诊的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所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行联合入路手术,24例行前路手术,21例行后路手术。观察3组术后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前后路及联合入路改善率分别为(38.76±12.24)%、(38.67±11.05)%及(37.84±1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后路组和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术方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所致骨髓损伤各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准确掌握其适应证,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3.
李成祥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4):59-60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诊治的颈椎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的30例患者,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并对其进行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现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结果 30例颈椎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经过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拍片复查结果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脊柱畸形,脊髓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于颈椎骨折脱位伴有脊髓损伤患者,前后路联合手术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而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颈椎骨折脱位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骨折及脱位导致脊柱序列异常及颈椎失稳,常合并脊髓损伤,治疗复杂,而且疗效较差。2002-2006年我科对收治的32例此类患者进行前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人路手术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马继征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6):84-84
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是骨折患者当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常规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往往并不十分理想,且在治疗过程中,牵引等方法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我院2009-01—2010-10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并发脊髓损伤患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脊髓性颈椎病(CSM)应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01—2019-0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CSM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3组,各32例。前路组给予前路手术治疗,后路组给予后路手术治疗,联合组给予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比较3组手术一般情况、优良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曲指数(CCI)、颈椎活动度(ROM),及入组患者手术切除的椎间盘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IL-1β、TNF-α与疗效相关性。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前路组、后路组高(P0.05);联合组优良率、术后1个月JOA评分高于前路组、后路组,NDI指数低于前路组、后路组(P0.05);联合组、后路组术后1个月CCI、ROM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后1个月CCI、ROM较术前低(P0.05);椎间盘组织中IL-1β、TNF-α与疗效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CSM,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颈椎功能与稳定性,疗效显著,且检测椎间盘髓核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可预测手术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保权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95-96
目的 分析中青年颈椎无骨折脱位的急性颈脊髓中央型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60例中青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分别在入院时、2周及l a后跟踪随访,并进行ASIA分级、ASIA运动评分和感觉评分.结果 观察组ASIA最终分级中D~E级所占比例、ASIA运动评分及感觉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青年颈椎脊髓中央性损伤患者,若脊髓明显受压或经MR1检查脊髓异常信号高于1个椎体高度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可缓解受损脊髓的压力,改善微循环,使脊髓功能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无骨折脱位犁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根据损伤情况及影像学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ASIA分级.结果 本组患者单节段腹侧受压18例,采取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自锁定钢板固定术;多节段损伤(>2节段)39例,采取颈椎后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ASIA分级情况:B级3例,C级4例,D级19例,E级31例.感觉和运动功能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颈椎管存在原发性狭窄是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轻微外力所致的过伸性损伤是其主要的受伤原因,甲泼尼松冲击治疗及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马春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0):91-92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2001—2007年收治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36例,依据受伤机制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手术方式,前路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8例(Ⅰ组),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2例(Ⅱ组),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6例(Ⅲ组),观察各组手术治疗前后及随访时joa评分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joa评分平均增加4.6分(Ⅰ组4.8分,Ⅱ组4.3分,Ⅲ组4.8分)。随访4、12、24周,joa评分分别平均增加6.8分(Ⅰ组6.7,Ⅱ组6.3分,Ⅲ组6.9分)、7.6分(Ⅰ组7.6分,Ⅱ组7.4分,Ⅲ组7.7分)、8.2分(Ⅰ组8.2分,Ⅱ组8.0分,Ⅲ组8.3分)。2例术后1年仍有神经功能的改善。结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依据受伤机制和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Ⅰ期手术与分期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26例,其中16例采用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10例采用分期手术(Ⅰ期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Ⅱ期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固定术),以Frankel分级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脊髓功能,并计算改善率=(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7-术前JOA评分)×100%。结果 两组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2 d、3个月、6个月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5),ⅰ期手术组增高更明显(>P<0.05);术后3、6个月,ⅰ期手术组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分期手术组(>P<0.05)。>结论 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能及时、彻底地解除对脊髓压迫,恢复颈椎稳定性,缩短疗程,近期、远期疗效明显,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0.05)。>0.05);术后3、6个月,ⅰ期手术组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分期手术组(>0.05),ⅰ期手术组增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结合前路或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急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46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定期摄片观察植骨融合和颈椎稳定性。以Frankel分级作为脊髓恢复情况的判断标准。结果 术后检查证实植骨均在4-6个月内融合,颈椎稳定性好,无内固定松动、脱出,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术前牵引复位,可以使大部分骨折脱位复位.安全有效。有选择地采用一期前后路或单纯前路内固定手术可使受伤节段达到术后即刻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髓内减压及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颈椎后路髓内减压及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的4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级评估脊髓功能。结果 术后3、14 d,41例ASIA评级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41例ASAS评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ASIA评级E、D级比例达53.7%,明显高于术前(31.7%;P<0.05)。术后发生感染3例(再次手术清创1例)、泌尿系感染9例、肺炎19例、压疮1例。无内固定螺钉、钢板移位。结论 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颈髓损伤,采用颈椎后路髓内减压及侧块螺钉固定术,可以提高脊髓神经功能,对病人远期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近年来,随着解剖学、影像学、外科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深入,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相关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的:观察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侧块固定、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10/2005-12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27例,男22例,女5例,均伤后7 d内入院,并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损伤情况采用3种方式,前路减压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单开门+侧块固定,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疗效评价标准采用Frankel分级及JOA评分计算改善率。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8个月。影像学复查提示减压充分,内固定固定良好,未见松动滑脱、断裂等现象,融合节段1年后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27例患者出院时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除1例Frankel A级患者无明显恢复外,其余均恢复1~4级。置入后JOA评分较置入前有明显改善,其中前路减压重建脊柱稳定组改善率为50%,后路单开门+侧块固定组改善率为53%,前路重建脊柱稳定+后路减压组改善率为51%。所有病例置入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中亦无并发症发生。提示根据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不同特点,采取合理方式,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发生情况、发生机制与临床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5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发生电解质紊乱的临床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低钠、低氯及低钙低钾血症.结论 电解质紊乱是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体内抗利尿激素不适当的分泌,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脑盐耗综合征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低钠血症,临床治疗中医源性因素及饮食不当等共同所致. 相似文献
15.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病人虽然具有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但X线、CT检查却没有骨折脱位等影像学表现,很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从而影响后续诊疗。本文就CSCIWFD的损伤机制、临床表现、病理生理特点、分型及目前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以使CSCIWFD病人可以得到早期准确的诊断,降低漏诊率,早期得到有效的治疗,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23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保守治疗脊髓功能恢复程度低,而手术治疗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程度较高。结论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如合并一定的病理基础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术和神经生长因子应用在治疗成人多节段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自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8例成人多节段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将68例患者分为A、B、C3组,A组18例,采取保守治疗,行颈椎牵引的基础上加用激素、弥可保等药物治疗;B组25例,采用颈3~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术后应用弥可保;C组25例,在B组基础上加用神经生长因子,1次/d,每次1支(18 μg/支),用2mL注射用水溶解后肌肉注射,4周为一疗程.治疗后3月、6月、12月进行随访,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颈脊髓功能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3、6、12个月3组患者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A组,C组评分治疗后6、12个月时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效果更好,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提高对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13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例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受伤原因、出现症状时间,并在入院后24 h内行脊髓MRI检查。脊髓损伤程度根据美国ASIA分级评定。结果本组患儿中,男2例,女10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岁;致病原因包括颈部扭伤2例、臀部着地4例、腰部轻微外伤2例、舞蹈后下腰动作不当4例。受伤到出现症状时间在30 min~48 h,受伤后到入院时间在3 h~5 d。2例颈部扭伤患儿中,1例患儿颈髓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例患儿颈胸髓MRI可见C_1-T_(12)内长T_1长T_2异常信号影。另外10例患儿中,5例患儿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5例患儿T_4-L_5之间可见不同程度的长T_1长T_2异常信号影。根据ASIA损害程度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6例,D级2例。患儿出院后随访6个月~5年,其中A级1例、D级6例、E级4例,拒绝随访者1例。结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好发于8岁以下儿童,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MRI检查可以提高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诊断,但常规MRI检查有一定的阴性率。与常规MRI相比,M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损伤的诊断更为敏感,为研究评判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及后期运动功能恢复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患者男,26岁,身高185 cm,体格健壮。因"孤僻离群、自笑自语、生活懒散3年"于2013年2月17日入院;既往体健。入院体格检查、常规生化、胸部X线片和头颅CT均无异常,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院第5天行电休克治疗(ECT),第1~2次治疗后无主诉不适,第3次治疗时,患者双足紧贴治疗床尾墙壁,强直痉挛发作时,躯干、颈部明显弯向左侧;意识恢复后,诉左手无力、麻木、酸胀,步态不稳。查 相似文献
20.
李成祥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8):71-72
目的探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10—2011-10我院诊治20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对其实施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并辅以中药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血管损伤和神经系统的再次损伤;术后也未出现长期卧床引发的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均治愈出院。术后半年,复查正位、侧位和过屈、过伸侧位等颈椎X线,所有患者骨性融合良好。结论 采用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操作简便,力学强度相对较好,适应证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