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性质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查按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颈动脉斑块形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所有研究者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1)颈动脉斑块组和颈动脉无斑块组同型半胱氨酸[(16.56±7.5)vs(11.25±6.3)]、高密度脂蛋白(HDL-C)[(1.01±0.23)vs(1.25±0.43)]、低密度脂蛋白(LDL-c)[(2.87±0.75)vs(2.5±0.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斑块组中按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两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3.86±4.24)vs(15.78±6.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亦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亦是不稳定性斑块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血液标志物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探寻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01—06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96例非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采用多普勒彩超检查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比有颈动脉斑块者和无颈动脉斑块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血液标志物水平与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尿酸、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颈动脉斑块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大于无斑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促甲状腺激素、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及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尿酸水平及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正相关,且与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血液标志物水平与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偏高,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偏大,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呈明显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及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谭莹  何国厚  王磊  曾静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2):99-100,103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的关系,并探讨不同斑块性质与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出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卒中患者162例,根据斑块分型,易损斑块73例,稳定斑块89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检测其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脑卒中患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_C)及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血浆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升高(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脂水平异常密切相关,而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可影响血脂代谢并且是脑卒中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个体优化调脂及逆转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治疗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1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根据斑块情况,分为无斑块组32例,稳定斑块组41例,不稳定斑块组54例。95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根据斑块严重程度,分为Ⅰ级21例,Ⅱ级35例,Ⅲ级39例。抽取各组患者肘静脉血3mL,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结果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3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斑块组同型半胱氨酸在3组中最低(P0.05),不稳定组同型半胱氨酸最高(P0.05)。Ⅰ级、Ⅱ级、Ⅲ级斑块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级斑块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最低(P0.05),Ⅲ级斑块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最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随机选取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高血压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86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者空腹时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值蛋白等指标。观察2组患者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体重指数、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叶酸、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等指标相比基本相同( P>0.05)。对照组患者超声检查发现斑块19个,占47.5%;观察组患者超声检查发现斑块54个,占62.8%,2组斑块数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超声检查发现,2组患者的软斑、硬斑、混合斑、规则斑、不规则斑、IM T、最大斑块厚度、最大斑块长度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斑块增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临床治疗除抗脑卒中外,还要重视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01—2014-08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实验组),均施行过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另选取8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内膜增厚、斑块出现情况,2组患者经超声检测所得的IMT值及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内膜增厚及斑块出现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MT值明显较对照组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颈动脉狭窄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检查诊断的重要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11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1例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分为脑梗死有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将对照组分为对照有斑块组和对照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和对照有斑块组合称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和对照无斑块组合称无斑块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medial wall thickness,IMT)。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血浆Hcy、IMT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有斑块组血浆Hcy、IMT水平高于对照有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血浆Hcy、IMT水平高于对照组有斑块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70,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与脑梗死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11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1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ornocysteine,HCY)水平,应用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及超声特点,同时通过测定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常规法测定血脂指标。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及2级以上斑块发生的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及血浆HCY水平增高对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变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42例,其中262例CAS患者根据CAS程度分为内膜轻度增厚组118例(A组)和中重度增厚组(B组)144例,同时将CAS斑块患者分为低回声块组(C组)、混合及高回声斑块组(D组),同期住院无CAS患者为对照组80例,分析CAS血管内膜增厚程度、斑块类型与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年龄、性别、抽烟、饮酒、血脂、尿酸、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等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A组的糖尿病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B组的年龄、糖尿病比率与对照组、A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D组的年龄较C组、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组与B组的男性、高血压、抽烟、饮酒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B组的男性、高血压、抽烟、饮酒比率较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A组、B组三组比较冠心病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A组、B组三组比较血脂、尿酸、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组、D组三组比较血脂、尿酸、Hcy、Fi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抽烟、饮酒是CAS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加给予合理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会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508例分为脑梗死组368例和对照组140例,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高血压、年龄、性别、血脂等各指标间的关系;同时做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硬化组与颈动脉正常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分别为309例和23例,各占84.2%和16.4%,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25.33±5.66)umol/L和(12.52±3.16)umol/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梗死组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者(P<0.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09-09~2010-05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07例,依据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不稳定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特征。结果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89.8%)远高于非进展组(58.7%),进展组以不稳定斑块为主(85.8%),发生率也远高于非进展组(25.9%);在进展组中,同侧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中多发病灶发生率为80.7%(DWI成像);进展组、非进展组与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为(19.4±5.1)μmol/L、(13.7±4.1)μmol/L、(8.3±1.7)μmol/L,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能预测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观察组),与同期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对照组)进行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其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等,胆固醇氧化酶法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免疫比浊法测纤维蛋白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 结果 观察组C反应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检出率(54.5%)明显高于对照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筛查的95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患者,63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正常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饮酒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高Hcy组与对照组血浆Hcy分别为(26.52±5.42)μmol/L和(11.65±3.57)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P<0.001)。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高Hcy组(78.9%)明显高于对照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Hcy组6例患者Hcy值>50μmol/L,且均有吸烟、饮酒史,颈动脉粥样硬化均为双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MGB1)、核因子-κB(NF-κB)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关系。方法收集54例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作为颈动脉斑块组,其依据术前螺旋CTA检查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软斑组(A1组,n=21)、混合斑组(A2组,n=15)、硬斑组(A3组,n=18)。收集25例人肠系膜动脉标本及其血清作为对照组(B组,n=25)。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MG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颈动脉斑块组和对照组血清中NF-κB含量。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软斑组HMG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硬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斑组与软斑组和硬斑组分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中NF-κ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软斑组患者血清中NF-κB含量明显高于混合斑及硬斑组(P<0.05);混合斑组与软斑组和硬斑组分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斑块组中NF-κB含量与HMGB1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表达(r=0.721,P<0.05)。结论 HMGB1和NF-κB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其可能成为预测人颈动脉斑块病变情况及稳定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为控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方法比较缺血性脑卒中组(78例)与对照组(60例)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Hcy)水平,并分析Hcy水平与糖尿病、高血压、年龄、性别、血脂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组糖尿病、高血压、年龄、性别、血脂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330例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庭史、肥胖、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脂水平、血糖、吸烟史、饮酒史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检测;对患者血浆Hcy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患者的HHcy发生率显著低于IMT增厚(χ2=15.293,P0.05)或斑块形成患者(χ2=33.434,P0.05),而IMT增厚患者与斑块形成患者的HHcy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8,P0.05);斑块形成患者血浆Hcy水平的中位数高于IMT增厚或IMT正常患者,其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64、3.827,P0.05),IMT增厚患者血浆Hcy水平的中位数高于IMT正常患者,其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55,P0.05);易损性斑块患者的HHcy发生率显著高于具有非易损性斑块患者(χ2=8.280,P0.05),易损性斑块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的中位数高于具有非易损性斑块患者(u=3.605,P0.05);血浆Hcy水平(OR=1.392)与血脂异常(OR=15.356)、糖尿病(OR=3.185)、吸烟史(OR=2.241)、高血压(OR=2.469)、年龄(OR=1.102)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的升高可反映颈动脉病变程度的加剧和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增加,其对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可独立于其他传统因素,临床医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28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血Hcy,并常规抽血化验Tc、TG、HDL、LDL;并进一步行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及斑块.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Hcy(27.32±12.12) 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1±9.90) μmol/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其Hcy水平越高.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与进展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实验组,同时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同时测定血清Hcy水平。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颈动脉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颈部血管斑块检出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实验组颈部血管狭窄发生率及重度狭窄率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参照TOAST分型标准将2011-08—2013-12我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LAA)、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SAO)、心源性脑卒中(CE)、其他少见病因型脑卒中(SOE)、不明原因型脑卒中(SUE)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及异常例数。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2)LAA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异常例数高于其余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O组、CE组、SOE组、SUE组之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异常例数无显著差异。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升高,且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患者的升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nexinA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Bax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稳定性的关系. 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70%)患者45例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根据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再分为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每组15例;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期外科手术切除的正常肠系膜动脉标本20例作为标本对照组;选取社区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Lp-PLA2的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标本对照组中AnnexinA1、Bax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患者血清中Lp-PLA2含量均增高,而且软斑组Lp-PLA2的含量高于硬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标本对照组相比,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Annexin A1、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而且软斑组Annexin 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硬斑组,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硬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nnexin A1、Lp-PLA2和Bax参与了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