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行改良的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4周。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无腓总神经损伤。1例后外侧粉碎骨折脱位者,行走后疼痛和活动受限,其余均达解剖复位。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价:优10例,良5例,可1例。结论改良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13例单纯的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男8例,女5例;年龄28~59岁,平均49.2岁。随访时检查膝关节功能,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末次随诊结果采用Rasmussen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17周,平均15.1周。随访期间未见复位丢失,1例出现足背麻木,足背伸力及伸趾力减弱;1例出现切口红肿,少量淡黄色渗液,经扩大创口,引流换药后治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3~18分,平均(16.50±0.67)分;Rasmussen功能评分13~30分,平均(25.20±2.21)分;膝关节活动度0°~135°,平均运动范围(125.3±9.3)°。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及固定满意,不会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膝关节后外侧手术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中的应用. 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28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0例,女8例;年龄28 ~62岁,平均34.5岁.骨折按AO分型:41 B3型12例,41C1型9例,41C3型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对骨折进行支撑钢板内固定.术后3、6、1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并对术后即刻、6个月及12个月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18个月(平均15.7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所有患者术后3、6、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6个月及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无感染、内固定失效及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改良的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能够充分显露手术区域,同时保护局部软组织和韧带组织,并保留骨折块周围附着的软组织从而保护骨折端血供,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较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12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56例)和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5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下地活动时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和本体感觉恢复。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5. 38±4. 37)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负重下地活动时间观察组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 0. 01),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 0. 01)。术后6个月,HSS评分及膝关节30°、45°、60°时主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较术后6个月明显升高(P 0. 01),膝关节30°、45°、60°时主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较术后6个月明显降低(P 0. 01),观察组的升高或者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 0. 01)。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 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 57%(P 0. 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 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 64%(P 0. 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优于后外侧入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对膝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一种改良膝关节前外侧切口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探讨该入路的效果。方法运用此改良手术入路进行胫骨外侧平台手术34例,并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9例随访12~18个月,按Rasmussen评分标准:优2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1%,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于单纯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采用改良膝关节前外侧切口能充分满足手术需要,操作简便,无血管神经损伤风险,膝关节外侧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6月~2012年8月,我科对20例累及后柱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联合入路复位固定,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1~54岁。左侧11例,右侧9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6例,Ⅴ型3例,Ⅵ型2例,均为闭合骨折。入院后常规X线片、MRI、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伤后至手术时间3~10 d。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Ⅱ、Ⅲ型骨折采用前外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倒L形切口,前外侧切口起于关节间隙上1.5 cm、髌骨外侧2 cm向远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前外侧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例胫骨前外侧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病例。根据CT检查结果,骨折按AO分型为B型和SchatzkerⅡ型。采用膝关节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经过12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均已复位,随访3~6个月时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术后1年患者胫骨平台骨折高度未丢失,按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平均95分。结论胫骨前外侧平台并后外侧骨折手术治疗,采用膝关节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对于患者行骨折直视下复位和固定,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改良前外侧腓骨小头上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9月,采用经改良前外侧腓骨小头上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19例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男11例,女8例;年龄28~65岁,平均43.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摔伤5例,高处坠落伤2例。根据Schatzker分型标准:Ⅱ型9例,Ⅲ型4例,Ⅴ型4例,Ⅵ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3 d,平均8.5 d。合并骨质疏松2例。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定期复查膝关节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价手术复位疗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65~13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150~350 mL,平均22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4.5周;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价手术复位疗效:优13例、良4例、中1例、差1例。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获优14例、良3例、中1例、差1例。膝关节活动度达90°~135°,平均113.4°。结论经改良前外侧腓骨小头上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具有创伤小、安全、复位及固定可靠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4):2297-2299
[目的]评价改良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双柱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骨科中心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并符合诊断标准的13例患者纳入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分别统计皮瓣坏死、伤口感染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依据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病例随访时间为(11~25)个月,平均18个月;愈合时间(115.4±13.2)d,平均121.8 d;未出现关节感染病例;膝关节功能总体优良率达84.6%,无继发膝关节内外翻或后侧平台塌陷、内固定失效病例。[结论]改良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双柱骨折有暴露充分、固定可靠、复位再丢失率低的特点,能较好的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38.4±7.7)岁。左膝7例,右膝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7例,平地跌倒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5.6 d。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9.7个月。术后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示14例解剖复位,1例有3 mm的台阶。骨折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6周。无伤口并发症、骨不愈合、钢板松动或断裂、膝关节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无腓总神经和血管损伤。在最终的随访时,膝关节伸直(2.1±2.1)°和屈曲(120.6±18.9)°。膝关节Rasmussen功能总评分25.0±2.8,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扩展的前外侧入路可充分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有利于复位,与传统的前外侧入路相比可更安全有效地偏后放置外侧支撑钢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外侧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入路外侧钢板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8~16周。无腓总神经损伤,无切口感染或皮肤坏死,无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断裂,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定:优10例,良5例,可2例。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外侧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具有显露清楚、内固定放置安全、创伤小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行后外侧入路行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8~1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6周。HSS膝关节评分67~96分。结论改良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的后外侧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2010至2013年间,采用改良的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12例,男7例,女5例,观察疗效。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3~24个月,平均9.3个月。术后膝关节根据HSS评分标准,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6%。结论 采用改良的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暴露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6~55岁,平均38.3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7例,跌伤2例.合并胫骨平台前十字韧带止点撕脱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5 d,平均7.5 d.手术均采用膝关节前外侧“S”形皮肤切口,较常规切口偏向后上,用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后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复查X线片和CT三维重建,3个月内每月复查X线片,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95 r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180 ml.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全部获得骨折愈合,愈合时间8~14周.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不愈合,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无膝关节不稳.18例患者达到解剖复位;1例后外侧粉碎骨折脱位患者术后CT提示存在2 mm关节面台阶,患者行走2 km后出现膝关节轻度疼痛,膝关节伸屈0°-105°.1例患者膝关节伸屈5°-90°.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13~30分,平均(22.9±4.9)分,优10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 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介绍改良后侧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2月,对25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采用改良后侧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取俯卧位,行后外侧切口,经肌间隙进入,无需显露神经、血管,直视下复位骨折端,充分植骨,在比目鱼肌深层将预弯后桡骨远端掌侧T形钢板潜行插入,螺丝钉固...  相似文献   

17.
内侧加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运用胫骨平台三柱分型,联合内侧加前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内侧加前外侧入路,应用"T"形、"L"形钢板或桡骨远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涉及胫骨平台三柱骨折,共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9~52岁,平均39.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8~12 d,平均9 d。末次随访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评定疗效及测量胫骨平台的内翻角、后倾角、股胫角。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11 h,术中出血量平均452 ml,平均住院时间22.3 d,20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6.1个月。20例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股胫角术后3 d分别为(86.1±2.7)°、(10.7±1.6)°、(168.0±4.7)°,术后1年分别为(84.1±3.2)°、(13.7±1.9)°、(170.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评定疗效:优11例,良6例,中2例,差1例。术后无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1例出现局部感染,1例发生切口皮缘部分坏死,均经保守治疗痊愈。4例术后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无螺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效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内侧加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能够术中不更换体位,术后获得更优良的解剖复位和更坚强的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的锻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1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胫骨后外髁,对骨折进行支撑钢板内固定,关节面塌陷者采用异体骨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13~19个月。1例膝关节伸直轻度受限(-5.0°),其余患者无膝关节伸直障碍。膝关节总伸屈度95.0°~135.0°(122.6°±12.8°)。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6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术后即刻13~18(16.2±2.7)分,末次随访时11~18(15.5±3.2)分。后倾角:术后即刻6.0°~9.0°(7.8°±1.5°),末次随访5.5°~10.0°(7.6°±1.8°)。HSS膝关节评分65~98(83.9±8.2)分。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尽管暴露范围较局限,但可直视下进行复位固定位置,具有一定优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 年5 月至2011 年2 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采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8 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 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4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2 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8 个月,平均愈合时间6 个月.术后1、3、6、12 个月的膝关节总伸屈度数分别为80°~120°(平均105.0°)、95°~135°(平均120.3°)、90°~135°(平均119.1°)、110°~135°(平均127.3°).术后12 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86~97 分,平均92.1 分.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 评分标准:优19 例、良7 例、可2 例,优良率93%.未见关节面塌陷、膝关节内外翻及不稳定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能够充分暴露胫骨后关节间隙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髁,为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直视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良好的操作空间,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