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抑郁症患者视觉P300的影响. 方法: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40名.正常对照只行视觉P300检测,抑郁症组在MECT前后行视觉P300检测及HAMD评分;两组间进行P300指标比较及对抑郁症组MECT前后视觉P300与HAMD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抑郁症组N2、P3潜伏期延长(t=3.36,8.38;P<0.01),P3波幅降低(t=2.68,P<0.01);治疗后抑郁症组N2、P3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2.01,2.98;P <0.01).相关分析显示,HAMD评分与N2、P3潜伏期治疗前(r=0.89,0.88)和治疗后(r=0.85,0.80)均呈高度正相关(P均<0.01);与N2、P3波幅治疗前(r=-0.13,-0.16)和治疗后(r=-0.18,-0.23)呈微弱负相关(P均>0.05). 结论:MECT可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视觉P300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和认知功能的损害特点.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定60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5-HTTLPR基因多态性.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所有被试者进行抑郁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5-HTTLPR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基因型患者HAMD分值明显高于LS型及LL型(P =0.003,P=0.004).研究组WCST测评完成分类数低于对照组,持续性错误数、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300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降低(P<0.05).研究组P300潜伏期与错误应答数呈正相关(r=0.817,P=0.034).结论 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发病无相关性,但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中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的降低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相关事件电位(ERP)。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oCA、HAMD、HAMA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1潜伏期、P2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2潜伏期、P3潜伏期明显降低,P3波幅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N2潜伏期、P3潜伏期、P3波幅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显著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抑郁障碍患者局部脑内代谢物质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抑郁障碍患者分成高频和低频r TMS组并进行相应的r TMS治疗4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病情,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普成像(1H-MRS)检测前额叶皮质N-22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Glx)、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Cr)代谢物水平,并与2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两r TMS组分别有12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r TMS组左侧前额叶皮质NAA/Cr、Glx/Cr、右侧前额叶皮质NAA/Cr显著降低(P均0.01),治疗后都有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双侧前额叶NAA及左侧前额叶Glx水平降低;高、低频r TMS治疗后患者双侧前额叶NAA及左侧前额叶Glx水平提高,可能是r TMS治疗抑郁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及与各自临床特征相关性。方法:对60例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患者(双相组)、50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组)以及50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P300检测;偏相关分析患者组P300与其临床特征及功能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较对照组N1、P2、N2、P3a和P3b潜伏期显著延长(分别F=9.17,F=8.74,F=15.27,F=7.98,F=10.64;P均0.01);3组间N2-P3b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P0.05);患者组较对照组N1、P2、N2、P3a、P3b和N2-P3b波幅显著降低(分别F=12.23,F=7.27,F=14.16,F=6.96,F=8.58,F=5.36;P均0.01);患者组较对照组按键反应时间显著延长(F=55.37,P0.01);单相组较双相组N1、N2波幅降低、N2潜伏期延长(P均0.05),双相组较单相组按键反应时间延长(P0.01)。双相组N1波幅与其HAMD评分负相关(P0.01),N2潜伏期与其HAMD评分正相关(P0.01),按键反应时间与其病程和HAMD评分正相关(P均0.05);单相组N2波幅与其HAMD评分负相关(P0.01),按键反应时间与其HAMD评分正相关(P0.05)。结论: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均存在异常,但损害有差异;P300异常在二者可能均为状态与素质性并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在接受帕罗西汀治疗的同时联合低频(1Hz)r TMS,对照组则单一帕罗西汀,疗程均为6周。分别在基线、治疗2,4、6周末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2周与4周末,研究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绝望感因子,以及抑郁情绪、自杀、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条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6周末HAMD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7%和30%(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低频r TMS治疗抑郁症较单一帕罗西汀起效快,能早期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单用或联合低频经颅重复磁刺激(r TMS)对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40例首次发病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均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同时联合低频r TMS,对照组联合伪r TMS;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300潜伏期(LP)和波幅(Amp)检测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P300 LP和A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LP较治疗前明显缩短(t=9.727,7.906;P均0.05),Amp显著增高(t=-4.173,-2.539;P均0.05);且研究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t=-2.419,2.112;P均0.05)。治疗后两组HAMD-17评分均明显降低(t=9.475,8.794;P均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低频r TMS能更有效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锂盐合并喹硫平或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8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病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喹硫平组40例(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组)及MECT组40例(碳酸锂合并MECT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测定血清BDNF水平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同时对42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经过4周治疗,喹硫平组共完成36例,MECT组完成31例。病例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8.91,P0.01);治疗后,喹硫平组与MECT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6.04,-5.80;P均0.01),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6.18,17.51;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在治疗前后血清BDNF变化水平与HAMD评分变化值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13)。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BDNF水平显著降低,锂盐合并喹硫平或MECT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血清BDNF水平,且疗效相当;BDNF可能是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TR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口服度洛西汀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左背外侧前额叶(DLPFC)区真高频r TMS治疗和伪高频r TMS治疗,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完成治疗,3例退出。治疗前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 05);且研究组治疗第2、4周时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度洛西汀相比,度洛西汀联合高频r TMS改善TRD患者症状起效早、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对9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对照方法进行随访12周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治疗后4、8、12周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12周研究组患者的P300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8、12周P300波幅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在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焦虑抑郁障碍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予以帕罗西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总分变化评定疗效,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眼动测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两组治疗前HAMA量表评分、HAMD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量表评分均逐渐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HAMA量表、HAMD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300的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300波幅及眼动测定NEF和R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中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帕罗西汀单药治疗效果更理想,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伴抑郁症状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49例伴抑郁症状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及8周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结果。结果:治疗2周及8周后氟西汀组HAMD评分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1),P300中N2、P3潜伏期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或P<0.01),P3波幅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氟西汀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P300的影响。方法:对31例精神疾病患者分为单纯MECT组及MECT合并精神药物治疗组,在MECT前后进行P300检测。结果:17例单纯MECT组治疗后P3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2波幅显著升高(P<0.05);14例MECT合并低剂量精神药物组治疗后靶刺激N1、P2、N2、P3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均<0.05),P3波幅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在治疗前P300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但治疗后合并用药组N2、P3潜伏期缩短,P3波幅升高,较单纯MEC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MECT对P300有一定改善,可能表示对认知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对酒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均给予两组常规戒酒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研究组r TMS(10Hz)辅助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伪刺激。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应用诱发电位仪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结果:①治疗后两组MMSE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MMSE总分、时间定向、地点定向、注意和计算及短程记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②治疗后两组ERP的N2、P3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波幅较治疗前升高(P 0. 05或P 0. 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均0. 05);③治疗后患者MMSE总分与N2潜伏期呈负相关(r=-0. 385,P=0. 003),与P3波幅呈正相关(r=0. 224,P=0. 028)。结论:高频r TMS辅助治疗对酒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有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氟西汀及奥氮平联合治疗对帕金森伴抑郁患者认知及P300影响。方法选取帕金森伴抑郁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1)与实验组(n=62),对照组口服氟西汀,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连续治疗8周。采用HAMD量表、MMSE和Mo CA量表评估2组抑郁及认知,统计2组临床疗效;检测2组P300波潜伏期及波幅。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8周,2组HAMD评分逐渐降低(P0.01),且实验组治疗后2周及2组治疗后4~8周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2-8周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8周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70.97%)显著高于对照组(32.79%)(P0.01);治疗后8周2组Mo CA评分及实验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实验组Mo CA及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8周2组P300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00波幅较治疗前有增加(P0.05或P0.01),且2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以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可改善其抑郁症状,提高认知,调节P300认知电位,临床疗效优于氟西汀单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缓释剂与盐酸氟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首发抑郁患者接受12周文拉法辛缓释剂(A组,n=40)或盐酸氟西汀(B组,n=40)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采用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疾病严重程度,韦氏记忆量表(WMSRC)、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患者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采用NicoletSpiritCA-1000型脑诱发电位仪对2个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认知电位P300测试。结果①经配对t检验,治疗后A组和B组的记忆商数、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间记忆、语言智商、作业智商、智商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A组的WCST总数和持续错误数明显减少(P<0.05);A组P300波幅明显提高(P<0.05),B组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②经OnewayANOVA检验,治疗前与对照组(n=36)比较,2组患者P300潜伏期均显著性延迟,P300波幅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A组P300潜伏期和波幅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P300波幅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经方差分析,治疗后A组重度患者(n=22)的HAMD17总分、睡眠分、HAMA总分、精神焦虑分均显著低于B组(n=29)(P<0.05或P<0.01);短时记忆分和操作智商均显著高于B组(P<0.05),WCST总数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重度患者(n=17)P300波幅显著高于B组重度患者(n=23)(P<0.05)。④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重度患者的记忆商数变化和短时记忆分变化均与睡眠分变化呈负相关(P<0.05或P<0.01),操作智商变化和智商变化均与药物治疗组呈负相关(P<0.05),P300波幅的变化与HAMA精神焦虑分改变呈负相关(P<0.01)。中度患者的语言智商变化与HAMA躯体焦虑分变化呈负相关(P<0.01),WCST分类数变化与HAMD17睡眠分变化呈正相关(P<0.05),P300潜伏期变化与HAMD17睡眠分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和盐酸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均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文拉法辛缓释剂缓解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心理学成绩和提高P300波幅的作用比氟西汀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抑郁症患者的海马形态及侧脑室下静脉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32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抑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MEC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海马体积和侧脑室下静脉的最大长度、最大直径、分支数目.结果 (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左侧海马体积、右侧海马体积及海马总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侧脑室下静脉的最大长度、最大直径、分支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ECT治疗可显著缓解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海马形态及侧脑室下静脉的良性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相关性。方法研究组为50例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对照组50例为卒中后无抑郁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及行P300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 PSD患者MMSE评分(24.7±1.2)较对照组(26.9±1.5)明显降低(P0.05);PSD患者P300潜伏期(379.3±23.7)ms较对照组(349.2±29.8)ms明显延长(P0.05);PSD患者经治疗HAMD评分均降低,MMSE评分改善,P300潜伏期缩短。结论 PSD患者认知功能受损,P300潜伏期延长。P300潜伏期及波幅与MMSE评分及HAMD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帕罗西汀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研究组)和帕罗西汀组(对照组),共观察6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5.0%和42.5%,P<0.01).研究组治疗后第1周末起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末起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2周末起HAMD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头痛、性功能障碍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MECT治疗难活性抑郁症疗效显著,起效快,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失匹配负波(MMN)的差异及其与各自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患者(双相组)、55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组)以及5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MMN检测;采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各组总体功能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组病情严重程度。在控制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后,偏相关分析患者组MMN与临床特征及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GAF评分降低(F=53.96,P0.01);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MMN潜伏期延长(F=44.31,P0.01)、MMN波幅降低(F=5.39,P0.01);双相组与单相组MMN潜伏期及MMN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相组MMN潜伏期与HAMD评分和发作次数呈正相关(r=0.51,0.46;P0.01);MMN波幅与HAMD评分和发作次数呈负相关(r=-0.35,-0.39;P0.01);单相组MMN潜伏期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52,P0.01),MMN波幅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47,P0.01)。结论:双相障碍I型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患者的异常MMN可能是抑郁发作的状态性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