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胃炎是常见病,认识其病因和临床表现,规范其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其癌变一直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本指南在过去3次慢性胃炎诊治共识意见的基础上,参考国际上胃黏膜癌前病变处理指南等相关共识和指南,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慢性胃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具有临床价值和可行性。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起,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系统肿瘤协作组主要成员作为召集人和撰写者,遵循国际通用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在广泛征集消化内科和内科医师意见的基础上,针对有关慢性胃炎的九大类临床问题,有循证依据地给出53项推荐意见,旨在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慢性胃炎这一多发病的诊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胃肠病学》2013,(10):605-612
2003年南昌全国便秘专题研讨会制定了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对规范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起到了积极作用。基于已发表的罗马Ⅲ标准,2007年该指南在扬州被第1次修订。近年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慢性便秘的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必要对该指南作相应修订。  相似文献   

3.
《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1中国版已修订完成,新版指南在原有内容基础上结合近年来临床研究进展,在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路线、原则、循证医学证据上进行了细微更新,并在理念上有了新的阐述,本文就更新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NCCN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1版中针对胰腺癌的诊断提出了多学科评估的理念,治疗上重视肿瘤可切除性判定标准,化疗中对于体力状态好的患者可选用FOLFIRINOX方案,强调了吉西他滨和5-氟尿嘧啶(5一-U)均作为胰腺癌化疗的I类证据。  相似文献   

4.
《胰腺病学》2009,(2):136-136
为了总结近年来我国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经验,规范胰腺癌诊治,建立胰腺癌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我国胰腺癌的综合治疗水平。由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承办的第6届全国暨第三届国际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研讨会拟定于2009年6月17—20日在上海国际贵都大酒店召开,现开始征文。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2014年美国胰腺癌新发病例数46420例,死亡病例数39590例,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居第4位,5年生存率不足6%[1]。近年来,胰腺癌治疗理念已由“Surgery First”向“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multi -disciplinary team, MDT)”模式转变,在肿瘤可切除评估、新辅助治疗、联合血管切除等方面出现了新进展,本文结合最新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就胰腺癌外科治疗的热点问题加以讨论,以体现学科的进步,利于国内外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6.
王庆宝  韩国新 《山东医药》2000,40(22):53-53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大多数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是晚期。因此,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仍是临床的难题。现将胰腺癌的治疗现状总结如下。1胰腺癌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是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手术效果的提高,得益于早期肿瘤的及时诊断及癌肿切除的彻底性。胰腺外科的淋巴结分为2级:①第1级包括幽门组、胰头上或下组、肝总动脉旁组、胰十二指肠前或后组以及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一组淋巴结;②第2级包括胰体组、肝总管组、腹腔动脉干组和主动脉旁组。传统的Whipple手术的切除范围往往不能彻底切除病灶,因…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认识其病因、临床表现, 规范其诊断和治疗对临床医师非常重要。本诊疗规范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起, 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与相关研究, 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诊断流程和治疗规范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旨在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智能化诊疗时代的到来,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对提高胰腺癌的诊疗水平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维可视化仿真、3D打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手术导航、影像组学等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全新的角度展示了胰腺外科疾病诊疗的新方向,引领着数字化胰腺外科迈入数字智能化时代。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笔者近年来应用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胰腺癌诊治中的经验,对相关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上述技术在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个体化手术规划、可视化指导手术等方面的应用,展望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提高胰腺癌临床诊断率、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和改善外科治疗效果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近日出台,该指南对规范医师心力衰竭诊治的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参考和指导价值。认真学习指南精神,结合我国的临床实际,二者相辅相成,有助于真正提高我国心力衰竭的整体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胃肠病与器质性疾病鉴别的临床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科学,规范疾病的诊断与诊疗是提高医师临床专业水平的必要环节。为了提高医师队伍的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消化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已于2009年开展了对消化专科医师《消化疾病诊治规范》的培训活动。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项活动,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将自2010年始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设立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规范化培训专栏,邀请国内有影响的消化病专家对常见消化疾病进行专题讲座,解读疾病诊治和诊疗操作技术指南和(或)专家共识,规范消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使消化医师学会并掌握合理的、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普通感冒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急诊感染学组遵循最新国际医学指南规范化编写标准, 编撰《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简称《指南》)。本《指南》编写组以投票方式甄选出15个与普通感冒相关的关键性临床问题, 包括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和并发细菌感染的判断和处置, 进行文献检索(包括中文和外文)和系统性分析, 按改良后推荐、评审、发展和评估(GRADE)分级, 评估临床证据质量, 权衡利弊, 分级给出推荐意见。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诊治普通感冒的理论和实践不在本《指南》范畴。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胰腺癌极少被发现,大多数临床胰腺癌患者已属中晚期.部分临床医生对患者的手术指征宽严度的把握不一,相当多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未获得合理的治愈性治疗.本文旨在推进胰腺癌的规范治疗,为临床医生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4年美国约有46420例患者诊断为胰腺癌,约39590例患者死于胰腺癌。在美国,胰腺癌在肿瘤相关死因中位于第四位,男性列于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后,女性列于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胰腺癌指南旨在更好地指导医生做出临床决策,但不能涵盖所有的临床状况。现将2015年最新版 NCCN 胰腺癌指南中的临床要点和诊疗流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1前言2014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美国)胰腺癌新发估计病例数,男性列第10位,女性列第9位,占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4位。据《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胰腺癌位列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8位,人群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7位,全球范围内均呈快速上升趋势。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及医疗水平差距较大,为了进一步规范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多学科综合诊治水平,中华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不伴远处转移的胰腺癌,以手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渐成为共识。目前,多项大样本回顾性临床研究已凸显新辅助治疗的价值,各权威指南也越来越重视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中的地位。多项大型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且多数研究的初步结果均提示新辅助治疗可提高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并改善生存。但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中,特别是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仍存在争议。此外,有关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选择、治疗周期及术后接续的辅助方案等问题目前也尚无共识。相信随着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出现,新辅助治疗将在胰腺癌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UC)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迄今我国已发布4版UC诊断治疗规范,这些版本在涉及UC诊断治疗的各个方面均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体现了我国消化内科在UC诊治过程中对该病的理解不断深入、诊疗手段逐渐丰富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我国UC的外科治疗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包括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术式规范等多个方面。本文从诊断标准、诊断内容、疗效标准和治疗建议等方面对我国UC诊治规范的演变进行解读分析,并针对我国UC的临床现状进行总结,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工作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近几十年来,虽然胰腺癌的临床综合诊治水平不断提高,但对其远期疗效和预后并未带来突破性影响.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基因疗法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最引人瞩目的研究领域,并被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疗法之后肿瘤治疗的崭新模式.本文复习了近年来有...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预防便尤为困难。辅助检测手段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低,早诊是世界性难题,现有的治疗手段疗效不满意,且短期内难以突破,总的5年生存率仅7.2%。面对胰腺癌的现状,要加强基础研究、探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去除病因、切断发生发展路径。研发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外周血和尿液等检测技术以及影像诊断技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和疗效,然而基础和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时间长、费用高,短期内难以见效。因此,急需解决的问题是通过规范的MDT、优化组合现有的诊疗方法,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改善疗效的目的。本共识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基于胰腺癌的诊治现状且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窘境,参照国际、国内成功的诊治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由国内业界众多知名专家参与,经反复推敲、讨论、几易其稿成文。本共识就MDT的意义和宗旨、主要任务、开展的必要客观条件、工作流程、注意事项、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多中心MDT模式探索、eMDT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为推动我国胰腺癌MDT的规范化开展、改善胰腺癌的疗效、总结成功经验、促进国际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有所脾益;为国家制订相关政策、推动全国MDT的开展有所帮助。本共识是中国制定的MDT模式的专家共识,不仅仅适用于胰腺癌,也可供其他肿瘤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内镜超声检查对胰腺癌可切除性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对胰腺癌的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评估。方法:对初步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进行术前EUS,由2位内镜超声专家进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并与CT、MRI、B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8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10例术前EUS认为可切除,实际术中切除8例,EUS评估胰腺癌可切除性的准确度为80.0%;28例术前EUS评估为不可切除,实际手术无法切除27例,EUS评估不可切除准确度为96.4%。提示EUS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好。EUS诊断胰腺癌准确率为97.4%,CT为94.6%,MRI为89.5%.B超为73.7%。结论。应用EUS评估胰腺癌的可切除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早期发现困难、预后极差,是实体癌中生存率最低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仅为10%~15%,在可切除的胰腺癌中早期胰腺癌仅占15%[1].血清糖类抗原(CA)19-9为目前常用的胰腺癌诊断标志物,但在可切除胰腺癌中只有65%的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而且约有40%的慢性胰腺炎有CA19-9升高.因此血清CA19-9并不能很好地鉴别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CA19-9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为70%~80%[2],而特异性甚至不到50%[3],这就需要发现新的胰腺癌肿瘤标志物.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参与了肿瘤进展的分子调控,并在胰腺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而且与胰腺癌的预后相关[4].本研究拟对胰腺癌患者血浆miRNA联合检测并评价其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