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分析可能影响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为改善ASD患儿父母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short version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WHOQOL-BREF)对95例ASD患儿父母进行调查,比较WHOQOL-BREF各领域得分与常模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因素。结果 ASD患儿父母的生存质量在社会关系领域(12.62±2.18)及环境领域(10.93±1.97)的得分低于常模(P0.05)。患儿合并其他疾病(B=-1.22,95%CI:-2.23~-0.21)和夫妻关系一般(B=-2.28,95%CI:-3.73~-0.84)是ASD患儿父母心理领域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患儿合并其他疾病(B=-2.55,95%CI:-3.96~-1.14)是ASD患儿父母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ASD患儿父母生存质量的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低于普通人群,患儿合并其他疾病及夫妻关系不佳者生存质量更低。  相似文献   

2.
孤独症儿童父母生活质量与睡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宁夏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与睡眠状况。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对60例孤独症儿童父母及60例正常儿童父母进行对照研究,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GQOLI-74和PSQI得分情况,并将GQOLI-74得分和PSQI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孤独症儿童父母的GQOLI总分及物质生活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父母;而PSQI得分则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孤独症儿童父母总体生活质量及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与睡眠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均较差,应加强社会支持并积极给予心理援助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问题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其常见的失眠、睡眠呼吸障碍、异态睡眠等问题对儿童疾病表现及生活质量均产生明显影响。研究中常采用睡眠质量测量工具包括主观测量工具(睡眠质量调查量表)及客观测量工具(睡眠监测仪器)。本文将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各项测量工具进行分析介绍,为今后研究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的照顾负担及生活质量。方法使用Zarit护理负担量表(ZBI)评估父母照顾负担。使用简式健康状况问卷第二版(SF-36v2)评估父母生活质量。使用社交反应量表(SRS)评估儿童社交障碍。使用Sobel检验研究儿童社交障碍、父母照顾负担及生活质量三者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发育(TD)儿童家庭相比,ASD家庭母亲的照顾负担更重(P0.001);ASD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低于TD儿童父母(P0.05);ASD儿童社交障碍对其母亲生活质量的影响是通过增加照顾负担来介导调节的(P0.001)。结论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给母亲带来了沉重的照顾负担,并严重影响了父母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眼动特征及与行为指标的关系.方法 将本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共83例ASD患儿设为观察组,80例年龄、性别等配对的正常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观看共同注意模式视频下的眼动特征指标,评估观察组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社交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分析眼动特征指标与ABC评分、S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观看共同注意模式视频眼睛引导、头部引导首次进入(time to first fixation,TFF)、首个注视点(first fixation duration,FFD)、总注视时间(total fixation duration,TF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FF、FFD、TFD与ABC评分、SR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ASD患儿眼睛以及头部引导的共同注意能力较差,并且这些眼动特征与患儿社交障碍、孤独症症状具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6.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高异质性的神经发育性障碍,遗传因素对发病起了重要作用,解释了 25%~35% 患儿的发病原因,但遗传学机制还不清楚。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 ASD 存在常见和罕见拷贝数或单核苷酸变异体,突变基因编码蛋白质影响早期大脑发育,干扰神经元间的连接、突触形成以及功能,可能是其病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团体语言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儿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3月接诊的96例ASD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纳入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团体语言训练)、对照组(纳入48例,提供常规康复训练),评价组间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ex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WISC-R)、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结果 干预前,组间ABC、ATEC、WISC-R、PSP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ABC、ATEC、WISC-R、PSP评分更佳,P<0.05。结论 对ASD患儿实施团体语言训练,能够提高智力水平,改善行为、社会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情绪面孔识别异常目前被认为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候选内表型之一,近年来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情绪面孔识别及相关脑网络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围绕ASD情绪面孔识别相关脑网络的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免疫学异常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ASD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ASD的免疫学实验室的研究;细胞因子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CNS)免疫异常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个样本.样本1纳入持续接受康复治疗6个月的76例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样本2纳入持续接受康复治疗≥2年的108例ASD患儿.按照开始康复治疗时的年龄,分为早期康复组(≤3岁)与非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症状的近年研究进展.总结了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症状的出现时间及其特点,而且重点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孤独症父母和健康对照的认知功能,探索孤独症核心家系中神经心理的改变.方法 选用11个效能可靠的神经心理测验,通过与正常对照的比较,来探索孤独症父母的认知损害.结果 孤独症父母在数字符号、木块图、Stroop CW、言语流畅性测验的重复数、WCST的持续错误数、WCST的非持续错误数、坚持性反应数和概括力水平百分数、Hanoi塔的执行时间、Hanoi塔的总分和总分/执行时间测验上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孤独症父母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特别是构建功能、注意和执行功能方面,这些神经心理指标可能是孤独症遗传的表型标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跨时间的诊断一致性,分析其误诊及漏诊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ASD的3 163例儿童就诊情况,其中483例相隔1年以后再次进行ASD的诊断评估,采用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诊断月龄段(<24、24~、36~、>72月龄)2次诊断的符合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析不同诊断月龄段具体诊断错误情况。 结果 首次诊断年龄为39.00(29.04,56.04)个月,第2次诊断年龄为54.07(43.83,69.03)个月,2次诊断间隔时间17.78(14.33,24.94)个月。2次ASD诊断符合率86.96%,误诊28例,误诊率5.80%,漏诊35例,漏诊率7.25%。<24月龄段及>72月龄段的误诊率高于24~月龄段及36~月龄段(χ 2=8.316, P=0.040)。各月龄段之间漏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58, P=0.715)。共误诊28例儿童,<24月龄段及24~月龄段在初诊时因其他发育障碍误诊为ASD的高于>72月龄段,>72月龄段则在初诊时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情绪障碍误诊为ASD高于<36月龄以下各年龄段( P=0.009)。共漏诊35例,<24月龄段和24~月龄段在初诊时将ASD误诊为发育问题的高于>72月龄段,>72月龄段初诊时ASD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情绪障碍高于<36月龄各年龄段( P=0.008)。 结论 ASD间隔17.78个月的诊断一致性高,包括1岁阶段诊断的患儿;在低年龄阶段的幼儿,ASD容易与其他发育障碍混淆,>72月龄儿童ASD容易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情绪障碍混淆,导致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15.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严重的高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是遗传因素和复杂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理学机制还不清楚。大量的研究提示表观遗传学机制尤其是特殊脑区的miRNA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ASD 的发生发展,循环miRNA 有望成为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情报学视角科学梳理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研究脉络,为ASD研究决策提供基础的研究框架.方法 以科研文献中的MeSH主题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以文本及其关系为基础的ASD语义网络,并采用词频统计、共词聚类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等方法,对2018年12月31日之前的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从情报学视角科学梳理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研究脉络,为ASD研究决策提供基础的研究框架。 方法 以科研文献中的MeSH主题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以文本及其关系为基础的ASD语义网络,并采用词频统计、共词聚类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等方法,对2018‌年12‌月31‌日之前的ASD研究内容及其结构知识图谱进行分析。 结果 从35 854篇ASD相关文献中提取到1 752‌个高频主题词,以此构建共词网络并聚类得到6‌个研究主题。 结论 以ASD科学研究为核心形成了6‌个分支研究及严密的体系,同时其与多学科之间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为严重的神经发育性障碍,童年早期起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社会交往、互动和行为异常,预后差,被认为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给患儿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目前,有很多学者致力于ASD的病因学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代谢问题以及脑神经生物学的改变等,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突触功能异常有关[1]。但是,多数学者认为多基因遗传所致的神经发育性障碍最为重要,其中基因突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包括儿童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Rett综合征、Hell综合征、Asperger综合征(AS)及其他待分类的广泛发育障碍[1],其共同特点是人际交往与沟通模式异常,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和活动内容局限、刻板、重复[1]。其中绝大多数存在严重的社会适应障碍,极少能进普通学校  相似文献   

20.
本文目的是对关键反应训练(PRT)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的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对ASD患儿实施有效的PRT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收集关于PRT对ASD患儿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中RCT偏倚风险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共纳入6篇文献,从PRT实施方案、PRT在改善ASD患儿一般社会交流能力和言语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阐述,并总结其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