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性肿瘤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接受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可出现HBV再激活(HBV reactivation),从而加重乙型肝炎病情,并致肝功能损害[1].研究表明,HBV再激活是实体肿瘤化学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2].本研究通过恶性肿瘤合并HBV感染患者化学治疗后肝功能、HBV DNA载量水平的变化,研究HBV再激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后HBV再激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HBV DNA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比较抗病毒治疗与未抗病毒治疗对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未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定量检测其术前和术后第3天的HBV DNA载量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IL-27的水平。根据术后HBV DNA载量,将患者分成HBV DNA升高(激活)组和不变组。升高组给予抗病毒治疗。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组患者HBV激活率为37%(24/65),术前HBV DNA1×104 IU/ml的患者,术后HBV激活率为75%(18/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06)及肝切缘无水酒精注射(P=0.004)是引起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ELISA结果示术后IL-10升高与HBV再激活有关(P=0.001),IL-6升高及IL-27降低与HBV不变有关(P=0.000)。术后HBV DNA升高且行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可能引起患者HBV再激活,围手术期内应监测HBV DNA载量的变化。肿瘤直径、术中行肝切缘无水酒精注射术是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术后IL-10、IL-6水平的变化可能与HBV DNA的变化有关。术后HBV再激活近期不会加重肝功能损伤,术后抗病毒治疗对患者近期肝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可通过降低HBV DNA载量,减轻肝脏炎症反应阻止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发生和进展[1].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系统的分值与ACLF患者的预后相关[2-3].本研究应用MELD评分系统探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载量动态变化及相关因素对乙型肝炎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抗病毒治疗对HBV DNA高载量肝细胞癌(HCC)患者根治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行肝癌根治术的113例伴HBV DNA高载量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行抗病毒治疗(治疗组),39例未行任何抗病毒治疗(对照组),均给予基础保肝、支持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后HBV DNA定量、肿瘤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2组术后生存。结果治疗组术后HBV DNA载量持续下降,术后6、12、24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8、18.50、16.2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BV DNA载量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9、24.20、14.15,P0.05)。2组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治疗组与对照组的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5.95%、85.14%、75.68%和87.18%、69.23%、53.85%,2组术后3年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对HBV DNA高载量肝癌术后抗病毒治疗可提高肿瘤3年无瘤生存率,延长术后生存期,因此对于HBV DNA高载量HCC患者行肝癌根治术后,宜尽早、规律、持续联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检测193例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的肝癌患者在TACE治疗前血清HBV DNA载量,分析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栓塞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在193例患者中,介入治疗术后2年内共有169例(87.6%)患者肿瘤复发;血清HBV DNA阳性(≥5×102copies/ml)138例,平均血清病毒载量为6.20±1.12lg copies/ml;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 B级或C级、多发肿瘤、肿瘤最长径大于3cm、血清HBV DNA≥5×102copies/ml患者肿瘤复发的相对危险性较高,无肿瘤复发生存期较短。结论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5×102copies/ml是TACE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活动状态的影响及HBV的活动状态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后肝功能近期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HBV DNA定量PCR及生物化学方法检测68例HBsAg均为阳性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后近期(1个月)HBV DNA的拷贝数,了解HBV活动状态及术前、后近期肝功能的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手术治疗后,HBV活跃程度明显增强,HBV拷贝数明显增加,术后组较术前组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1),手术治疗前不同的HBV活跃程度可显著影响治疗后近期肝功能变化,随着HBV活跃程度增强,手术治疗后近期肝功能受损程度也显著增强(P<0.01)。结论:肝癌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手段,本研究显示手术治疗促使HBV复制,HBV复制又导致肝功能的明显损害,HBV活跃程度将对肝癌的手术治疗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在强调以手术为主的治疗同时,为了提高手术治疗疗效,要注重术前对HBsAg阳性的患者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包括HBV DNA拷贝数<500的患者),加强营养保肝治疗,提高肝脏储备,尽可能降低HBV活性,术后要密切监测HBV的活性及肝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癌根治术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在延长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无瘤生存时间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行常规肝癌根治术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120例,60例通过常规处理(A组)、60例通过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B组)。通过ELISA法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HBV DNA载量,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Kaplan-Meier法对比2组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复发率,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患者血清HBV DNA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随访3年后发现所有患者中死亡71例(59.17%)(A组46例死于肿瘤,4例死于肝性脑病;B组20例死于肿瘤,1例死于肝性脑病)。B组复发率、3年内病死率均显著低于A组(48.33%vs 90.00%,35.00%vs83.33%,χ~2值分别为16.98、10.34,P值均0.001)。B组平均无瘤生存期以及术后1、2、3年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t=9.82,χ~2值分别为7.87、11.43、7.98,P值均0.001)。B组术后血清HBV DNA载量为(0.008 1±0.003 2)×105拷贝/ml,显著低于A组[(0.014 3±0.008 9)×105拷贝/ml](t=18.54,P0.001)。A组术后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对比中,HBV DNA载量≥1.0×105拷贝/ml的患者与HBV DNA载量1.0×105拷贝/ml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χ~2=8.57,P0.05),进一步比较,1、2、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6、5.36、9.53,P值均0.05);B组术后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对比中,HBV DNA载量≥1.0×105拷贝/ml的患者与HBV DNA载量1.0×105拷贝/ml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HBV DNA阳性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呈正相关(r=0.67,P0.001)。结论肝癌根治术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有助于延长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为《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1](以下简称《专家意见》)中最大的亮点为:对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者, 无论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低、是否合并家族史, 只要年龄> 30岁, 即建议抗病毒治疗。慢性HBV感染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主要取决于HBV是否对肝细胞造成了损害以及不良预后的风险大小。一般情况下, 对于没有或者极轻肝脏炎症的患者, 不管HBV DNA载量多高, 过去均认为不需要抗病毒治疗[2]。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免疫耐受期"。现在研究已证实"免疫耐受期"的高载量HBV虽未造成肝脏明显炎症及纤维化, 但其HBV DNA会与肝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 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3]。因此, 携带高载量HBV DNA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在"免疫耐受期"已发生肝细胞损害, 只是这种损害可能仅存在于分子层面。  相似文献   

9.
现已明确,孕妇HBV DNA高载量是导致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如不进行有效的防治,胎儿和孕妇可转变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甚至最终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本文对高载量HBV DNA孕妇在临床上如何进行免疫预防及抗病毒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模式及HBV DNA水平。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51例PHC、13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1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结果在1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V感染率达97.4%(147/151),HBV DNA阳性率为74.8%(113/151),平均水平为5.6±1.1 lgcopies/ml;HBsAg(+)、HBeAb(+)、HBcAb(+)90例(59.6%),其血清HBVDNA检出率为76.7%,平均水平为5.1±0.9lgcopies/ml;HBsAg(+)、HBeAg(+)、HBcAb(+)38例(25.2%),血清HBVDNA检出率100.0%,平均水平为6.4±0.9 lgcopies/ml。结论 PHC患者HBV感染率高,HBV与PHC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清HBeAg自发性发生血清学转换和HBV DNA载量下降,要警防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邓志华  王桂琴  曹燕  徐永群  王琦 《肝脏》2007,12(6):455-458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分型及其对慢性肝病的影响,为制定针对不同HBV基因型抗病毒的个体化方案提供分子病毒学依据。方法临床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314例,采用RDB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山西地区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感染的HBV均为B和C基因型,分别占56%、26%,并存在混合感染(17%);C与B基因型患者相比,血清病毒载量高、肝脏损伤严重;混合感染的患者与单一基因型感染者相比病毒载量更高、肝损伤更严重;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主要为C基因型及B、C混合感染,且肝损害严重、病毒复制率高;肝癌患者中C基因型感染占42.19%,B、C混合感染占37.5%,B基因型感染可能与年轻患者肝癌的发生有关。结论B基因型HBV感染与C基因型及混合感染相比,病毒载量低、肝损害轻,但年轻患者应监测肝癌的发生;C基因型及混合感染的患者预后较差,肝硬化、肝癌发生率高,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防止严重肝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998年12月至2009年11月因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术,且术后接受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核苷(酸)类似物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1506例患者资料.对其中出现复发病例的资料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术后均行HBV相关血液学检测,检测HBV DNA水平、肝功能,HBV血液学标志物阳性时行肝脏病理学活组织检查,随访至2010年11月.生存分析及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复发率及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 test检验.结果 共有38例肝移植术后病例确诊为乙型肝炎复发,中位随访时间为45.1个月,非肝癌肝移植患者乙型肝炎中位复发时间为31.8个月(0.3 ~ 72.8个月),肝癌肝移植患者乙型肝炎中位复发时间为13.7个月(0.3 ~ 66.6个月);8例患者检测出HBV耐药基因变异;18例病例接受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病毒复制转为阴性,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中22例病例由于肝癌复发、肝功能衰竭及其他原因死亡,16例病例生存.结论 HBV耐药基因变异及肝癌复发是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重要原因,良性肝病肝移植患者乙型肝炎复发后接受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挽救治疗可获得较好预后,而肝癌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发生风险预测指标的影响。方法 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片(贺维力10 mg/次,空腹口服,1次/d)治疗。测定血清ALT、白蛋白、总胆红素、HBV DNA及甲胎蛋白含量。结果经阿德福韦酯治疗96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HBV DNA载量和AFP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HCC预测评分平均值由治疗前(19.46±1.48)分降低至(6.07±1.05)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6.20,P=0.000)。结论阿德福韦酯的规范合理治疗能够将HBV载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改善ALT、白蛋白、总胆红素和AFP等HBV相关性肝癌发生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据《Gastroenterology》2014年1月报道】题: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ALT水平正常、HBV DNA高载量的HBeAg阳性HBV感染者(作者Chan HL等)对ALT水平正常、HBV DNA高载量的HBeAg阳性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尚不明确。来自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的Chan HL等做了一项研究,以评价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单药及联合治疗的疗效。本研究为双盲设计,ALT水平正常、HBV DNA高载量且HbeAg阳性的核苷类似物初治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富马酸替诺福韦酯  相似文献   

15.
HBV DNA高载量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即使接受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阻断预防治疗后仍有10%的HBV感染率。对于HBV DNA高载量孕妇群体临床开始尝试于孕中晚期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以提高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对HBV DNA高载量孕妇妊娠晚期使用替比夫定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抗病毒治疗后母体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是否能继续提高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母婴双方的安全性、最佳服药和停药时间及母乳喂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估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1例,观察6年肝癌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长期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癌发生率为5.19%;大于60岁患者肝癌发生率为11.64%,显著高于50~60岁组患者的5.36%和小于50岁组患者的1.48%(P〈0.05);男性患者肝癌发生率为6.54%,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的2.67%(P〈0.05);合并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率为8.61%,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3.55%(P〈0.05);未使用护肝药物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7.50%,显著高于使用护肝药物患者的3.82%(P〈0.05);HBV DNA≤1×104copies/ml患者肝癌发生率为7.00%,明显高于HBV DNA≤1×102copies/ml患者的3.68%(P〈0.05);ALT反复波动患者肝癌发生率为8.76%,显著高于ALT未反复波动患者的4.40%(P〈0.05);对治疗依从性好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3.81%,明显低于依从性差患者的7.5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降低但不能消除肝癌发生的危险,高龄、男性、合并肝硬化、未使用护肝药、HBV DNA低水平复制、ALT反复波动和对治疗依从性差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19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并与血清HBV标志物进行比较,并对35例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含量及相关指标作动态观察。结果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范围在6.79×102~1.95×109拷贝/毫升之间,在HBeAg阳性患者,其检出率和定量拷贝数较高。拉米夫定治疗后患者外周血HBV DNA载量下降明显。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是一种相对准确、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定量检测HBV DNA的技术,对乙型肝炎诊断、指导、临床用药和疗效监测方面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V DNA阳性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预后的影响因素及抗病毒治疗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HBV DNA阳性的93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指标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重点分析病毒载量及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肝癌预后的影响。结果除GGT、Child-Pugh分级、门脉癌栓、治疗方式、治疗次数外,抗病毒治疗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而病毒载量对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病毒载量并不影响HBV DNA阳性患者的生存期,但抗病毒治疗仍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对于HBV DNA阳性的中晚期肝癌应积极抗病毒治疗,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研究肝癌化疗对乙肝活动状态的影响及苦参碱的作用。检测89例肝癌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HBV DNA定量,分为2组,均采用GP方案(吉西他滨 顺铂)化疗,单纯化疗者42例,联合苦参碱者47例,化疗期间、化疗后8周监测HBV DNA及标志物、肝功能。化疗后HBV DNA量较化疗前增加(P<0.01),乙肝病毒再激活与肝炎活动相关,联用苦参碱可减轻肝功能损害,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但对降低血清HBV DNA载量作用不明显。肝癌化疗可引起乙肝病毒再激活,并导致肝炎活动,苦参碱能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对乙肝病毒再激活引起的肝损害有保护作用,但抗病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