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叉头框蛋白Q1(FOXQ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手术切除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预后的影响,分析FOXQ1在评估肝癌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HCC患者120例。采用免疫组化分析FOXQ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分析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率(DF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Q1在癌组织中呈深褐色,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5年的DFS受肝脏TNM分期[风险比(HR)=0.347,95%可信区间(95%CI):0.210~0.573,P0.001]、肝内肿瘤个数(HR=0.294,95%CI:0.176~0.490,P0.001)、HBV感染情况(HR=0.395,95%CI:0.222~0.704,P=0.002)、AFP表达水平(HR=0.348,95%CI:0.207~0.586,P0.001)、是否肝硬化(HR=0.414,95%CI:0.244~0.702,P=0.001)、FOXQ1高表达(HR=1.968,95%CI:1.171~3.308,P=0.011)等因素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肝癌患者术后5年的DFS与TNM分期(HR=0.466,95%CI:0.248~0.874,P=0.017)、肝内肿瘤个数(HR=0.427,95%CI:0.216~0.844,P=0.014)、FOXQ1高表达(HR=2.896,95%CI:1.628~5.152,P0.001)有关,FOXQ1高表达的患者治疗后无瘤生存时间小于FOXQ1低表达患者(18个月vs 26个月,χ2=5.006,P=0.025)。结论 FOXQ1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价肝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全临床事件发生的影响,分析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消化科住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98例,其中Child-Pugh A级56例、B级37例、C级5例。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包括脉搏波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测。根据有无舒张功能不全分为两组进行随访,预期随访6~12个月,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全临床事件发生(死亡、再出血、肝衰竭、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肝移植)。Kaplan-Meier曲线评估生存率,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全临床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在98例患者中,58例(59. 2%)被诊断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截至随访终点,3例(3. 1%)患者死亡,均发生在异常组,主要死因为肝功能衰竭。异常组与正常组全临床事件发生率、消化道再出血、累计未发生全临床事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得出HVPG(HR=1. 148,95%CI:1. 066~1. 237,P 0. 001)、心率(HR=1. 097,95%CI:1. 003~1. 201,P 0. 05)、NT-pro BNP (HR=1. 002,95%CI:1. 000~1. 003,P 0. 05)是影响全临床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只将心血管相关指标代入,心率(HR=1. 055,95%CI:1. 004~1. 108,P 0. 05)、NT-pro BNP(HR=1. 001,95%CI:1. 000~1. 002,P 0. 05)是全临床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并未显著增加与肝硬化患者预后相关的全临床事件发生。门脉压力、心率、NT-pro BNP是全临床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应加强对这些指标的动态监测,早期干预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长期效果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4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住院并接受TIPS治疗的57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定期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防,主要监测指标是实验室检查及腹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同时了解腹水改善和生存的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累积生存概率及其他累积概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生存率,运用Cox回归分析预后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确定预后因素的最佳界值。结果 TIPS术后1年腹水缓解率为93%,1年生存率为60%,2年生存率为4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示Child-Pugh评分[HR(风险比)=1.268,95%可信区间(95%CI):1.009~1.594,P=0.042]和尿素氮(HR=1.143,95%CI:1.034~1.264,P=0.009)是顽固性腹水患者TIPS术后1年生存率的预测因素。ROC分析示:Child-Pugh评分AUC为0.699,P=0.011,95%CI:0.558~0.840。Child-Pugh评分8分(敏感性75%,特异性67%)为最佳界值。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Child-Pugh评分≤8分和≤8分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2%和38%(χ2=10.888,P=0.001)。结论 TIPS治疗顽固性腹水安全有效,且Child-Pugh评分≤8分是预测此类患者1年生存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和TIPS联合食管胃曲张静脉组织胶栓塞术(SE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GOVB)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行TIPS或TIPS+SEVE治疗的肝硬化GOVB患者共142例,分为TIPS组(n=31)和TIPS+SEVE组(n=111)。观察2组术中情况、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肝硬化GOVB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再出血率、分流道失功率和生存率曲线,采用log-rank比较累积再出血率、分流道失功率和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4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TIPS组和TIPS+SEVE组患者随访时间[(34±23)个月vs(32±21)个月,t=0.50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12.9%vs 18.9%,χ2=0.641,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IPS组和TIPS+SEVE组患者随访期间1、2、3、5年累积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1,P0.05)。TIPS组和TIPS+SEVE组患者随访期间1、2、3、5年累积分流道失功发生率分别为13%、21%、34%、34%和7%、12%、1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P0.05)。TIPS组和TIPS+SEVE组随访期间患者1、2、3、5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1,P0.05)。患者的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风险比(HR)=0.385,95%可信区间(95%CI):0.165~0.898]、支架类型(HR=0.429,95%CI:0.240~0.766)和术后分流道失功(HR=5.840,95%CI:2.566~13.294)是影响肝硬化GOVB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支架类型为裸支架(相对危险度为0.527,95%CI:0.290~0.954)和术后发生分流道失功(相对危险度为4.436,95%CI:1.899~10.360)是影响肝硬化GOVB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TIPS+SEVE与TIPS比较可降低肝硬化GOVB的术后分流道失功发生率,但并不能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及提高生存率;而术中采用裸支架、分流道失功是影响肝硬化GOVB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术(PMCT)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采用PMCT治疗40例,采用开腹肿瘤切除治疗68例。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后3年,PMCT治疗患者总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0.0%和40.0%,与手术切除治疗组的58.8%和38.2%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患者肝功能分级为B级、血清甲胎蛋白水平高和白蛋白水平低者与生存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HR=1.81,95%CI:0.97~3.38)、血清AFP(HR=1.83,95%CI:0.99~3.37)和白蛋白水平(HR=1.81,95%CI:0.98~3.36)为影响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PMCT治疗合并肝硬化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生存率与手术切除治疗者结果相似,患者预后与肝功能、血清AFP水平和白蛋白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2011年12月于巩义市人民医院住院的58例HBV相关肝硬化合并AUGIB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随机抽取同期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100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其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AUGIB的危险因素;采用life tables法统计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HBV相关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的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2%、51.9%、35.2%,中位生存时间是24.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史(χ~2=7.128,P=0.008)、病程(t=8.283,P0.001)、不良饮食习惯(χ~2=7.612,P=0.006)、Child-Pugh分级(χ~2=6.045,P=0.049)、食管静脉曲张程度(χ~2=46.241,P0.001)、胃底静脉曲张(χ~2=14.211,P0.001)及门静脉高压(χ~2=6.846,P=0.009)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风险比)RR=0.745,95%CI(95%可信区间):0.824~0.967,P=0.026]、不良饮食习惯(RR=1.426,95%CI:1.033~2.582,P=0.032)、Child-Pugh分级(RR=2.032,95%CI:1.05~2.34,P=0.036)、食管静脉曲张程度(RR=0.796,95%CI:1.23~3.37,P=0.015)、胃底静脉曲张(RR=0.825,95%CI:2.46~3.92,P=0.043)、门静脉高压(RR=0.983,95%CI:1.26~3.75,P=0.007)为AUGI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不良饮食习惯、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底静脉曲张以及门静脉高压是影响HBV相关肝硬化并发AUGIB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加以重视,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中急性肾损伤(AKI)不同诊断标准对老年住院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房住院的≥75岁AKI患者的病历资料652例,中位年龄87(84~91)岁。根据诊断窗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48 h诊断窗组(n=334)和7 d诊断窗组(n=318)。根据患者AKI发生后90 d内的生存情况分为2组:生存组(n=433)和死亡组(n=219)。对比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或χ2检验。对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估算累计生存率。结果 652例住院患者根据KDIGO分期标准,AKI 1期308(47.2%)例,2期164(25.2%)例,3期180(27.6%)例。利用48 h诊断窗做出AKI诊断的患者占51.2%(334/652),利用基线值7 d诊断窗做出AKI诊断的患者占48.8%(318/652)。48 h诊断窗组和7 d诊断窗组患者的90 d病死率分别为42.5%和24.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显示,采用7 d诊断窗患者的90 d生存状况要显著好于采用48 h诊断窗者(P0.001);随着发生AKI时间的增加,患者90 d病死率显著减少(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低体质量指数(HR=0.928,95%CI:0.886~0.973;P=0.002)、低平均动脉压(HR=0.969,95%CI:0.959~0.979;P0.001)、低血清前白蛋白(HR=0.948,95%CI:0.920~0.977;P0.001)、低白蛋白(HR=0.962,95%CI:0.930~0.995;P=0.025)、感染(HR=1.374,95%CI:1.027~1.840;P=0.033)、少尿(HR=2.069,95%CI:1.341~3.192;P=0.001)、血尿素氮增高(HR=1.027,95%CI:1.015~1.038;P0.001)、高镁(HR=2.485,95%CI:1.351~4.570;P=0.003)、更高的AKI分期(2期:HR=4.035,95%CI 2.381~6.837,P0.001;3期:HR=7.184,95%CI 4.301~11.997,P0.001)、AKI诊断时间≤48 h(HR=1.818,95%CI:1.256~2.631;P=0.002)是影响住院老年AKI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48 h诊断窗的AKI患者90 d病死率高于7 d诊断窗的AKI患者,AKI诊断时间≤48 h是影响住院老年AKI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829-1835
目的分析门静脉血栓(PVT)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并探讨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0年3月的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PVT患者58例为PVT组,随机选取同期无PVT患者116例为非PVT组,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组间协变量获取PVT组及非PVT组各44例。满足正态性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性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利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法分析PSM前后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出血情况,并使用Cox风险模型分析PSM前后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PSM前非PVT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PVT组(P=0.008),而PSM后2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76)。PSM前非PVT组上消化道出血或再出血率明显低于PVT组(P 0.001),PSM后结果与PSM前一致(P=0.028)。PSM前肝硬化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PVT(HR=2.944, 95%CI:1.364~6.441,P=0.007)和MELD评分≥15(HR=3.531,95%CI:1.630~7.650,P=0.001)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SM后肝硬化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MELD评分≥15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HR=3.312, 95%CI:1.049~10.457,P=0.041)。结论肝硬化合并PVT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或再出血风险,但其不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评分≥15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首次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6年12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EVL治疗的12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照不同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进行分级,观察EVL手术前与术后1周的肝功能情况,分析EVL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的特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各观察指标与术后出血的关系,log-rank检验其差异。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EVL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25例患者中11例发生早期再出血,早期再出血率为8.8%。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术前血红蛋白、PT、AST、TBil、Alb、有无门静脉血栓、腹水量及肝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Child-Pugh C级[风险比(HR)=6.363,95%可信区间(95%CI):1.629~26.580,P=0.021]、腹水量(HR_(少量)=6.581,95%CI:1.060~66.681,P=0.046;HR_(中/大量)=8.447,95%CI:1.763~11.641,P=0.022)、术前PT越长(HR=1.146,95%CI:1.039~1.264,P=0.006)及伴有门静脉血栓(HR=9.691,95%CI:1.185~19.281,P=0.034)均是导致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进行Kaplan-Meier曲线分析和log-rank检验,验证了Child-Pugh C级(χ~2=3.972,P=0.046)、腹水量阳性(χ~2=20.916,P0.001)、PT延长(χ~2=21.302,P0.001)及伴有门静脉血栓(χ~2=10.608,P=0.001)是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EVL不会在短期内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伤,较为安全有效。应在术前及时纠正患者的肝功能、减少腹水量、改善凝血功能,从而降低EVL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门静脉血栓(PVT)对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诊断为肝硬化并住院治疗的114例患者进行规律随访,根据是否合并PVT将肝硬化患者分为PVT组(n=22)及非PVT组(n=92)。对两组患者进行规律随访,终点事件包括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难治性腹水、肝性脑病、肝病相关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PVT组失代偿事件(χ~2=7.539,P=0.006)、静脉曲张破裂出血(χ~2=5.390,P=0.020)以及难治性腹水(χ~2=19.360,P0.001)累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PVT组;两组肝性脑病累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6,P=0.157)。PVT是失代偿事件[风险比(HR)=12.907,95%可信区间(95%CI):2.537~65.658,P=0.002]以及难治性腹水(HR=27.055,95%CI:3.191~229.414,P=0.002)的独立危险因素。PVT组累积生存率低于非PVT组(χ~2=7.112,P=0.008),但在排除了Child-Pugh分级的影响后,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ld-Pugh评分≥10的患者比较,χ~2=2.066,P=0.151;Child-Pugh评分10的患者比较,χ~2=3.068,P=0.080)。结论PVT是肝硬化患者出现失代偿事件以及难治性腹水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并不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诊断为IgA肾病患者622例的基本资料,肾脏终点为患者肾小球过率(eGFR)下降50%或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全部患者1年、3年、5年肾脏生存率分别为99.6%,98.4%,91.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肾活检时慢性肾脏病(CKD)分期(HR:4.79,95%CI:1.25~18.36,P=0.022)、24 h尿蛋白定量(HR:5.08,95%CI:1.04~24.83,P=0.045)和血清补体C3(HR:0.01,95%CI:0.01~0.59,P=0.016)是IgA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8.1%的IgA肾病患者在5年之内eGFR下降50%或进展为ESRD,肾活检时肾功能不全、高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低血清补体C3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的表达情况与EGC淋巴结转移危险性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8例EGC组织石蜡标本的SD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EGC组织中SDF-1α阳性组和SDF-1α阴性组分别为72例(42.9%)和96例(57.1%).SDF-1α阳性组和阴性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20 mm)、大体类型、浸润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SDF-1α阳性组与淋巴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血管侵袭、未分化组织和SDF-1α阳性表达是影响EG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变量分析显示,淋巴血管侵袭(HR=3.753,95%CI:1.674-8.415,P=0.001)、未分化组织(HR=2.038,95%CI:1.100-3.775,P=0.024)和SDF-1α阳性表达(HR=3.631,95%CI:1.101-11.977,P=0.034)是预测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DF-1α高表达与EGC淋巴结转移危险性密切相关,肿瘤细胞表达SDF-1α是EGC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811-1816
目的研究是否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对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疾病进展、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就诊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随访5年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42例,依据随访期间病毒学应答状态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队列(n=496)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队列(n=46),以患者疾病进展为终点事件,收集、整理患者5年随访期间一般资料及检验检查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元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用危险度测量因素与肝硬化疾病进展的相关程度,用风险比(HR)及95%CI表示。应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1、3、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42例患者的平均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2.50(95%CI:61.01~63.92)个月,1、3、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82%、71%。持续病毒学应答队列患者平均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3.10(95%CI:61.65~64.55)个月,较非持续病毒学应答队列[55.95(95%CI:50.19~61.71)个月]延长,两组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8,P=0.001)。持续病毒学应答队列患者5年累积肝癌发生率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6%vs 34.8%,χ~2=5.759,P=0.016);持续病毒学应答队列患者5年累积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率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 15.2%,χ~2=8.239,P=0.004)。病毒学应答是影响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2.32(1.45~3.72)]。结论持续病毒学应答可降低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及肝癌发生率,改善长期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住院期间诊断为HBV-ACLF的患者437例,依据GPS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GPS评分组的死亡比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及以上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生存回归筛选随访期间[30(5~825)d]患者死亡的的影响因素。结果 HBV-ACLF患者随访期间病死率为68.0%(297/437)。GPS评分越高的分组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比例、肝性脑病比例、肝肾综合征比例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就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肝性脑病(Ⅰ~Ⅱvs无肝性脑病:HR:2.520,95%CI:1.479~4.293,P=0.001;Ⅲ~Ⅳvs无肝性脑病:HR:3.678,95%CI:1.920~7.047,P0.001),肝肾综合征(HR:2.374,95%CI:1.452~3.881,P=0.001),消化道出血(HR:1.616,95%CI:1.153~2.262,P=0.004),抗病毒治疗(HR:0.668,95%CI:0.518~0.862,P=0.002),GPS评分(1 vs 0:HR:2.055,95%CI:1.653~2.702,P=0.001;2 vs 0:HR:4.520,95%CI:3.288~6.932,P=0.007)和HBV-ACLF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结论 GPS评分对HBV-ACLF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预测作用较好,且高GPS评分为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DF-1α在152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将表达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胃癌淋巴结的转移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SDF-1α表达与肿瘤淋巴管浸润(P=0.016)和淋巴结转移(P=0.003)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分型、浸润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P0.05)等无相关性;未分化的组织学(HR=3.312;95%CI:1.414-7.825,P=0.008)、淋巴管浸润(HR=11.215;95%CI:2.780-45.978,P=0.002)和S D F-1α(H R=3.194;95%C I:1.313-7.296,P=0.013)是胃癌患者的危险因素;未分化的组织学(HR=3.054;95%CI:1.176-8.614,P=0.039)、淋巴管浸润(H R=8.651;95%CI:1.731-44.959,P=0.008)和SDF-1α(HR=2.219;95%CI:1.327-10.346,P=0.015)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DF-1α可能是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性别对≥80岁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自2006年1月至201 1年12月≥80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CS患者664例(女性占28.31%)。根据性别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性别对高龄ACS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影响。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长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周期13~79个月(中位数28个月)。女性患者高脂血症患病率、左室射血分数、体质量指数及空腹血糖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5)。男性患者舒张压、血尿酸水平、吸烟史、慢性肾功能不全、陈旧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ACS临床分型、用药方案及治疗策略未见显著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患者长期生存率(P=0.619)及无事件生存率(P=0.365)均无显著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收缩压水平是高龄ACS患者全因死亡(HR=1.73,95%CI:1.09~2.75,P=0.019;HR=0.98,95%CI:0.97~1.00,P=0.015)和MACE发生(HR=1.80,95%CI:1.22~2.63,P=0.003;HR=0.98,95%CI:0.97~0.99,P=0.00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不是影响高龄ACS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non-HDL-C和收缩压水平是该人群的全因死亡和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发肝细胞癌(SHCC)发生微血管侵犯的影响因素及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38例行肝癌根治术S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中性粒细胞、PLT、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PLT与淋巴细胞比值、纤维蛋白原与Alb比值和是否发生微血管侵犯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依据约登指数确定各指标的临界值。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评价联系的紧密性。对微血管侵犯阳性与阴性患者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SHCC微血管侵犯相关的因素有性别(OR=0.400,95%CI:0.162~0.985,P=0.046)、肿瘤直径(OR=5.902,95%CI:2.813~12.382,P0.001)、AFP(OR=2.635,95%CI:1.286~5.398,P=0.008)、中性粒细胞(OR=3.019,95%CI:1.353~6.736,P=0.007)、PLT(OR=2.255,95%CI:1.116~4.555,P=0.023)、纤维蛋白原(OR=3.483,95%CI:1.687~7.190,P=0.001)、GGT(OR=2.115,95%CI:1.069~4.182,P=0.03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3.662,95%CI:1.803~7.436,P0.001)、PLT与淋巴细胞比值(OR=3.734,95%CI:1.649~8.455,P=0.002)、纤维蛋白原与Alb比值(OR=3.014,95%CI:1.497~6.070,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OR=5.423,95%CI:2.555~11.511,P0.001)和AFP(OR=2.195,95%CI:1.010~4.774,P=0.047)是微血管侵犯的独立相关因素。预后研究结果表明,有微血管侵犯组患者1、3年无瘤生存率为66.4%、52.8%,无微血管侵犯组患者1、3年无瘤生存率为90.6%、71.5%,2组患者1、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929、4.043,P值均0.05)。2组无瘤生存曲线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7.860,P=0.005)。结论肿瘤直径、术前AFP水平是SHCC发生微血管侵犯的独立相关因素,SHCC伴有微血管侵犯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6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确诊为BCLC C期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FOLFOX4方案系统化疗2疗程以上。按照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分为2组:无门脉癌栓20例,有门静脉癌栓组17例,分析疗效与是否存在门静脉癌的关系。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ier估算,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则用log-rank检验,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以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 37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个月(1~3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9个月(1~34个月)。无门静脉癌栓组客观缓解率为40. 0%,疾病控制率为85. 0%,而有门静脉癌栓组客观缓解率为5. 9%,疾病控制率为35. 3%,客观缓解率(χ2=4. 1,P=0. 042)及疾病控制率(χ2=7. 65,P=0. 006)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生存期(P 0. 001)和6个月(χ2=16. 76,P 0. 001)、12个月(χ2=8. 70,P=0. 003)及24个月(χ2=1. 12,P 0. 001)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见的毒副作用为白细胞减少、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以及肝损伤,所有毒副反应经积极处理均缓解。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负荷(HR=0. 045,95%CI:0. 009~0. 216,P=0. 001)及门静脉癌栓(HR=0. 181,95%CI:0. 066~0. 497,P 0. 001)是影响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无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化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门静脉癌栓是晚期肝细胞癌系统化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水平与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CH)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入或转入湖南省儿童医院肝病中心的121例IC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26例)和无肝硬化组(95例),对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比、25(OH) D、肝功能指标(TBil、DBil、总蛋白、Alb、ALT、AST、GGT、ALP、总胆汁酸、PT)、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以及与维生素D代谢有关的指标(Ca、P)等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肝硬化发生有关的因素。结果 ICH患儿中维生素D缺乏者占88. 43%(107/121),肝硬化患儿中维生素D缺乏者占100%(26/26);与无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25(OH) D(Z=3. 029,P=0. 002)、Alb水平明显降低(t=2. 294,P=0. 024),DBil(Z=3. 032,P=0. 002)、AST(Z=2. 026,P=0. 043)、GGT(Z=3. 439,P=0. 001)、HA(Z=3. 143,P=0. 002)、CⅣ(Z=2. 247,P=0. 025)水平明显升高,其他各指标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与ICH患儿发生肝硬化有关的因素包括25(OH) D[比值比(OR)=0. 865,95%可信区间(95%CI):0. 755~0. 922,P=0. 038]、GGT(OR=1. 002,95%CI:1. 000~1. 004,P=0. 039)和HA(OR=1. 004,95%CI:1. 000~1. 008,P=0. 034)。结论血清25(OH) D对于预测ICH患儿肝细胞受损严重程度及早期肝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肝脏》2017,(1)
目的探讨血清CA125、胆碱酯酶、β_2微球蛋白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意义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5、胆碱酯酶、β_2微球蛋白水平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并分析相关数据,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来评估血清CA125、胆碱酯酶、β_2微球蛋白对肝硬化失代偿期预测价值。结果患者年龄、血清CA125、β_2微球蛋白水平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明显升高,胆碱酯酶水平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明显降低。年龄与MELD相关性不明显(r=0.07,P=0.47),血清CA125、β_2微球蛋白水平与MELD呈正相关性(r=0.29,P=0.00)、(r=0.55,P=0.00),胆碱酯酶水平与MELD呈负相关性(r=-0.43,P=0.00)。CA125、胆碱酯酶、β_2微球蛋白在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的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95%CI:0.817~0.923)、0.857(95%CI:0.799~0.915)、0.769(95%CI:0.697~0.842)。结论 CA125、胆碱酯酶、β_2做球蛋白可能作为临床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